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工业设计、海洋工程装备、游艇、文教体育用品、通信设备、机器 ...

关于促进工业设计、海洋工程装备、游艇、文教体育用品、通信设备、机器人、高效照明等7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2010-04-11 13:08:53 阅读16 评论2 字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关于促进
工业设计、海洋工程装备、游艇、文教体育
用品、通信设备、机器人、高效照明等7个
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鲁政办发〔2010〕14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游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文教体育用品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高效照明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三月十八日



 


关于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省工业设计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必要性

  工业设计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其核心是产品设计,对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省工业设计得到迅速发展,据统计,“十五”以来,我省工矿企业授权专利总量为38804件,其中实用新型21415件、外观设计14537件;授权专利总量、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分别年均增长19.91%、24.13%、10.95%;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7万多项,年均增长17%;在我省45所本科院校中,有28个设置了工业设计专业;涌现出了像海尔、海信、九阳、金王、福田雷沃等一批工业设计优秀企业。但是我省工业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工业设计整体实力不强,工业设计产业化程度低,企业专利与市场和生产结合不够紧密,高级专业设计人员匮乏,特色品牌不多,扶持政策不够完善等。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发展,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工业调整振兴的关键措施,是打造国际xxxx、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跃升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手段,必须集中力量,全力推进,努力提升我省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推进工业强省建设。

  二、进一步明确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以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装备为主要领域,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lx1}水平的工业设计中心,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大幅提高我省工业设计整体水平,加快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使工业设计成为具有规模实力的新兴产业。

  (二)主要目标。力争3—5年,在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装备以及工艺美术、软件、动漫等领域,加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使优势产业工业设计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主导产业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重点企业创出设计品牌,建设100家具有国际或国内{lx1}水平的工业设计中心、100家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打造100个工业设计创新品牌,工业设计新产品投产率达到85%以上,引进和培养100名高层次工业设计专家,集聚各类设计专业人才10000名。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和重点推进相结合。依照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在全面规划工业设计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省产业优势,有选择地确定重点发展领域,突出抓好重点创新成果、设计中心、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工业设计全面发展。

  2.坚持资源整合和特色发展相结合。积极整合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形成推进工业设计发展的合力;以先进技术促进特色行业领域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与更新;大力引进国内外xx设计机构,形成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地,培育具有山东特色的工业设计品牌企业、品牌基地和优秀设计师。

  3.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相结合。在政府的引导下,根据产业发展规律,不断激发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工业设计发展新格局。

  4.坚持工业设计与产业化相结合。以满足我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把工业设计与产业化一体化推进,加快工业设计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速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三、重点任务

  (一)围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创新成果。立足我省实际,选择我省工业设计基础较好的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装备以及工艺美术、软件、动漫等产业作为工业设计的重点发展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地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花色等工业设计创新项目。机械及装备制造业主要发展数控机床设计、工程建筑机械设计、农业机械装备设计、纺织机械设计、轻工机械设计、内燃机设计、船舶及零部件设计、机械工具设计等;纺织服装主要发展服装设计、床上用品等家居设计、新型面料设计、毛纺制品设计和化纤制品设计等;轻工行业主要发展食品外包装、家居产品、休闲旅游产品、日用工具、体育用品设计等;家电行业主要发展彩电、空调、电冰箱(电冰柜)、洗衣机、热水器(电热、太阳能)、中央空调、小家电等七大类产品设计;电子信息主要加快计算机、服务器、软件、网络通讯产品、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等产品的设计开发;交通运输装备主要发展重型车、客车、专用车、轻型车、三轮汽车及低速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设计等;工艺美术重点发展抽纱刺绣、草柳织品、地毯、艺术陶瓷及工艺玻璃、金属工艺及首饰、龙山黑陶和特艺品七类产品的设计。通过创新设计申报专利,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xx行业技术发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二)围绕增强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lx1}水平的工业设计中心。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水平研发、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原则,瞄准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以省内的行业和企业技术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设计机构为依托,围绕我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分领域、分专业推进工业设计中心建设,着重发展与工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基础优势明显的设计中心。以农业机械、工程机械、数控机床、船舶和精密零部件设计为主建设机械及装备制造业设计中心;以现代服装和面料设计为主建设现代纺织面料服装设计中心;以食品外包装、家具、体育用品等设计为主建设轻工行业设计中心;以各类家电整机、小家电设计为主建设现代家电产品开发设计中心;以整车造型、发动机和关键零部件设计为主建设交通运输装备及零部件设计中心;以各类现代工艺美术品设计为主建设工艺美术设计中心;以平面、三维造型和动画设计为主建设动漫设计中心;以重大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产品设计为主建设软件开发设计中心等。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设计中心与国际xx工业设计公司共建设计中心,鼓励创新能力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设计中心到海外建立分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工业设计机构、xx高校工业设计中心,在省内创办研发设计中心和分支机构,加速我省工业设计水平与世界{yl}水平接轨。

  (三)围绕促进工业设计成果转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借鉴国外工业设计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工业设计基础较好的重点企业为依托,以自主开发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并实现成果转化为目标,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设计骨干企业。以技术先进、竞争力强、外向度高的xx产业聚集区为依托,以集聚设计创意企业、提升设计创意环境为主要方式,以提供信息、融资、人才、商务、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建设研发设计、平面设计、形象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设计直至传统手工艺设计等为发展重点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集聚区,努力打造具有显著特点的工业设计园区。选择一批基础好、产业链条长、技术水平高的工业设计机构,加强与高校设计机构、行业设计机构和兄弟省市同行业设计机构的密切合作,构建基于区域集聚联动发展的工业设计产业链,{zd0}限度地综合利用创意资源,促进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快速稳定发展。

  四、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宏观指导。充分发挥省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作用,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研究解决全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重大项目实施,指导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各市要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设计发展意见,建立和完善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相关政策,形成全省上下共同推动工业设计发展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山东省工业设计创新成果、设计中心、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组织好工业设计创新成果、设计中心、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业设计产业统计制度及统计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地跟踪监测和分析研究全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状况。

  (二)加大工业设计投入。一是省级科技自主创新、应用技术研发、产业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等专项资金,要积极支持重大工业企业设计创新成果开发、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设计中心和示范基地建设,以及举办重大工业设计相关活动。二是引导企业加大对工业设计的投入,企业列支的技术开发费,要有专项资金用于工业设计。凡获得省工业设计重大创新成果、设计中心、示范基地认定的企业每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必须达到5%以上。三是积极拓宽工业设计发展融资渠道,联合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及民营资本、债权基金,配合政府财政资金,加大对工业设计的支持,培育专业性强、成长性好的设计企业,扶持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工业设计项目。四是积极落实好国家财税政策,为企业的自主设计提供税收支持,促进工业设计发展。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育、吸引和集聚一大批工业设计专门人才,特别是海内外xx人才,增强工业设计的内生动力和辐射能力。一是建设工业设计人才校企培养基地。鼓励高校、职业培训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接,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有针对性地设立与工业设计产业相关的专用学科,支持院校与企业联合建设工业设计产业实训基地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育工业设计紧缺人才。二是完善工业设计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开展工业设计人才的国际交流,在输送人才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注重引进海内外高级工业设计人才。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对工业设计人才海外培训、海外专家开展工业设计研发和交流活动给予立项、经费资助等方面的支持。三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构建以人才评价、培养、激励、流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允许工业设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分享创新收益,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按照规定实施期权、技术入股和股权奖励等激励。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知识产权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全省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种侵犯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行为。二是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机制。鼓励工业设计自主创新所形成的成果及时申请注册登记,强化知识产权社会中介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形成贯穿于工业设计产品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三是保护和推广工业设计xx商标。积极鼓励和支持工业设计企业申报xx商标认定,被认定为山东省xx商标的工业设计商标可按有关规定受到或申请特殊保护。

  (五)优化工业设计发展环境。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加强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开展各类有利于工业设计发展的活动,增强全社会工业设计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业设计创新氛围。一是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具有山东特色的工业设计大奖赛,设立山东省优质产品工业设计奖;组织开展“山东省工业设计优秀人才”评选,对发展我省工业设计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二是举办我省工业设计创新成果展及论坛。借鉴产学研展洽会的成功经验,不定期举办全省工业设计成果展,倡导原创设计和设计创新,向社会展示我省工业设计产品及成果。举办工业设计论坛,邀请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学者、设计战略研究学者、工业设计师、企业家等开展广泛研讨。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立山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促进工业设计公司、工业企业、高校院所及中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规范投融资平台、法律服务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平台等中介服务平台建设,为工业设计企业提供良好服务,推动工业设计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四是鼓励我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的从事工业设计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计机构联合建立工业设计中心,积极开展先进工业设计理念、文化学术交流与研究,鼓励企业加强与国际xx设计机构的战略合作,联合开展文化、品牌、创新理念的研发活动。



