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绞线传输器在工程实际中的常见问题分析_小红帽_百度空间
     由于工程商长期使用同轴线进行传输,把在使用同轴线作为传输介质的经验不自觉地运用到双绞线传输上来,认为使用屏蔽双绞线在抗干扰上有更佳的表现。当然用屏蔽线确实增强了一些抗干扰能力,但却将高频信号严重受损,传输出来的效果色彩变差,距离远是甚至没有彩色图像,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大打折扣。同时屏蔽双绞线价格高,也增加了工程成本,因此布线时特别要注意不要用屏蔽线。而应使用非屏蔽的双绞线utp。
7、高估产品的防水、抗干扰和防雷能力。实际上,电子产品都怕受潮、怕电磁干扰、更怕雷击。双绞线传输设备,由于双绞线的平衡传输特性,对共模干扰有较强的抑制能力,但也不是{wn}的,防雷更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功能,内置的放电电路,只能对一些电压不高、电流不大的雷电起到释放作用,并且一定要接地才有用!当几万伏的雷电击中时,能把大树劈成板材,小小的双绞线传输器,机壳都可以被融掉,防雷管还能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工程布线时,应该绕开多雨水、强干扰和有直接雷击可能的区域,如果有室外露天走线的情形,应该尽量做专用的接地,以加强防雷。同时改善产品安装处的环境,让设备工作在一个清洁、干燥的环境下,更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8、布线与安装的工艺太差,导致效果不佳。我们在市面上购买的非屏蔽双绞线,都是305米一箱,但是工程中的点左一个右一个,远远近近,因此,小于305米处的短的地方就需要破开网线的包皮,将线挑出来接摄像头,长的地方就需要把两箱甚至更多箱的线接起来,在接线时{zh0}用焊锡焊接来牢靠,包扎好做好防水,同时注意双绞线的颜色配对,才能保证传输线路不出问题。另外,用在前端的转换器,特别是无源转换器,体积细小,很多工程商接好线后将它放进护罩内,对于固定的摄像机,问题还不大,但如果是带云台的,由于双绞线比较细、比较脆,云台旋转时很容易折断双绞线。所以这时应该将信号用柔软的视频线接出来,在固定的地方安装转换器,保持双绞线和转换器固定。
    双绞线视频传输设备在接线时一般有两种接线方式,一种是直接将一对线中的两根线拨开皮套后分别接到设备的两个接线端子上;一种是采用rj45水晶头来接。两者方式各有优缺点,用接线柱的方式在接触上较好,可以结点间确保接触良好,但是双绞线的线较细,没有专门的工具不容易处理,如果线材的质量不好,拨开的导线可能十分脆,经不起折腾;使用水晶头来接,看上去十分可靠,但是实际效果不好,因为水晶头的接触片的弹性非常有限,时间长了很容易接触不良。我们建议使用接线端子的方式,虽然麻烦一点看上去不先进,但胜在可靠。注意采购线材时,把好质量关,尽可能选用品牌线材。剥线时如果没有好的工具经验不足,可以用火烧后拉掉外皮的方法确保幼细的线芯不受伤。另外在线缆对接或者接入设备时的接线头附近,{zh0}将整根双绞线做一个固定,以增强线缆的抗拉能力,提高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9、选择适应较长距离的型号,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效果还比一定更好。将长距离的传输设备使用在短距离上,或者将短距离的传输设备使用在较长距离上,都是不合理的选择。一些工程商为了让视频效果更好,往往不惜成本将1200米的传输设备运用在500米上,其实这样做大可不必,是一种浪费。中短距离有更为节约的产品,前端的转换器还不需要电源,稳定性更强,更加经济。但将用于短距离的设备用在长距离的监控点,效果也会不佳,这个应该比较容易理解。
           另外,有些厂商推出的价格低廉的发射接收双无源的传输器产品,很多工程商使用之后效果不佳,因此判定双绞线传输不实用。实际上是过于相信销售者的介绍了。不错,理论上双无源的产品是可以传输200多甚至300米,但附加的条件很多厂商没有讲清楚:现场的电磁环境必须很好,布线要避开强电,{zh0}走弱电专用线槽、摄像机的信号幅度必须达标(实际很多都是偏低的)等等,由于这些原因,这类设备的实际应用是很受局限的。
10、交给传输器的信号源本身质量差,造成传输效果差。使用质量太差的输出信号幅度不足的摄像机,或者布线时从摄像头到双绞线发射器的同轴线缆布得过长造成衰减过大,都会造成进入转换器的信号不足,从而到达接收器的信号幅度低于设备的处理范围引起图像比较差。一般情况下,从摄像头到双绞线发射器的同轴线缆应该在100米以内,越短越好。另外有一种情况是:有的红外摄像头在白天时红外功能没有启动,消耗功率较低,一般的电源变压器供电就能满足要求,但是到了晚上,红外功能启动了,供电的功率不够,此时红外摄像头产生的信号质量就急剧下降,出现大量的雪花,甚至干脆就没有视频信号输出了。这种情况根本就跟传输器设备无关,必须处理好摄像头本身的供电才能解决问题。
11、不重视调试,不够耐心细心,未能调至{zj0}效果。特别是{dy}次使用双绞线传输设备的用户,看到小小的传输器,觉得安装调试会很简单,没有认真阅读说明书,然而实际调节时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特别是对于发射接收双有源的设备,发射器和接收器都要调节,而发射器所在的位置往往在几百米上千米之外,两边的人员需要不断协调工作,容易让人心烦意乱,很容易就会胡乱调出一点基本的图像出来就交差,回去就报告说设备不好。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具体施工人员首先要通读说明书,首次使用者必须在公司进行测试模拟现场的距离和环境,用一箱网线头尾相接的方法,很容易就可以得到300米、600米、900米、1200米等四种距离的双绞线,已经覆盖了大部分的工程监控点。二端的调试人员模拟几次在现场调试时的顺序、方法、双方沟通协调习惯了,才能在现场尽快调出{zj0}的效果。关键要注意调节的顺序,可以参考上面的调试指南,同时要抱着研究的态度,耐心、全面、细致地做多几次,对设备的工作原理有了基本的认识,累积了经验,后面的实地调试就容易办了。

