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特色发展之路的成功探索_小熊_新浪博客

 

——解读科学发展的“清涧模式”

王 雄

     “枣赢天下”、“打造中国西部红枣{dy}县”,这是清涧提出的发展目标。

    如果时光倒退十年,对清涧曾有往昔印象的人,或许会认为这种目标不够科学。然而,就在几年间,清涧发生了xxxx的变化:以红枣产业为主、粉条和石材加工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主导产业格局初具规模,民营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干部群众形成了“红枣产业高于一切、红枣产业重于一切、红枣产业先于一切”的共识,让人感觉“枣赢天下”触手可及。

清涧的发展之路被有关人士称为“清涧模式”,被誉为“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特色发展的路子”。

作为一个地下矿产资源严重匮乏、基础设施极度薄弱、区位并非优越的山区贫困县,在短短的几年间,清涧发展明显进位、实力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百姓生活更加殷实,呈现出综合提升、整体跨越之势,“清涧模式”是怎样的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有句名言:“人生如牌戏,发给你的牌代表决定论,你如何玩手中的牌却是自由意志。”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是口号,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实践形式。在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清涧的决策者选择“打造中国西部红枣{dy}县”作为突破发展的“优势牌”,并且,努力把这张“优势牌”发挥到{jz}。

初到清涧时,县委书记高永东和县长马治东的心头沉甸甸的。这里是红色革命的摇篮,清涧起义彪炳史册;这里是伟人灵感萌生的宝地,《沁园春·雪》雄视千古;这里人才辈出,一个村走出4位省委书记、60多位省军级以上干部美名远扬。然而,自古就有“宽州”美誉的清涧,经济发展迟缓,县城占地面积仅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万余人,水暖电、排污、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市场布局不合理,环境卫生差,交通运输功能低下……

因为地下几乎没有可利用的矿产资源,全县21.7万人口中,80%的农村人口受恶劣的自然条件所限,大部分的生计就是从土里刨食,生活水平始终在温饱线上下徘徊。

走乡村,访干部,听呼声,看现实,一段时间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达成共识:宽州太窄,成为经济发展的“窄门”。要想早日走出“窄门”,必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让清涧真正成为“宽州”。同时,必须求新、求变、求大、求强,以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描绘清涧的未来!

经过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认为,清涧县几乎没有矿产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也不允许过度索取,必须主动转变发展方式,探寻科学发展新路子。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清涧把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xx,把增强人民群众幸福度放在xx,让自己做得“更好”,用自己的“更好”去吸引别人的“更好”,在保证“好”的基础上追求“快”,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县委书记高永东谈到,“穷”是清涧的基本县情,但“穷则思变”,我们决心在“变”字上大做文章,要求干部群众改变传统守旧思维,在观念转变中求进步,从而让工作{yt}一小变,一年一大变,让贫穷的清涧在变化中谋求发展。清涧虽然是“小”县,但要有追求“大”的胆略和勇气,要敢于以强势的姿态成就大产业,占领大市场,走出一条“穷”县的科学发展之路。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最终选择了红枣这一突破口。县长马治东告诉记者,“因为清涧县地理环境适合红枣栽植,红枣在清涧历史悠久;因为清涧红枣有市场,有‘中国红枣之乡’这一闻名遐迩的无形品牌支撑;更重要的是,红枣产业的‘{dy}车间’就是千家万户的农民,枣农可以直接从中受益。”

