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早有涉猎

   

中国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早有涉猎

  2000年,科技部投资8.8亿元对纯电动汽车进行立项,这就是xx的“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

  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研究所副院长马紫峰主持了上海交通大学、泛亚集团以及两家投资机构的四方条约签订,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制造出{dy}辆燃料电池汽车,续航能力达到300公里。

  2006年,“863”计划对研究课题重新定位,从“电动汽车”研究转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课题研究,研究的方向正式指向节能环保和替代能源。

  “氢能源符合多项要求,它是一种新替代能源,燃料电池能量利用率达到80%以上,排放标准是零排放,而纯电动汽车使用的还是电,电网中的电又多以煤电为主”,马紫峰表示,氢能源一直被认为是真正的清洁能源。

  对于时下新能源汽车中的替代燃料汽车、纯电动车、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动车等诸多类别,马紫峰认为,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是暂时解决方案,氢燃料电池汽车则是新能源{zj0}解决方案,氢就是代替石油的“新油田”。

  对于氢燃料产业化时机是否到来,马紫峰举出一个案例,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向国家申请1500万经费研究氢燃料电池客车,但实际造价只有经费的四分之一。“这辆客车功率输出和耐久性都很好,由此来看,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并不是遥不可及。”

  有关消息显示,发改委拟出台政策对家庭第二辆汽车开征重税,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政府有可能高额补贴氢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车{zg}可能补贴50万元。(每日经济新闻)杉杉股份(600884)

  投资评级:

  项目介绍:旗下6家公司,相对完整的锂电子材料产品体系,综合产能合计超过7000吨,居全球{dy}。

  技术能力:已有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完整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线,具备“磷酸铁锂”生产技术并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有一定技术优势。电解液主要原材料为六氟磷酸锂,国内目前还不能生产,杉杉正积极研发。

{zx1}进展:杉杉控股当前正在与澳大利亚矿企合作开发镍钴矿产资源,向锂电池材料上游进军。

 :锂电新贵 超常发展

  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产能12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简称CMS)。CMS 项目是国家"863"高科技
发展计划项目,被列为国家高新技术示范工程项目。近几年公司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继续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其中负极新产品MGS 和FSN-1 在大规模推向市场后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东莞杉杉电解液的销售额与销售量目前已经排名国内第二位。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技术与市场占有在国内居于{lx1}地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销售收入后来居上,已经成为国内{zd0},世界前三甲的正极材料供应商。

  半
显示公司的锂离子电池材料销售收入已达9.9 亿元,占公司总收入比重已达40%,比增速极为惊人。随着技术革命的到来,作为替代的公司锂离子电池材料也将超常规发展,其"钱景"不可估量。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早有涉猎】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