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整合优化模拟题之四_启迪慧想_新浪博客

武广高铁

(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标准{zg}、投资{zd0}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正式开通。武广高铁全线共设15个车站,途经11个地级市,将广州到武汉的铁路运输时间从过去的10小时缩短至3小时。回答5~6题。5、武广高铁桥梁和隧道占线路总长度的三分之二,主要原因不包括
 A.沿线多山地丘陵、河流和交通线
 B.高速铁路要求线路较平直
 C.少占用耕地
 D.经过山区的主要旅游景点
6、武广高铁对沿线地区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沿线地区大中小城市之间地租差异进一步扩大
 B.大城市高速铁路的站点附近将形成卫星城市
 C.在城际轨道的沿途站点则将形成城市副中心
 D.加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

西南大旱
自2009年秋季至今,我国西南地区遭遇旱灾,局部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据图3回答5、6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0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文综xx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特旱地区分布在云、贵、川三省           B.该区域旱情严重程度由南向北递减
   C.此次旱灾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伏旱   D.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是导致旱灾的原因
6.中国气象局对此次旱灾进行了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黄海结冰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整合优化模拟题之四  2010年新年以来,渤海和黄海北部出现30年来最严重海冰冰情,下图(图5)为我国海洋局发布的2010年1月22日—26日海冰警报示意图,回答9~10题
 9.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渤海海冰的分布特点是

 A.从南向北海冰面积递增           B.由东向西海冰厚度递增
 C.海冰的厚度随海水深度而增加     D.海湾处海冰的分布面积大于其他地区
 10.下列区域,不易形成海冰的是:
 A.淡水注入的河口                 B.风浪较大的岬角 
 C.风平浪静的海湾                 D.深度不大的浅海

莫拉克台风

  ()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整合优化模拟题之四2009年8月我国台湾省遭受强台湾“莫拉克”袭击,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结合图6,回答9-10题
9.此次台湾重灾区的人员伤亡主要是由_______导致的

  A 暴雨洪涝
  B 强风
  C 风暴潮
  D 滑坡 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10.图6为台湾岛铁路分布示意图,形成铁路环状分布的原因是
  A 气候        地形 
  城市分布   D 经济发展不平衡

美洲地震
( 图3为“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西五区)地震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地理卷5、此次地震发生时,当地的时区是
  A、12日4时53分  B、12日16时53分  C、13日2时53分   D、13日18时53分

6、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火山喷发      C、海啸侵袭         D、修建水库
7、为尽快获取地震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的信息,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读拉美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圈点非常新课程2010年模拟重组卷地理(21)

   2010年是拉美多事之秋,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这是海地200年来最强的一次地震,震中离开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公里,震源仅位于地下10公里左右,该国总理13日称,强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能高达20万。2月27日智利沿海发生了里氏8.8级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第二大城市圣地亚哥赛普西翁以西70公里的太平洋,首都圣地亚哥则距震中200公里。震源比海地要深59.4公里,这是全球百年历史上第5次强震。然而,智利地震所造成的伤亡人数与海地相比却要少得多,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只有数百人。
 (1)智利地震相比,海地地震烈度大的原因。(10分)

 

 (2)简述B、D两地荒漠化得类型及成因差异(12分)

 

 (3)C国利用最多的常规能源是      。简述该国这种常规能源丰富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① 海地地震震源深度浅;(2分)②震中离大城市首都太子港更近,但智利受地震影响的地区主要位于山区和海岸带,那里人口稀少;(2分)③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差;(2分)④居民的防范意识差;(2分)⑤经济落后、政局动荡、减灾不力、防灾无措。(2分)

(2)B为热带荒漠。(2分)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2分)东南信风背风坡,(2分)离岸风,(2分),秘鲁寒流影响。(2分)(8分,答出四点即可。)D为温带荒漠,是安第斯山阻挡了西风,在背风坡雨影区形成荒漠,为非地带性。(4分)

(3)水能(2分)  该国气候湿热,降水量丰富,河流流域面积大,水量丰富,且不少地区河流落差较大。(4分)

上海世博

36.( ) (36分)阅读资料和图7,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  “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有24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展。预计吸引7000万人次前往参观。世博园区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并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用地5.28平方千米。   (1)结合资料一和图7,分析世博园区的优势区位条件。(6分)

 

    资料二  洋山港位于浙江省的小洋山岛上,由东海大桥与上海南汇区相连,大桥全长32.5千米。该xx港址具备15米以上水深条件,承担国内远洋箱源和国际中转箱业务,将成为世界{zd0}规模集装箱港区之一。随着洋山深水港及其他港区的新建,2008年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5.82亿吨,成为世界{dy}大货运港。
   (2)对比外高桥港、洋山港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差异。(8分)

 
   (3)简述包括洋山港在内的上海港区建设,对上海市在区域发展中作用的影响。(6分)

 
   (4)暑期参观世博会的游客若前往洋山港观光,应注意防范哪些旅游安全问题?(6分)