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清涧县委、县政府大胆规划出建设百万亩红枣基地的宏伟蓝图,提出要举全县之力,打造中国西部红枣{dy}县,以“一业带百业、一业兴百业”,实现清涧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榆林市督查督办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清涧发展的调研报告《千方百计xx难题,一心一意造福百姓》中写到:“近年来,清涧县的决策者在xx发展难题上之所以取得突破,与他们坚持的“四大理念”是分不开的。其一,大视野理念。即使地处偏远,但他们坚持高点定位、顶层规划,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以国际化、全球化的视野描绘清涧的未来;其二,大资源理念。不是本县所有的才算资源,别人的资源能拿来利用同样可以看作自己的资源,大资源的理念就是变别人的资源为己所用;其三,大人才理念。充分运用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共享的特点,建立引进人才、选用人才的新机制,聚集人气资源、人力资源优势;其四,大市场理念。他们认为清涧的市场是有限的,天下的市场是无限的,清涧的资金是有限的,天下的资金是无限的,因此,要千方百计利用天下的市场和资金发展清涧。”

     正是在这样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清涧县才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清涧模式”才具有示范意义,清涧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及由此产生的带动效应才更为科学、更为持久!

     继2008年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一等奖,综合实力由全省第82位上升到第53位之后,2009年,清涧县经济与社会各项指标又有较大增幅,并被确定为红枣“一县一业”试点县与“中国百县(市)优特红枣生产基地”,全县实现GDP16.15亿元,同比增长47%;财政收入4025万元,同比增长52.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51万元,同比增长29.89%;固定资产投资9.46亿元,同比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56元,同比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同比增长27%。该县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位列全省第二,荣获2009年度“陕西省县域工业化发展单项奖。”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清涧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发挥战略思维和理性思考的xx与创新作用,具体规划与实施步骤稳扎稳打,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特色和比较优势,取得了整体性和统筹性的发展,使清涧经济社会发展进入{zh0}最快时期。

清涧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枣赢天下”发展理念,带领干部群众改革创新、苦干实干、加快发展,以产业化推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现代化,积极开辟山区农业县搞建设、谋发展的新路子,使清涧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事业欣欣向荣,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目前,清涧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zh0}最快时期,也使人民群众进入了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产业发展方面,清涧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走“小资源、大产业”的路子,红枣产业链各个环节得到有效衔接,全县上下“心向枣业、共谋枣业、齐抓枣业”的局面已经形成,使红枣产业在10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产业化发展水平有了质的提升。进一步明晰了产业化发展思路,构建了较为科学、系统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管理体系,使产业由过去的自然发展形态转变为产业化的发展形态。

——红枣基地建设步伐加快。三年多来,全县累计新栽红枣17.2万亩,使红枣栽植总面积达到68万亩,红枣人均面积、人均产量居全省{dy}。

——红枣深加工有了新突破。红枣饮料、红枣冲剂先后上市,产品涉及6大类60多个品种。

——清涧红枣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红枣加工企业获得了直接出口权,为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产品品牌战略获得佳绩。其中有中国xx品牌1个,为榆林市食品行业中获得{gjj}xx的惟一产品,除此之外,还有陕西省xx产品1个,有陕西省xx商标3个,地方xxxx5个。

——因发展红枣产业成绩显著,省农业厅批准清涧县为红枣产业“一县一业”建设县,将给予更大的扶持。

——以红枣为主的食品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红枣工业产值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左右,清涧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

——西区乡镇的红枣基地建设有了新的突破。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红枣种植示范园在西区乡镇兴建,带动了西区乡镇以鲜食品种红枣为主的基地建设,促进了全县基地面积量的扩张。

——红枣产业科研开发开辟了新篇章。“陕西省红枣工程研究中心”在清涧正式挂牌成立,将为清涧县、乃至全省的红枣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截止2009年底,清涧县红枣面积达到68万亩,盛果林40万亩,拥有百亩以上红枣种植管理示范园116个,正常年景产量15.5万吨,原枣产值3.9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农业人口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形成了五大目标、xx体系的红枣产业化战略管理体系。现有红枣加工企业39个,注册资金4041万元,实际从业人员2346人,其中有9个年销售产值超500万元的规模型企业;另外,有114个红枣个体加工户。加工产品主要有滩枣等40多个,畅销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清涧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优质红枣基地重点县;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中心中国百县(市)优势经济专题调查办公室评为中国百县(市)优势特色红枣生产基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枣业10强县(市)。

