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普及前景堪忧云存储成{zd0}障碍- 硬盘驱动器- TT存储- TechTarget中国
正在加载数据...

  在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大大小小存储厂商都开始推出自己的SSD新品,并都以低价来拉拢消费者。2009年12月8日,希捷推出{sk}固态硬盘Pulsar,存储容量可达200GB;紧接着2010年3月8日,西部数据推出{sk}面向消费者市场的2.5英寸固态硬盘产品系列WD SiliconEdge Blue。至此,全球两家{zd0}的机械式硬盘制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消费级固态硬盘,这被看作是SSD固态硬盘从企业级市场向消费级市场拓展的风向标。

  业界对于SSD能否取代HDD传统硬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谁都看得到,SSD当前高昂的售价阻碍了其向消费级市场拓展的速度。希捷首席财务官Patrick O'Malley表示:“我们不会给出有关SSD硬盘的收入预期,不过目前来看,这仍然是一个很狭小的市场,这一点毫无疑问。”在笔者看来,SSD固态硬盘的普及至少不会发生在今年。

  从NAND成功替代DRAM的过程,你或许能够看到SSD的演进路线。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普及的NAND刚开始存储容量比DRAM小很多,但是遵循摩尔定律的NAND以一年两倍容量提升的速度,迅速在容量上超过DRAM。与此同时,随着像苹果iPod、iPhone等,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热销,NAND的销量开始直线上升。最终帮助NAND闪存价格不断下降,成功取代了微硬盘。NAND的演进路线图让我们看到了新存储技术替代旧存储技术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是容量上的超越;其二,是有强势厂商的批量采用;其三是规模经济带来的价格下降。

  当前业界对于SSD的观点一致朝向价格高、容量偏低的问题,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讲,SSD的价格与所带来的高效并不成比例,因此目前SSD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服务器和存储系统这两块注重性能与功耗的利基市场。不得不说,相比HDD传统硬盘,SSD优势和劣势同样明显。尤其是价格容量比低得令人发指,所以SSD在消费级市场上对HDD的替代性仍受到广泛质疑。

  或许有人会说,虽然成本是制约SSD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是行业里也并不是没有反例,Atom与ARM在上网本上的竞争就是{zh0}的例子。功耗高、价格高的Atom之所以能够在上网本上大大超越ARM主要还是因为英特尔的强势,可以号令更多的OEM厂商集体使用。但是,到底谁来成就SSD?依据SSD在高性能、低功耗方面的优势,用它作为移动上网设备的存储设备是可行的。假若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厂商与平板电脑厂商集体采用SSD,用于扩展这些产品的容量,必然能够给SSD带来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但遗憾的是,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SSD至少在今年内仍无法给厂商们在消费级市场一个选择它的理由。

  根据Gartner公布的数据,2009年固态硬盘的销量为28万块,销售额为4.5亿美元;预计2010年销量可达80万块,销售额接近10亿美元;2013年销量将达530万块,销售额为19亿美元。目前SSD消费级产品正在朝着2.5美元/GB的目标挺进。因此,当前SSD还没有xx具备替代其它存储器的三个条件:容量、强势厂商、成本。一旦三个条件同时成立,SSD在消费级市场普及自然水到渠成,这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但或许三年之后人们都将开始拥抱云存储了。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不是吗?

由于经济不景气,存储管理员开始采用一些基于硬盘的备份技术,这篇基于硬盘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技巧给我们讲述了这种备份方式的变革,并且提供很多实用的建议。

在本手册中TechTarget专家将讲解什么是FCoE,实施FCoE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项问题,以及FCoE的未来。

TechTarg2003年,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批准 iSCSI(互联网SCSI)协议后,很多人开始将以太网作为分块存储网络使用。TechTarget中国存储站编辑经过仔细研究为大家奉献了一本非常详尽的iSCSI技术手册,供大家参考。

郑重声明:资讯 【SSD普及前景堪忧云存储成{zd0}障碍- 硬盘驱动器- TT存储- TechTarget中国】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