 
   (5)说明上海的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36.(36分)
   (1)自然环境优美(水景);位于城区,有便利的交通;城市的基础设施较完备;(6分)
   (2)外高桥港位于长江入海口,距离上海市区近,洋山港位于东海的岛屿上,距离上海市区远;洋山港比外高桥港水深;外高桥港水深;外高桥港航道易受长江泥沙淤积的影响。(8分)
   (3)扩大了上海市的报务范围;提高城市服务等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6分)
   (5)影响水循环环节;出现城市“热岛”现象(改变城市气温、降水、风速和风向等);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产生“三废”污染。(10分)

39.(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整合优化模拟题之四 (28分)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当时,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因此对于巴拿马世博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这次世博会上,中国展品所获奖牌计1211枚,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届博览会也成为对中国影响{zd0}的一届博览会。中国获奖产品主要分布在传统手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如茅台酒、张裕葡萄酒等产品获得金奖。近代工业产品,则少有奖项。
    (1)在这届世界博览会上,中国的获奖情况如何?依据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分析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8分)
    世博会的中国馆(图11)轮廓像斗拱,类似中国传统木建筑,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是从绘画、戏剧、文字、颜色等中捕捉最能代表中国的形象,二是从“出土文物”,如斗冠、宝鼎、器皿等中汲取灵感,并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构件进行挖掘与提炼,大胆革新,以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中国馆注重了环保、节能、新材料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这些都是它最能展现时代精神的地方。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馆的设计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10分)
 世博园的沙特阿拉伯馆为“月亮船”造型,被沙漠、绿洲、海洋相间环绕,在其地面和屋顶栽种着枣椰树。

北京市海淀区2010届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文综xx (3)简述沙特阿拉伯馆设计所反映出的该国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0分)

参考答案:39.(28分)
(1)获奖很多,但限于农产品和传统工业产品。(2分)原因:中华民国政府注重发展实业。(2分)民族工业有较快的发展,但是以轻工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2分)中国的经济仍然以农耕经济为主。(2分)
(2)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分)中国馆斗拱等元素的使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1分)
立足社会实践,(2分)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传统文化的创新需要注入新的时代精神。(2分)对中国馆传统的斗拱造型大胆的革新,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同时,环保、节能等新技术的使用也体现了时代精神。(1分)
(3)位于东西临海的半岛国家(位于回归线附近的临海国家、或说出具体所临的海);(2分)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2分)沙漠广布;(2分)以热带荒漠植被为主(或:枣椰树是沙漠绿洲的代表植被);(2分)河湖稀少,地表水缺乏。(2分)

日食经济
36.()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千年一遇的日全食将在我国的长江流域"上演"。 "8时12分,重庆合川看到初亏","8时16分,湖北罗田看到初亏""8时24分,浙江舟山看到初亏"---在其后的数十分钟内,我国长江流域的这些地区天空,太阳逐渐亏缺,成为穹月形和金钩形,直至出现璀璨的钻石环和贝利珠,接着太阳被遮住{zh1}一道光芒,白天瞬间成了黑夜.几分钟后,光线一点点地从黑色圆球的周边发散,太阳逐渐复圆.江苏的苏州,浙江的嘉兴和杭州,安徽的铜陵等城市由于观察日食角度好而成为“日全食经济圈”。图5为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的地区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36分)                         图5  7月22日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的地区示意图。

(1).简单绘图说明日全食现象发生时的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关系(4分)

  此次日全食时,对应的月相与潮汐是       和       .(6分)
(2).日全食期间,可看到的太阳边缘红色是     (A.黑子 B.日珥  C.太阳风).太阳黑子的活动强弱对地球上的哪些方面有什么影响?(8分)

(3).观察日食时能否直接用肉眼或不加遮挡的望远镜观测,说明原因.(4分)

(4).看图5回答:7月22日,月球本影扫过的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月球本影扫过的地形区有       高原,      山区,        盆地,      平原等.  (10分)
(5).报道中称苏州、嘉兴、杭州、上海、铜陵等城市成为“日全食经济圈”,是分析其经济活动具体包括哪些?(4分)
参考答案:(36分)(1)太阳  月球   地球(或画图表示三个天体的在一条直线或面以及月球在中间)(4分);朔(新月)  大潮(每空3分)(2) (2分)  可能影响地球气候,影响干湿地区,从而影响农业(其余合理说法均可 6分)(3)不行,太阳光线强会伤眼睛(4分)(4)亚热带季风气候  青藏  横断  四川  长江中下游 (10分)(5)观测日食带来旅游观光活动,使餐饮、交通运输、小商品零售等第三产业收入明显增加,加上日食观察和观测用品的销售量猛增,{zj0}观测去经济收入比同期剧增.(4分)

南方雪灾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先后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灾害,各受灾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月,中国南方10省区五十年一遇的冰雪灾害发生后,党和国家高度xx,胡总书记多次发布救灾指示,温总理1月28日也在原来没有安排行程和飞机降落地的情况下,毅然登上飞机,因为我们的“亲民总理”目标只有一个:尽快亲临湖南等灾区,体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
材料二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贞观政要》
 
