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1975年2月4日海城---营口地震(1)_犟老九_百度空间

现在的海城是鞍山市管辖的县级市,与它相邻的是营口市和盘锦地区(现在的盘绵市---辽河油田所在地)。1975年2月4日17时36分发生在海城"感王公社"的7.1级地震,之所以沒造成巨大损失,主要事先有提防且发生在下班吃晚饭后入睡前。

1974年5月盘锦地区革委会下令,要求各中学成立"地震监测小组",负责收集动物行为异常;监测"地电变化";监测井水变化;向社会各界宣传防震抗震知识等工作,并定期向盘锦地区地震台汇报获取的有关地震方面资料。

若你经历了那个年代,你就不会否认一个事实,当美国等国已经淘汰了"电子管"民用电器进入半导体时代,我国的'电子技术'还处在落后的"电子管'阶段。六灯电子管收音机是xx家电,电子管钢丝录音机,洗衣机,电冰箱等,普通老百姓沒人看见过。

中国有句俗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那个特定年代的特定地区,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是当时当地电子管技术的矫矫者",农村公社,大队广播站时常请我去修理广播设备。

学校的地震监测小组工作,从建组到实际监测"地电变化"无非是件苦差事。我与时任校党支部书记的Liu 某不睦,所以这项任务无所争议地落在我头上---荣幸地当上了校地震监测小组组长。我先按地震台的建议,挖坑埋"电极"以便进行"地电变化"监测。挖2米以上的深坑谈何容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了两个坑后,想出个办法:先用一吋钢管在地面上凿洞,到了一定深度拔出一吋的换六分的再往下凿,实在凿不动再换四分的继续向下凿,用这种办法不仅省力而且可以凿到3米深。把一号废干电池正极碳棒取出来,在铜帽焊上细导线一直沿着四分钢管,把碳极沉到3米地下作为正极,另一极干脆就用另一凿进地下的钢管充当。就这样,我跟4位男同学建立了监测东---西、南---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组方位"地电变化"的地震小组。监测地电变化用的是中学物理实验室里的直流微安表,一般情况下地电恒定在10微安左右。

1975年1月中旬学生都放假了,为抗御地震,教师仍然到校上班。

2月4日下午3时50分左右,四块微安表表针都出现剧烈摆动,这在当时,是被认为地电异常,我立刻打电话向盘锦地区地震台报告。

4时30分党支部Liu 书记召集全校老师开会,5時30分他宣佈散会的语音未落,我忽地站起来向老师们说:"今晚很可能发生强烈地震,请大家多加小心"!

我冒天下之大不韪宣佈可能要发生地震,若地震设发生, Liu 书记事后给我扣上一顶什么帽子都不过分。

地震发生后许久,听同事说:"2月4日晚散会时你说要地震 ,Liu 书记很反感,晚上六点半他还召开党支部委员在三楼党支部办公室开会。地震发生时,他们吓的屁滚尿流从三楼连跑带爬地冲了出一楼楼门"。



郑重声明:资讯 【忆1975年2月4日海城---营口地震(1)_犟老九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