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相互交融、和谐发展
社会中的人都表现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不可避免的要与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之一,自然也脱离不了其社会属性。
企业存在的本质也许就是科斯在他论文中所描述的那样,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但这并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我们的关注点在于:企业的存在,自然的表现出向社会提供某种特定的服务的属性,而社会在接受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企业一定的回报。这里的社会是指企业所面对的,包括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内的企业生存发展所需面对的环境的总和。如此周而复始,企业通过不断改进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质量,提高社会对服务的满意度和对企业的认同度,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又表现为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特定服务。
企业生存、发展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社会环境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社会对企业的认可度又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在两个层面: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特定服务——企业存在的价值表现;为社会环境的改善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改善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提高社会对企业的认同度。前一个层面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障,若企业不能提供社会满意的特定服务亦或社会对该种特定服务的需求发生转变而企业并没有跟进这种转变,那么企业将因为其没有承担起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而被淘汰出局。第二个层面的社会责任则是在企业生存的前提下,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现。这个层面的社会责任具体表现为:企业要尽可能的xx因自身发展而对外部环境带来的破坏;企业要努力改善自身发展所依赖的社会环境;企业要承担更大的社会义务、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不同的企业应在社会责任履行中有所倚重
企业发展的资源和精力的有限的,很难有企业能在社会责任的所有方面都尽善尽美,因此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之前,应有明确的社会责任发展规划及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明确自身发展的社会责任选择。
从企业性质角度看,不同性质的企业都肩负着一定的企业社会责任,但由于国有企业多处于国民经济中较为重要的行业和领域,其本身的发展对于推动行业和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较其他企业而言,承担着更为重要的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责任;同时,国有企业的国家性质,一方面,决定了其需要担负承接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的责任,为推动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作出努力;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还需在生产经营、管理理念、社会公益方面作出广泛的表率作用,民营企业则多依托自身条件跟进。因此,总体来讲,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更为广泛、深入,而民营企业则多依托其生产与经营状况,选择性的承担生产经营、管理理念、社会公益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从行业发展来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在社会经济发展上承担的责任也存在差异。一方面,不同的行业承担着不同的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责任,如IT行业承担着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责任,而教育行业则承担着提高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责任;另一方面,行业特性也决定了其社会责任侧重点的差异,如食品行业社会责任需要侧重于食品质量和安全、能源行业需要侧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内容。
从企业的发展阶段来看,处于萌芽期和成长期的企业往往多关注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多体现在企业本身的发展为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效益。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与成熟,一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会逐步深化,如积极推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新技术、新产品、新的管理理念的出现;另一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逐步拓展,从企业本身的生产与经营拓展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事业等。因此,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深入和广泛。
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一些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倡导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些国际组织还制定了《企业生产准则》、SA8000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等准则,并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企业所接受。
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起步较晚,2006年3月10日中国电网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中央企业的{dy}份社会责任报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国家电网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社会各界的反应不一。不少媒体给与了批评,认为其报告内容与社会责任主题脱节较为严重;但这至少反映了中国的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社会责任的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重要性。国资委于2007年12月29日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从8个方面提出了要求。这表明,政府、社会和国有企业自身已经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履行问题,并真正将社会责任的履行纳入到了企业日常工作范畴。
截至2008年6月底,已有20多家央企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日益成熟,逐步从扶贫、公益捐款就是社会责任的狭义观点中走出来,开始从社会责任大概念的视角认识和审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但仍不可否认,目前中国企业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履行之间的彷徨。这种彷徨体现在:
Ø
从目前已有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上看,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多是在对企业历史行为的总结,并且只看到了自身好的方面。这充分说明了企业并没有真正理解社会责任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做。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也就不知道企业在哪些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一个企业不知道在过去的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不知道或者没有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哪里,我们该为这家企业感到自豪吗?
Ø
企业虽然主动的(而非是自发的)编写并公开了社会责任报告,但其仅仅是为满足投资者或股东或其它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又或借着以社会责任为社会热点的潮流,做自身的企业宣传。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如果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是表现在,企业在{ldz}的决策下,做了多少社会公益、改善了多少社会环境、提高了多少社会福利,那这只能算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而非企业履行了多少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是由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共同表现出来的意愿,并将这种思想体现在日常工作和行为当中。
以文化为先导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企业从认识社会责任到培养社会责任是一个从无到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立以文化为先导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加强企业认识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
Ø
企业要将=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定位企业的社会角色。把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通过从企业性质、行业性质、企业发展阶段入手,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位——用有限的企业资源去承担最主要的社会责任。企业也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优势和可改进之处。通过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将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Ø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为了能将企业家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效结合,让社会责任深入到每一名员工的内心深处,企业应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该文章已发表于《认证技术》2009年10月刊,如需转载,请联系正略钧策市场部,010-59082982。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