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铁二小校友聊天摘录_上海雯_新浪博客

 

铁路新村第九排(蔡建璋)

在 ,以老妈的登录名进入了66级小学校友录的聊天室,看到了他们谈的都是我们铁路新村村民熟悉的东西,知道我的好几个小学同学常来这里,转一点过来过过念头。

 

这些学长虽然大我们四岁,但是因为都住在一个仅三百来户人家的新村里,所以几乎每家的孩子叫什么多大等信息我们基本都有所了解,个个都是合格的小居委会主任,哈哈。

 

以下因为是节选的,可能前言不搭后语,带我们一起回忆古老的信息就很有味道了。

 

 不管多晚,不管多忙,近来,每天到这儿转一圈是必做的功课。打开电脑,每天都有惊喜。读着大家的留言,40多年前的情景一页一页翻开:每天走的路别具一格,花岗岩铺成的,尽管高低不平,有点咯脚,但从不湿鞋。每天走过看见的树——曲柳,随风飘逸。而如今这样的树已不多见了。每天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从各家窗户里传出的是陈淳播讲的长篇小说——《烈火金刚》《战斗的青春》《红岩》……这脚下踩的,这眼里见着的,这耳里回响的,都是儿时的故事。后来做了母校的老师,也常常跟他们唠唠这些事。每次与学生说起鉄村的那些事,心中涌起的是一种甜蜜。

                                                     费静一(她的妈妈是上铁二小总务处的叶老师)

 

周建平你好,曾记得小队之家活动我们去过你家,在我印象中你家住在第九排,一进门有个错层要脱鞋入内,家中收拾得很干净,窗帘关闭略有透光给人一种约束力,使得我们不能调皮捣蛋。

                                                         谢经建

 

是的,929号.进门是玄关.怎么样?现在人家装修弄得像真的一样.我们铁村50年代就比真的还要真.

                                                          周建平

 

谢逢明,我家929号,何华民我家对过,他爸爸老早是光学仪器厂的总工程师。就在你家后面。我主要比较认识谢逢喆。你应该比我们小。平平贵贵、钱咪咪、美女、阮家的几个美女(2个姐姐是前线歌舞团的)还记得吗?钱咪咪的哥哥专门在窗口吹小号,很好听的。还有一个水泥的乒乓台,对吧?我爸爸同济大学毕业后参加解放军,在军运处,后来到分局。现在每天在中山公园打太极拳。83岁了!呵呵,我们也快60了!

                                                                   周建平

 

周建平:说得没错,我们是邻居,何华民是六六届初中,我们儿时的孩子王,“偶像”级的玩伴,只要是玩的项目无所不精。你说的钱咪咪(钱晓),她的哥哥是音乐学院的,科班出身,他一吹小号,我们就去看,那时还不懂欣赏,只是留意他手中会发声的玩意儿。两位美女,我也记得,每次看见她们穿着漂亮的军装回家时,都用非常好奇的目光xx她们,套用现在的时髦话,我们属于粉丝。
新村西北角八、九排的间距特别大,课后平平、贵贵、小眯(王建一)、沈群、胡建…小伙伴都会自觉地集聚到这里,一起打弹子、掴掴片、玩康乐球、抽贱骨头,我想不起来,你们那时在玩什么?好像在跳房子、人多的时候还会聚在一起逃江山…。最快乐的日子是暑期夏日的夜晚,白天酷暑难熬,盼望着夜晚快点到来,一到下午5点,大家抢着洗澡吃饭,尽快出去乘风凉,和小伙伴们打牌、算24分,天黑了,就逼着阮长清讲“鬼”的故事,夜深了,一边大声叫喊壮胆,一边快步逃回家。这样的快乐持续了近六年,67年的春天,我离开了这块土地,随家搬迁到市区,住上海的老弄堂,当时很不习惯,出了家门就是弄堂,拐来拐去还是弄堂,做梦都想着搬回去,后来时间长了也适应了,看看弄堂里那些土生土长的小朋友,他们倒也过得有滋有味的,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现在老了,奔60了,开始怀旧了,特别怀念那个年代,怀念那个年代的小伙伴,更怀念小伙伴的善良、纯朴、以及彼此间的那份真诚。