无论用何种线缆的传输方式,离高压线缆越远越好。

1、工程实施中发现:100米左右的监控点,用双无源的ta-302tr时色彩很淡并有些少干扰,用单有源的ta-306tr,就算将vr1调到最左边,亮度还是太高,图像发白,如何解决?答:使用双无源设备时,由于它没有放大补偿能力,所以传输过程中的线路衰减必须靠后级器材来补偿,所以我们一再强调,使用双无源设备的后级一定要有:亮度、对比度、彩色调节功能。出现的干扰纹,你可以将空着无用的网线接地处理,一般可以解决。如果线材达标的话,就算用双无源设备,200米左右也应该不会出现后级调不回来的亮度色彩衰减,请检查线材。
   答:的确是这样,用拨码开关的方式设定增益补偿量会简化调试过程。但由于这种方法将电路的增益和补偿量设定在有限的几个点上,所以很少机会能够刚好切合当时的线路状况,而能使图像效果达到{zy}状态的。我们自己的工程使用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我们定型生产的对外销售的产品,接收器的增益补偿调整都采用可变电阻来进行无级的连续调整,使用调整多几次,以后就很容易地可以将图像调整到拨码设定所无法达到的{zy}状态了。
       我们认为:监控工程的技术人员,应该学习一点有关图像的亮度、彩色、对比度、分辨率、色散、色拖尾、重影等概念的基本常识,经过认真调整对比,是xx可以做到经过长距离传输的图像,和一百几十米视频线传输的图像,几乎没有肉眼可以观察的差别的程度的。希望广大工程用户都到能够达到降低成本的同时,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但这同样有赖于施工人员的努力和配合。
   答:不存在实时性的问题,可能你看某些销售公司的宣传资料太多了被信以为真了。要知道,视频双绞线传输,只不过是将传统的非平衡传输方式变成抗干扰能力更强、造价更低的平衡传输方式罢了,其有源发射接收设备的作用是放大补偿,仍然属于视频基带信号的模拟传输方式,绝非数字方式(哪个工程师能设计出一百多块钱的数字视频传输设备?),不存在压缩编码之类的过程,所以信号{bfb}的实时连续,跟视频线一样的连续实时。至于某些情况下,出现信号时断时续的现象,那是故障,正如视频线接触不良时出现的信号短断续续一样,是故障,而非实时性问题,排除故障即可。
   答:这里有二个问题:一是电源与视频信号一起走会不会对视频有干扰?答案是这个干扰xx可以忽略不计。工程实践中,低压信号包括485控制信号、12伏直流电压等,xx可以与视频信号使用同一条网线传输。相反另外一个问题到是个问题:12伏的电源经过直径只有0.5mm的双绞线传输,线路阻抗的电压损失不小,到底传得了多远?工程经验表明,对普通枪机,100-150米左右基本上是可行的,再远恐怕就不那么可靠了。这个跟线材质量、前端机器的耗电、对电源要求等有关,必须实际带负载模拟测试来确认。
   答:感谢你的信任!双绞线的传输距离跟下列因素有关:线材、前端设备、后端设备、双绞线传输设备等等。首要是线材,推荐使用超五类,纯铜的线芯、0.5mm的线径。使用五类线会降低距离。前端的摄像机,后端的录像机监视器等设备越好,输出的信号越好同时对输入信号的适应能力也越强,传输距离也就越长。我们的标称传输距离,实际是相当保守的,大部分工程商,可以将我们的单有源套装ta-306用到800-900米的距离,甚至有用到1200米以上仍然色彩、亮度都基本正常的工程实例,这已经是一些厂家的双有源设备的实际使用极限了。
   答:的确如此。但这不是双绞线传输所特有的。做监控工程稍微有点经验的技术人员都会知道:不管用是用视频线还是双绞线,装上去一段时间之后,短则数月,长则一、二年(时间与线材、安装使用环境、设备等相关),图像效果会逐渐变差。这里既有摄像机的ccd疲劳、老化的原因,也有线路受潮进水、老化,各种电气参数、传输特性变差所造成的原因。使用同轴电缆,这些变化是无法修正的。反而使用双绞线时,虽然线缆参数变化来得更早些,但这些参数变化的影响是可以通过调节传输设备的增益和补偿量,来得到{zd0}限度的修正的。所以,双绞线使用一段时间后变差的图像可以调整回来,但视频线倒是没得可调了。


郑重声明:资讯 【双绞线传输器在工程实际中的常见问题分析_小红帽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