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种日常节能小方法

建筑篇
《中国统计年鉴》(2006 年) 数据表明,我国2005 年社会总能耗约22.33 亿吨标准煤,
其中建筑能耗约占27%,达5.6 亿吨标准煤。目前,我国已建房屋大多属于高耗能建筑,
总量庞大,潜伏着巨大的能源危机。我国正处于房屋建设的快速增长期,仅民用建筑
每年就以数十亿平方米的速度在增加。因此,采用节能建筑技术,发展节能建筑市场,
提倡节能建筑消费,可以大幅度的节约能源,缓解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能源问题。当前
实现建筑节能的主要方法有:
14. 选择节能门窗意义大17
对于整幢建筑来说,一般门窗的面积占建筑总面积的15% 以上,通过建筑门窗的能耗在
整栋建筑物能耗占有相当可观的比例。据调查,我国一些北方地区的建筑,由于采用普通钢门
窗造成的能量损失占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的50% 以上。因此,降低建筑门窗的能耗,提高建筑
门窗的保温性、气密性是建筑节能需要解决的问题。
影响建筑门窗保温性、隔热性和气密性的因素有多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降
低其能耗。
1) 选择适宜的窗框型材
目前,根据选用的型材不同,建筑门窗品种分为:木窗、铝合金窗、PVC 塑料窗、玻璃钢窗、
彩色钢板窗和不锈钢窗,以及钢塑、木塑、铝塑和铝木等复合窗。
其中,木窗、PVC 塑料窗、玻璃钢窗都拥有较好的保温性;彩色钢板窗和不锈钢窗美观,
耐久性、密封性和保温性能较好;铝合金窗装饰效果好,但导
热系数较大,需用非金属材料进行断热处理后,保温性能才能
得到提高;钢塑、木塑、铝塑和铝木等复合窗,保温性能和装
饰效果俱佳,但价格较高。
2) 合理的选用玻璃
一般,玻璃面积在建筑外窗面积中所占比例为70% 左右,
玻璃的保温性能对窗的传热量影响十分可观。因此,在外窗设

计中选用保温性能好的玻璃,是改善外窗保温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①选用中空或真空加中空玻璃,提高外窗的保温性能;
②选用低辐射镀膜玻璃,显著提高玻璃保温性能;
③选用性能良好的中空玻璃隔条,减小能量消耗,避免在严寒的冬季出现结露、结霜。
3) 确保五金配件和密封材料的质量
五金件及密封条等密封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门窗的气密性能,是门窗节能中不可忽视的
重要部分。
4) 合理窗型设计
节能窗窗型宜采用大固定、小开启的方式。固定扇节约型材,不需使用合页、执手、密封
条等配件。大固定、小开启的平开窗具有成本低、空气渗透量少、采光面积大等特点。
5) 门窗的安装质量至关重要
门窗的质量再好,如果安装质量不到位,也会影响门窗的气密性能,无法满足节能的要求。
门窗安装时,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需要使用好的保温材料填实,并在其外面使用密封胶进
行封闭,以防裂缝渗水。
6) 采用性能优良的遮阳产品
合理利用遮阳设施可提高外窗的隔热性能,可减少太阳辐射所产生的室内升温,从而避免
空调电耗大幅增加,节能效果显著。
根据粗略计算,如果我国现有建筑物上的门窗均更换为保温隔热性能、空气渗透性能优
良的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或塑料中空玻璃窗)等产品,可以减少门窗能耗损失50% 以上,
相当于减少建筑总能耗25% 以上。若按我国的建筑总能耗为5.6 亿吨标准煤计算,建筑使用中
空玻璃的节能效果可以达到1.4 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温室气体3.7 亿吨。

15. 供暖分户计量节能效果好18
我国长期以来城镇供暖采用福利式的供给制,居民的采暖费由单位代缴,市政部门提供统
一的供暖服务。这种供暖方式的好处不容置疑,但是其{zd0}的缺点是居室内温度不能由住户自
行调节,住户只能依靠开启门窗进行室温调节,导致大量的热量损失。
根据国外的经验,国家建设部分别在天津、济南、青岛等
城市进行了取暖收费和分户计量改革试点,城镇供暖变取暖费
用的暗补为明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般采用分户计量可以
节约供暖能耗的30% 左右。
分户计量措施其实很简单,每个住户都有一个温控阀,温
控阀被安装在暖气上,设有5 个刻度,每格5 摄氏度,{zg}为
25 摄氏度,住户根据需要可以自行调节。需要几度就开到几度,
人不在家时还可以将温控阀关闭。目前,北京也逐步开始实施分户计量的采暖方式,与传统的
集中采暖费用相比可降低15%。如果全国的集中供热均采用分户计量,节能潜力可以达到3000
万吨标准煤以上,形成减排温室气体的能力约为8000 多万吨。

16. 太阳能热水器节能效果好
每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器可以节能150 千克标准煤,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400 千克。如果每个家庭安装2 平方米的太阳能
热水器,便可以满足全年70% 的生活热水需要19。目前在我国
很多地区,已经把安装太阳热水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重要措施之一。如果我国城乡有50% 的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总的安装量就可以达到3.73 亿平方米,相当于节能5600 万吨
标准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2000 万吨。

郑重声明:资讯 【20种日常节能小方法】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