                                                      谢逢明(梅老师的女儿)

 

读了你的留言,感觉你的记忆真好,连敲钟阿姨也能记得那么清晰。而且你的文笔很流畅,读起来美美的,让人勾起了许多尘封的往事,真有意思!从云南回来后,似乎一直未和你见过面,屈指算算,竟有三十多年了,真是谈指一挥间!据说,你的女儿已出国了,不错!什么时候我们碰碰面吧。

            

                                            张和珠(她的妹妹张萍珠和我同届,但是多年前患了精神病)

 

看了大家的留言,孩提时期所经历的事却都能历历在目。哪怕是一根铁丝都能找到回忆。留言象涌出的泉水,慢慢的让我又浸泡在这人生最值得回忆,而又快乐的童中。   

                                           

早期的铁路新村是一个设施比较独立完善的,村内拥有商店.(第五排后侧).菜场.洗澡堂.学校.卫生所.理发店.米店(买米处).门卫加公用电话.建筑工区等构成,是一个小小卫星村,生活极其方便。当时铁路新村商店里的有些商品还是靠路局的供应车提供的,价格比外面买的要便宜,这是当时铁路新村的优势。

 

 文化娱乐活动也是铁路新村的独有的。得知有露天电影看时,几乎要兴奋一整天,晚饭早早吃好端个凳子抢占一个好位子,看着放映员扯起白色的银幕,架好机子就等着天黑开机了。看完电影后人们又涌向铁二小那陈旧的用竹片编织的大门。争先恐后的挤出去,一路上都是议论电影故事情节话语,到家后,铁路新村才开始安静下来。                                

 

当时的铁路新村居住着相当部分的知识分子和干部,有着极好的素养,在父辈的xx和教育下,孩儿们自幼不感懈怠,使铁路新村一直弥漫着良好的学习风气。有人讲文化大革命至少让铁路新村损失了100多名有成就的工程师和各类学科的专家。(其实比我们大8-10岁的有许多人就是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的学生)。                                               

 

由于居住环境的独特,上学能在一块学习,下课又是争先恐后的抢着打乒乓球.跳皮筋.在砂坑中挖陷阱做游戏,放学了又能走在一起聊天玩耍。村里每发生一件事都要被传播。正是这样的情感即使在40多年后谈起也乐此不疲,依然感到亲切回味无穷。

                                                谢经建(这人名字蛮熟悉,但记不起住第几排了)

 

爱萍:你好!我是储小娟,当年我们经常在一起做功课、玩耍、跳橡皮筋、集糖纸头,还经常进行易货交换。我仔细想了我们小学同学不是一般意义的同学。我们是同学在同一所小学读书;我们是邻居住在同一个铁路新村;我们的家长又是同事在同一个铁路局工作。这是一般意义的小学校友吗?虽然我们69届各奔南北(黑龙江,云南居多)但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有许多共同语言。当年我们上山下乡离开上海时,就凭着名符其实的小学文化水平走上社会。今天我们退休了,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讲,就是靠上铁二小的文化基础,我们在社会上打拼一点也没输给别人,我们真心感谢上铁二小,感谢培育我们的老师---给予我们知识,教育我们做人。这倒不是讲空话,铁路新村的人,我知道在我们黑龙江的后来不管到哪都干的不错,都是实干家。
还要感谢蔡建璋!是他的不放弃不抛弃,坚守10年才有今天大家的“团聚”,谢谢!

                         

                                     储小娟(储小娟长得很漂亮,一种忧郁美,我们背地里叫她苦妹子)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上铁二小校友聊天摘录_上海雯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