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创辉煌 城市建设谱华章_小熊_新浪博客

 

——榆林市城市建设巡礼

 

    榆林,于60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传统与现代、手工与机械、小镇

与都市不断的更迭中,激荡成一曲动听悦耳的交响,演绎了一个城市

更新的神话。

  榆林城始建于明朝,改革开放前,老城区面积只有2.4平方公里

左右,主要街道是大街。随着榆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上世纪七

十年代后期,榆林城市建设逐步开始,先是新建路(二街)从3米的

小巷扩建为了12米的城市道路;八十年代中期西沙建设拉开序幕;九

十年代中后期,长城路(三街)、南郊、肤施路开始开发建设,与此

同时,新建南路完成了扩建。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0年撤地设市以

来,榆林市城市建设局以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

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民服务”的宗旨,以“创造环境”为

目的,以“市民幸福”为追求,坚持“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八

字方针,通过不懈努力,掀起了榆林城市建设的新高潮,建设了一大

批高质量的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城市亮化、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工

程,城市面积由改革开放前的2.4平方公里,增加到52平方公里,人

口从4万多增加到40多万,榆林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实现

了历史性跨越,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特色鲜明、

交通便捷的能源新都、塞上名城矗立于毛乌素沙漠南缘。

   

                一、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2000年以来,榆林城区重点实施了城市广场、道路、供水、供气、

供热、排水、亮化、绿化、环卫设施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建设内

容,一大批增添城市特色魅力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

空间实现了历史性拓展,城市功能和形象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城

市面貌焕然一新。

  (一)实施榆林老街恢复整治,重现历史原貌。为了保护历史文

化名城、传承文明,重现明清建筑风貌,2003年8月榆林老街恢复整

治工程开工建设,实施了街面铺装、各类管线铺设、三座古楼修复、

四座牌楼重建、沿街店铺整治改造、两侧巷道硬化等工程,于2007年

9月全面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完成了整治改造任务。榆林古城“

南塔北台,六楼骑街”独特的明清建筑风貌全面恢复,在尊重历史、

延续历史、传承历史的同时,实现了在保护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保

护,和谐促进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二)榆溪河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按计划完成,改善了城市生

态环境。榆溪河综合整治一、二期工程全长4000米,占地380.84亩,

总拆迁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工程主要包括土方工程、园林工程、

广场工程、房建工程、水景工程、水电工程、亮化工程等,于2005年

8月开工,2007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了“一池清水,两条绿带”

的经济、文化、生态走廊,将新老城区与水融为一体,形成了国内沙

漠城市独有的特色滨水景观。同时所形成的30万平方米连续水面发挥

了榆溪河的生态价值,调节了温湿度,净化了空气,增强了城市居住

舒适感,使广大市民能够与纯朴自然、亲切优美的湖光水色xxx接

触,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

  (三)广场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先后建成了总占地面积达24.2

万平方米,集休闲、健身、娱乐、购物功能于一体的火车站广场、世

纪广场、凌霄广场、长城北路绿地广场,增加了城市空间的深度和层

次,增强了城市生活的情趣,为广大市民在闹市中心创造了舒畅、放

松、休憩的绿色空间,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四)榆林新机场迁建工程顺利完成。榆林新机场位于榆林城区