同时,粉条和石材加工业蓬勃发展,全县目前有430户个体粉条加工厂,年产粉条2万余吨,产值1.8亿元,占西区6乡镇农民现金收入的39%;81家石材加工企业年生产石材10万多方,产值达8000多万元。红枣、粉条、石材三大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县域经济总量的扩张。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按照“板块推进,集群发展,市场主导,品牌xx”的发展思路,采取土地、信贷、资金、项目等多种优惠政策进行引导扶持,强力推进以食品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经济增加值占到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52%。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狠抓了以乡村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共新修县乡油路9条169.5公里,通村油路48条303公里,使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426公里;全县15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油路,248个行政村修通了油路或水泥路,畅通率达40%,基本形成了“三横三纵三十环”公路网架;累计实施扶贫重点村153个,新修生产道路911公里,修建窑洞(房)1387孔(间),完成移民搬迁672户、3471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3平方公里,新修基本农田35万亩,新建和加固淤地坝79座,解决了219个村6.3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7600座,新发展蔬菜大棚1100座;新建和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96个,彻底解决了部分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的问题。

社会事业方面,科技三项费用投入由110万元增加到700万元,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由22.4%提高到47%。通过撤点并校整合教育资源,将121所中小学校整合为74所,建立了6所九年制学校,累计投资1.4亿元,新建和改建校舍96517 m2,“两基”工作高标准通过省政府验收。累计新修乡镇文化站11个,改建了县文化综合楼,全面启动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清涧道情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同时,城区2000多块展现国学文化、红枣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陕北民俗文化的石板版画,和新修的红枣文化博览馆、袁家沟红色革命旅游文化基地、路遥纪念馆,造就了清涧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投资1460万元加强了15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农村卫生室由210个增加到464个,新修了县医院综合楼和疾控中心大楼;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稳步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整体推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44元增长到3502元,城乡居民收入由4562元增加到13456元。

城市建设方面,县城的街道更宽敞了,大街小巷更平坦了,秀延河的水更清澈了,天更蓝了……一个个休闲娱乐广场依水而建,使县城更具城市风韵;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使县城更具现代化气质;城西笔架山上建起了生态公园,每天早上晨练者络绎不绝;各种霓虹灯饰把县城装扮得五彩斑斓、流光溢彩,宛若童话中的不夜城,整个县城变得靓丽、时尚,充满活力。

干部精神风貌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集中体现为干群同心,不畏艰辛,竭尽全力谋求发展。在县委、县政府优化思路谋发展、创新举措搞建设的过程中,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进一步统一,意志更加坚强,作风更加扎实,达成了发展共识,凝聚了发展合力,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展示出人人思变、人人思进的良好精神风貌。

清涧县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视野开阔、自觉遵循发展规律,大力改革创新,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并付诸实施。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清涧干部群众形成了“敢于创新、迎难而上;善抓机遇、奋力拼搏”的清涧精神。这种精神,将成为清涧在新的起点上凝聚人心,xx发展的精神纽带。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在于落实。分析清涧近几年的发展举措,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不懈探索,脚踏实地,找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本地发展实际的“结合点”,将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化、本地化,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清涧县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政策、投入、人才等方面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给清涧县的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而清涧能够在资源禀赋相同的县份中异军突起,则得益于他们结合本地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

 “清涧模式”是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敢于创新为先导,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一手连市场,一手牵科技之手,实现了生态与发展的统一、创新与继承的统一、强县与富民的统一,用实践塑造了县域经济特色发展之模式。其精神实质就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多角度、全方位地充分展现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光芒。

