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城市区域经济合作基础及构想_南昌市场_南昌信息网

?????? 长江是联系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xx纽带。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全面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实现新的振兴。

长江,这条传承了中华灿烂文化的母亲河,从唐古拉一路风尘走来,孕育了不朽的生命奇迹,谱写了源源流长的千古佳句诗篇,今天,生生不息的长江人,必将开创人与自然更加辉煌绚烂的未来!

?


长江流域工农业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基础均比较雄厚,在全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长江流域经济,不仅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横向联系,实现资源、技术、经济优势互补,促进生产力布局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在近代经济发展中,长江流域是我国工业的发祥地。70年代末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同沿海一样处于全国居先地位。9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开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居特殊战略地位的长江流域继沿海地区开发发展,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长江流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丰富的资源,雄厚的基础,便利的交通和“黄金水道”是长江流域城市区域合作的基础。也是适应开发、发展的需要,促进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必由之路。

一、长江沿江城市合作优势——难以比拟的区位优势和理想的城市空间结构

长江沿岸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布局中{zd0}的东西向主轴线产业带,长江流域是我国内河航运最为繁忙和发达的地区,共有通航河流3600多条,总计通航里程约7×10’4km,其中0.7m以上的水深等级航道5.7×10’4km,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0%。宜宾至宜昌为上游航道,全长1040km,河道平均比降0.22%,平均流速在2m/s以上。{zd0}可通航1000t的船舶;宜昌至武汉为中游航道,全长626km,可分别通航1500t和1500t—3000t级船舶,武汉至长江口为下游航道,全长1143km,长江水系97%以上的一级航道主要集中在该河道上,武汉至南京708km河段中可通行2×10’4—2.4×10’4t的海轮。按自然条件和经济联系来分,长江水系自上而下大体可分为6个自成体系且又通过长江干流相互联系的地区航道网,涉及到沿江城市的武汉为中心的汉江航道网,(含长江干流、汉江及其他支流)总通航里程为9300km;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航道网为长江水系航运最发达的区域,总计通航里程为2000km。除水运以外,沿江城市带还与8条重要南北向铁路干线交汇,区域内公路网密集,主要城市间的大通道基本打通,具有连接东西、辐射南北的区位优势。其产业带动力之强,面之广,是沿海、沿边以及国内其它流域产业带无法比拟的。

——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结构

沿江城市以长江或长江支流为依托,在流域地区相近的城市范围内,自上游而下形成了4个群带型的城市布局结构,它们是:1、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该城市群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城市间距约110公里;2、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以长江干流为依托的湘、鄂、赣3个省份的沿江城市,这个城市群的城市间距差别较大,跨度大的城市间距有100多公里,小的只有30—50公里;3、以南京为中心的扬子江城市群。该城市群主要在江苏境内,目前正向安徽延伸。该城市群中除南京为大型城市外,其余均为中等城市,城市间距60公里左右,密度相对较高;4、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下游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该城市群以特大型城市上海为中心,苏州、杭州为次中心,跨及沪苏浙三省市。城市数量多、密度高,城市经济发达,城市间的联系十分便捷。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长江沿江城市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中下游地区土地平坦肥沃,拥有耕地面积1420×10’4h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61.8%,该地区人多地少,水热资源丰富,农林渔业比较发达。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平均复种批数达216%,地形平原占1/4,丘陵山地占3/4,平原为冲积平原,土地平坦肥沃,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淡水水域面积约占全国一半,是我国主要农业区和淡水水产区。丘陵山地面积广,大部分为缓丘低山与山间盆地,山冲谷地相间分布,利于农林综合发展,水稻、棉花、油菜籽、茶叶、桑蚕茧、生猪、水产都是全国主要的商品生产基地。另外,长江流域矿产丰富,已探明的矿产约110余种,占全国80%。为发展大工业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加上“黄金水道”横贯区域东西又直接通海,有利于发展大运量产业,实现江海联运。

——丰富的旅游资源

长江流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按沿江城市地理位置可划分为:长江干流旅游区、赣北赣西旅游区、重庆旅游区。长江干流旅游区:重庆到上海全长2500km,沿途有许多景点。如重庆的缙云山、丰都“鬼城”,云阳的张飞庙、葛洲坝水利枢纽、荆州古城、赤壁、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江西彭泽的小孤山、鄱阳湖的石钟山、南通的狼山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都是具有多项旅游资源的风区。长汉三角洲旅游区:这里有杭州西湖、太湖风景名胜区、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及镇江、扬州、无锡、苏州、常州等城市旅游区湖光山色、城市风光、古典园林、吴越文化遗址为特色。赣北赣西旅游区:包括鄱阳湖、庐山、景冈山、三清山等名山和南昌、景德镇、九江等名城,有旅游避暑胜地,有革命根据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道教胜地。重庆四川旅游区:川中以成都为中心,北有都江堰、青城山、新都的市光寺;南有峨眉山、乐山大佛、泯江小三峡。川东以重庆为中心,周围有大足石刻;川北有广元的千佛崖、川陕的古栈道、剑门关、李白故里。还有闻名遐迩的人间天堂九寨沟。

