【广西黄姚古镇】民风纯朴的广西黄姚古镇作者/古戈- 郭天成文学之旅的 ...

【广西黄姚古镇 】民风纯朴的广西黄姚古镇 作者/古戈

2010-04-17 11:07:38 阅读7 评论0 字号:

 
   
 

 

  

  在风景秀丽、民居古朴的黄姚古镇居住过的人,都对黄姚产生难忘的印象,都留下美好的回忆。

  在古镇,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庙,有庙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这是黄姚独有的特色之一。凡是街道都有门楼,凡是门楼都有对联,这是黄姚明清建筑的又一特色。庙宇多,祠堂多也是黄姚的特色。黄姚群山环抱,三江环绕,风景旖旎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游客们都情不自禁地赞叹,黄姚古镇不愧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的旅游胜地,不愧是天人合一的梦境家园。

  当年,广西省府桂林紧急大疏散时,来到黄姚的xx经济学家千家驹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黄姚镇……民风淳朴,真有世外桃源之感。”

  xxxx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在离别黄姚时满怀深情地留下了一首诗,诗中道:“……在你温暖的怀抱里,滴落疏散人的真泪珠……别了,黄姚——我们避难时的保姆。……别说我们走厌了石板路,别说我们不喜欢迎秀街……别了,黄姚——我们患难中的朋友!……别说我们不喜欢小桥梁,在你明媚的山水间,响起了归途人的脚步声……别了,黄姚——我们乱世间的爱人……”

  当年,中共广西省工委的党员杨汉成,曾经在黄姚中学做教师。离开黄姚时,他留给学生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是从兵荒马乱中来到静止的黄姚,黄姚曾经静得像一池春水,不起一丝波浪,春水抚育我,我中意她了啊!……仰望那耸峻的石山,我就获得了启示——像见到了崇高的勇敢……深夜里听到淙淙的流水声,使我体会到细流可以汇成江河,集体力量的伟大……看到那辛勤耕耘的农人,我意识到劳动人民创造一切的真理。……”这位只有年仅27岁的年轻教师,在留下这封信的两个月后,参与领导广西富川县古城起义。起义失败,他不幸被国民党逮捕,英勇牺牲。他用自己壮丽的青春和鲜血为共和国的旗帜添上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黄姚山美,水美,民风更美。

  黄姚古镇人口不多。解放前仅有两千人左右。但是就有三十七姓人家。只有一两户人的姓氏就有岑、任、聂、蒙、张、苏、陈、叶、阮、伍、毛、韦、周等姓的人家都能长期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从没受到过歧视或欺负。

  黄姚人为了设立一个纪念缅怀祖先的场所,喜欢建立家祠。例如,古家、莫家、郭家、梁家、劳家、吴家、黄家、叶家、林家都先后建成家祠。这些家族并没有因为人多势众,就没给那些人口少的,和平生存的空间。恰恰相反,一家有难,牵动三亲六戚,连各姓人都主动帮忙,体现出互相尊重,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亲情关系。

  黄姚人同姓禁止通婚。异性才通婚。父母做主,不论大家小户。

  有的家庭出现远房姑侄成婆媳的,个别家庭出现表亲成夫妻的。亲上加亲,各姓联姻是黄姚人和睦相处的重要原因。

  黄姚的姑娘害怕嫁到村寨,所以外地亲戚较少。解放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姑娘嫁出村寨的,村寨的姑娘嫁进街上来的,逐年增多。为此,每逢佳节,外地亲戚朋友纷纷到来,体会款待的隆重和热情了。

  解放前,黄姚街主街道的房子既是铺面又住房。自古以来,男人从事经商或手工业加工,女人耕作田地。农忙时请短工。农闲时,女人纺纱织布、刺绣。一家人省吃俭用,等待xxxx积攒点钱,再添置点田地出租。每年自耕、出租的收入、经商的收入,基本够全年的生活安排。大家大户的靠出租田地为经济来源的人家,不算多。经商为主的家庭也就更少了。为此,黄姚人做生意都注重货真价值,诚信待人,否则,客户就不和你交易。那些财主请长工、短工都热情待人,最怕磨洋工。所以,恶霸地主就为数不多了,甚至可以说,这类人没有市场。

  黄姚人胆小怕事,不敢惹是生非,怕招惹麻烦。我的父亲是一个在抗日战争初期大学毕业回乡的人。他告诉我,有关黄姚开墟亭的事。由于地方上的人士担心开墟场,会出现四面八方的烂仔到来惹事,害怕那些吃喝嫖赌、抽xx的人多起来,闹得地方不得安宁。因此,不支持镇、区在黄姚街开墟场。为此,黄姚区公所就决定在客塘村开墟场了。由于客塘村用水缺乏,离山近,土匪经常来抢劫,不久,就搬到巩桥村的石巩桥头开墟场了。所以,黄姚的农贸市场就设在今天的巩桥。为此,到黄姚的游客没能看到集市贸易的壮观情景了。

