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我看《山楂树之恋》的布景和道具« 艾园

四月 16, 2010 ·

先说几句并非xx题外的话。

我昨天贴出了“坚决反对奚美娟等人参演《山楂树之恋》”,从几个演员的长相评论他们适合演什么,不适合演什么。有人在我的博客跟帖说:张艺谋已经把《山楂树之恋》电影改编权买断了,他想怎么改编就怎么改编,不用忠实于原著,你有什么意见,等到影片拍出来再提,你要写评论也到那时候再写。

这不是废话吗?

张艺谋买断了改编权,但他没买断我的发言权,尤其是我在自己博客的发言权。他有权决定如何改编,也有权决定选谁来演,而我有权决定如何看待他的改编和选演员,也有权决定什么时候发表评论。

一句话,他拍他的,我说我的,就是没你什么事。你{wy}能做的,就是高兴就看,不高兴就走,有废话回你自己的博客去说。

张艺谋当然可以不忠实于原著,自己另搞一套,但我觉得如果他够聪明,就应该知道忠实于原著的好处,一是因为原著细节均来自于实际生活,不会出现“穿帮”现象,一但脱离原著,就很难保证某个细节不穿帮了。而中国大陆的电影观众对“穿帮”是很挑剔的,你拍得再好,一旦有那么几个“穿帮”的镜头,马上就会给你爆到网上去,让你贻笑大方。

《山楂树之恋》已经红了好几年了,到现在为止,看过这本书的应该有数百万读者,因为这本书不像别的书,只能从纸质书上看到全文,这本书在网上就有无数个完整的电子版本,光是新浪博客为此书写博文的,就有一百三十多万篇,文中很多对话都被读者记熟了,能背下来了,各个细节都被人推敲过,钻研过,甚至人肉过,可谓深入人心。

如果电影改编不忠实于原著,吃亏的只能是制片方。我作为作者,提供一些信息和看法,既是享用我的言论自由权,也是为张艺谋出谋划策。我并没强迫他接受我的意见,他在远安那个山旮旯里拍片,上不上得了网都成问题。

某些自命为张艺谋代言人的伙计们,与其在我的博客砸我,还不如把我的博文打印出来,亲自送到远安张艺谋手中去,那样还有点正面意义,好过你赖在我的博客废话,被我狠砸。

下面我就说说我对《山楂树之恋》外景地、布景和道具的一些看法。

1、 据说外景地选在湖北宜昌及附近县市而没选在张艺谋插过队的陕西咸阳,这说明张艺谋是希望尽量忠实于原著的,是聪明的做法,我很欣赏。

《山楂树之恋》的故事发生在南方(黄河以南),我相信南方的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与北方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与其到北方去改造那里的地形地貌,搭建外景地,还不如直接选用南方做外景地。

据说远安被选为故事中西村坪的外景地,也令人感兴趣,因为远安是故事人物静秋父亲的家乡,老三曾到那里去探望静秋的父亲,可能还为改善静秋父亲的处境进行过一些活动。

静秋的父亲出生在远安,后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并在外地安家。但xx期间,他被揪出来批斗,打成“四类份子”,遣送回原籍劳动改造,又回到了家乡远安。

静秋的妈妈为孩子前途考虑,曾想到离婚,但她征求孩子们的意见时,几个孩子都不赞成离婚,说不怕受牵连,于是静秋的父母没离婚,并通过一个远房亲戚转寄信件,保持联系。

xx结束后,静秋的妈妈亲自到远安乡下,挨家挨户做村干部和社员们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使丈夫取掉“四类份子“帽子,回到妻儿身边,欢聚一堂。

也许张艺谋选景时并不知道这个细节,只是从拍片的技术角度考虑,但碰巧就选中了静秋父亲的家乡远安,那就只能说是缘分了。

2、 网友爆出来的那幢据说将做西村坪村长居所的土墙屋,建筑材料和标语等都很符合那个年代的特征,美中不足的就是那幢房子有两层楼,而且有很大的玻璃(?)窗,这在当时似乎太豪华了。

西村坪当时应该没有两层楼的房子,村长的家是一层楼土墙屋,是“一”字型的,只一个大门,不是“L”字型的。窗子很小,上面蒙着白色塑料纸,以致屋内光线很暗,白天也看不见写字,这才有老三为静秋换大灯泡的情节。

室内的布置,倒是很有那个年代的风貌,{wy}出格的,是门上那个“福”字。那时是不允许贴“福”字的,因为“福禄寿”之类的吉祥字眼都当成“四旧”给禁了。

3、 网友还爆出了勘探队的井架(?)和绿色帐篷的图片。我不懂勘探,不知道勘探队员的驻地和工地是否能混在一起,但我想如果勘探队员就住在井架旁,是不是会被施工的噪音给吵死?故事里的勘探队员驻地是与工地分开的,并隔着很远,所以才会有老三中午到村长家休息的情节,并曾因工地转到更远地方而不能在中午来村长家的情节。