(一)小资源  大产业

清涧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部红枣发展史。

作为世界红枣原产地,由于特殊的光照与地理环境等因素,清涧红枣品质{jj1},闻名遐迩。据科研机构测定,清涧红枣的可溶糖及各种维生素含量远远高于全国其它产地。1995年,清涧县被全国首批百家特产之乡命名组委会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清涧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红枣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使红枣产业成为推动清涧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6年开始,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红枣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提出要积极构建以红枣产业为主的新型工业经济框架,并于2007年初出台了发展红枣产业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红枣产业化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了“枣赢天下”发展理念——指导思想上提出“红枣产业高于一切,红枣产业重于一切,红枣产业先于一切”的口号。目标任务上提出,到2015年,全县红枣基地面积力争达到100万亩,年产红枣达到21万吨,总产值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红枣收入达到3200元。努力实现清涧红枣在中国西部的5个{dy}:即建成中国西部{zd0}的原生态有机红枣基地;建成中国西部{zd0}的红枣工业园区;建成中国西部{zd0}的红枣贸易基地;建成中国西部{zd0}的红枣科研基地;建成中国西部{zd0}的红枣生态旅游基地。

《关于加快红枣产业化发展的决定》明确了红枣产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及20条主要工作措施。在总体思路上,提出要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思路振兴红枣“{dy}产业”,全面加快基地建设,打造工业园区,壮大xxxx,创新名优品牌,促进市场营销,强化服务指导,提升产业水平,努力形成市场牵园区、园区带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格局。

三年多来,清涧县委、县政府坚持“枣赢天下”的发展理念,用工业化思路强力推进红枣产业化发展,使清涧红枣产业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工作机制上,采取县级领导包抓乡镇与企业、乡镇和部门领导联合包抓村庄、县乡干部包抓农户的“三位一体”责任制,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出了“人人关心枣业、人人支持枣业、人人服务枣业”的发展氛围。

——基地建设上,围绕“百万亩红枣基地”建设目标,采取给乡镇下达专项任务书、进行严格考核的办法,有序地扩大基地规模。各乡镇又采取“政府引导、财政补贴、以奖代补、技术服务”等措施,{zd0}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建设。在向各乡镇下达专项任务书的同时,给全县67个县直部门单位下达了《服务红枣产业化发展工作任务书》,不仅要求他们结合各自职能,做好服务红枣产业的工作,还给他们下达了包抓红枣基地建设的任务。动员干部职工每人捐出100元钱,帮助农民栽下100株枣树,真正形成服务{dy}产业“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任务”的工作机制。积极倡导鼓励大户承包办基地,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激励优惠政策,在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乡镇每年至少新建两个百亩以上的示范点。示范点建设按照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原则,本着栽植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品种优良化的建园模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基地建设承包大户,他们承包建设的基地面积均在100亩以上。三年多来,清涧县累计大户承包新建红枣基地3.9万亩,修通示范园环山公路348公里,实施引水上山工程30余处。2009年,清涧县东区5个乡镇红枣宜林地如期实现了全覆盖,中西区乡镇的基地建设模式由“点面结合”为主转变为以“土地集中流转,大户承包经营”为主,掀起了新一轮的建设热潮。

——在构建新型经济框架的进程中,清涧县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思路统领产业发展全局,使红枣产业从“农业形态为主”转变为“工业形态为主”。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大力扶持红枣加工企业,支持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在精深加工、产品包装、树立品牌、依托基地、占领市场等五个方面取得突破。为帮助企业改造升级,在确定榆林市扶持南部县项目时,重点向红枣私营企业倾斜。2006年以来,通过积极争取榆林市扶南项目,给全县12家红枣民营企业、15个新建项目注入扶持资金2178万元。到2009年底,该县有大中型红枣加工企业32个,小型红枣加工厂(专业合作社)385个,红枣烤房1109座,年加工转化红枣6.4万吨,转化率达41%。通过规划创建红枣工业集中区,全面提升园区的集聚功能,指导大中小企业机制对接,引导中小企业规范发展,促进红枣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走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信息化管理的新路子。目前,该县红枣工业集中区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投资2250万元,平整建设用地473亩,预计到2015年,园区将初具规模。清涧县还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红枣产业化进程。目前已规划立项的项目有红枣科研中心建设及其年产7000吨红枣深加工项目、5000T红枣储藏冷库建设、年产200万株优质苗木基地建设等20多个红枣产业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