 

关于促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国防科工办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发展海洋工程业、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产业,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度高,涉及领域广,关联度大。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对于发展海洋产业、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海洋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现状

  (一)规模实力较强。随着海洋产业发展,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规模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及配套规模以上企业150余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二)比较优势突出。我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工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中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以东营为中心的浅海油气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北海船舶重工的10万载重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起重铺管船,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的固井设备,山东海洋仪器研究所的海洋浮标等仪器设备,青岛华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双瑞防腐防污工程有限公司的海水淡化超滤膜设备,青岛光明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海洋环保油水分离设备,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德国埃斯倍传动系统(青岛)有限公司的海洋风电装备,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港口机械厂的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16吨至40吨门座起重机、32吨带斗门机等系列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科技实力雄厚。省内聚集了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dy}海洋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等xxxx科研单位,拥有海洋监测设备专用试验码头、海洋岸边实验站、风浪水槽等专用试验设施,凝聚了大批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现有省级海洋科研教育机构30余个,海洋科技人员近万人,在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拥有一批国内外{lx1}的科技成果。

  (四)机遇挑战并存。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同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存在着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产业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产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跟踪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发展前沿,坚持陆海统筹,发挥比较优势,推进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水平,大力发展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装备以及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关键装备,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大省,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方针原则。

  1.统筹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建立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促进各类经济要素有效聚集和产业健康发展。

  2.统筹以海带陆与以陆促海。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为骨干,发挥我省工业整体优势,整合陆海资源,推进陆海优势资源向省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聚集。

  3.统筹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以装备制造为龙头,以配套为基础,培植发展产业链,带动原材料生产、装备研发设计及工程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4.统筹自主研发与引进创新。发挥省内科技力量支撑作用,加快技术研发自主化和成果产业化;利用国内外、省内外科技资源,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植产业核心竞争力。

  5.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坚持资源开发、产业培植、区域打造、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三)任务目标。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递增20%以上;主要装备本地化配套率达到40%。到2020年,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三、发展重点

  (一)海洋油气装备。

  1.在制造方面,以烟台来福士、中海油(青岛)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武船重工、蓬莱巨涛海洋工程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快研发制造多功能自升式钻井平台、固定式桩基平台、移动平台、深水浮式平台设施、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浅海固定采油平台、大型模块等钻井平台;起重铺管船、半潜式起重铺管船、半潜式自航运输船、半潜式深水钻井船、多用途工程船、举力式半潜船、钻井船等海洋工程船舶;以东营科瑞控股集团、胜利高原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加快研发海洋石油钻采设备、压裂成套设备、固井成套设备、液氮泵送设备和连续油管作业设备等海洋油气井下作业设备。培育形成国际{yl}的大型化、深海化、专业化海洋油气装备集群。

  2.在研发设计方面,依托重点工程和重点领域,针对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工、储运等装备需求,加快建设烟台中集海洋油气装备研究院,建成{gjj}海洋油气装备研发设计平台,整合胜利石油钻井工艺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同时引进国外研发设计力量,强化海洋油气装备的概念设计、基础设计,深化详细设计、生产设计,提升我省海洋油气装备自主研发设计能力。

  3.在设备及零部件配套方面,巩固提升动力设备、发电机组、深海钻机成套设备、井控设备、水下生产系统及海底电缆、海洋工程用钢、系泊链、螺杆钻具、钻井泥浆泵等优势产品,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围绕海洋油气装备各个部分的配套需求,自主研发或引进研发轮机部分(压缩机、分油机、压载泵等)、机电部分(推进器、分配电系统、自动化设备、通导设备、照明设备等)、舾装部分(救生设备、系泊链等)、钻井部分(井架、钻台、管道、固控设备等)的关键配套设备及零部件。

  (二)填海围岛及航道疏浚工程装备。

  1.填海围岛工程装备。支持山推股份公司、临工集团、常林集团、福田雷沃重工、方圆集团等企业,大力发展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路面机械(压路机、推耙机、平地机等)、大型起重机、塔机、水泥搅拌车等适应填海围岛的工程类优势产品。

  2.航道疏浚工程装备。适应现代航道疏浚工程需求,加快研发制造大型化、智能化、环保型装备。重点发展高性能、大功率的超大型自航绞吸式挖泥船,用于深水开沟的大舱容耙吸挖泥船,用于疏挖污染底泥的螺旋式挖泥设备、涡流增压吸泥泵船及密闭旋转斗轮挖泥船等。围绕疏浚工程装备的配套需求,发展泥浆泵、绞刀、斗轮、绞车、定位桩、耙管系统、耙头等关键机具;刮板疏浚机、污泥脱水处理设备;抛泥自动记录仪、智能化监控系统等。

  (三)跨海桥梁及海底隧道工程装备。

  1.跨海桥梁工程装备。围绕跨海桥梁建设勘探、打桩、吊装、拆卸工程实施,重点研发地质钻探船、海上液压打桩锤、打桩船(横骨架式、全钢质、全电焊结构型)、喷射式挖沟机、大型运输安装船、工程勘探测量船、半潜式自航运输船、大型起重船(固定臂架起重船、双臂架起重船、单体起重驳船、特大型半潜起重船)以及海上拖运、起吊、装配、铺设、维修、拆卸等多功能工程船等。依托山东博特瑞机械有限公司,发展好架桥机、造桥机(移动模架)、提梁机(轨道式起重机)等产品。

  2.海底隧道工程装备。重点研发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泥水平衡盾构机、硬岩掘进机等适用于不同地质构造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成套设备,自动导向型盾构机及专用于海底管道施工的小直径特色盾构机等。加快研制盾构刀具及海洋工程建筑专用搅拌站、喷湿机、喷射机组、混凝土罐车及海底电缆铺设装备等。

  (四)临港机械。

  适应临港机械装备高效能、现代化发展趋势,依托青岛海西重机有限公司、青岛港港机厂等企业,巩固提升岸边起重机、轮式门式起重机、轨道式门式起重机、港口门座起重机、堆料机等优势产品;依托烟台海港机械厂、日照港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渣浆泵、客滚连接桥、卸车机、搬运设备、抓斗等产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研发生产液体输送设备等产品。

  (五)海洋环保装备。

  适应海洋生态建设、环境治理工程建设需求,依托青岛华海环保工业有限公司、青岛绿野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巩固发展围油栏系列设备、收油机系列设备、溢油防治设备、高压清洗设备、油水分离设备、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焚烧炉等产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联合研发等形式,以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海洋污染和生态灾害监测技术装备、海洋污染应急处置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污染物在线实时监测控制与净化处理装备等xx产品,形成海洋环保高技术产业。整合有效资源,加快成果转化,建立海洋环境保护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示范试验区,促进海洋环境监视监测技术产品、海洋污染处置生物、污染物入海处理设备等产业化。

  (六)海水利用工程装备。

  1.海水淡化装备。围绕海水淡化产业带建设、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实施、海水利用示范城市建设、船舶及海洋钻采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海水淡化装备。发挥青岛市作为国家海水利用产业化北方基地的优势,依托青岛华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双瑞防腐防污工程有限公司、青岛兰海希膜工程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巩固发展中空纤维(UF)超滤膜组件、大型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装置、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膜分离及水处理装置等产品。支持山东招远膜天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依托青岛华欧海水淡化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低温多效成套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与安装基地,发展低温多效蒸馏法海水淡化装备、膜法海水淡化关键装备、膜法海水淡化成套设备。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研发船舶及海洋钻采平台海水淡化设备、热法中小型海水淡化技术与成套装置等。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技术以及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相结合的工艺与技术。优化海水预处理、防腐蚀及防生物附着、设备配套、膜或热源高效利用等工艺技术。研发高性能反渗透膜、能量回收装置、高压泵、高效蒸馏部件等海水淡化装备配套产品。

  2.海洋能利用装备。适应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需求,重点大力发展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风能发电装备。支持哈尔滨工程大学与山东电力设计院加快海流发电产业化进程和示范工程建设。支持中国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加快潮汐能、波浪能、海洋风能发电技术产业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研发生产海上作业船、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等海上风电装备等。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研发生产百千瓦级波浪机组等装备。研发电缆、管系、叶片等海洋电力装备配套产品。

