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法国馆的葡萄酒——酒的“品”与“灌”
朋友喜欢喝酒,有{yt}他很神气地告诉我:“昨天晚上我们一桌人喝了15瓶红酒!”那红酒578元一瓶呢。乖乖咙地咚,这十个哥们,光酒钱就得8670元。他们是在灌酒,不是在品酒。而葡萄酒应该是被人品的,不是被人灌的,尤其是法国葡萄酒。
葡萄酒和香水应该是法国的名片,在这次上海世博会上,有不少朋友想去参观法国馆,正等待着品尝xx的法国葡萄酒呢。
其实论葡萄酒的历史,法国比不上希腊。论葡萄的产量,法国比不上西班牙。论葡萄酒的产量,法国比不上意大利。法国之所以坐上“葡萄酒王国”的宝座,是凭借着法国葡萄酒的质量。法国人说:“欣赏一瓶葡萄酒,就像欣赏一件工艺品。”他们酒的制作太精密太细腻了。法国人说:“打开一瓶葡萄酒,就像打开一本书。”他们酒的内容太丰富太深刻了。
法国葡萄酒里还有一个记录:位于鲁瓦尔歇尔河区的一个葡萄园里有一株最老的葡萄秧,高龄达150岁,还能酿出好葡萄酒。生姜老的辣,葡萄也是老枝好,产量低质量高。
法国得天独厚,上帝赏赐了它优良自然条件, 世界上{zh0}的酿酒葡萄,除了雷司令几乎都起源于法国。一提优良的自然条件,人们自然会想到一个词:土地肥沃。其实恰恰相反,好葡萄酒一定要长在贫瘠的土地上,才不会糖分过高,适于酿酒。种植期间施肥越少,酒越能卖出大价钱,因为人工的痕迹越少。法国的{zd0}葡萄酒产区波尔多,土地贫瘠得别的什么庄稼都不长,在那里看不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只有葡萄。法国南部的罗纳河地区是寸草不生的鹅卵石地带,鹅卵石白天吸收了阳光,夜晚再散发给葡萄树,葡萄更加成熟,酿出的酒酒精度高,是世界{zg}的,16.2度(再高酵母就死了)。
优良的自然条件也不等于雨水充足,法国大部分地区偏于干旱。雨水太多往往会给葡萄带来麻烦,汁太多,皮太薄,单宁不足,酒味淡。法国政府甚至规定,葡萄种植期间不准浇大水。葡萄园里,每棵葡萄珠连着一根细细的自来水管,水非常缓慢地滴着,只是保持着土地不太干。雨水多的地区应该配以排水好的砂烁土壤。在这方面,河流对土地的湿润比降雨重要得多,而法国重要的葡萄产区全在河流流域。许多葡萄高产地区,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美国加州,都比法国纬度靠南,阳光多,温度高。不过法国政府规定,葡萄从开花到摘菜的日照时数1300小时,在其所有产葡区都满足了。
近一二十年里,法国气候条件{zh0}的是2000年,所谓葡萄大年。各大酒厂都把这一年的酒按住不发,等待时机卖出高价钱。你如果恰巧有这么一瓶酒,一定等个重要场合再拿出来呦。
法国的{zd0}特点其实是它的气候和土质的多样性, 因而形成了它葡萄酒文化的多样性。对法国酿酒人,没有“众口难调”一说,他们什么口味的酒都能造。从十元以下的到上千元的,从买来就喝的到需要存放几十年的。三面环水,南有高原,北纬45度线当中穿过。大的方面,波尔多地区的海洋性气候,勃艮第和阿尔萨斯地区的大陆性气候,以及南罗纳河流域的地中海气候。不同的小区又有不同的小气候,海拔高的不同于海拔低的,山坡上有别于山脚下,一条河的两岸可能是xx不同的土质。石灰石土质适于白葡萄,而粘土土质适于红葡萄。法国人把这所有自然条件归为一个词:土地(terroir)。他们认为,在决定葡萄酒质量的所有因素中,土地是最根本的,{dy}位的。
就象世界上没有xx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两个葡萄园具有xx相同的土地。这个理念和美国人xx不同。在美国,葡萄的品种是最重要的,是命名葡萄酒的基础。而在法国,酒以产地命名。我们无意当葡萄酒专家,法国的xx葡萄酒产区的名字,知道三个就够了:波尔多、勃艮第和香槟。
波尔多(Bordeaux)在法国西部,“葡萄酒的王后”,生产多种葡萄的调制酒,红酒。勃艮第(Burgundy)位于法国东部,以单一的葡萄酒闻名,“葡萄酒的国王”。地区命名系统很复杂。在一个地区(region)之下,又分为若干区域(district),然后分为不同村庄(village),{zh1}是葡萄园(vineyard)。