——为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清涧县始终把市场营销当成生产经营中的头等大事来抓,千方百计拓展市场。一方面,通过强力宣传造势、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构建公平竞争、互信共赢的商业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全面扩大市场覆盖,使产品的营销网络体系不断扩展、健全。该县还筹建集产品展示、销售、物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红枣专业市场,通过组建多种形式的枣业合作组织,培养专业营销人才,壮大经纪人队伍,强化中介机构服务职能,力争使其成为西北地区规模{zd0}的红枣贸易中心。目前,清涧县红枣品牌“巨鹰”先后成为陕西省xx产品、“中国xx商标”,“人和仙”、“千年秀”等3个品牌已成为“陕西省xx商标”,并有5家企业取得了产品直接出口权。红枣企业、加工厂及个体户在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和销售网点,年销售各类红枣产品6万余吨,销售总值达12亿元。

——文化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产业的开发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才会有永恒的魅力。清涧红枣不仅以其优良的品质声名远播,还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海内外。解放初,港澳同胞专门给党中央xxx写信,指明要吃“祖国陕甘宁边区清涧红枣”,被传为佳话。围绕如何开发利用好红枣产业文化资源,并为红枣旅游事业提供强力支持,形成清涧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清涧县委、县政府追求的目标。该县规划构建以红枣产业为基础,以陕北黄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背景,红枣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为铺垫,以枣乡特色风情为灵魂,以枣业科学技术及红枣药食、品牌、企业和文学艺术等文化为骨架,以城乡景观、专业节会及品牌专营店、“双红”旅游线等为展示窗口,以报刊、书籍、网络、电视等为宣传窗口的枣业文化体系。悉心打造艺术魅力恒久、商业价值兼具的红枣产业文化精品。以枣木等特色资源为载体,全心打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城乡景观群。2009年9月,西北{zd0}的红枣文化博览馆在该县建成并对外开放,博览馆从红枣的历史、文化、药用、食用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中国红枣发展史和清涧红枣产业的发展进程及远景规划,为国内枣业人士所瞩目。在清涧境内黄河西岸和无定河两岸,该县规划了红枣生态旅游基地和红枣大观园两个建设项目,并从红枣产业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景观文化和艺术文化等方面入手,策划修建枣乡特色步行街、枣乡文化广场、枣都大酒店及其它以枣业文化为主题的城市景观群等特色项目,整理开发具有清涧特色的红枣宴食谱,大力弘扬红枣文化,全方位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清涧还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通过净化、美化、亮化、艺术化和功能配套化等多种措施,积极发展渗透红枣文化为主的城市景观群,全方位展示风韵枣都的个性魅力。同时,该县还经常性地组织乡镇、部门和企业组团赴其他省市参加各种形式的洽谈会、推介会、研讨会,加强同外界的沟通与合作,力求多角度、多层次展示生态枣业、科技枣业、人文枣业的丰富内涵,全力打造红枣文化名片。为了深入研究探讨红枣种植管理、生产加工、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清涧县在去年9月成功举办了“陕西·清涧红枣产业发展论坛”系列活动,中、省、市近百名红枣专家和从业人员齐聚清涧,共商枣业发展大计,在业内产生重要影响。

在做大做强红枣产业的同时,清涧县加快了推进粉条和石材产业的发展步伐。

清涧县是马铃薯适生区,清涧农民用马铃薯淀粉加工的粉条是手工业工艺的一绝。但这项产业在过去仅仅停留在家庭式作坊的模式上,整个生产过程全部手工操作,生产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生产的粉条大部分自给自足。

