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暴富:从100万到9.78亿大禹节水改制迷雾
时间2009-11-13 10:20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  打印
  从市级水务局的高级工程师,到持股市值高达9.78亿元(截至12日26.62元收盘价)的亿万富豪,大禹节水(300021.SZ)实际控制人王栋的华丽转身只用了6年。

  短短6年的造富经历令人惊讶,但质疑随之而来。

  “改制时,国有资产、尤其是土地使用权明显存在低估的嫌疑。”甘肃酒泉当地一位人士向本报记者指出,大禹节水的前身由国企改制而来,2003年,王栋只花了100万元就接手了注册资本上千万的公司,“大禹节水前身的改制过程,明显是被以资不抵债的形式,按垃圾价格甩给了王栋。”

  但公开信息显示,大禹节水在改制前夕,已经通过政府的帮助拿到了日本银行业资助的大型节水项目。也正是该项目,最终促使了大禹节水改制后业绩的爆发性增长。

  改制悬疑

  1999年10月,甘肃省酒泉地区经贸委批准设立全民所有制企业——酒泉地区节水灌溉材料厂,注册资本490 万元。2000年9月30日,节水灌溉材料厂与甘肃省水利厅综合经营办公室合资成立酒泉地区大禹节水灌溉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酒泉大禹),注册资本1158万元,其中,节水材料厂出资1058万元(其中土地使用权出资720万元,实物出资290万元,货币资金出资48万元),甘肃省水利厅综合经营办公室出资100万元,这就是大禹节水的前身。两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当时酒泉地区水务局的高工王栋。

  2003年,依照国务院和甘肃省有关国企改制的指导性政策,酒泉市政府将一批国企集中改制。“当时酒泉市国有资产运营中心将公司公开出售,但无人报名,后来是水务局领导做工作希望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栋接手。”大禹节水董秘王光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2003年2月25日,节水材料厂委托酒泉神舟会计师事务所以2002年5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评估节水材料厂全部净资产值为-21.01万元,改制方案确定以99.46万元为底价。其中,资产总计账面值为323.04万元,调整后净值435.48万元,评估价值降为279.47万元;流动负债账面值16.04万元,评估价值128.48万元;长期负债账面值为零,评估价值172万元,负债评估价值总计300.48万元。

  2003年6月28日,酒泉市人民政府“酒政发[2003]100号文”同意将“酒国用[2001]字第0053号”土地使用权纳入节水材料厂以交纳土地出让金的方式参与改制,出让金共计32.62万元,除已缴纳的4.37万元,剩余的28.25万元出让金予以豁免,用于企业改制,并抵消企业负债。

  2003年7月19日,酒泉市国有资产运营中心与王栋签署《酒泉地区节水灌溉材料厂产权转让协议》,约定将节水材料厂经评估后的净资产-21.01万元,以人民币99.46万元价格转让给王栋。

  同年8月5日,酒泉市国土资源局肃州分局对参与改制的“酒国用[2001]字第0053号”土地使用权换发了“酒国用[2003]第0343号”土地使用权证,属性为出让,土地使用权人为王栋。

  至此,王栋以99.46万元的价格和4.37万元的土地出让金全面接收大禹节水。

  尽管大禹节水方面一再强调改制时净资产为-21.01万元,王栋花费了相当大的溢价,但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同样标的前后评估的巨大价差无法打消业界的疑虑。

  譬如,酒泉土地估价所出具的“酒土估字[2001]第001号”《土地评估报告》,对节水材料厂出资地区大禹中的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的评估时,“酒国用[2001]字第0053号”土地面积53822平方米,单位面积价格为46.41元/平方米,总地价为249.79万元。

  到2003年改制时,该地块出让金的作价变为了32.62万元,而最终王栋只花费了4.37万元。

  不过,事隔6年之后的2009年8、9月,酒泉市国土资源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分别对参与改制的土地使用权等处置程序进行了说明和确认,指出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