——举足轻重的产业规模和互补性的产业基础

长江沿岸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产业存量在国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地区除基础地位好、水资源丰富、农业经济发达外,工业门类齐全,在钢铁、汽车、电子、石油化工、机械等领域有一大批{yl}骨干企业,同时在生物工程、航天、光电子技术、信息、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集中了相当数量的优势企业和研究机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潜力巨大。在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地区人口占全国14%,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工业产总值占全国的26%,农业产值占全国17%,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以“黄金水道”为主轴线的长江流域高新技术产业带已初步形成,并迅速发展,还辐射全国。根据产业优势度指数分析,长江沿岸城市的产业特点是:沿江各城市的制造业基础都比较好,但相对来说,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比较突出,安徽、江西和湖南相对比较落后;沿江各城市的优势产业或行业门类较多,主要是建材(上海除外),有色金属、电子、化工、医药、化纤、橡胶、金属制品、机械、运输设备、电子器材、电子通信(安徽、湖北除外)、仪器仪表等,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产业优势度较高;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城市群的优势行业较少,优势度也较低,集中在建材、烟草、纺织、缝纫、电力蒸汽、运输设备等个别行业;相比较而言,安徽、江西、湖南3省的沿江城市制造业基础比较薄弱,优势产业和行业最少,优势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和加工行业上,技术含量低。可见,沿江城市既有其共同的优势产业或行业,也具有区域性的优势产业和行业,能够为沿江各城市圈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一定的产业基础。

——富集的科教资源

长江沿岸城市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汇集了较多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沪、宁、汉、渝四大中心城市,高等院校占全国院校的36.3%,其中重点院校占全国的42.1%,长江沿岸经济带科技人员占全国40%以上,两院院士占半数以上,获国家各类科研奖占领市场45%,拥有全国的1/3以上,涉及机械、轻工、有色金属、水利、化工、核工业、航天、农业、林、牧、建筑、邮电、社科、信息等科研机构共228个,整体科技、研究、教育力量在全国有明显的优势,另外还有现成的高科技走廊、钢铁工业走廊、安徽商贸走廊、汽车工业走廊,都将为产业素质提高提供更多的支撑。

二、沿江城市经济合作的宏观环境

——国际经济环境出现新的趋势

一是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加快。各国市场逐步融入世界大市场,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带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更快地流动和重新组合。区域经济一休化组织在国际经济竞争与动荡中力求通过联手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二是知识经济日初显端倪。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为标志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带来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大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加速更新换代。三是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的共识和行动。要求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重新审视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途径。四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处于有利地位,但在长江沿江城市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以加入WTO为契机,进一步对外开放,运用高新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成我国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最强的产业集中地带。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给沿江经济带来新的机遇

上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小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基本建立,xxx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即经济发展进入小康向现代化迈进。长江沿江城市的经济合作将在我国为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部大开发带来新的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沿江城市合作加快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长江是联系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xx纽带。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全面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实现新的振兴。

三、江沿岸产业带在中国发展大格局中的战略定位

长江沿岸城市(即长江三角洲沿岸的上海和苏州、无锡、常州、杭州、扬州、湖州、绍兴、宁波;长江游沿岸的南京、镇江、泰州、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池州;长江中游沿岸的武汉市、九江市、黄石、黄冈、鄂州、岳阳、荆州、宜昌、江津;长江上游沿岸的重庆直辖市和泸州、宜宾、攀枝花共30个大中城市所连片组成的长江沿岸区域),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部分,它横穿我国中西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心处于东出西进、辐射南北的中心“脊梁”带动全国现代化进程的“火车头”,成为{zj1}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长江沿岸产业带处于极为重要的中坚地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在形成由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放的“H”型战略,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上海与沿海经济带衔接,“龙尾”与西部地区衔接。沿江经济带正好起着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功能,其崛起和强盛,将在国民经济全局中发挥中心“脊梁”的作用,支撑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安全的发展。向西作为推动西部大开放的进军主通道,将西部各省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向东与沿海地区紧密合作,参与国际大循环,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势力。其次长江沿岸城市要巩固和发展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全国要素集散中心区域的功能,加快成为全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火车头”,推进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信息化进程、国际化进程,{zh1}要以浦东在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窗口作用带动沿江城市的开发、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形成国内{zj1}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众多国际性大公司、大集团开发亚太市场的生产营销基地。

四、长江沿江地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沿江城区市先天的良好条件和优势的情况下,也应看到,沿江地区的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产业带内部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大。目前,经济重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2001年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按城市规模、经济总量与财政实力来衡量,15个城市可划分三个层次:{dy}层次有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6个城市,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100亿,人均GDP超过20000元。第二层次中的绍兴、南通、常州、嘉兴、扬州、镇江6个城市,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40亿元。第三层次有泰州、湖州舟山,生产总值低于500亿元,财政收入低于40亿元。沿江其它城市远远低于上述长三角城市水平。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较分析,新世纪长三角在综合竞争力指数、潜在竞争力和现实竞争力都排在xx,成为领跑中国经济的“火车头”。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是产业空间联系不畅,综合交易体系尚未形成,区域间的交流过少;四是多数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及素质不高;五是人口及城镇沿岸分布密集,工业污染台理滞后,生态环境恶化尚未根本扭转;六是沿江地区之间密切合作程度不够,发展活力不足。