近年来,清涧县的粉条产业抓住红旗沟、神延铁路沿线地理条件相对便利、辐射范围广泛、加工个体户相对集中、市场影响力大和生产经验丰富的优势,注重了规模的扩大和产品档次的提升,建设集良种引进、淀粉提取、品牌产品开发、实体重组改造和产品集散为一体的薯业加工示范带,建成相对集中的粉条加工区。
  通过统一产业规范、整合产业资源、加强引导扶持、完善配套服务等措施,建成了一批xx粉条加工的现代企业,实现了薯业的升级换代。如今,全县形成初具规模的粉条加工点430多个,个体作坊3000余户,年生产系列产品2万多吨,远销省内外,实现产值1.8亿元。粉条加工不仅延伸了马铃薯产业链,而且实现了产品的多次增值。清涧县还充分利用榆林市的扶南资金,大力扶持发展xxxx,积极引导分散作坊式粉条加工向规模生产转变,集中经营,形成基地,力争用2-3年时间培育出1-2个马铃薯精深加工xxxx,实现年生产品牌粉条3万吨的目标,努力把清涧打造成为粉条加工大县。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清涧就像是刻在青石板上的一幅民俗版画,石板城、石板街、石板路、石板巷、石板院、石床、石桌、石凳,青石板上留下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引出无数魂牵梦绕的情思。

近年来,清涧县委、县政府将石材的开发列入该县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中,新上马8000吨岩石生产线和1.2万吨工艺石材生产等项目,引导企业扩大规模,扩展项目种类,向雕刻、装饰、xx家用石品延伸,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层次,拓宽市场领域,从而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清涧的石材加工已初具规模。石材加工成的艺术品,产品平整、坚硬而且色泽清蓝,是公路桥梁、居室内外、广场公园建设的理想选择。全县已有各类石材加工企业(点)81家,仅装饰雕刻加工企业16户,年产量达7万立方米,产值突破5000万元。据估算,石材的产品附加值已远远高于煤炭。

清涧县紧紧围绕红枣、粉条、石材等资源优势,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构建起以红枣为主体、粉条和石材加工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主导产业格局,为迅速扩张县域经济总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企业  大产值

2009年11月,省委书记赵乐际在清涧县视察工作时,对清涧县发展民营经济的做法予以了肯定,认为该县民营经济蓬勃兴起,势头很好。

近几年,清涧县坚定不移地走“小企业、大产值”的路子,强力推进以食品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使他们成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生力军。随着红枣、粉条、石材三大产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清涧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大大推进了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为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清涧县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13项优惠政策》及《县级领导与部门包抓重点非公有制企业》、《部门专业技术人才派驻企业指导协调》等工作制度。要求各相关部门及企业主管部门随时掌握扶持政策,积极为企业组织项目对接,几年来,共争回各种扶持资金6000万元,投入政府扶持资金300多万元,使重点非公企业得以迅猛发展。目前,全县有规模以上企业14户,较2005年增长了1倍,其中{gjj}xxxx2户、省级5户、市级9户,资产逾千万企业4户。通过加强规模以上企业管理,使其逐渐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全县取得ISO9000系列认证的企业有9户、食品安全认证1户、QS认证18户;有注册商标15个,其中省xx商标2个;取得商品条码识别9户、无公害产品认证3户、特色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各2户。

非公经济发展主要靠投入、靠项目,有项目、有投入,才有发展后劲。清涧县积极组织民营经济参加“西洽会”、“农高会”、“食博会”等大型招商活动,三年多引进项目14个、资金2.3亿元。同时,采取政策激励、产业引导方式,引导民间资金以合资、合作、联营等方式发展项目。本着用足政策、用活资金的思路,将近几年1.5亿多元的专项资金(“扶南资金”8069万元)投入到非公经济建设项目中,带动投入各类社会资金近6亿元,带动全县新上百万元以上非公经济项目60多个。

