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威胁论是杞人忧天,你信吗

     小白兔说,中国石油威胁论是杞人忧天,你信吗,我不信,小白兔有钢牙的。

     西方新闻媒体上常年充斥着大量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批评中国人权状况“糟糕”,指责中国处理西藏问题不当、操纵汇率、保有巨额贸易顺差这些老生常谈的论调就不说了,对中国军费激增、“影响”气候变化以及干涉互联网自由的不满最近更是被西方记者挂在了嘴边。

    不管媒体如何妖魔化中国,我认为至少在中国大举扩张海外油气资产这件事情上,西方不应该横加指责,因为中国的做法反而会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内的原油日产量仅为300万桶。这样的产量显然无法满足快速发展中的经济的需要,所以中国当然要想办法走出国门获取更多的石油。实际上我们美国人在找石油上花的功夫不比中国人少,而我们的石油产量则是中国的两倍。

中国是负责任的石油消费国

     意识到将来发展会需要更多石油的中国正在积极应对这个难题。但它没有选择动用其庞大的外汇储备直接到市场上去购买原油,不负责任地推高油价,而是加紧在中国本土以及世界其他一切有可能发现石油的地方勘探和开采。很显然,它这么做不光缓解了中国强劲需求对全球油价所起的上行压力,还推迟了理论上的 “石油峰值”的到来时间。

     基于这一点,中国在石油问题上的很多做法都是明智的,不但不应该反对反而更要加以鼓励。这其中包括:中国允许外国公司长期参与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中国不像美国严禁外国势力涉足其东西海岸的富饶油田,而是敞开南海的大门,邀请英美的公司前去开发;其次,相对来讲,与中国展开石油开发方面的合作,其过程比在俄罗斯、尼日利亚、墨西哥等其他很多国家要愉快——在中国,政治因素的干扰和腐败都不严重,尽管油田投产后中国往往要求一半收入据为己有,但对合作方来说这着实算不上什么过分的要求;中国还有一点与美国不同,那就是并不把储量大的油田留着不采;而且中国从来不把石油生产当作政治工具—— 中国并不避讳在苏丹、叙利亚以及缅甸等这些西方世界眼中的“问题”国家投资开采油气资源,对此我们需要认清一点:中国的“勇气”实际上是在帮我们的忙,是在为实现全球石油市场供应多元化做贡献,所有消费国都将因此受益,只有自由和不受约束的市场才能保障世界能源安全,美国反倒要以中国为榜样,不要老想着把石油问题政治化;另外中国并非只依赖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是也大力发展从风能到核能等一系列清洁能源。

西方搞双重标准

     西方国家总是担心中国会独占石油资源,但我不得不说这xx是杞人忧天,他们忽略了很多事实:首先西方之所以产生这种恐慌,是因为错误地相信中国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生产的石油永远赶不上其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其次中国并没有将手中掌握的石油xx据为己有,而是拿到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充当补充供应,发挥平衡油价的作用;再说了,美国、英国、俄罗斯、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甚至是马来西亚的公司都跑到海外去开采石油,凭什么中国石油公司就不应该有这个权利呢?一面为埃克森美孚在西非东挖西挖欢欣雀跃,一面却将中海油的类似行动视为威胁,这是极不厚道的做法,说白了就是搞双重标准;还有人更令人费解,喜欢抱怨中国企业海外扩张背后有国家撑腰,但实际上主要跨国石油集团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其母国的扶持。其实这是一个商业范畴内的民族主义问题。美国人自持 GDP、股市市值等体现国家硬实力的东西比中国强大,便理所当然地以为石油资源也应该是自家埃克森美孚占有的多,中海油占有的少。就像美国汽车工业老认为只有在底特律造车美国人才能赚钱,搬去北京就赚不了一样,美国石油工业也抱着同样的想法。实际上这跟是不是石油没关系,主要是贸易平衡和国家财富分配的问题,它可以存在于任何一种商品中。美国石油工业似乎忽略了这个事实,还对中国报以盲目且不加掩饰的敌意。

     美国政府现在已经意识到无节制的消费石油,国家肯定会因即将到来的石油峰值危机而遭殃。再加上气候变化威胁的挑战,华府内部事实上已达成共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推动工业甚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既然我们都决定使用新能源了,那干吗还对中国寻求“昨日能源”的多元化供应耿耿于怀呢?美国目前在酝酿税制改革,削减化石燃料补贴,就是为了限制石油企业的开采活动。另外美国已经明令禁止开采包括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以及绵延数千里海域在内的储油区,还出台了对石油替代能源——燃料乙醇每桶22美元的补贴政策,以及风能每千瓦时补贴2美分的优惠政策,这都起到了防止过度投资碳氢燃料的效果。美国能源部某官员最近证实,美国生产的石油已经“严重过剩”。美国的纳税人为过度生产和消费的石油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补贴,所以说政府的反石油举措{jd1}是合理的。

世界石油格局因中国而合理

     抛开美国来讲,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大动作(有可能是无心之举)恰使世界石油基本格局趋于合理。比如铺设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石油管道正好帮助前者摆脱了价格受俄罗斯或者欧洲交易者操控的命运,能够自主地提供既符合本国利益又具有竞争力的报价;建设俄中管道等于为俄罗斯提供了欧洲以外的合理选择。中国企业也不再当独行侠,而是逐渐开始接受合作伙伴:BP和中石油在伊拉克携手开采世界第二大油田鲁迈拉,中海油联合道达尔在乌干达开采新油田,中国还同加拿大合作铺设从加拿大重油产区到西海岸的输油管道。中国人活跃在世界各地,对从参股或者合股到长协合同再到政府转让的特许经营权甚至服务合同等各种形式的经营方式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种积极姿态不应成为打压的对象。中国{wy}与国际利益背道而驰的是他们的汽油定价机制:他们没有理由对国内的成品油进行大规模补贴。

      石油资源只会越来越紧缺,越来越难开采,我们也许不得不面临石油峰值危机和油价高企的挑战。不过不管事态如何发展,有一件事情很明确,那就是中国正积极地应对这些危机,并尝试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本文由hipetro发表于:2010-04-14 23:26 |文章归类: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石油威胁论是杞人忧天,你信吗】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