五、沿江城市区域经济合作重点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面对着激烈的竞争,要想立足,必须打破各自为政封闭的圈子,发挥各自优势,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地理位置,联合起来,采取自愿参与、市场主导、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才能产生1+1>2的效益。鉴于长江沿江城市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应在下列领域中重点发展:

(一)建立现代化的沿江交通体系。按照通江达海、南北互联、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协调高效的交通体系。要联手建成沿江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和振兴长江水运,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和滚动运输。

(二)要建成清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城市水质保护;防洪安全以及水土保持。

(三)完善市场体系。一要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和大开放的市场格局;二要完善大中城市技术、信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三要完善市场调控体系,形成法制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要建立全电子商务网络系统。

(四)开发长江黄金旅游线。要按照一线贯通。四片开花,全面繁荣的发展战略思路,把长江沿岸地区建成巨型带状旅游长廊,成为全国xx的旅游胜地和世界游客{sx}旅游目的地。在当前,水上客运不景气,客运每况愈下的情况下,长江“黄金水道”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沿江城市经济带中最突出的优势是制造业体系完整,技术力量雄厚,综合配套能力好,劳动生产率高,产品竞争力强。尤其是船舶工业具有主导地位,拥有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造船集团——中船集团公司所属的大多数骨干企业,如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还有目前国内{zxj}、规模{zd0}的现代化船厂——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能否打造一些高质量的豪华游轮和快轮,重振水上客运,开展休闭旅游,让那些休闲在家的人,去领略沿江美丽风光。

(五)共同开发沿江科技、信息资源。长江沿江城市的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和重庆等城市科研教育实力雄厚,人才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基地与高新技术动力源。沿江城市要密切合作,充分利用科技、信息资源,联合攻关,联手合作,围绕沿江城市的资源、环境、能源、交通等,搞一些高新产品和设施,使沿江城区市共同受益,促进沿江城市的经济发展。

六、沿江城市经济合作的构想

目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工业化进程加速和积极适应入世的关键时期。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加速的过程中,地区差距扩大之势在所难免。因此,中央政府区域补偿性投资继续加大的背景下,尽快建立起以经济效益为纽带,以市场机制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的多种方式、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是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以及“统筹区域发展”等主张,上述主张为我们制定区域合作政策、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以及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沿江城市经济合作应遵循以下指导方针:坚持改革开放,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突出重点,运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进行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与优化升级,提出高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联合协调,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共同体,联手解决共同关心的涉及长江沿岸地区发展的共同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要打破地区限制,实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大联合,实现经济一体化。沿江城市经济合作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要建成21世纪中国{zj1}实力和增长潜力的产业经济“脊梁”,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带。对我国技术和体制创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西部大开发起重要推动作用;沿江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30%,人均值与沿海发达地区接近;年均增长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要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重工业为支柱,现代农业为基础,第三产业发达的产业密集带;要建成强大的知识、技术创新基地,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建成交通大通道,尤其要建成沿江高速公路连接沿江各城市;在市场方面要建成一体化开放的流通市场体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畅通,同时要建成清洁、安全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要稳定发展{dy}产业,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到2005年,三产的结构为8:48.5:44.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针对沿江城市经济现状,对加强沿江城市经济合作,提出如下构想:首先要成立沿江城市经济合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决定沿江城市经济合作的相关问题,定期召开会议,由沿江城市轮流举办,其次,成立跨地区的相关集团公司,根据沿江实际情况,建议成立造船集团公司、钢铁集团公司、机械制造集团公司、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食品集团公司、高科技研究开发公司,科研成果首先用于长江经济合作区域,以及旅游集团公司,重振长江旅游资源和投资建设公司等。本着“自愿参与、市场主导、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实现全面合作。坚决依托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这四个城市为中心轴。同时保留原有的经济带,如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经营济带;以南京为中心的江苏经济带、安徽经济带;这样既有整体又有局部,既联合又独立,局部功能发挥了,没江整体效益才能凸现,才能实现1??1??2的效困。沿江城市经济合作,对建设21世纪中国{zj1}增长潜力的产业带,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充分利用长江流域的资源、技术优势,以沿江的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特大城市为中心,以长江“黄金水道”为纽带,有重点地开发沿江的水能资源,布设一批大耗水、大运量的工业,形成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走廊,继而由下至上,由沿江两岸广阔的腹地,综合开发,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加快建设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力争在本世纪初,建立起一个高度发展的长江产业密带,定将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巨发展,实现崛起的宏愿。


?


郑重声明:资讯 【长江流域城市区域经济合作基础及构想_南昌市场_南昌信息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