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与技巧 (有余讲摄影)
我最近应博友的要求,陆续写了有关旅游摄影相关技术与技巧方面的博文,很多博友既感兴趣又感到不解渴,向我咨询问题的也越来越多,纷纷希望针对摄影初学者系统的介绍摄影构图、用光、选材等各种问题。经过斟酌,我以连载的形式,仅就摄影初学者在拍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较全面地逐章逐节的阐述,并力图用我自己的作品来图解,希望对摄友有所启发。不当之处敬请海涵。
一.人物摄影的表现方法
从摄影术诞生以来,如何表现人物,一直是摄影者着重表现的一个主题。人们学习摄影往往从拍摄周边人物的纪念照片开始,无论是用传统的机械照相机,全自动照相机或者是数码照相机,都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照片。一是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双方的要求都不高;二是相互配合默契,没有障碍;三是双方均处于静态,对焦和曝光都容易掌握。但是,成功的人物摄影不能xx的等同于普通的人物留影照片。人物摄影不仅要求达到被拍摄者的形神兼备,更要从摄影创作的角度,考虑合理的构图、色彩的搭配、巧妙的用光以及画幅的剪裁等等,要努力使被表现的对象更美,更生动,整幅画面符合人们的审美原则。实践证明,表现人物的摄影是摄影初学者入门实践的必修课,然而,也是各类摄影当中较难掌握的一门摄影技
术。
我在这里介绍的是如何从摄影创作的角度表现人物;如何利用好人物周边错综复杂的环境氛围;如何妥善处理人物作品的构思、用光、色调,如何在表现人物特征的同时揭示人物的思想意境及内涵等方面的问题。
(一) 静态人物的表现方法
拍摄人物时大多先学习如何拍摄拍摄静态人物,一是容易调焦,二是不易虚化,三是曝光准确。拍摄静态人物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将人物的形象表现得恰到好处。其次,如何使人物的形体姿态达到和谐柔美。第三,如何从创作的角度合理构图,巧妙用光,达到展示其形,传播其神,表达其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往往是作者结合被拍摄者的职业特点、个性特征,妥善融入周边氛围,有时使背景比较清晰,意在介绍拍摄时所处的环境;有时虚化背景,意在突出主体人物。虽然表现的是被拍摄者的外表形态,实质上是在努力揭示其精神世界、丰富的思想、道德及情感的内涵。
1.
当被摄人物所处的位置距离门窗或者灯光较远时,人物周围光线变得较为复杂,主光投射到人物身上的光线较为柔和,人物周边墙壁产生反射光,使人物多方位受光,此时的光线均为散射状态。在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人物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抓拍,更要掌握住要领。由于光线均匀,色调饱和,光比较小.此时, 要想办法增加反差,特别是要增强人物脸部的亮度。解决的办法比较多,比如,用闪光灯补光、用反光板增加必要的反射光,增加人造光源等等.由于拍摄的快门速度较慢,所以,必须使用三脚架,以便保证影像清晰。例如“如饥似渴”这幅作品。
这是在大学图书馆了抓拍的一幅作品,拍摄的是一名期末备考的女大学生。 她边吃面点、边复习功课,xx没有天之骄子的优柔造作,真实的表现出了大学生在期末总复习期间,顾不得去食堂吃饭,自带水杯和食品,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本作品展现了莘莘学子刻苦学习渴望成才的内心世界。拍摄时利用了书的反光,给人物脸部增加了一定的亮度,均匀的光线效果使主体人物周围光线过渡比较平和,有利于强化人物的神态,关键在于控制好人物各部分的光比,反差过大往往会影响暗部层次的表现。使用三脚架,镜头 85毫米;光圈f5.6,速度 1/15秒。
2.利用室内逆光表现人物