2006年以来,立足资源优势,结合“国退民进”企改方针,清涧县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向非公经济转化,构建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xxx和投资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实施了改制的30多户商、供、粮企业,多数转化为民营经济实体,其中15个基层粮库(站)和7个供销社全部演变成红枣加工企业。同时,投资新兴行业的非公企业不断增加,涉及农副产品加工、建筑、运输、信息产业和中介代理等领域。新开发红枣醋饮、保健枣酱、红枣果饮与精减石雕木雕及苦菜茶等多种体现地方特色的产品,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县非公企业有食品类57户、建筑建材与装饰类16户、农林牧类15户、商业与服务业类35户、其它74户,规模不断扩大,行业不断拓展,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清涧县中小企业局负责人介绍,清涧县的工业构架主要是由中小企业和个体加工业组成,为了让这些“小企业”占领“大市场”,创造“大产值”,清涧县支持和鼓励中小私营企业之间展开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建立稳固的供应、生产、销售、开发等协作关系。以公共资源为依托,吸引中小私营企业在红枣、粉条、石材等加工业上做文章,形成分工协作、互补配套的产业集群,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中小实体的整体实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全民创业,让创新创业在清涧热起来、火起来,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创业热潮,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截至2009年,清涧县共有非公企业188户,较2007年增加62户,每年以17%的速度递增;全县非公经济完成产值10.5亿元,其中实现增加值6.8亿元;非公经济对全县GDP贡献率由2006年的17%上升到52%、财政收入贡献率由2006年的38%上升到61%,非公经济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崛起,对清涧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减轻了就业压力:非公经济的发展直接吸纳就业21228人、间接吸纳1万余人,为全县未安置的17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与因金融危机而大量返乡的民工提供了就业途径与岗位。

(三)小县城  大名片

县城是一个县区对外形象的重要体现,其建设水平和承载功能直接关系着本地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

清涧县城是一个老县城,市政建设方面基础差、欠账多,改造任务十分艰巨。清涧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研究,于2008年8月提出了“一年见效、三年达标、五年长效,努力打造陕北地区独树一帜的‘风韵枣都,石板之乡’的城市发展思路”,本着“扩大规模、完善功能、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思路,真正把清涧这个“小县城”打造成一张富有独特魅力、富含特色文化、富集人气商机的“大名片”。

对清涧人来说,“枣都”容易打造,但要建设一个“山水城市”,对于一个干旱地区的县城来说,似乎难以理解。

没有文化的城市就没有灵魂,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差异化竞争的优势,也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个性越突出,影响的范围就越广,升值的潜力就越大。清涧县城周边有五座山、五条流水,清涧在以城市化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把县城周边的山和河全部纳入城市建设中,让县城形成“五山环抱、五水绕城、十桥飞架”的山水城市。

在“项目强县”战略带动下,清涧县确立了创建山环水绕、路畅城洁、气爽宜居的山水城市的目标,通过对城市资源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有序推进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进一步优化配置城市资源,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公共管理服务功能,在短时间内使城市脏乱差状况得到有效治理,街道整洁有序,广告牌匾规范统一,市场秩序井然;在县城主街道推行单向行驶,车辆定点停放,城区街道安全畅通;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景观愈加亮丽多彩。

仅在2008年9月至10月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清涧就投资233万元对县城1140米主街道进行了翻修改造,在两旁的人行道上铺设了清涧石板,突出了清涧“石板之乡”地域文化特色;投资180万元依附河滨路修建了魁星楼休闲广场,使东阳社区居民有了休闲娱乐去处;投资450万元建成县城南门沁园春大桥;投资723万元完成了岔口枣都文化广场的拆迁及帮畔工程;投资64万元,硬化社区道路4条,拆建岔口街道隔离带494米;投资940万元对县城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让广大市民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等。同时,还投资1200万元,修通了北环路,大大缓减了县城的交通压力。

