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上海都市里的“大宅门” 石库门豪宅大院大隐于市_攻略菜_新浪博客

上海都市里的“大宅门”,张园石库门区域。

如何保护老建筑,如何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两者如何协调,图中的老伯伯颇有微词。

张园石库门区域也成为了时尚地带,老外在这里拍摄照片。

张园石库门区域已被周围的高楼包围。

 

 

    最早看到张园的报道是在《新民晚报》的文化版上,最吸引我的一句是“不像普通的石库门是联体的,这里许多都是独栋的,显得有点奢华。”石库门看的很多了,说句实话有点兴趣索然了,而“狭窄杂乱”是主要的代名词,而据《新民晚报》介绍,并说“与一般石库门建筑群的拥挤逼仄不同,那里的石库门弄堂竟然能并排开两辆轿车”,张园xx是上海石库门的豪宅,勾起了我前往探访的兴趣。

    我们从茂名北路、沿着威海路,到石门一路才进入,所谓张园的石库门区域,其实地处南京西路以南,石门一路以西,茂名路以东,威海路以北,这在上海来说{jd1}是市中心,周边早以被高楼大厦所保卫,形成了一个近代历史的盆地。

    走进这个石库门区域,可以看到有近百年历史的双廂房开间、二层楼坡顶建筑的大石库门房屋,青砖紅瓦,黑漆大門的橫额上,还有叶祥本(字符卿,号蓝禅,书画篆刻家,1895--1946)书題的匾额——“东吳世泽”;相邻房屋上的各式題款,有“紫气东來”……;有两幢三栋华洋建筑合璧的对穿小弄堂,抬头可见“抱朴寄庐”四个篆刻大字。因为原来的这里的住户都是老上海殷实的大户人家,不像上海其他地方的石库门房子以中下层居民为主,所以这里的主弄比一般里弄要宽阔得多,许多石库门房子不是联排式的,而是一幢幢独立建造的。每幢房子都有精巧的阳台和木制的百叶窗。两幢房子之间还留有宽阔的夹弄,从而形成了主弄——支弄——小支弄的复杂格局。中西文化在“张家花园”处处融合着,如欧式立柱的门框装饰、巴洛克花纹的窗楣、中式栏杆和山墙的浮雕。
    只是,即便旧痕依稀,這里也早已经不是昔日那一個“张园”的真面目了,这里所见的各色旧建筑,并非“张园”遗迹,而只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那昔日时髦去处的私家花园——“张园”沦落之后,上海社会百年历史变革、地产变迁的一个佐证而已。

 

指点:

    进入张园的石库门区域:最直接的走法是从威海路的590弄进入,沿着大弄堂走,就能看见张园的石库门区域。也可以从茂名北路的200弄进入,但200弄是寻常人家的石库门,依然是狭窄xx,穿过后就和威海路590弄的大弄堂合并了,到张园后会豁然开朗,与茂名北路200弄石库门相比,感觉宽敞许多。

    张园:其社区活动中心南门门楣上塑了“张园”两字,其社区中亦可以进去参观的。

    77号大院:这栋2层楼房有着类似美国国会大厦那样的中央圆屋顶。八开间的立面,楼下是中式木栏杆的宽阔外廊,二楼每个开间都是整面的窗户。现在此楼为一家房地产公司所用。

  41号院:这栋楼房是“张家花园”地区体量{zd0}的民宅,是一幢有着四层楼和前主后副格局的庞大的独立式民居。这幢楼房精致的窗户、铸铁的阳台、红色的百叶窗,显示着它的与众不同。如今这里居住着多户人家,并在原来的房屋上进行了搭建和改造,还有一个修自行车的小棚。   

 

 

张园简介(摘自《静安时报》):