  酒泉市国土资源局在文件中强调,“2003年节水材料厂改制时,酒国用[2001]字第0053号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价格定为32.62万元,是按当时的土地政策及该土地所处的位置确定。2003年酒泉工业园处于建设初期,该块土地的周边土地当时为国有荒地,且达不到三通条件,土地的开发成本较高。为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和招商引资,酒泉市政府对工业园区的土地收取较低的土地出让金。2003 年企业改制时,为了安置改制企业的职工,维护社会稳定,对参与改制企业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出让时可依据政府改制的政策,将企业土地处置方案报经酒泉市政府批复即可,不须通过招拍挂程序,酒国用[2001]字第0053 号土地使用权作为参与节水材料厂改制资产得到了酒泉市人民政府‘酒政发[2003]100号文’的批准。”

  然而,与这种强调xx相反的是,大禹节水招股说明书披露,“王栋取得原节水材料厂的土地使用权及其他资产后,聘请酒泉神舟会计师事务所对取得的‘酒国用[2003]第0343号’土地使用权进行评估(原‘酒国用[2001]字第0053号’),确定该宗土地的评估值为249万元。”时间为2003年10月。

  2003年8月。王栋接手时只能作价32.62万元的地块,在2个月以后的10月份即可评估到249万元。然而,这正好是2000年,全民所有制企业节水材料厂以土地出资时所做的评估值。

  “不管当时的理由有多么充分,实际情况是,同样一块‘达不到三通条件的荒地’,从国有的4.37万元的成本,到个人的249万元,只用了两个月。”一位深圳私募界人士认为。

  国企种树 王栋乘凉

  “公司在99年介入节水行业时,即与水科院存在技术上的合作,引进了以色列的滴灌技术,起步很高。但可能是体制原因,公司在成立的最初几年经营不好,一度成为政府的包袱。”王光敏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正是改制,大禹节水才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

  据王光敏介绍,借助国家对节水行业的政策支持,大禹节水在2003年参与了日本银行业与政府合作的节水工程治理项目,由日本银行提供优惠利率xx,大禹节水从中获得了1亿元的工程单子,其中甘肃本地的工程量就达8000多万元。“公司从此起步飞快,并借此在人力、物力和技术研发方面加大了投入。”

  “体制的力量果然强大。然而,要是熟悉公司的可以发现,大禹节水快速发展的基础并不在改制之后。”上述甘肃酒泉当地人士指出。

  2002年11月26日,为了使大禹节水的前身酒泉大禹的注册资本达到2000万元以上,满足公司参与国家利用外国银行xx资金发展节水灌溉项目等国外农业xx工程项目投标条件,酒泉大禹股东会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原先的1158万元增加到2158 万元;同时变更公司名称为“酒泉大禹节水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增资形式上是股东节水材料厂以现金方式增资 1000万元,实际情况是为使公司能够达到外国银行xx发展节水灌溉项目投标入选条件,由酒泉市政府协调资金1000万元,并通过节水材料厂对酒泉大禹增资。2003年1月8日,酒泉市政府收回了其通过节水材料厂对酒泉大禹1000万元增资。

  大禹节水股本演变情况说明证实,“由于在改制前,节水材料厂(酒泉大禹)承接了利用外国银行xx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合同已签署但因款项未到尚未开工,……在改制完成后,……新设立公司仍然使用‘酒泉大禹节水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名称”。

  “也就是说,大禹节水获得的亿元日本银行优惠xx项目,其实是在国资背景下打下的基础,政府垫款行为在即将收获之时,打包处理给了王栋,而这笔促使大禹节水起飞的项目,并没有在转让价值中体现。”上海一位xx大禹节水的券商研究员指出。

  同样的管理层,同样的员工,同样的市场环境,从国有到私营摇身一变即可从“包袱”变成盈利?是体制的力量还是另有隐情?
郑重声明:资讯 【六年暴富:从100万到9.78亿大禹节水改制迷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