西北方向小纪汗乡昌汗界村西,为4C级民用支线机场。新机场迁建工

程于2001年立项,经过积极争取项目和建设资金,通过7年的艰苦工

作,于2008年4月建成通航,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

银川、太原等大城市航线,既方便了旅客出行,又节约了出行成本,

并成为陕西第二大航空港和榆林对外开放交流的新窗口。

  (五)城市新区建设加快,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从2006年开始,

经过三年努力,榆林东山新区和南郊片区建设初具规模,两区的市政

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推动了市区两级经济适用房和几所学校的建设,

为广大进城居民开辟了很好的居住环境,有力地遏制了榆林房价的无

序上涨。

  (六)构筑科学合理的城市路网格局,加快城市道路建设。2000

年以来,新建、改建了长城北路、上郡北路、永济路、建榆北路、肤

施南路、航宇路、常乐北路、新三路、西一路、西二路、驼峰中路、

驼峰北路、红山西路、红山中路、东岳路、建安路、望湖路、文化北

路、柳营路、崇文路、青山路、保宁路、东外环连接段、金沙路、银

沙路、新建北路、广榆中路、芹涧路、榆阳西路、上郡南路、延寿路、

金沙南路、桃园路、建设路、育才东路、长城南路、榆阳中路、文化

南路等50多条道路,新增城市道路56公里。新建了长城南路大桥、榆

溪桥、榆兴桥、永济桥、三道沟大桥等7座大桥。榆林城区市政道路

达240多公里,形成了八纵五横的城市路网体系,有效地缓解了城市

交通压力,提高了城市的承载能力。

  (七)加快城区道路、人行道、巷道改造,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结合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改造了新建路、常乐路、

保宁东路、柳营东路、人民路、榆阳路等10多条道路,特别是2008年

10月11日至14日,经过68小时奋战,圆满完成了新建南路1.6公里2.3

万平方米的路面改造任务。2009年5月,榆林市城建局又实施了全长3

公里的长城北路改造工程,通过科学安排、合理组织、精心施工,利

用短短1个月时间完成了原计划要用3个月的工程,大大改善了城市街

道面貌。目前,榆林城区50多条道路完好率均在97%以上。同时,对

新建路、长城路、人民路、榆阳西路、文化北路、长乐路、保宁路、

肤施路、航宇路、柳营中路、青山东路、富康路、红山路等主干道的

人行道进行硬化、美化,将通信、电力等十几种架空管线全部入地,

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空中“蜘蛛网”问题。采取“居民单位集资、政

府以奖代补”的办法,硬化巷道300多条,有效解决了居民区排水和

行路难的问题。

  (八)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提升城市景观形象。榆

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坚持“政府组织、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科学规

划、务实高效”的原则,按照两季有花、三季有景、四季常绿的总思

路,加大了投入力度,采取广场绿化、道路绿化、机关庭院绿化和游

园绿地建设相结合的措施,大力实施“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墙体挂

绿、租地造绿、借地生绿、院落植绿”工程,在实施中,按照点、线、

面交织,乔、灌、草组合的办法,完成了上郡路、长城路等50多条道

路绿化;建成了长城北路绿地广场、南门桥头绿地等16块小区游园绿

地;实施了芹河、沙河和榆溪河两岸绿化;对市政府长青小区、榆林

学院等19个单位实施了拆墙透绿;大力实施见缝插绿,在有条件的人

行道建设了500多个绿化池,创建了50个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的

园林式住宅小区和园林式单位。目前,榆林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199.

84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117.8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29

