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搞“五一”征文活动,草写了一篇通讯,晒在此处,为的是叫广大博友了解盐业、了解盐场、了解盐工。也恳请您为我盐业的腾飞、盐场的发展和盐工的贡献留下点点字迹。
“三分天注定,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套在盐场就可以说成:原盐要想丰产,必须要有充足的卤水。但是,由于受连续两年的恶劣天时影响,造成各级卤水存量大幅减少,2008年底的时候,制盐一场各级卤水折饱仅为101万m³,比正常年景少70-80万m³,是近几年来{zd1}值。加之进入09年后,连续几场降雨、降雪,给制卤生产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原盐生产受到严峻的威胁。怎么办?卤水再少、困难再大,也要完成原盐生产任务,这是不能更改的目标。
面对异常困难的状况,分场领导班子达成共识:要想圆满完成任务,惟一的出路就是打好制卤攻坚战。年初的职代会上,新组建的分场领导班子喊出了“全力打好卤水恢复攻坚战,努力实现全年的任务目标,全年制饱和卤水要达到220万m3”的声音。各制盐工区结合自己的实际,也纷纷召开了全体员工大会及不同层次的动员会,确定了相应的措施。一场制卤“攻坚战”在制盐一场全面打响。
在制卤操作中,广大卤工在“勤”字上下工夫,很抓天气变化的措施落实,以{yt}也不耽误的精神缩短成卤周期。他们坚持“风天、干天往下跑,雨天、雪天搞兼做”的工作方式,放弃公休、节假日,实行24小时负责制,昼夜制卤,使卤水存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各工区、班组根据自身的赶水面积和放销情况,利用沟壕和坨地进行制卤,每个班组两副滩的沟壕面积约60公亩,放销后的坨地留有残盐,用高压泵和潜水泵将卤水打入放销后的坨地,化盐制卤,增加卤水量。他们还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潜能面积实施制卤,改造了2组西—3组西和5组西—7组西排淡沟600公亩面积实施制卤,对九棚汪子周边施工后的2000公亩面积进行改造,用于制卤。八一盐场占地后,分场立即组织人力、设备,对四工区12组剩余面积进行改造,改造面积800余公亩,从而延长了走水路线,使原来的贮水末步下水由8°变为10°,既提高了卤水浓度,又增加了初级卤水的纳取量,缓解了进滩水浓度低的现象。为了确保初级卤水的供给,他们很抓了盐养水面和土地的管理。从年初开始,就着手制定预案,目的就是一个:决不能影响制卤工作的正常进行。2月底,根据汪子及送水路被堵的情况,他们积极采取措施,利用排淡沟将淡水直接引进汪子进行纳潮,只用十余天的时间,就保障了基本水供应,滩内制卤未出现大的问题。此外,分场对制卤生产的重点部位,严格措施,落实责任的工作思路,坚决执行发包区域内所定养殖种类,丰年虫面积绝不允许进行其他的养殖,尽{zd0}努力减少养殖对制卤的影响,保障制卤的生产工艺落实到实处,从源头上减少制卤损失。
全场上下高度关注、积极投身制卤攻坚战,盐滩上,分场领导们身影随时、随处可见,晴天、雨天、风天他们来了,平日、公休日、节假日他们到了,与员工同甘苦。生产科把精力全部放在制卤,他们经常深入一线,全场的每一个班组,都留下了他们的串串脚印,量盐层、摸卤度,生怕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影响制卤。安全设备科为了确保设备完好无损,他们跑滩地、下班组,抓安全、管设备,把办公地点放在了工区、班组。经营管理科为了对生产的每一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他们深入班组,实行跟踪管理,进行岗位培训,并对全分场的生产、成本等管理做出科学的预算。供应科为了保证生产用料,搞好对下服务,加强物料计划性,提前做好生产物资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公休节假日,还是正常工作日,总是能在{dy}时间把生产急需的物料送到工区班组。后勤修理人员更是忙于制卤、塑苫现场,哪里的机器出现故障,他们就及时赶到哪里。经过全场上下努力,制盐一场卤水短缺的现象有所缓解,截至3月中旬,各级卤水的存量与年初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折饱量提高了10万余m³。
卤水得到缓解,但更加艰巨的任务摆在了制盐一场员工面前,在有效面积在逐年减少、盐机设备老化问题还没有根除、有些设备与生产新工艺不相配置等困难条件下,他们承接了28.1万吨的原盐生产任务。为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举措,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广大职工以高昂的斗志、十足的干劲,28.1万吨的原盐生产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扒盐时,各工区根据自身生产条件的不同,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收盐形式。3月13日虽已初春,但天气却依旧寒冷,在早晨5点,随着隆隆的机声,制盐一场的三个工区17个班组就同时拉开了春扒的帷幕,为完成原盐任务的战役由此打响。“111”是大家熟知的一场一工区1组,分场交给他们的任务是9700吨,这是多年来从没有过的数字。但他们没有被这看似庞大的数字吓倒,他们解放思想,打破常规,针对人员少、任务重的实际,采取24小时工作制,歇人不歇“马”,日上盐量达到前所未有的500余吨。四工区根据自身班组池板坚固,盐碴较好的优势,利用分场成立的收盐队进行收盐。虽然收盐强度小了,但职工们可一刻也舍不得闲着,整作池板,xx四角粉盐,除混,夜间进行清水,将饱和卤落池,第二天即可生盐。五工区六班班长杨西军,人称“拼命三郎”,工作中,他不怕苦怕累,时时处处干在前,带领班组职工拼搏在扒盐现场。他主动承担起别人都不愿意干的挖粉盐工作。每天,当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杨西军带领小组职工早已来到工作现场,一干就是8、9个小时,全年他们共挖粉盐1500吨,为原盐生产任务的完成作出了贡献。其他工区由于盐碴较薄,唯恐机械收盐将盐碴损坏,便采取人力牵引扶耙的人工收盐方式,虽然苦累,但他们在收获原盐的同时,保护了盐碴,为生成打下良好基础。六工区在秋扒后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组织职工开展了“大干十天,提前完成全年原盐任务”活动。为赢得时间,他们调整了扒盐方式,实行三班倒,每天2个机组、4个收盐班,确保两个池子,超额完成了原盐生产任务。表现最突出的是党员队伍,他们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在原盐生产中发挥了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哪里的活累、哪里的活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三工区党支部,在“真抓实干保增长,共克时艰渡难关,科学发展上水平”主题教育活动中,围绕着工区原盐生产任务,开展了“党员岗位两条线党性实践”劳动竞赛。他们咬住指标不放松,为全年任务的完成做出了不懈努力。刘玉常是三工区十八组组长,秋扒期间,老父亲患重病,在医院卧床不起,需要长期照顾,他为了孝敬老人,不影响班组工作,夜间看护、白天到岗。妻子劝他休息几天,他对妻子说,现在盐业是旺产,我是一组之长,又是党员,不能歇呀。就这样,刘玉常带领职工扒盐、塑苫、苫坨等,全年奉献了公休、节假日76个。
11月11日,28.1万吨的原盐任务,在制盐一场全体员工的努力下顺利完成。这是海水的结晶、卤水的结晶,更是汗水的结晶!
“不经历风雨,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