葡萄酒的命名在这个系列越靠下,也就是越细,酒的档次越高,价钱越贵。比如一瓶只标着Bordeaux的酒,肯定不如标有酒荘(Chateau)名的酒值钱。记住,所有这些命名酒厂无权决定,都是政府控制管理的。对于酒荘,很多地区还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级别,有点像教授副教授讲师之类,这个级别是终身制,提拔晋升要等猴年马月。一旦坐当老大,享用终生,财源滚滚,等于中国的官员。
当然xx的法国琼脂玉液价格不菲,令人乍舌。它们也成了葡萄酒鉴赏家、收藏家、投资者竞相追逐的对象。可以说最有名的、最贵的葡萄酒都出产在法国。位于波尔多的裴特鲁(Petrus)庄园生产的红酒以墨尔乐为主,售价至少一千美元一瓶。位于勃艮第的罗曼尼-孔蒂 (Romanee Conti) 的黑比诺酒价格更高,三千元。还只卖给老顾客。新顾客,对不起,排队去。它的一瓶1978年的产品拍卖出了两万四千元的高价。更新的纪录是2006年9月28日,一个阔佬一口气买了12瓶1945年波尔多的穆冬-豪特什尔 (Mouton-Rothdhild), 每瓶28,750元。葡萄酒价格的历史记录,属于一瓶波尔多的法国五大{yl}酒荘之一的拉斐特 (Lafite)1784年产品,它在1985年卖出了十六万元。这瓶酒已经不能喝了,所以这么值钱,是因为它来自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的酒窖,瓶子上刻有Th.J的字样。杰弗逊曾经在巴黎当过五年驻法大使,对法国葡萄酒钟爱有加,痴迷忘我,不断收藏,一生致力于向美国人介绍法国葡萄酒文化。
法国人喝酒,慢条斯理,温文尔雅。他们浅酌慢饮,小口细品。酒慢慢地从唇边滑到喉头,缓缓地流过口腔的每一个部位,再轻轻地地咽下去。他们的理论是,酒一进食道,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他们还要告诉你:如果在没有欣赏到酒的色泽和芳香之前即把酒喝下去,那是放弃了对酒的基本享受。所以喝酒之前一定要拿着酒杯看啊、闻啊、晃啊。一口酒下肚,他们要大发议论,口感如何,质感怎样,深度几许,重量哪般,这个酒柔软了点,那个酒坚硬了些,这个堪称复杂,那个可算轻盈。有的应在华氏45度喝,有的要配牡蛎才有味。还有什么古典般的酒,音乐般的酒,梦幻般的酒…云山雾罩,天昏地暗,一般听众会是一头雾水,两眼发直,恨不得找个地道,逃之夭夭。
法国葡萄酒就连他们的酒瓶子,也有国家标准。波尔多的酒用直身酒瓶;勃艮第的略带流线型;罗纳河谷的矮粗;阿尔萨斯的细长;普鲁旺斯的颈部多一个环。远处一看瓶子,就知道酒是哪里出的。
法国人的酒杯更有讲究,精致悦目,光滑细腻,给嘴唇的触觉舒适。红酒用高脚郁金香;白酒用小号窄而高酒杯;香槟用纤长直身,都有科学的说法。这就是法国人,他们把喝酒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弄得那么复杂,那么讲究,那么深奥,那么庄重。使有的人着迷上火,兴致盎然。也有的人不知所措,敬而远之。
进入酒店或超市买美国酒,面对琳琅满目的商标品牌,一般只能碰运气,好价钱未必肯定买好酒。法国不同,把酒分为四大等级。一等叫“法定地区”(AOC)产酒,占总量35%,严格控制只用原产地葡萄. 品种,种植数量,酿造过程,酒精含量都经专家论证。二等叫优良地区餐酒(VDQS),占2%,是向一等的过渡。三等是地区餐酒(Vins de pays),占15%,造酒时可以用标明的产区内不同葡萄勾兑。四等叫日常餐酒(Vins de table),占38%,{zd1}档,可以用不同产区的葡萄汁混合。等级不同,都写在标签上了,一目了然,要想做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根本没门。
葡萄酒能滋补强身,xx益寿,美容养颜,xx健体,功能大了去了,但法国人不把这个挂在嘴上。他们也从不比海量、争豪饮。认为酒令猜拳,一醉方休,甚至这个竞赛、那个记录的,都是浪费、糟蹋了神圣的葡萄酒,是对葡萄酒文化的亵渎。法国人喝酒,把注意力集中在嘴鼻上,用它们慢慢体会葡萄酒的博大精深,领略葡萄酒的丰富内涵,品尝葡萄酒的千滋百味。对他们,葡萄酒是一种享受,一种学问,一种知识,一种文化。
朋友聚会,请多品酒,少灌酒。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