为了彻底改变县城“夜晚一抹黑”的形象,清涧县先后在城区新装路灯92盏,在笔架山安装LED星星灯1000多盏,协调临街的40余栋大型建筑和主街道安装了霓虹装饰灯,将县城的夜景装扮得十分妖娆,彻底改变了清涧县城以往路灯少、夜景昏暗的状况。

曾对清涧县城有往昔印象的人面对脱胎换骨般的市容市貌,会不约而同地发出感叹:“没想到县城变化这么大,真叫人不敢相信!”夜幕下,很多过路的人都忍不住驻足,站在路旁感慨一番。县城边黑黝黝的笔架山上,镶嵌着数不清的晶莹闪烁的 “星星”,如梦如幻,使人犹如置身仙境……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清涧的城市建设发生着xxxx的变化。城市人口达到4万余人,城市规模明显扩大,达到4.8平方公里。笔架山生态公园建设初具规模,枣都大桥、天波大桥、定边大桥、沁园春大桥,环城路、河滨路,秀延广场、魁星楼广场“四桥两路两广场”建设构筑了城市建设总框架,融合了浓郁的清涧红枣文化。旧城改造井然有序,柴市巷、汽车站、旧礼堂的改造使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北街改造正在规划实施之中。岔口新城开发日新月异,新建的30多栋各具特色的办公住宅楼成为亮丽的风景,法院、宽州高层公寓楼将成为全县的标志性建筑,北京华力集团投资新建的华顿国际大酒店及文体广场将建成准四星级集餐饮、住宿、会议、文体、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娱乐中心。正在兴建的赤土沟开发项目将成为全县具有个性特色、代表品牌形象的城市小区;从赤土沟到牛家湾将建成宽阔、整洁的十里长街;魁星楼广场注重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把清涧的红色历史和人文精神全部融合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文化旅游景观;新增了一批城市雕塑,实施了师家园则、石台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在主街道两旁铺设石板路面5000多米2.7万平方米,在城区河堤、桥梁上安装以红枣文化、民俗文化、国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石材版画2000多块;“五山环抱、五水绕城、十桥飞架”的城市建设框架初步建成,……

如今,一个天蓝地绿、山青水秀、功能齐全、人居和谐的崭新的城市画卷正在秀延河畔徐徐展开。在蓝天映衬之下,在青山拥抱之中,古老的清涧县城正散发出迷人的现代文明气息,彰显出独具特色的魅力,为县域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聚集了强大的人气、财气和商机。

每日清晨和黄昏,清涧县城欢歌荡漾,人们扭秧歌,练健身操、打太极拳,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更重要的是,随着县城环境快速改善、功能日益完善,各路客商也纷沓而来,近年来,清涧已累计完成招商引资3亿多元,吸引了华顿国际大酒店等10多个项目在清涧投资落户。

      清涧县委、县政府把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很好地统一起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涧模式”的核心是在没有资源优势、没有区位优势、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特色发展的路子。“清涧模式”给人以许多有益的启示。

——干事业必须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必须有一整套科学的发展思路,必须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行力,必须有一支总揽全局、善打硬仗的领导班子。

——决策者只要恪守着不渝的执政为民的宗旨,在有限的财力、物力的前提下,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兢兢业业干工作,一丝不苟做事情,就能够从而在劣势中寻找比较优势,迎难而上,优化思路,xx难题。

——决策者敢于求新、求变、求大、求强,始终用新思路催生新举措,用新举措谋取新突破,敢于以强势的姿态,以小资源成就大产业,以小企业发展大产值,以小县城打造大名片,虽然地处偏僻小县,敢于占领大市场,走出一条“穷”县的科学发展之路。

——在发展红枣基地建设中,坚持走“土地集中流转,大户承包经营”的路子,把土地向有实力的人集中、向有管理经验的人集中、向有技术的人集中,使小农经济变为有规模、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化农业经济,为当前如何整合农村生产要素怎样整合,如何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提供了新思路。

 

(2010-4-16陕西日报四—五版)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县域经济特色发展之路的成功探索_小熊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