  (七)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工程装备。

  立足国家海洋石油与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战略需要,加快研发深层和复杂矿体采矿设备、无废开采综合设备、高效自动化选冶大型设备、低品位与复杂难处理资源高效利用设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等;突破天然气水合物钻井技术和安全开采技术,重点研发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设备、大洋金属矿产资源海底集输设备、现场高效提取设备等;突破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重点研发异常环境条件下的传感器、传感器自动标定设备、海底信息传输设备等;突破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重点研发海洋遥感设备、声学探测设备、浮标、岸基远程雷达等;适应水下观测、海上作业及救捞工程等需要,着力突破水下运载技术,生命维持系统技术,高比能量动力装置技术,高保真采样和信息远程传输技术,深海作业装备制造技术和深海空间站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生产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水下探测打捞深潜器、浅海管线电缆维修装置、海底管道内爬行器及检测系统;适应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物理海洋等多学科大洋资源调查研究的需求,研制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船。规划建设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潜基地等科学工程。

  (八)海洋空间利用大型装备。

  适应人口及经济要素向海岸带聚集的趋势,着眼于逐步扩大海洋空间利用,围绕辽鲁跨海通道工程、上海海上高新技术产业城市、台湾海峡光缆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海上机场、海底储藏基地、人工岛、海上娱乐场、大型海上公园建设工程,着手研制相关的海洋工程装备及设施。

  (九)海洋仪器设备。

  适应海洋仪器装备高集成、多平台、数字化发展趋势,依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青岛国科海洋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发展大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海洋台站自动化观测仪器、深海可视抓斗、无人机海洋遥感监测设备、海洋腐蚀监测机器人等海洋监测设备。鼓励有实力的单位研发深海环境监测设备、海洋油气矿产勘探设备、海洋观测探测设备、海洋灾害预警预报设备、海洋气候和极端海洋天气过程预测、海洋灾害频发区和脆弱区海洋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估设备、污染监测设备、大洋渔业信息技术设备等。

  四、政策措施

  (一)狠抓定向招商引资,打造战略合作联盟。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坚持招大引新,紧紧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围绕基地建设和集群发展,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省内空白项目、配套产业链延伸、新产品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鼓励引进大项目国际xxxx在我省建立研发中心。积极争取环渤海产业圈、长江三角产业带、珠三角产业带的优势资源向我省转移,探索联动发展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狠抓陆海统筹,促进企业联合发展。推进陆上装备制造企业与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形成以海带陆、以陆促海、陆海结合的产业格局,实现联动发展。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上下游产业的战略合作,建立行业间以重点产品或共性关键技术为纽带的协作同盟,协调解决产业合作中的各种问题,形成相关产业既有专业化分工、又能协作共赢的良性合作格局。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相关配套企业的战略合作,强化供需双方在技术、新产品研发等领域的交流与协作,加快建立协作加工、区域配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狠抓科技创新,加快xx产品研发。巩固提高现有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导重点企业与跨国公司、国内外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合作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基地建设和产品集群发展,开展产学研活动,打造技术创新联盟。各级科技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费用,可按有关规定进行税前扣除。依靠科技创新,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搞好产品认证工作,推动企业创建产品xx和服务xx,支持企业申报xx商标认定,加大xx和xx商标宣传力度,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xxxx和xx商标,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和相关高等院校围绕人才培养及产学研活动,广泛开展企校合作。坚持引进培养结合,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依托省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建立海洋工程专业,采取定向培养、委托培养以及引进等多种形式,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持有关高等院校设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相关专业学科,鼓励企业开展职工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多层次的企校合作,造就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实用技术人才。按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加强企业家专业培训,造就一支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企业家队伍。结合企业招商引资、重大科技专项实施、重点创新项目建设,通过集智攻关、团队引进及高薪聘请等方式,引进学科技术带头人和企业发展的领军人物。落实中央和省人才激励政策,建立完善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积极引进和培养xx人才,参与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

  (四)强化政策支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用足用好国家及省现行政策。省级产业结构调整资金、产业技术研发资金、企业自主创新资金、信息产业发展资金、各类科技专项资金等,要优先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创新财政投资方式,加大对全省海洋工程装备重点产品研发和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力度。促进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完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项目建设金融支持体系,探索银企合作促进机制。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促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按规定对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台(套)海洋工程装备给予奖励。按规定,对重点企业兼并破产、停产、困难企业所涉及的审计、资产评估、公证、验资、法律诉讼等中介收费,一律按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30%收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现行规定享受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即征即退政策。制定土地和海域使用规划时,应考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需求,对重点项目所需土地、岸线、海域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海域使用规划。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土地、改造废弃土地用于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依法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列入国家、省重点造修船及海洋油气装备项目使用海域的,依法依规减、免缴海域使用金。

  (五)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推进机制。发挥省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作用,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落实相关政策,努力为企业发展服务。建立完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专家委员会,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强化行业管理与协调服务,抓好行业规划、行业政策、行业法规、行业标准的落实,建立完善行业管理体制和统计调度、经济运行、风险预警、法律援助等工作机制。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在行业自律、企业维权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关于促进游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国防科工办


 

  游艇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游艇制造业是为游艇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劳动、技术、资金密集度高,对冶金、机械、电子、轻工、化工等50多个产业具有关联带动作用。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特制定本意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实力。截至2008年底,全省共有游艇制造及配套企业100余家,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具备年产游艇2600艘、充气橡皮艇6万艘的能力。经过几年发展,形成了“龙之子”、“中复”等山东xx,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研发制造能力不断提升。游艇制造主要有青岛立行车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烟台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游艇分厂、威海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青岛松本造船有限公司、威海弘阳游艇有限公司、青岛信光游艇有限公司、青岛滨海游艇有限公司、威海海飞渔具有限公司、龙口丛林中德车体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初步形成豪华游艇、观光艇、救生艇、划艇、橡皮艇、公务艇、帆船等优势产品。其中,JM480型豪华双体游艇获得“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银奖”,NSR850LX型豪华工作艇、喷水式舷内机获得“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硬底豪华工作艇等被指定为青岛奥帆赛工作用艇,88米超大型钢制豪华双体游艇、77米超大型钢质豪华单体游艇、58英尺铝合金豪华帆艇等{tmgnkb}。

  (三)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全球每年游艇业收入超过500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国际游艇制造业转移步伐加快、亚太等新兴市场兴起、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我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发展游艇制造业面临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同时,面临世界游艇制造发达国家技术及市场垄断、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挑战,存在产业规模小、布局散、研发设计水平低、本地化配套率不高以及大众消费氛围尚未形成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及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契机,积极承接国际游艇制造业转移,发挥区位优势,强化产业基础,扩大对外开放,加强自主创新,坚持技术改造,拓展培育市场,建立完善游艇研发、设计、制造、配套、营销、展示、维修维护等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聚集度高、产业链长的xx产业链群,形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游艇制造业发展格局,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二)方针原则。

  1.坚持xx定位。瞄准国际游艇制造业发展前沿,高起点抓好产业规划布局,着力发展xx高质高效产品集群。

  2.坚持抓大扶小。抓好骨干企业发展,推进战略合作,促进做大做强;扶持特色小企业快速成长,实现提质增效。

  3.坚持引进创新。瞄准游艇研发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抓好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坚持品牌制胜。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扩大产品认证范围,开展品牌宣传营销,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产品。