  黄姚人总是教育小孩不到四村六寨招惹是非。有时,街与村出现山林、土地纠纷,街上人都能深明大义。族中长老主动反映给镇、区,再由镇、区出面与村调解。族中事务,兄弟叔侄商量解决。街坊事务,由各姓派代表集体商议解决。架桥修路、建亭修庙等公益事业都是由各姓德高望重的族老发起倡议,然后成立理事会。再由理事会的人员具体操办。每件事账目公开,共同监督,没有出现过因为账目不清等问题而不欢而散,不了了之的情况。

  有一位建筑学的专家,到黄姚走了一圈,发现一个秘密。他禁不住赞叹说,黄姚真是“人心所向,众志成城啊”。他还说黄姚的街巷建筑布局属于九宫八卦式的。街巷相通,巷巷相通,街巷通江,家家相通,每家都有后门,每段街道都设有工事式的门楼。黄姚护城墙都是大石块七成的,坚不可摧。街道每处出口都建有高大坚固的工事式的大门楼。没有统一的意志和构思,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行动,就没有这种独特的布局。

  其实,黄姚街道、小巷、城墙、门楼、后门、侧门等设计是出于避匪乱考虑的。黄姚自古是瑶民领地,壮民和汉民几乎同时来到此地。元末明初,广东新会县一带大批汉民迁到此地修养生息,谋求发展。他们带来资金建房子,带来技术种庄稼。但是,瑶民对汉民的到来怀有敌意。汉民对瑶民也有歧视,矛盾日益激化。在清朝中期,出现汉瑶械斗冲突,两败俱伤。汉民请求清政府派兵前来镇压瑶民。结果瑶民纷纷撤离到桂北,剩下少部分进入深山野岭生活。安乐街中的安乐寺就是为纪念镇压瑶民的清兵首领李道清而建立的。这是汉瑶冲突的不光彩见证。明朝开始,黄姚街巷建筑就按照避匪乱开始修建。

  据说,清朝出现汉民的土匪抢劫黄姚两起。因此,防城工事不断完善。民国时期,土匪多次妄想突袭黄姚,结果计划都放弃了。原因是,密探回报,“黄姚九曲十八弯,偷到东西挑无返。”庞大的护城工事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几百年来,黄姚人几乎都能过着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和平生活。

  黄姚的民风纯朴还在一些日常生活上。如红白事节俭互助。各姓祠堂有田地出租。

  一家有白事全街上下,家家户户不论亲不亲都奉上一个利市,算是叩个头。只有亲人才参加吃饭。一般的就不参加吃饭。收上所有的利市,经济十分困难的家庭也够料理丧事了。

  喜事不请不用贺,能从简就尽可能从简,看经济实力而定。亲人都能理解。困难家庭办喜事,一般按辈分至亲才请,还只请最长的就行了。

  明清至民国时期,各姓祠堂每年的田地租主要安排到当年的祭祖费用,不用各家各户出钱。哪家小孩读大学中专了,每年都能领到自家祠堂的助学金。

  族中还成立互助“会”,每年每家出一挑谷做基金。哪家办红白事、建房急需资金,就轮他先领。这种“会”在明清乃至民国时期都在各姓中普遍存在,起到很好的互帮互助作用。

  老人总为年轻人着想,该节约钱粮就尽量节约。生日到了,总不让铺张浪费,三亲六戚想来祝寿都被委婉谢绝。晚宴上仅仅加点菜。自家人欢欢乐乐吃餐饭就行了。根本没讲究什么仪式排场之类的。

  黄姚人的生活够简朴的。街上的至亲来访,也不吃一顿饭就回去。但是,一旦远道而来的亲人就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了。主人唯恐招待不够周到,不够热情,总是问长问短的,真让人感觉出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情趣。

  这,就是黄姚古镇的民风,极朴素的民风,沿袭千百年了的民风。这种民风诚实、热情、纯洁。它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黄姚古镇人民中的体现,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一定要将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直至永远。(2010年4月3日)

  

【广西黄姚古镇 】民风纯朴的广西黄姚古镇 作者/古戈 - 郭天成文学之旅 - 郭天成文学之旅       责任编辑 - 审核/语燕呢喃 | 优秀/语燕呢喃     

 
   
  【广西黄姚古镇 】民风纯朴的广西黄姚古镇 作者/古戈 - 郭天成文学之旅 - 郭天成文学之旅《民风纯朴的广西黄姚古镇》  编辑点评  
 
  【副主编】点评:
 

    黄姚山美,水美,民风更美,风景秀丽,令人流连;民风诚实、热情、纯洁、淳朴,令人赞叹!语言优美流畅,描景叙情皆有声有色。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广西黄姚古镇】民风纯朴的广西黄姚古镇作者/古戈- 郭天成文学之旅的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