4.21公顷,绿化覆盖率由2000年的20.2%增加到现在的36.1%,绿地

率由17.1%增加到了31.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94平方米增加

到7.54平方米。城市街道杨柳依依、树影婆娑,广场花团锦簇、彩蝶

翩跹,河道碧柳抚堤、水波荡漾,靓丽了城市景观,改善了城市生态

环境。

  近年来,榆林的路灯事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全市主、次干道、大

街小巷路灯覆盖率达到100%,路灯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

上,路灯覆盖范围东起金沙路,西至飞机场,北到镇北台,南至三岔

湾,对城区49条主干道、600多条巷道、榆溪河、榆林老街、4大广场

实施了景观亮化,对新建路、长城路等重点街区的楼宇实施了亮化,

实现了逢路有灯,有灯必亮。目前,拥有供电线路总长320多公里,

路灯总数从1999年不足1000盏,增加到3.1万盏。实现了一路一灯型,

一街一景观,路灯成为扮靓城市景观的装饰品,夜晚的榆林街头,各

型路灯五彩缤纷、新颖别致,彩灯、射灯交相辉映,流光溢彩。

  (九)供气、供热、供水发展迅速。近10年来,榆林城区的城市

供气、供热、供水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

  供气事业发展迅速,建成了东至红山,西至210国道,北至榆林

学院,南至陕京管理处及榆林经济开发区天然气管网。其中,中压供

气网络覆盖榆林城区可气化面积的近90%,天然气用户达到80000多

户,餐饮780户,锅炉430户,城区气化率达70%。

  榆林城区供热范围南起榆林热电公司,北到新建路钟楼巷,东至

上郡路东侧,西至榆溪河东侧,城区集中环保供热总面积达到810万

平方米,占总用热面积的60%。随着集中供气、供热面积的扩大,榆

林城一年可减少燃煤8万多吨,减少排放粉尘和二氧化碳4万吨,极大

地改善了城市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城市空气质量。

  城市供水普及率不断提高,近年来,投资3000多万元,铺设各种

口径干支供水管道110多公里,建设了11条城市主干道路的供水管道,

新建和改造了142条巷道支管道,新建供水加压站2个,改造加压站1

个,供水主管网累计达到190.5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城市供

水普及率达95%,新建管网占到总管网长度的36%,老城区80%的巷

道支管线得到改造,供水面积不断扩大,确保了城市供水安全。

  (十)城市环卫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按“双创”标准配置了一大

批环保型垃圾收容器,城区主要街道生活垃圾实现了袋装化收集清运,

城区环卫机械化清扫率达20%。新建了146座设施齐全的水冲式公厕,

42座垃圾收集转运站,24处环卫工人休息场所。2007年6月建成并投

运了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的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率达到了85%;2008年8月建成了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城区污水处

理厂,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了70%;日处理能力200吨的无

害化粪便处理厂正在建设之中,为城市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生态文

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管理工作面广量大,任务艰巨,榆林市坚持“三分建设、七

分管理、建管并重、以管为主”的城市建设管理理念,结合城市环境

综合整治,不断加强城市管理,城市软实力全面提升。

  (一)强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榆林市自来水公司狠抓人员素

质建设,加快供水管网改造,上门收费服务。榆林市环卫处开展“五

创五评”活动,实行全员聘用上岗制,制定了“环卫工作人员八条禁

令”,工作理念由小环卫向大环卫转变。榆林市园林处开展了“保护

绿化成果,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活动,宣传园林绿化知识,

增强全民绿化意识,大力实施机关、居民“拆墙透绿、见缝插绿”,

推进园林式单位、住宅小区创建工作。榆林市广场管理所以“严格管

理、文明服务”为宗旨,改进服务方式,丰富服务载体,优化服务环

境,提高服务水平,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活和休闲

场所。榆林老街、河滨公园是榆林城区新的休闲、娱乐、旅游景点,

也是展示榆林城市形象的亮点和重要窗口,管理单位从加强环境卫生、

市容市貌整治入手,规范了榆林老街、河滨公园的日常管理,为城市

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榆林市路灯所实行“一日三巡查”制度,加

大建设维护力度,确保路灯亮灯率达到国家标准。榆林市热力公司、

供气公司建立了服务电话和抢修队伍,24小时昼夜值班,经常深入居

民家中了解供热供气情况,听取群众意见,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

质量。城建局机关对局属各单位严格执行量化考核管理,定期检查评

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城市环卫管理进一步规范。环卫管理实行了“定等级、定

路段、定标准、定人员、定处罚”的量化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城区环

境卫生日常清扫、保洁、收集、清运工作,采取“日抽查、周检查、

月评比”的办法加强督查,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城区新建路、长

城路、肤施路、常乐路、人民路、榆阳路等主要道路实行垃圾落地20

分钟清扫管理制度和袋装化管理,做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日运,

无裸露抛撒,无乱堆乱倒现象,确保全天道路干净整洁,在加强日常

管理的同时,投入资金1100万元,先后购置了垃圾压缩车、洒水车、

清扫车、清雪车等环卫专用车辆39辆,购买了垃圾箱、果皮箱、收集

筒等一大批垃圾设施7382多个,对垃圾清运车辆实行GPS定位管理,

环卫工作实现了由“干净整洁”向“科学管理”的转变。

  (三)加大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了以增绿工程、畅通

工程、洁净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

动。一是按照“集中整治、统一整治、综合整治”的要求,从治“脏”