  5.坚持市场多元。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任务目标。到2015年,实现规模实力跨越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5%以上。培植一批优势企业,研发一批特色产品,创建一批研发设计平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本地化配套率年均提高5—7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到2020年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游艇研发制造中心、展销中心和零部件集散中心。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培育游艇集群。巩固提升一批优势产品,形成专、精、特、新游艇集群。大力发展JM系列豪华双体游艇、豪华双层游艇、超大型豪华钢制游艇、玻璃钢豪华游艇、玻璃钢观光游览艇等,培育形成豪华游艇集群;大力发展铝合金巡逻艇、铝合金高速缉私艇、铝合金带缆工作艇、铝合金高速工作艇、铝制多功能工作艇等,培育形成中小型铝制公务艇集群;大力发展抛落式系列救生艇、重力式系列救生艇等,培育形成救生艇集群;大力发展充气橡皮艇系列优势产品,培育形成充气橡皮艇集群。适应未来市场需求,加快研发生产一批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以及绿色、环保产品。重点研发生产超大型豪华双体游艇、水陆两栖艇、太阳能动力静音型游艇、多功能分体式潜水观光游艇、气流压水推进小游艇、自救式多功能游艇、大型钢铝混合结构豪华游艇、环保型全塑游艇、轻质抗沉游艇、内河湖泊休闲观光艇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快培植游艇配套链。着眼拉长游艇产业链,加快发展游艇动力设备、游艇附属设备、电子设备、室内器具、原材料和移运设备。游艇动力设备重点发展游艇发动机、发电机、电瓶充电器、专用蓄电池、舵机、起锚机、喷水推进器、液压装置、操舵装置等。游艇附属设备重点发展搜索照明设施、淡水压力泵、排污泵、甲板冲洗泵、自动舱底泵、淡水表、污水表、水位表、液压表等。电子设备重点发展GPS导航定位系统、雷达、磁罗经、甚高频电话、测深仪、艇载卫星电视、音响系统等。室内器具重点发展游艇家纺、地毯、烧烤箱、休闲桌椅、整体浴室、微波炉、制冰机、吸尘器、洗衣烘干机等。游艇配套原材料重点发展蜂窝板材、焊接材料、铝材、胶合板、装饰板材、玻璃纤维、树脂、胶黏剂、艇用蜡、防腐防污涂料等。游艇移运设备重点发展游艇叉车、吊车、拖车等。

  (三)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着眼于解决xx游艇制造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着力突破五个方面的12项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流线型船体设计、复合材料复杂曲面造型建造成型等流线型船体设计建造技术,游艇用{ctr}绿色环保复合材料研制及应用技术,大型玻璃钢模具防型变、分块高精度拼接、表面模具缝快速处理工艺等A级曲面标准外观质量技术,艇用设施及操纵系统的自检控制、动力系统干预与自动系统开发等智能管理综合控制系统研制技术,轻型实木复杂曲面成型与公差控制、复杂型面手工xx包覆、室内隔音降噪、室内装修无痕迹遮蔽等豪华游艇内部装饰装潢{jd0}技术,实现游艇设计研发制造的自主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围绕xx高质高效游艇产品研发制造,充分发挥骨干企业、重点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重点依托青岛立行车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建{gjj}游艇研发设计中心,开展游艇产业研究、游艇技术研究和游艇材料检测;依托威海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建设省级玻璃钢船艇工程技术中心,开展玻璃钢船艇无模成型技术研究;鼓励烟台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游艇分厂等有条件的企业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托海洋化工研究院建立海洋涂料{gjj}重点实验室。以省内游艇生产骨干企业和相关院校为依托,借鉴国际汽车设计软件联盟合作模式,大力推进游艇设计软件集成,构建我省国际化游艇设计软件联盟。

  (五)加快建设一批国际化游艇展洽交易观光平台。围绕推进游艇制造、销售服务,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借鉴国际知名游艇展经验,依托青岛奥帆赛基地和国际航海博览会,举办水陆结合船艇展;整合区域资源,规划建设集行政管理、商务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洽谈、游艇展示、游艇主机及配件展示于一体的山东青岛国际游艇交易中心,建立完善小型休闲艇试航水池、大中型游艇出入专用航道、文化休闲中心、物流中心、游艇驾驶竞技中心等设施,吸引国内外xx游艇制造商、销售商、专业协会进入设立游艇展示摊位、办事处、代表处,吸引专业客流和观光者。依托日照{sjj}帆船比赛基地,整合岸线等优势资源,建设亚洲{zd0}的帆艇竞技及展示中心。发挥烟台海上交通便利、物流发达、沿海风光秀丽等优势,依托港口及旅游景点,在养马岛或蓬莱等地建设国际化游艇休闲娱乐及展销俱乐部。发挥威海最适宜人类居住生态城市的综合优势,依托xx港湾和xx旅游景点,建设国际级旅游艇娱乐、休闲观光及展销俱乐部。发挥微山湖、东平湖等湖泊旅游景点优势,建立完善内河游艇休闲观光服务设施。

  四、政策措施

  (一)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做优做强。优先扶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省级产业结构调整资金、产业技术研发资金、企业自主创新资金、信息产业发展资金、各类科技专项资金等向重点企业倾斜。抢抓国际游艇业加速转移机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争取游艇制造业向我省转移,引导重点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兼并联合,与国内外优势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进战略性重组。鼓励引进国际xxxx的投资项目、研发设计机构和地区总部建设项目。鼓励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发展适销对路产品。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要向游艇中小企业倾斜。鼓励配套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及认证,推进产品标准化、系列化,提高配套产品核心竞争力。

  (二)加快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创建省级、{gjj}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创建{gjj}、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引导省内有关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加强与国外知名研发设计机构及高等院校的科技交流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联合研发设计、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发展机制。各级科技专项资金要支持重点企业与跨国公司、国内外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在我省设立功能完善、辐射带动面广的研发平台或开展产学研活动。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费用,可按有关规定进行税前扣除。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职业学院设立游艇设计制造专业,做好职工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和相关高等院校围绕人才培养及产学研活动,广泛开展企校合作。按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通过集智攻关、团队引进及高薪聘请等方式,引进学科带头人和企业领军人物,造就一支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队伍。

  (三)加强定向招商引资,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按照“瞄准xx、招大引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思路,积极吸引国内外优势项目、资金、技术、管理、品牌和xx人才来我省合作发展游艇制造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来我省投资办厂或参与省内游艇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各类企业以授让商标权、专利权、合作开发、合作生产等形式进行生产领域的联合,以资产重组、股权与经营权的转让等形式进行资本领域的融合。办好区域游艇展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提高游艇制造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四)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市场空间。引导企业认真执行国际规范标准,强化企业质量管理,建立完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做精做强优势产品,争创{gjj}、省级xx产品和xxxx。对产品被认定为xxxx商标、山东省xx商标及被评为中国xx、山东xx的企业重点扶持,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鼓励企业搞好产品认证工作,利用主流媒体和行业网站,抓好名优产品宣传,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定期组织开展商务洽谈交流活动,推介优势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营销研究,在制造厂商、贸易公司和用户间逐步建立起游艇及配套件等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用足用好国家及省现行政策。创新财政投资方式,加大对全省游艇重点产品研发支持力度。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促进游艇制造业发展。积极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按规定对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台(套)游艇给予奖励。制定土地和海域使用规划时,应考虑游艇产业需求,对重点项目所需土地、岸线、海域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海域使用规划。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土地、改造废弃土地用于发展游艇产业的,依法享受各种优惠政策。

  (六)培育游艇市场环境,创造加快发展条件。推进景观水系资源开发,加快规划建设游艇俱乐部、游艇码头及航道、维修维护中心以及娱乐、商业、餐饮等与游艇产业发展相关的服务设施。建立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游艇登记、检验、监管及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管理工作。建立在线服务、网络预定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游艇消费服务信息化水平。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将游艇产业纳入省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协调范围,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加快发展合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游艇基地营运涉及的游艇检验、登记、游艇俱乐部资格审验、游艇技术培训、游艇停泊游弋区域管理、游艇航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关于促进文教体育用品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轻工协会 省轻工联社


  文教体育用品产业是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材料产业融合的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智能、高效益和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方面的需求正日趋旺盛。为进一步提高文教体育用品产业发展水平,更好地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轻工业调整的振兴规划,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促进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制定以下意见。

  一、发展现状

  (一)现状。近年来,我省文教体育用品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一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区,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1.产业快速发展,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09年,全省文教体育用品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428家,总资产172.7亿元,是2000年的7.5倍,从业人员近10.6万人,年销售收入过亿的企业有30多家。2009年,全省文教体育用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78.23亿元,同比增长24.7%;利税35.3亿元,同比增长19.8%;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21.3%。

  2.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品牌效应明显增强。铅笔产量约占全国的40%,近年来一直保持全国{dy}的水平,圆珠笔产量居全国第三位。2009年,体育用品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43家,是我省文教体育用品产业中{dy}大行业,比重接近40%。乐器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主要乐器生产和出口大省,在全国同行业居第二位,昌乐县鄌郚镇2009年被命名为“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青岛世正的青花瓷钢琴,依靠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xx结合,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优势产业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xxxx和品牌,全行业共有6家企业的9种产品被评为中国xx产品,拥有xxxx商标4个,其中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的无形资产品牌价值已达118亿元。