不仅如此,静秋之所以会遇见老三,是因为老三在勘探队的工棚修好之前,曾在村长家住过,彼此住出了感情,所以村长才会请他来吃饭,不然静秋和老三根本没机会相遇。

但如果勘探队员能住在帐篷里,就没必要住村长家了,所以我觉得不应该用帐篷,而应该用工棚,很简陋的那种,搭个布景应该不算太难,画个布景都能应付过去。

4、 溪流与小桥:很有“小桥流水”的意境,但却不符合故事情节。故事里写到的,不是图片里显示的窄窄的小溪流,高高的石桥,而是一条比较平坦宽阔的河流,上面没桥。

这条河是个重要道具,很多故事发生在河边,比如静秋跟长林一起去挑水,静秋和老三在河里洗床单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就是老三背静秋过河,而这个情节是以河上没桥为前提的,如果河上有桥,老三就不用背静秋了。

有位网友曾拍摄据称是西村坪小河的照片,从照片来看,那条小河符合故事里描述的小河面貌,可以到那里拍有关小河的镜头。

5、 网友爆出的图片中,多次提到一个正在兴建的码头,我不知道这个码头是干什么用的,西村坪的场景应该跟码头没关系。如果这个码头是静秋居住的江心岛的码头,那就太失真了,因为江心岛的那条小河,是很宽的,需要划船摆渡才能过去,两岸是民居,而不是树林。

江心岛的渡口,有一长溜阶梯,乘船过河的人沿着阶梯下到河底去乘船。阶梯的长度冬夏不同,冬天可能有几十级,夏天涨水了,阶梯被淹,可以只剩下几级,甚至一级都不剩,全部淹没。

江心岛现在使用的渡船可能是所谓“机帆船”,是靠发动机推动的,但在故事里那个年代,是手划的,现在应该还能找到那种小木船,前面有几条横放的木板,能坐七八个人,后面是船舱,一个人在那里划船,双桨。

江心岛的那条河,也是故事里的重点场景,很多故事就发生在河边。我看过宜昌网友拍摄的西坝前面那条河的照片,觉得很符合小说里对那条河的描写,在宜昌拍摄有关小河的情节会比较真实,别的地方可能找不到一条那样的河。

6、 大江和亭子: 静秋和老三约会过的那个亭子,是在大江的旁边,而不是我上面说到的那条河岸边。

应该说就是一条大江,但流经江心岛的时候,被江心岛隔成两道水流,背后的那条很宽,是“二江”,前面的那条比较窄,是“三江”。这两江流过江心岛后,就汇合到一起了,还原为“大江”。

静秋居住的K市八中,在“三江”岸边,静秋挑沙的地点,在“二江”边上,而静秋和老三约会的亭子,则在“大江”岸边。

曾有网友也拍摄过宜昌市长江边的某个亭子,当然是很新很漂亮的,但形状和地理位置,都与故事里描述的相似。如果在亭子上贴点破纸之类,应该能再现当年旧貌,比再找个亭子逼真,比再造个亭子省钱。

“大江”边也有很多重要场景,比如静秋老三约会时“跟踪追击”的场景,静秋老三游泳的场景,两人拥抱的场景,老三躺在静秋腿上睡觉的场景,老三割手的场景等,都发生在“大江”边。

如果江心岛的场景也搬到远安去拍,可能就劳民伤财,而且失真了。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先写在这里,以后想起来再补充。

分类目录: ·
标签: , , , , , ,

6 responses so far ↓

  • 天边 //

  • shenmo //

  • 童童2005 //

  • 童童2005 //

  • 丁香花 //

  • 铅笔小新 //

    在目录中,我看到了逆风13,但我选择先跟这一贴。

    说实话,我这里离宜昌并不远。在三年前读到山楂树的故事后,曾萌发想在54赶到宜昌祭奠老三之举,也曾邀约成都的发小一路。但后来,我们克制住了,不去打扰,在心里永远为这个故事留个位置。

    再次看到关于静秋的消息,难免动容。我承认,在看到这句的时候,“也许张艺谋选景时并不知道这个细节,只是从拍片的技术角度考虑,但碰巧就选中了静秋父亲的家乡远安,那就只能说是缘分了。”又忍不住落泪了。

    我相信老张真的在拍一部“献给自己”的电影了。但是顾小白之流蒙蔽了他的眼睛。让人费解的是,他为何不找原著作者咨询一下,以得到深度帮助呢。

    艾园人一直都在xx电影的进度。希望老张能看到艾米的这篇文章。除了提供很多细节,还为老张考虑了最省钱的布景。

    艾米,是位智者。

留下评论

郑重声明:资讯 【艾米:我看《山楂树之恋》的布景和道具« 艾园】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