(1)人本主义思想在春秋战国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2)材料二中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为实践这一思想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3)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片尾曲唱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主体。试述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前是如何调整农业措施,从而赢得民心最终“得天下”的?
材料三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初,一场大范围灾害性的雨雪天气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持续的雨雪和低温冷冻极端天气,部分地区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雪灾和低温冷冻灾害。这场百年一遇的暴雪天气已造成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等17个省(区、市)7786.2万人受灾,截止到2月12日,因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1111亿元,灾区人民的生活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材料四  今冬低温雪灾造成南方地区输电线路结冰和输电高压铁塔倒塌,出现大范围断电事故,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和民航严重受阻,城市生活基本设施(水、电、路)受到严重影响,民房和农田蔬菜大棚被积雪压垮。由于此时恰逢每年一度的春节民众迁徙大潮,上述南方特大雪灾的危害更加突出。
材料五  2008年1月24日14时中国天气状况图
 (4)简要分析今年南方雪灾的成因。
(5)这次雪灾造成我国南方地区大面积电力中断,铁路运输受到很大影响。简要分析这次雪灾停电原因及解决措施。
(6)材料五图中显示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方与南方的风向、风力有所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材料六   2008年2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灾后重建工作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任务.一要以电网恢复重建为重点,抓紧修复基础设施。二要立即动员,组织好春耕生产。灾区要制定恢复农业和林业生产规划,并迅速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全力保障恢复生产所需的种子、种苗及农资供应;对受灾较严重地区的农民购种和修复农业设施要给予适当补助,力争灾后有一个比较好的收成。三要进一步加强煤电油运保障工作.四要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五要高度重视长时间低温、雨雪冰冻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7)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国家面对自然灾害时如何应对?
(8)从哲学上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人类如何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自然灾害的发生?
【解析】此题是一道很生活化的xx,综合考查了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知识。第(1)问主要回答孔孟两人有关“仁”和“以民为本”的思想。第(2)问主要回答唐太宗的利民措施。第(3)问回答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和有关影响。第(4)、(5)(6)问主要考查今年我国南方地区雪灾成因以及对我国的影响,考生还要结合生活常识对此次雪灾造成的严重后果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今年出现严重雪灾的原因主要从气候、洋流、大气、地形等多方面来分析。对于此次雪灾造成的电力中断,考生则需要结合我国能源、运输、气候、工农业生产等多方面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第(7)问,自然灾害的发生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所以应从国家职能及原则角度去分析。第(8)问考查的范围是唯物论部分,所以应从自然的客观存在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能动性的关系这两方面去回答。
【参考答案】
(1)孔子提出“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
(2)体现了唐太宗的人本(或民本)主义思想。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力倡节俭;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进行政治革命,颁布有利于人民的措施。结果: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国力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3)土地革命时期: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得到了保证。为保卫胜利果实积极参军参战,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双减双交措施;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的积极性,利于联合地主抗日。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一个可靠保证。
(4)①北冰洋冰山大量融化,造成西南太平洋海面温度下降,导致拉尼娜现象异常强大,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变冷;
②信风和西风带加剧了赤道东太平洋冷水扩展,拉尼娜现象由秘鲁沿岸扩散到全球;
③西太平洋上升运动加强,导致副热带高压远离大陆,降低了对大陆冷气团的削弱作用,太平洋暖湿水汽北上强度不足,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东海、南海的暖湿气流便长时间僵持在长江中下游至南岭一带;
④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同时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受到北冰洋低温海水的影响很小,促使西南方向暖湿空气沿云贵高原向中国输送,与来自东海、南海的暖湿气流重叠;
⑤由于冷暖空气交汇区,暖湿空气在上,在对流层中低层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主要原因。
(5)原因:①今冬南方雪灾异常严重,部分输电线路被冰雪压断;②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雪灾造成交通停运,电煤供应受阻。
解决措施:①加强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抗风雪能力;②加强煤炭输运能力,尤其是海上运输,减轻对陆路输煤的压力;③发展水电、天然气等替代能源,降低对煤炭的依赖,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6)风向:冷锋锋面在南方,冷空气南下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转向,风向持续右偏,东部季风区的北方与南方的风向呈现显著差异,北方为西北风,南方则偏转成东北风。
风力:锋面附近南北温差大,因此气压梯度力大,南方成为风力{zd0}的区域,北方风力则相对较小。
(7)从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首先,国家应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国家以电网恢复为重点,组织春耕生产,加强煤电油运的保障工作,这都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的调节和管理,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预防灾害发生,是国家在履行其公共服务职能。其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正确的决议。国务院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召开会议,对抗灾救灾作严密部署,预防更大灾害的发生。
(8)从哲学上唯物论的角度分析,首先,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应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对自然灾害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要正确处理主管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预防规律的破坏作用的发生。主管能动性的发挥要遵循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 (2010-03-17 18:42:20)
  • (2010-03-23 07:15:31)
  • (2010-04-12 09:00:52)
  • (2010-04-16 08:03:30)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整合优化模拟题之四_启迪慧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