  3.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改造,文教体育用品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升,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外先进水平。目前,全行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泰山体育产业集团研发的50多种产品分别通过了国际体联、柔联、跆联、摔联、田联、拳联等各专项协会的认证,500多种产品通过了国家体育专项认证,拥有100多个国家专利,一些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了国际{lx1}水平,已发展成为全国{zd0}并具有{sjj}水准的集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体育器材专业化集团。

  (二)主要问题。

  1.企业规模较小,行业发展不平衡。我省文教体育用品产业除体育用品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外,其他行业发展相对滞后。文教用品行业的生产规模和效益不到整个产业的十分之一,乐器行业生产规模和效益也只有8%左右。全行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5家。现代化的电教设备,特别是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生产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各种球类和棋类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很少,各种水上和冰上体育器材还没有企业规模化生产。

  2.品牌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占较大比重,特别是在玩具、乐器和室内外体育健身器材行业最为明显,许多企业以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科技投入较少,基本不具备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整个产业没有一家{gjj}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和培育意识不强,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势品牌和xxxx,大大影响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3.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链条不完善。我省文教体育用品产业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企业经营分散,没有形成合力,缺少行业自律,企业不良竞争现象突出。部分行业链条较短,以点带面集群式发展还未形成。

  4.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高层次人才缺乏。除少数重点企业外,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进行技术改造的意识不强,技术装备水平偏低。招聚人才的吸引力薄弱,随着新材料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品牌建设,培植骨干企业,不断完善提升产业和产品结构,增强产业素质和效益,做大做强做优文教体育用品产业,促进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产业规模。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年均增长20.8%;利税65亿元,年均增长22.8%;出口创汇34亿美元,年均增长20%。

  2.科技创新。争创{gjj}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行业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2个。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开发的科研成果有效转化。

  3.品牌建设。重点培育自主的国际xxxx2个,新创中国xx2个,山东省xx6个,xx产品产值率达50%左右。

  4.重点企业与产业集群。培育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1家,过5亿元的企业10家;特色产业集群6个,其中{gjj}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到3个。

  三、发展重点

  (一)文化娱乐用品行业。积极开发新产品,着力培育和发展自有品牌。玩具,向智能化、xx化、安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开发集趣味性、益智性、教育性及“声、光、电”于一体的具有现代风格和时代气息的老少皆宜的各种室内外玩具、游艺器材新产品;支持威海家乐玩具、乳山早一、青岛英贝特、飞龙、济南巨源游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乐器,向时尚化、艺术化、个性化、电声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巩固提升钢琴、管弦乐、吉他,积极开发打击乐、电子钢琴、电子鼓等产品,注重民族乐器生产的传承和发展创新;重点支持青岛世正钢琴、山东泰山管乐器、山东昌乐鄌郚镇中国电声乐器产业集群发展。

  (二)文教用品行业。在提高产品档次的同时,注重产品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不断增加花色品种,并做到节能环保。本册,提高实用性和设计的新颖性。制笔业,重点是产品的设计创新和功能的多样性,发展考试专用2B铅笔、水融性绘画彩笔、荧光笔、白板笔、特种记号笔等,对具有传承我国历史文化的毛笔则进行重点保护;支持山东鸿杰印务、山东天象集团、青岛昌隆文具、济南明泉笔业、济南蜜蜂笔业、济南亨通制笔、威海金马笔业、山东万豪纸业集团、枣庄毛笔厂、莱州苗家毛笔等企业发展。

  (三)教学仪器行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先导,大力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主导的电子信息化教学仪器设备,着重发展数字化实验教学仪器、数字化视听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讲台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与测试软件、教学评估系统等配套软件产品,逐步实现教学仪器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持山东省远大网络多媒体股份、泰安北方光电、烟台联营电子、济南时代智囊科技发展公司等企业发展。

  (四)体育用品行业。以竞技体育用品和室内外体育健身器材发展为突破口,通过采用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完善产品的技术性能,增强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和知名度,带动整个体育产业链的全面发展。竞技体育用品,在巩固现有优势产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开发各种比赛用球、运动赛车、多功能运动垫、水上和冰上比赛用新产品。室内外体育健身器材和用品,在满足人们健身要求的同时,增加健身的娱乐性,重点开发网络健身系列产品,利用家电和网络普及的优势,大力推广网络模拟健身的应用范围,创新全民科技健身新模式。健康保健器材,向低噪音、功能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开发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电动xx产品以及xx智能化的xx机器人等产品。场馆器材和设施,开发系列新型足球、高尔夫球、网球及曲棍球等人工比赛用草坪和高清晰电子显示屏等系列产品。休闲体育用品,开发户外运动配套产品,如登山用具、帐篷和各种包袋等。其他体育用品,开发运动帽、运动手套、运动护具以及高尔夫运动等系列配套产品。支持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山东英克莱、青岛英派斯、山东祥和集团、威海光威渔具、山东环球渔具、山东康泰实业、青岛英吉多、临沂顺亿高尔夫球制品、胶州李哥庄镇中国制帽产业集群发展。

  (五)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以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为龙头,以竞技体育用品和场馆器材用品为核心,通过产品链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乐陵市中国体育产业城的建设,打造{sjj}的体育用品产业基地。以光威渔具和环球渔具为龙头,以系列钓鱼用品为核心,推进威海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建成中国休闲体育用品产业基地。以青岛英派斯、山东英克莱集团和山东康泰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室内外体育健身器材和健康保健器材以及体能训练器材为核心,分别把青岛市、济宁市及招远市建设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室内外体育健身器材和健康保健器材生产基地。把青岛、潍坊建成国内重要的玩具加工基地。进一步提升昌乐鄌郚镇中国电声乐器产业集群和胶州李哥庄中国运动帽产业集群的档次与水平,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发展秩序。针对文教体育用品产业各行业,制定山东省标准,争取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促使企业按照标准组织生产,避免低水平无序竞争,规范行业秩序。

  (二)搞好产业布局,促进做大做强。根据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和产品领域,依托现有企业,通过行业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抓大扶小的原则,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支持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或重组中小企业和困难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性产业配套体系,形成省内较合理的文教体育用品产业布局,实现科学、有序、协调、快速发展,促进产业和企业做大做强,高精并重。

  (三)强化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人才、技术交流,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产学研联合进行资源整合,开发行业亟需、制约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鼓励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和产品研发,特别是对碳纤维等新材料和纳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适应不断提升的市场需求。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特别是体育用品行业,要尽快建立{gjj}研发机构,研究分析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加快竞技、健身、休闲体育用品的研发,xx时代潮流,积极推动在线运动平台i-dong娱乐健身运动项目开发,以高科技打造全球网上体育健身新平台。进行高分子碳素纤维体育产品生产专用新材料研发生产及推广应用,建设全国{zd0}的体育运动产品高科技节能环保型新材料科技研发中心,推进产业全面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坚持技术改造,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坚定不移地走技术改造路子,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避免一般产能的扩张,围绕技术创新开发出的新花色、新品种,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坚持消化吸收再创新,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升装备水平,提高生产能力,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艺术含量和附加值,改善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五)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增值税转型、国家和省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同时,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促进相关行业加快发展。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配套资金支持。

  (六)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努力开拓市场。以科技为支撑,以产品设计创新为先导,切实转变目前以贴牌为主的生产方式,培育自主品牌,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以品牌为先导,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一是加强文教体育用品普及与宣传,积极开展文教体育用品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结合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让广大消费者认知并接受推广的产品。二是利用品牌优势推广健康新理念,通过建立健身俱乐部的方式带动xx室内健身器材的生产和销售。三是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文教体育用品政府采购活动。四是面向三、四级市场拓宽延伸营销渠道,积极开发广阔的农村市场。五是充分发挥泰山体育用品已有的品牌优势,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快其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基地建设,使之尽快发展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一线xx品牌,带动我省整个体育用品产业发展壮大。

  (七)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壮大人才支撑力量。一是要加快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市场驾驭力强、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二是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内外xxxx联合,做好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重点是加强文教体育用品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人才以及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三是加快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艺精湛、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提高岗位技能素质和业务操作水平。