在室内用逆光拍摄人物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有经验的摄影师在室内却往往喜欢利用逆光来表现人物。因为在室内利用逆光拍摄人物有利于表现人物皮肤的质感、神态,可以使人物的轮廓线更清晰,立体感更强,有助于将人物从背景中清晰的分离出来,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理想的逆光人物摄影作品,往往人物面部、服饰的色调还原饱和,整体人物处于较光亮的状态下,而背景处于纯逆光当中,色调较暗,人物与背景的明暗差别明显,能够达到突出主体人物的目的。例如“老骥伏枥”这幅作品。
差,眼镜的镜片更亮,衣服的皱褶明显,适机按下快门。
当时,被拍摄者所处的位置距离窗户约有一米多,考虑到闪光灯的反射光不够柔和,选择自然光较为理想,因此,xx靠反射自然光作为光源。窗外的自然光以逆光的角度勾画出了人物的轮廓,注意将书的反射光角度对准人物的脸部,使老教授脸部较为明亮,面部质感真切,纹理清晰,高度数的眼镜举到适当的位置,既避免了眼镜的反光又突出了眼镜的厚度。适当增大光圈,虚化了近景和背景。制作时,有意压暗了背景的亮度。使用三脚架,镜头50毫米,光圈F4.5, 速度 1/15秒。
3.利用室内侧面光表现人物
在室内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利用侧面光表现人物时,一般来说反差较大,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立体感,追求的是一种强反差的艺术效果,同时,有助于展现人物刚毅的性格。另外,由于画面反差较大,明与暗的层次格外分明,可以将室内一些不必要的杂乱的物体掩饰到阴影当中,画面显得格外简洁,自然有利于突出主体人物。例如“老妪”这幅作品。
老妪
这幅作品拍摄的是贵州石板寨的一位苗族老人。经过主动地攀谈,得知这位94岁的
老人历尽沧桑,性情刚毅。观察到室内墙壁上悬挂着许多杂物,容易干扰画面的主题。作者决定用侧面光拍摄,当时,老人下意识的做着一些动作。突然,门外的响动引起了老人的主意,他突然脸部朝向门外,眼睛炯炯有神,作者及时地按下了快门。拍摄时有意纳入了人物周边的竹栅栏门,意在强调老人的生活环境,空心傲骨的竹子也在揭示这老人的品格,其别有趣味的头巾展示了苗族老人的服饰习惯。作者在身边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将照相机紧紧贴靠在门框上,慢速拍摄。镜头35毫米,光圈F 5.6,速度1/4秒 。
4.利用室内多光源表现人物
在室内多光源的条件下拍摄人像,重点是布光和抓好拍摄时机。拍照前,需将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照相机上连接一个小型闪光灯,闪光灯罩前面往往放置几层柔光纸,目的在于使主光柔和。人物的左右各放置适当的反光伞,适当的放置背景灯。主灯、辅助灯、背景灯的强度以及放置的位置根据需要而定,可以产生不同的拍摄效果。一般来说,拍摄特写人物时以45度角为佳,人物的鼻子尖尽量不要超过脸的边缘,如果遇到左右眼睛、左右脸部大小不一时,要将小的部位靠近镜头,根据近大远小的原理,拍出的照片可以纠正被拍摄者自身的不足。例如“一丝不苟”这幅作品。
这是一幅70年代的黑白摄影作品,利用碘钨灯和闪光灯作为光源。拍摄时,人物的右前方的碘钨灯为主光,左后方的碘钨灯为轮廓光,正面闪光灯射向天棚为扶助光,左侧光源强于右侧光源,增强了反差,使人的面部层次丰富,体现了人物的立体感。另外,所有的光源都从不同的方位投向了主体人物和仪器,由于加大了主体景物与背景的反差,达到了突出主体人物的目的。使用三脚架,镜头85毫米, 光圈F 8,速度1/60秒。
5.利用室内单光源表现人物
在室内不具备多光源的条件下,用普通单灯光源也可以拍摄出特殊效果的作品,尤其是使用黑白胶片进行拍摄,不必过多考虑色温对色彩还原的影响,只要用光及构图考虑合适就可以拍摄出较理想的作品,只是拍摄时要调整好灯光的亮度,控制好光比,这个光比是指主光与墙壁反射光之间的光比,使之有助于实现正确的曝光,以便表现出暗部的层次,避免出现强烈的反差。例如“思索”这幅作品。
(未完待续)
----------------------------------------------------------------------------------------
原价每本100元,售给博友每本50元(含邮寄费),可以给我发短信、纸条等方式联系(我的手机:13889110080)。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