    张园——清末民初沪土xx的私人经营性的古典园林,是最吸引公众的{zd0}娱乐活动场所。
    张园原是英商和记洋行经理格农在南京西路之南、石门一路之西所筑的别墅,占地20余亩。1882年被无锡人富商张叔和购得,后又在园西购得土地40亩,拓展南至威海卫路(今威海路590弄),北达斜桥路(今吴江路),东西介于同孚路(今石门一路)和慕尔鸣路(今茂名北路)之间,一跃而列为当时私家园林之首。园门柴扉,题名“烟波小筑”,在园外古树上,标以“味莼园”三字,取晋代高士张翰思家乡莼鲈美味,辞官归故里的典故,以示高雅。人们惯称“张家花园”,简称“张园”。
    张园1885年对外开放,不收门票,只要你有兴趣人园,就可以从中午一直玩到深夜。张园内娱乐样式众多而独步一时,很多时髦的玩意都是先在此亮相,故被称为近代上海的时尚之源。
    1892年,张叔和又出巨资在园内建造了一幢高大洋房,以英文Arcadia Hall名其楼,意为世外桃源,中文名则取其谐音称“安恺第”。整幢高楼洋派大气,单大厅就可容纳上千人聚会宴客,为当时吸人眼球的宏伟建筑。
    电影放映始终是张园招待游客的一张{wp}。早在1897年初夏,电影已开始在张园露面:“白布间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使人忘其为幻影。”可以说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人对电影这一新鲜事物的最早观感。
    照相,清末最时髦的洋玩意。张园也是最早尝试吃螃蟹的先行者。当时上海虽已有多家照相馆,但都是室内摄影,布景皆为人工绘制,缺乏生气。1888年秋起,张园内先后开张几家照相馆,打出“照相连景”,的招牌,园中各景,任便设照。张园客众多,照相馆生意兴隆。据记载,孙中山、黄兴、张元济等名人都在张园留过影。
    各种时尚的演出游艺活动也是张园的一大特色。清末,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清一色由女孩演出的戏曲班社,俗称“髦儿戏”, 寓有时髦之意。张园内的“海天胜处”楼是当时演“髦儿戏”最盛名的一处场所。有时还演出滩簧、昆剧、马戏、魔术等。当时弓自国外的一些时髦游艺设施,如过山车等,也大都在张园内陈设过。宣统元年(1909年)2月,邀请霍元甲来张园比武,吓跑了吹嘘“天下{wd}”的西洋大力士奥皮音,成为当时上海市民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
    安恺第内设置了中国特色的茶室,茶室还供应酒菜点心。当年外地人到上海,张园之茶和四马路之酒是一定要喝的。安恺第还一度成为上海各界聚会、演讲、展览、慈善义卖最重要的公众活动的舞台。1902年,蔡元培等人发起的“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每周在张园进行演讲,举行反清爱国的活动等。1912年4月17日,上海各界在张园举行欢迎了孙中山的活动,孙中山发表了重要的演说。
    张园约在1918年后逐渐衰败,拍卖易主,改造成大型里弄住宅群。

     

张园的主弄堂,也就是去威海路590弄。上海被称为中国的时尚之都,而“张园”被称为近代上海的时尚之源。南京西路泰兴路口“隐藏”着中国近代xx园林张园的遗迹,这连很多上海人都不知道。

原来的住户都是老上海殷实的大户人家,不像上海其他地方的石库门房子以中下层居民为主。

虽然张园遗址和“张家花园”尚未列入上海历史保护建筑,但静安区很重视对“张家花园”的保护。据《新民晚报》报道,这次重新“包装”还是要保持原生态,不搞“大动作”,主要对老建筑外环境进行维护整修,改善街道照明和绿化等。

现在张园石库门生活的寻常人家。

 

 

重点参观  社区活动室

有关方面特别要对现在是社区活动中心的“张园大客堂”内部进行部分功能的调整,修旧如旧,配以家具、软装潢、老照片、老电影放映等设施,让更多人了解这里曾有过的辉煌。

社区活动中心依稀还能看得出,“大宅门”的痕迹。

 

探访者 

有老外在张园石库门区域拍摄时尚片子 

探访者与张园的老人家聊天,老太太有90岁了,嫁过来后一直住在这里,据说家世与李鸿章还有点关系。

周围都是办公楼,威海路590弄与南京西路相同,周围的白领都穿行其间。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探访上海都市里的“大宅门” 石库门豪宅大院大隐于市_攻略菜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