  (八)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省文化教育用品协会、省体育健身器材协会的自身建设,发挥协会在产业政策、标准制定、技术交流、贸易促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强化监测服务,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与国内外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确保企业、行业、政府之间信息及时准确通畅,形成工作合力,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于促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我省电子产品制造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技术、人才、知识密集的基础性、战略性、引导性产业,对于xx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积极应对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进一步促进我省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现状。我省通信设备制造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省通信设备制造产业紧抓世界IT产业转移机遇,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增强。2009年,全省纳入统计范围内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共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亿元。形成了手机及配件、网络通讯设备、通信专用元器件及材料、光纤光缆等一批优势产业,拥有青岛朗讯科技有限公司、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爱立信浪潮无线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尔通信有限公司和青岛海信通信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研发实力基础扎实,具备一定发展潜力,拥有海尔中央研究院、阿尔卡特朗讯研发中心、海信研发中心、浪潮LG(烟台)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家研发机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软、硬件实施和通信领域的专业人才。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国家(青岛)通信产品产业园和山东(烟台)通信产品产业园集中了我省绝大多数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产业特色和集聚、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有力推动了优势企业、先进技术、xx人才和资金的涌入,已成为园区所在地促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推动力量。同时,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总体规模较小,产品市场份额较低,缺少带动作用强大的旗舰型企业;二是产品结构单一,盈利能力偏弱,主要以手机终端等充分竞争性产品为主,缺乏技术集中度高、附加值高、带动作用明显的通信系统类产品,基本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低端;三是企业研发投入不够,研发能力偏弱,缺乏产业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四是通信产品产业链短,除手机产品外,其他产品本地配套能力不强,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二)面临的形势。当前,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产业正处于加快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潜力,仍是高成长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及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一系列措施,直接拉动了通信设备尤其是移动通信设备需求的快速增长和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整体复苏。3G网络建设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召开,将极大推动3G网络新技术、新设备、新应用的推广普及。以3G网络建设为龙头,通信系统设备、终端设备、电子元器件、软件及增值业务开发等一批相关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契机。随着三网融合、三屏合一、WiFi、Wimax等技术的发展,物联网的强势崛起,物联网与3G网络的融合发展,相关产品和系统的升级换代,新的服务模式和业务的出现,都为我省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等地区的通信产业已经具有较强的聚集度,成为我省产业发展和吸引全球产业转移的强有力竞争者;大企业在资产、人才、技术、标准、市场垄断等方面也给我们设置了很高的进入门槛;我省的两个通信产品产业园在产业链xx环节上实力不足,由于存在一些关键技术上的瓶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深受制约,也将会受到跨国公司技术垄断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紧抓产业发展新机遇,强化自主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壮大骨干产业,培育大企业集团,做精做专小企业,以xx关键技术为突破口,不断提高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以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以自主创新提升竞争优势,以市场应用促进产业发展,以集聚发展吸xx业转移,做大做强六大通信产品,培育四大产业集群,形成三大产业链条,加强设备制造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的互动,以新应用、新业务带动新增长,以规模应用促进通信制造业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密切注视国际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积极扩大产品出口;抓住家电下乡机遇,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以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努力拓展国内市场。

  2.坚持协调发展原则。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xxxx的辐射作用,以大带小,以点扩面,形成产业集群,打造整体优势,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3.坚持自主创新原则。坚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人才培育,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创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4.坚持集聚发展原则。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搭建产业发展载体,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环境。以现有产业群分布为基础,完善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新的通信产业基地园区。

  5.坚持共同发展原则。在继续扩大制造业规模的同时,重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提升信息服务业的比重,面向应用、产用结合,逐步形成硬件制造与信息服务业齐头并进的格局,加快通信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到2012年,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00亿元,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稳步提高。

  2.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产业格局实现由通讯终端的“单一支柱”型向“多极支撑”型转变,重点产业领域的配套更加完善,主要通信设备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通信设备制造产业对通信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提升。

  3.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承接一批国家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聚集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以及跨国研发机构,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4.产业聚集水平稳步提高。产业链条进一步完整,形成完备的通信设备制造产业体系,到2012年规模超300亿元的通信产业园区达到2-3个。

  三、发展重点

  (一)发展六大产品领域。

  1.通信终端产业。以3G应用为契机,依托浪潮LG、海信、海尔等优势企业,发挥现有优势,提高手机零部件配套能力,在CDMA和GSM手机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3G(第三代)手机的生产规模。鼓励省内企业研发生产基于3G应用的各类通信终端产品,形成我省初具规模的通信终端产品产业。鼓励研发生产针对老年人、孕妇、煤矿工人、心脏病患者等用户群体具有“一键通”、“测胎心”等特殊功能的特色专用手机。

  2.通信系统产品。抓住3G网络大规模建设完善的机遇,依托青岛朗讯等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大力发展交换机等相关通信系统产品,形成一定产业优势,抢占部分市场份额。

  3.网络设备系统。以发展下一代互联网为契机,以浪潮集团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适合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系统,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

  4.光通信系统。以特殊产业应用为引导,依托济宁英特力光通信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突破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光端机、光交换机、光传输设备等光通信系统。

  5.通信支撑产业。以新一轮通信业复苏为契机,大力发展通信基站、高性能光纤、光缆、通信检测维护设备等通信支撑产业。

  6.通信配套产业。扶持发展通信元器件、光通信器件、接入设备、转换器、通信机房专用蓄能电池等通信配套产业。

  (二)培育四大产业集群。以浪潮LG、海信、海尔等为依托,大力发展移动通信终端设备集群。以青岛朗讯、青岛海信为依托,大力发展程控交换机、通信基站、宽带接入网系统、综合接入通信系统等通信系统集群。以济宁英特力为依托,大力发展光纤光缆、光端机、野战通信系统等为代表的具有特殊产业技术优势的光通信产业集群。以建设“无线城市”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以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高速、宽带网络接入设备与系统,WiFi、Wimax等无线网络系统设备,有线及无线用户接入网系统设备,数字集群通信设备、卫星通信系统设备等相关产业集群。

  (三)完善通信终端产品三大产业链。

  1.进一步完善手机配件产业链。以目前规模化生产的手机终端为产业链龙头,以提高本地配套能力为目标,以重点引进与“嫁接”为手段,借助跨国公司的势力吸引更多的配套项目,不断拉长手机配件产业链条。一是加大现有摄像组件、液晶显示器件、LED背光源、翻盖系统、微型变压器、微型电机等的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研究开发水平,减小技术依赖,强化本地配套能力。二是加强目前手机配件产业链空隙骨干项目的引进,进一步完善手机配件产业链,提高整机产品的本地化配套比例,实现“大项目带动产业链,产业链形成产业群,最终形成产业基地”的良性发展格局。

  2.进一步拉长手机材料产业链。在强化手机整机及配件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手机产业材料产业。在提高钕铁硼磁性材料及制品、纳米级电子涂层材料、液晶材料、压电材料等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延伸材料产业链,同时加强光纤光缆、射频电缆、通信电缆、微细漆包线及元器件引线等的开发生产。通过提高技术开发能力,不断提升通信材料的产品质量,提高本地配套能力和国产化率。

  3.形成手机产业电子元件产业链。通过规模化生产手机及配件,带动电子元器件产业链的发展。加强各种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子器件、石英晶体器件、新型传感器和敏感器件、各种表面贴装(SMT)元器件等生产,适时引进集成电路(IC)产品、电子微电机等的生产。在加强新项目、新技术引进的同时,注重科研开发,搞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元器件企业的竞争能力。

  四、工作措施

  (一)积极开发新产品、新业务、新应用,打造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链。以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为契机,加快通信设备产业发展,加快TD-SCDMA等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积极开发适应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系统设备、芯片、手机等新产品,带动系统和终端产品升级换代,打造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链。大力促进数字程控交换机、光通信系统、路由器、无线接入系统、基站及网络产品和配套件等的发展,形成区域优势。通过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宽带通信网络升级,大力推动相关应用、增值服务以及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服务模式创新,支持企业开发基于先进网络技术的系统设备、应用终端,加速宽带光纤接入网络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链快速发展。

  (二)搞好规划引导,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以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xx产业聚集区为契机,以青岛、烟台等通信产业优势为基础,研究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制订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应用推进计划,规划引导下一代网络发展,加大对通信专用电子设备和材料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壮大产业规模,强化配套支撑。

  (三)建立通信制造业企业产业联盟。整合汇集我省通信制造业企业技术及人才优势,组成产业联盟开展联合协同创新,制订实施标准和规范。组织开展产业推进会、高层论坛、产品展示等各种活动,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大做强我省通信产业。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人力支撑。依托省内外高校,加快培养造就通信制造业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结合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等多种方式引进学科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优化用人政策和环境,吸引各类通信领域的人才到我省工作。