入手,落实沿街单位、门店“四自一包”责任制,注重城乡结合部、

城市过境线和城市出入口的环境整治。对城区三大出入口、迎宾大道、

210国道过境线进行综合整治,依法取缔车辆乱停、占道修理等行为,

清理了道路两侧“脏、乱、差”等卫生死角,依法拆除了迎宾大道和

机场路入口不符合规范的广告牌和临时建筑物,并按照景观规划设计

方案,建设了xx围墙和绿化池,对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二是

对市区主要路段进行了多次集中整治,加大对各类市场、流动经营、

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的整治力度;严格查处非法开挖、违

章占道施工及不规范建筑施工围墙;配合公安机关加大对野广告的清

除力度,设立便民广告栏140多个;加强了户外广告的整治和管理,

加大店堂牌匾的规范统一,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三是市政设施管理维

护进一步加强。加大了道路、桥梁、排水、排污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

的养护力度,使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好率达到99%以上,提高了市政

公用设施的使用效率。四是榆林老街、河滨公园作为城市新的休闲、

娱乐、旅游景点,已成为对外展示榆林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城建局

从加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管理入手,坚决取缔店外店经营、流动商

贩,加大了户外广告牌匾统一管理力度,规范了榆林老街、河滨公园

的日常管理,确保了各类接待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通过城市环境综

合整治,各类经营划行归市,市政公用设施维护水平不断提高,城市

容貌和环境卫生明显改观,促进了各项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城市建设的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在推动榆林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建人

的思想大解放,在这个过程中,榆林城建人摸索总结出了一些城市建

设管理的好经验,那就是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

服务、一个部门负责、一套实施管理办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即一是抓项目,在统筹谋划上

下功夫;二是抓领导,在夯实责任上下功夫;三是抓管理,在创新机

制上下功夫;四是抓难点,在拆迁征地上下功夫;五是抓队伍,在提

高素质上下功夫。

  一抓项目,在统筹谋划上下功夫。针对榆林城市建设任务重、难

度大、施工期短、资金短缺、征地拆迁难等问题,榆林城建局抓早动

快,未雨绸缪,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每年年底就对下一年的

市政基础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公用设施项目,进行逐个论证,分别

制定实施方案,及时委托设计单位及早设计,报送有关部门及早立项,

做到每年春节前完成所有项目的设计工作,四月底完成招投标工作,

五月份各类建设项目全面展开,确保全年各项建设管理工作任务的圆

满完成。

  二抓领导,在夯实责任上下功夫。城建项目计划确定后,榆林城

建局及时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强化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在

具体工作中,坚持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局系统副科以

上干部齐抓共管项目建设。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制定了建设项目分

解计划,明确各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顺序和职责分工,以挂图作业的

形式,分类、限期推进项目建设。从狠抓目标管理责任制入手,定目

标、定任务、定责任人、定奖惩,死包硬抓,形成了人人都有任务、

个个都有量化考核指标,项目建设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工作机制。

  三抓管理,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创新工作思路,分类制定

实施方案。根据每个项目不同的施工环境、工艺要求,分类制定了切

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创新督导机制,强化效率意识。从建设项目

的各个环节入手,倒排工期,明确时限,强化督查,同时局党组坚持

靠前指挥,局领导坚持一线办公,坚持做到“三多一快”,即多沟通、

多商量、多借鉴、快决策。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确

保工程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三是创新管理机制,严把施工企业准入

关、材料采购关、工程质量关、工程验收关。

  四抓难点,在拆迁征地上下功夫。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

特别是征地拆迁工作,是城市建设的重点、难点。目前榆林城区现状,

基本上是凡建必拆,为此,城建局把工作重点放在项目建设{dy}线,

调查研究在一线,科学决策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面对困难,不

等不靠,不回避问题和矛盾,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用动态的思路、

发展的办法,积极xx难题,维护群众利益,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

进行,促进了城市建设和谐发展。

  五抓队伍,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榆林城建局把干部放到项目建

设一线,放到解决难点问题的具体工作中,既锻炼考验了干部,又为

干部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增强了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

为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创造了条件。全系统上下在工作上,有分有合,

相互配合,通力合作,顾全大局。大家在学中干、干中学,脚踏实地,

真抓实干,确保每一项工程都是精品工程、样板工程,让政府放心、

让群众满意。每个干部职工也都能以强烈的事业心、突出的工作成绩

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干好每项工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支持。

在项目建设中提高了干部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推进了干部作风建设,

积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全力推进了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和创

建省级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工作。

  挟长风以长驱,谱华章于盛世。榆林市城市建设局紧紧围绕榆林

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开拓创

新再展恢弘画面、励精图治溉泽万千百姓,为建设区域中心大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富强的新榆林再创新业绩、再谱新篇章。

     

    新闻链接:

(2010-04-14陕西日报十二——十三版)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科学发展创辉煌 城市建设谱华章_小熊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