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购买决策研究(6)-左半脑的“分辨式”思考- 杨江涛的日志- 网易博客

快消品购买决策研究(6)-左半脑的“分辨式”思考

2010-04-14 15:34:21 阅读8 评论0 字号:

【文:孙鹏 杨江涛】

快消品购买决策研究(6)-左半脑的“分辨式”思考

简单地说定位理论只有两个字——“品类”。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定位理论之所以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定位理论仅仅立足于左半脑的“记忆”问题。

{dy}:左半脑记忆的“有限性”,



即人的左半脑仅仅能容纳一定量的内容。我们可以暂且把大脑想象成由无数个细小独立空间组成的“蜂窝”状的大空间,每一个单位的“蜂窝”我们可以把其看做某一类别或者某一属性的空间,而在这个单位“蜂窝”的空间里,只能容纳有限的内容,如果我们把某一单位“蜂窝”看做一个品类的话,那么这个品类的“蜂窝”里只能容纳几个品牌而已。当某个品类的“蜂窝”已经充斥了几个品牌后,你就不能再往里边钻,较为可行的方法就是寻找新的品类“蜂窝”。

第二:左半脑记忆的“有序性”

即左半脑对品牌的记忆是有排序的。在某个“品类蜂窝”里,品牌的排序并非是没有轮次的,而是有序的,{dy}个先进入的(且有影响力)将排在最前,成为消费者决策购买的首要考虑,第二个将成为次选,第三第四个将较有序地排在更次要的位置。里斯.特劳特并不赞成在某个“品类蜂窝”里有超过4个品牌(成熟行业的寡头垄断与此不谋而合)。这就促使那些没有排得靠前的品牌必须寻找新的尚未被抢占的“品类蜂窝”,而这些新的“品类蜂窝”我们通常称之为“蓝海”。

里斯&特劳特从“左半脑”里看市场,看企业、看产品,那么里斯特劳特对人认知模型的了解得出的最重要结论是什么呢?归结起来仍只有两个字——品类

 



品类的概念,既牵涉到左半脑记忆,又牵涉到左半脑的思考模型。品类的划分法是左半脑思考的基本方式,即人在决策购买时,左半脑首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商品分类,根据类别来进行取舍,消费者先想到的是品类,然后在品类概念的指导下选择某品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从人的思考模型来看,{dy}重要的不是品牌,而是品类,因为品牌概念是商家端的思考,而品类概念才是消费者端的思考。

从本位主义的观点来看,商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品牌,而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品类(或者这种思考已经形成下意识的惯性),品牌只是在消费者做“品类前提”选择下的产物。消费者首先需要的是一部空调(品类),然后才会想到格力、美的、海尔、至高(品牌)

所以聪明的商家总是把自己的品牌跟品类产生粘连并尽可能代表某个品类因为他们清楚消费者首先需要的是品类,而非品牌。

在这个新营销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商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大家都力图占据某些品类的定位,但问题是当大家都明白过来时间,都向这个方向努力时,却形成了新的困惑,实力强影响力大的品牌自然当仁不让地占据某品类。问题是在某一品类概念下那些相对弱势的品牌如何自处?

里斯特劳特似乎也找到了解决方法,比如:通过重新定义对手,建立取代性的位置等等方法,这其中大概有两种方法:

{dy}种是重新定义对手,通过否定对手来建立全新的品类;

第二种是仅仅进行对现有品类的“分割”,并不着意建立新品类,其生意来源仅仅依靠对主流品类的“截流”。“非可乐”是对可乐的否定与分割,七喜由此可以建立一个“白可乐”新品类,但七喜并没有这么做,因为这个品类单独存在时未必是消费者真正想要的。当它只有和可乐在一起时才会凸显出它的力量。话说得再明白些,没有人专门想喝“白可乐”,而只有在与“黑可乐”放置在一起的时候,直接从消费者的决策购买模式入手,期望能截流到“可乐”的1/2销售机会。所以有些时候也没有建立新品类的必要,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寄生”在某些成熟的品类上。

目前比较流行的“切分”法,似乎是反映着品类属性的阴阳同体特性,“不伤手”的洗洁精,并没有分离出新品类来,而只是把洗洁精一分为二,伤手的和不伤手的;“非油炸”的还是方便面,决不会变成别的品类,(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些依“否定”别人句式的方式,注定了不打算建立新品类,准备终生寄生“被否定的品类”上生存,直至吸干其血液。) 当然你也可以切分主流品类,切下其半壁江山,培养成一个新品类,夜间感冒药把感冒药品类一分为二,并培养成一个新的品类——夜间感冒药,类似地你也可以用多种二元化的切分法, 既切分某一品类,又培植新品类,例如:男与女的分割,日与夜的分割等等。(二元化得分割很容易分割出新品类。)

品类——当代营销的最基本思考模型,经营品牌的最核心战略要地,你可以不着意建立品类,但你却无法绕过品类的思考模型来谈构筑品牌。因为这是人心智的基本思考模型。

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里斯特劳特定位理论的深远意义,定位理论几乎成为我们无法逾越的高山。

 

如果一个品牌既无力成为某品类的代言,有无力去切割某品类,同时亦没有新的“品类蜂窝”可以抢占,怎么办?

里斯特&劳特没有告诉我们,事实是国内大多数商家都处在这种情况。于是我们不得不探究新的方法,而探究目标仍然围绕消费者右半脑来展开。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快消品购买决策研究(6)-左半脑的“分辨式”思考- 杨江涛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