  (五)加大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强通信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国际xx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对关键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方面的消化吸收能力,从整体上提升行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巩固原有海外市场,积极拓展中南美洲、东盟、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鼓励企业“走出去”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拓展与国外政府、企业间的合作,组织有关企业积极参加国际机构和别国政府组织的各种招标活动,大力推动TD-SCDMA等标准技术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和商用。支持企业优先收购国外先进技术和核心专利,引进海外高级市场人才及营销渠道。

  (六)强化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继续加强技术创新,逐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巩固和提升现有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省级和{gjj}企业技术中心,以研究解决关键共性技术为主建立公共研发平台,提高通信制造业核心竞争能力。积极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发展动态,将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在质量和技术方面逐步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七)落实财税政策,拓宽融资渠道。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优化投资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配套资金支持。发挥银行信贷支持主渠道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通信制造业企业的信贷规模。通过招商引资、xxxx、债券、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省科技厅 省科学院


 

  机器人产业是为装备制造、国防建设、安全生产以及家庭服务提供智能化装备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加快机器人产业创新与发展,提升我省加工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机器人产业成长为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特制定本意见。

  一、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产业现状。我国自“七五”期间开始启动对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工作,近几年在医疗、水下、空间、核领域等特殊机器人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功开发和实施了一批机器人产品及应用工程。“十五”以来,我省机器人研究开发发展较快,在地下工程机器人、带电作业机器人、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和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特色。目前,全省从事机器人研究开发及生产单位近10家,产业规模数千万元。山东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研发出的煤矿探测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喷浆机器人,已用于多项大型工程。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建有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分中心,主要开展抢险救灾机器人的研发、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和应用研究。哈工大(威海)机器人研究所是机器人技术与系统xxxx实验室在我省的分支机构,在高压水射流切割机器人、管件自动焊接机器人、船体除锈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台变电站设备巡检机器人和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济南二机床已累计生产基于机器人的冲压生产线8条。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研发出注塑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和应用工程设计系统,注塑机械手已形成适用于20-4000吨注塑机的4大系列近50余种产品。东营柯林瑞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与石油大学联合开发了适用于管道内部作业的多用途机器人。

  (二)产业发展趋势。世界发达国家十分注重机器人产业发展,全球机器人产业正以10%以上的发展速度递增。日本新工业政策把机器人列入重点发展的产业,提出了创建21世纪机器人社会的技术发展战略,其产业用机器人每年占全世界同类机器人总数的70%;韩国把机器人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技术和成长动力产业;欧美各国也一直高度重视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发展,涌现出了瑞典ABB、德国KUKA等一批世界{yl}企业。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机器人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其应用领域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展。从普遍的装配生产线到高难度的深海作业、核工业的故障处理、太空中任务操作等各领域,都迫切需要高智能的机器人。从技术性能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高度智能化,人机交流更容易、便捷;二是品种多样化,在更多领域代替人类从事繁重及危险作业;三是机器人之间自主交流,完成协同作业;四是机器人群体活动安全评价体系将会建立与完善。

  在我国,汽车和电子、电气等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预计到2015年,全国市场容量将达十几万台。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和矿产大省,汽车、船舶、机械装备、家电等主导产业和矿山的安全生产、勘测救援等对机器人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我省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缺乏机器人制造与应用的核心技术,关键功能部件还主要依靠进口,产品成本较高,产业规模小,人才支撑力量薄弱,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整机产品、关键部件、系统集成、工程应用等主要方面,强化技术创新和攻关,加强品牌建设,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服务我省、面向全国的机器人系列产品,培育一批机器人制造和配套产业的自主化品牌,推动我省机器人产业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整体素质持续提升,竞争能力日益增强,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二)发展目标。以支撑我省主导产业发展的机器人研发生产为重点,到2012年,实施30项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重点项目,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组建山东省机器人技术创新联盟,建设5-10个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培育5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集研发、生产、系统集成和服务为一体的骨干企业;加快机器人技术在我省制造业企业中的普及应用,有力提升我省制造业生产技术手段和水平,实现机器人产业在济南、青岛等重点城市高新区的集聚发展,全省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研发面向加工制造业发展的工业机器人。重点支持省科学院、哈工大(威海)、山东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海尔集团、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汽等大型企业联合,研发在汽车、船舶、机械、海洋等产业应用的除锈与喷漆两用机器人、高压水射流切割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海洋环境监控机器人;在家电行业应用的大型液晶屏搬运机器人、注塑机器手;在造纸、食品、化工等行业应用的全自动纸卷包装机器人,高速重载自动搬运机器、基于机器人的全自动纸卷包装机、码垛机器人系统、AGV/UGV(自动导引车/无人地面车)等工业机器人。

  (二)研发面向电力行业发展的电力机器人。重点支持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康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突破电力机器人轻型绝缘机械臂设计、专用带电作业工具设计、全自主移动平台设计、主从式遥操作、多轴运动控制、非接触式无损检测等多项关键技术,开发变电站巡检、锅炉管道检测、线路巡检、除冰、巡线无人机、配电网高压带电作业、电缆管道探测及辅助作业等电力机器人,实现覆盖发电、输变电、配电等领域的系列化产品。

  (三)研发石油和矿山行业的特种机器人。重点支持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山东柯林瑞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研发油罐清运机器人、管件自动焊接机器人、大直径超长管管端自动切割机器人、喷浆机器人、井下探测救援机器人、喷锚—出碴一体化作业线等机器人。

  (四)研发面向消防、医疗、家庭服务等行业的服务机器人。重点支持山东安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康泰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研发医疗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家庭机器人、消防机器人、深海机器人、检修机器人、排爆机器人、管道作业以及xx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

  (五)研发面向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和装备。重点支持海尔集团、济南二机床、山东水泊焊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研究开发基于机器人的包装自动化生产线和大型罐体制造自动化生产线,围绕机器人柔性自动化装配及检测、大型轿车壳体冲压自动化、大型机器人车体焊装自动化、机器人整车及发动机装配自动化、AGV物流与仓储自动化等各领域,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系统技术和成套装备。

  (六)研发加工制造机器人的关键功能部件。重点支持华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威海市鼎峰电子有限公司、山东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研发机器人专用实时操作系统、总线接口、芯片、控制器、高性能传感器、机电一体化传导系统等关键功能部件以及模块化核心技术。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引导作用,从战略高度把加快机器人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纳入全省科技和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省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协调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成立山东省机器人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制定我省机器人技术路线图,明确产学研合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我省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尽快成立机器人行业协会,制定机器人行业标准,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强化配套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我省从事机器人整机生产、关键配套件生产、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150%加计扣除等优惠税收减免政策。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我省机器人生产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鼓励机器人应用行业的大企业与现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带头发展机器人产业。有条件的高新区(园区、开发区)要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园区产业布局的重要内容纳入发展规划,实现机器人产业聚集发展。有条件的市要加强本地机器人创新发展环境建设,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利于机器人创新发展和人才、资金、技术引进的政策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形成促进机器人创新发展的合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投资体系。自2010年起,实施山东省机器人创新发展科技重大专项,重点支持面向我省主导产业及领域的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实施。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的相关计划和专项资金安排要向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和示范应用推广倾斜。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机器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拓展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引导高等院校加强机器人学科建设,支持园区、企业与有关高等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人才定制培训,积极培养技术人才。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激发人才创造才能的奖励政策和分配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宽松环境。积极创造良好的聚才用才环境,努力推进机器人领域人才集聚的良性互动。

  (五)强化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整合现有资源与技术力量,在机器人领域引导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鲁能智能公司、济南二机床等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山东大学、省科学院、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组建机器人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协会,强化对机器人企业的行业指导、业务培训、政策落实、信息咨询等工作,加快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六)推进国际科技和经济合作。进一步整合国际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吸引日本安川、瑞典ABB等国际{yl}机器人制造业企业与我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设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加强我省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我省机器人产业层次,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一批从事机器人研发、生产、系统集成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促进机器人技术在我省汽车、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的推广应用。



 

关于促进高效照明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省政府节能办


 

  近年来,在全球应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暖的形势下,高效照明产品因节能环保、低碳排放而逐步成为替代传统照明的新型产品,并将xx未来照明产业发展方向。为加快我省高效照明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业竞争优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发展高效照明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产业发展现状。高效照明产品主要有紧凑型荧光灯、细管径直管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无极灯等发光效率高、寿命长、节约能源的新型照明产品,以及电子镇流器、变压器、智能控制器等配件。我国高效照明产业发展较快,产品产量居世界{dy}位,占全球产能的80%以上。高效照明生产企业达1000多家,产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生产规模较大的高效照明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南方省份。我省高效照明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现有生产企业近50家,产品主要有紧凑型荧光灯、细管径直管荧光灯、高压钠灯、无极灯等工业和民用产品。据测算,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生产高效照明产品整灯2.5亿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1.起步较早。我省高效照明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较早从事紧凑型节能灯开发生产的地区,威海北洋电气集团生产的“北洋”牌节能灯是国家绿色照明工程首批推荐产品、省节能灯推广工程重点产品。

