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教育立心》_卷帘人_新浪博客

读《为教育立心》

 

《为教育立心》,载《读写月报新教育》2010年{dy}期,作者柯领。下面的短文是为校刊所写,字数要求是400字。为这段文字所配的照片等几天再发。

 

给教育涂抹上美的光辉

雅斯贝尔斯说:“当社会发生根本变革时,教育也要随之而变,而变革的尝试首先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的追问。”一个叫柯领的人,就做了这样的追问,他的结论是:“美是教育的本质”。

在《为教育立心》中,柯领对“美是教育的本质”的观点作了论证和阐释。他认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美育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五育的中心,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核心的社会活动,从一定程度上说,教育就是对美感的唤醒,就人格的形成而言,情感是最为基础的东西,由于艺术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情感,因而没有什么东西比艺术更能有效地铸造人的性格了,一个审美层次高、审美能力强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此处的艺术是广义的,文学、绘画、舞蹈、音乐、戏剧、雕塑等等,都是艺术形式,其它很多活动特别是教育活动中到处都包含着美,到处都存在着艺术的成分。

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高尔基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爱因斯坦在xx的《教育声明》中说:他必须获得鲜明的辨别力,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道德上的善,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良好教育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是啊,真是科学的美,善是道德的美,爱是利他的美。美是世界的{zg}目的,文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美,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体验美。

我们不是教育理论家,对柯领的观点毋需作出宏观上的评判,却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您瞧,无意之中,我们学校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丰富多彩的艺术节活动,让学子们得到了美的熏陶浓浓人文氲氤中的职业教育,渐成我们的特色。

现在,这条道路,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延展。如:艺术节各项活动的日常的渗透,艺术的精致、浓缩,美的富集、提炼。再如:现在我们的课堂上不乏“闷课”,要力图减少甚或消灭“闷课”。其一,课堂上要笼罩一种学科精神的美(哲学精神、美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光辉,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美除了美的语言仪态,还需要老师有一种学科精神,一种出自内心的对所教学科的融通、热爱和学科的美的挖掘,学生对学科的学习不能只是一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机械记忆,无精神的理论与技能只不过是一种苍白无力而又缺少创造性的笨拙的工具;其二,还需要学科老师能跳出学科视野。

然而,至为重要的书香校园建设教育,情感为本,认知为末;教育,人文是立人之本,科学技术是立人之术。阅读,大大扩展了人们发现美、领略美、感受美的路径,世界因阅读而和谐,文化因阅读而交融,生活因阅读而充实,生命因阅读而精彩!阅读是美的,阅读中的人是美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

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给教育涂抹上美的光辉,使美的光辉洒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实际上,上文中的文字很多来自《为教育立心》。读《为教育立心》后的感受,还有不少。且先打住吧。

    补充:

    我们常说“真、善、美”,作者说“美、真、善、爱”,变换了顺序,且增加了一个“爱”字;我们常说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作者说德、智、体、美、劳之中,美育是xx,作者把价值观的教育主要放在德育之中。

    柯领的观点,是与新课程改革一致的。传统教育重认知轻情感,而新课程改革,强调xx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关系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而情感、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价值观是情感态度的升华,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审美活动是关乎情感的,从而也就关乎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众说纷纭,读了一些教育学的书籍,却一直没有彻底xx搞明白。读完此书,也许是作者的观点鲜明,我总算有了一点记忆和理解。也读过一些心理学的著作,名词概念繁多,印象也不是太深,而此书关于心理的发生,心理活动的结构,心理成长的规律,人格结构和智能结构等一些概念,似乎其概念框架也还清晰。

    曾经,与市教科院中职室梅主任就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展开讨论,没有结果;曾经与骆副校长和职教部的老师讨论职教各专业文化课的开设问题,正反两方都谈不出能说服对方的理由。现在,因“美是教育的本质”这一观点,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给出答案。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在现实的背景下,从短期的教育效应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从长远来看,这句话多少带有一些功利性。我们的职教专业的学生是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来的,才十几岁的学生,未来并未限定。各职教专业须得开齐开足必要的文化课,不能只有专业技能课,我们不是专业技能培训班,十几岁的青少年的教育,须得从长远着眼,有利于发展,过度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是短视行为。

    在我们学校,总的感觉是:相对来说,美术、舞蹈教研组老师的作用发挥得充分一些,语文、音乐教研组老师的作用还有待加强。职教专业的职业技能课,也可以渗透美的教育,臻于艺术境界的技能娴熟,可以引起学习者的赞叹,从而xx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近期,我们有一个常德丝弦进校园活动,柯的观点有助于理解这项活动。

 

       

    我们非常有必要找到一条通向心灵的道路,并唤起一种渴望、一种内在的冲动,让“美与爱”成为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与内心深处的道德法则!                          ———柯领

 

为教育立心

 

      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美与爱”这两种细腻情感的培养,也就是“美感与爱心”这两种素质与两种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美感与爱心”;学校教育主要是唤醒学生们学习的美感、创造的美感和自我实现的美感;社会教育侧重于通过宗教场所、自然景观、人文场馆、大众媒体等进一步引导与培养人们的“美感与爱心”,以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

   我认为这就是教育的基本规律。

 

    【前言】

教育中一个xxx观的诞生

    【理论篇】

    {dy}节——教育的本质

    第二节——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第三节——教育的任务

    【实践篇】

    {dy}节——胎儿教育策略:培养敏感的人

    一切都始于感觉:肉体、精神、性情,对自我构成最初的认知图式,广阔而令人眩晕的远景。正是在感觉中,内心世界经受了考验,确定了它的品性与多向度发展的空间。

    第二节——幼儿教育策略:培养快乐的人

    自由玩耍是幼儿教育的根本形式。幼儿园主要的任务就是设计与维护一种自由玩耍的环境,使身处其间的幼儿能自由、放松与自主选择地生活。幼儿最需要的不是知识与纪律,而是快乐的感受,正是在自由玩耍的快乐的感受中,幼儿充满自主性与创造性的“自我心象”就会慢慢生长出来,构成人格的核心部分。这种独立而又高贵的“自我心像”是人作为人能{zd0}程度发挥其功能的核心品质,从而使人终身受用不尽。

    第三节——小学教育策略:培养审美的人

    小学生没有必要学那么多科学知识,每天上午有三个小时的功课就足够了,其余时间应该参与体育运动,学习音乐、文学、美术,或者学习舞蹈、体操、戏剧表演,或者到天人合一的自然中去,进行野外体验式学习,感受大地之美与充满灵性的生命对话……

    第四节——中学教育策略:培养具有审美精神、和谐发展并有创造能力的人

    中学生最需要的是培养审美精神,为一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因此,对中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建构与尽可能xx地掌握所教学科的内容并顺利地通过升xxx,就应该成为中学教育的三大主要任务。真正的中学教育需要尽可能采用艺术的方式,让感性的审美精神灌注到美、德、智、体、劳的各门学科之中,让教学在美的“形象性、情感性与活动性”的过程中展开,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审美教育场,使学生们的心灵在这个审美教育场里受到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全面熏陶,以形成独立而又高贵的人格与全面发展的智能。

    第五节——大学教育策略:培养具有世界文化胸怀的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存目)

 

    柯领,全人教育模式创始人。1963年生于四川乐山。198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先后担任重庆大学音乐协会会长、重庆市学习潜能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爱达经理学院教务长。积20多年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苦心孤诣的研究,在人学、心理学、教育学、商业教育模式这四大领域均有重大突破。2004年定居美国旧金山,创办美国全人教育国际机构,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全人教育模式”。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读《为教育立心》_卷帘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