  2.初具规模。我省高效照明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产业格局不断调整,淄博、临沂、潍坊等市高效照明生产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区域优势、品牌优势逐渐显现。特别是近年来,以烟台红壹佰照明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兴高效照明企业异军突起,已打造成为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光源生产企业。2009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组织的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中,烟台红壹佰照明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是我国北方{wy}的中标企业。

  3.特色明显。我省大功率节能灯应用于北京奥运会鸟巢、水立方等场馆和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山东科明光电科技公司拥有技术和外观设计专利80余项,年产大功率节能灯1200万支,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山东鲁晶照明科技公司拥有60台先进的成套设备,将与山东理工大学联合创建节能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我省高效照明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小。分布散,xxxx少,全省产值过亿元的高效照明企业仅有3家,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先进省份相比差距较大。二是产品技术水平低。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管理手段落后,产品品质档次偏低。三是产品配套能力差。目前,我省节能灯省内配套率不足10%,造成企业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弱。四是自有品牌缺乏。多数企业只注重生产和销售,忽视品牌培育和发展;有的企业只搞贴牌生产或委托加工,不重视自有品牌的经营和宣传。此外,废旧灯管回收环节缺失,每年废旧灯管回收率只有1%,存在着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隐患。

  (二)面临形势。在全球化石能源日渐短缺和应对气候变暖任务加重的大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发展高效照明产业,实现能源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促进我省节能减排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从国内外形势来看,当前发展高效照明产业面临良好的机遇。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先后立法,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白炽灯,并列出了退市时间表;欧盟取消了对我国长达8年的出口高效照明产品反倾销税;我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会合作,在未来3年内逐步淘汰10亿支白炽灯,替代使用高效照明产品;国家确定2008-2010年对推广使用高效照明产品给予30%和50%的财政补贴,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经过近几年的推广宣传,广大用户对使用高效照明产品产生了较高的认同感。可以预见,国内外推广使用高效照明产品政策措施的实施,为高效照明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把发展高效照明产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工作,抓住机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力争我省高效照明产业实现新的突破,创造新的辉煌,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走xx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产业化和绿色化发展的路子,实施精细生产、标准生产、环保生产,开发高品质、高xxx、无污染的高效照明产品,打造xxxx,扩大生产规模,加快产业集聚,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努力打造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区域特色明显、国际竞争力强的高效照明产业基地,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全省节能减排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到2012年,全省高效照明产品整灯产量达到7亿支,年均增长35%以上,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8户,其中,5亿元以上的1户、3亿元以上的2户;省内产品配套率提高到30%以上;建立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个;争创国家xx5个,省级xx10个;企业基本建立废旧灯管回收服务体系。

  三、发展重点

  (一)优化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速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集产品研发生产、产品配套于一体的鲁东、鲁中和鲁南“三大产业基地”,整合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以烟台红壹佰照明有限公司、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中心,建设鲁东高效照明产业基地;以淄博科明电器有限公司、山东彩霆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中心,建设鲁中高效照明产业基地;以山东佛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银光雨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中心,建设鲁南高效照明产业基地。

  (二)突破关键技术。掌握产业化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重点发展能效高、显色好、寿命长的高效电光源及镇流器技术。采用先进的灯管生产设备和工艺,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灯管光电参数的一致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开发高性能荧光粉工艺技术,提高灯管的显色指数和光效。采用固态汞替代液态汞,减少生产环节污染。着力发展无汞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研发调光技术等智能化控制技术,进一步节电和优化供电。突破小型化、一体化节能灯生产的技术难题,提高质量稳定性。研发通过改善灯罩(架)反光系统提高反射效率,实现节能的技术。无极灯要打破技术瓶颈,实现电磁辐射全屏蔽。突破大功率无极灯散热难题,延长灯具使用寿命。

  (三)研发重点产品。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积极研制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成本的高效照明产品,鼓励发展“专业、精细、创新”的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开发尺寸和外观xx替代白炽灯的小型化、一体化高效照明产品,满足灯具、灯饰的美观需求。研发光通量快速爬升的荧光灯系列产品,提高照明质量。推广生产三基色直管荧光灯,淘汰卤粉荧光灯。通过改进技术缩小直管荧光灯管管径,提高光效和节电效果。研发技术性能先进的高性能电子镇流器,与直管荧光灯管合理匹配,延长启辉点燃寿命。研发无极灯集成化高频振荡模块,优化电磁耦合器。

  (四)发展大企业集团。扶持xxxx,带动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扶持烟台红壹佰照明有限公司、威海北洋电气集团、山东永泰照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佛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鲁晶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自镇流荧光灯;重点扶持山东彩霆灯业有限公司、山东方盛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金太阳照明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直管型荧光灯;重点扶持山东科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大功率节能灯;重点扶持山东银光雨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瑞杰照明器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无极灯。

  (五)培育xxxx。推动实施xx战略,把品牌做大、做强,加快产业发展。要整合现有优势品牌资源,进行大规模消费引导和文化营销,扩大产品市场容量,提高品牌集中度和美誉度。通过掌握核心技术,突出风格特色,提高品牌知名度,树立更多的xxxx,弥补自有品牌缺乏的“短板”,扭转贴牌生产、委托生产的现状,尽快实现自有品牌由弱到强的转变,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选择适合市场发展需求并有较大影响力的“红壹佰”、“科明”、“彩霆”等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争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六)搞好产业配套。围绕整灯xxxx,结合区域特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高品质的配套企业在鲁东、鲁中、鲁南产业基地设立办事处或物流中心,提高生产效率。培育发展电路板、电器元件、灯管等专业化配套企业,增强高效照明产品配套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智能控制器的生产,改善照明电路中不平衡负荷带来的额外功耗,提高功率因数,延长灯具寿命,减少维护成本。严格控制生产污染,处理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汞废品。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创新体制,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组织保障和运行机制。支持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吸收等方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依托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研发照明节能技术,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开发。鼓励实力较强的技术中心实行区域性开放,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

  (二)加快更新改造,推进结构优化升级。白炽灯生产企业要着力于转型升级,利用原有的人力、市场等基础优势,把重心调整到开发、生产高效照明产品上来。高效照明生产企业要更新改造落后生产设备,淘汰小作坊手工操作模式,促进生产设备改造升级,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要提高精细加工水平,不断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投入,引导资金投向。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白炽灯生产企业转型,加快完善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机制。引导生产企业用足用好相关财税政策。利用省节能专项资金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技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加大政府采购力度,通过节能产品认证的高效照明产品要及时纳入政府采购清单,扩大高效照明产品市场销售。坚持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发展的原则,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扩大融资范围。省商务厅、海关等部门要相互沟通联系,及时为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提供信息帮助和指导。

  (四)加强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省质监、节能、建设等部门要研究制定建筑物单位面积照明能耗和灯具光能利用率地方标准,提高照明行业的节能要求。质监部门要加强引导,通过加大对能效法规和标准的执法力度,强化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督促企业完善品质控制。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要{zd0}限度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美观等生态化设计要求。增加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文化及科技含量,扩大xx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强企业节能产品认证等工作,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的变化。研究国外市场的产品标准和准入门槛,有条件的企业要做好国外目标市场的相关认证工作,为产品顺利打入目标市场打好基础。建立以灯管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废旧灯管回收体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开拓市场,提高产品普及率。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在办公楼、住宅楼等方面使用高效照明产品。凡新建公共建筑安装照明光源产品的,必须使用高效照明产品,未使用的不得进行验收。在酒店、商场、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大力推动使用高效照明产品。继续开展“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示范村”创建活动,力争到2012年,全省创建2000个“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示范村”,农村高效照明产品普及率由10%提高到40%以上。企业要积极创新销售渠道,建好销售网,开拓国内外市场。

  (六)加强领导,构建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高效照明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财政、技术、出口等优惠政策,协助企业解决重大项目建设、引智及扩大出口等关键问题,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把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规范、沟通信息、制定标准等作用,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竞争秩序的引导和规范,带动企业抱团发展,提高我省高效照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关于促进工业设计、海洋工程装备、游艇、文教体育用品、通信设备、机器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