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敏:往事回首:人民公社—大跃进—放卫星—大锅饭_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

在老周的一生经历中,有许多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极为荒唐的事,但在当时,竟然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热烈响应的、没有人敢于公开进行质疑,更不用说进行反对了。能够让人们说实话、讲真话,也只是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今天本博向朋友们讲述的是有关1958年人民公社--大跃进--放卫星--大锅饭的真实故事。

1958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一年。

这一年的4月中旬,河南省遂平县成立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成为中国历史上{dy}个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核心就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把一个乡的所有农户,也就是几千户、几万户集合到一起,这样以来,人也多了,地也多了;所谓,是消灭了资本主义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包括所有生产资料,即使是一把锄头,都成了公家的。而“人民公社”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了集体食堂。这样的大食堂人们称之谓“吃大锅饭”。其“好处”是{dy}把妇女从一日三餐的“锅台转”中解放出来,第二是体现了人人平等,根除了产生资本主义的家庭基础。河南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三十年里,是全国出名的、左的出奇的一个大省。遂平县成立的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一经出现,立即得到了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的高度称赞,于是又立即在河南省搞了一个人民公社的试验区,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又很快成为一个新的样板,并迅速在全省所有乡镇成立了人民公社,全省所有农村,也全部实现了“食堂化”。每一位农民,除了“五类份子”外,全成了“公社社员”。

这年5月,“春雷滚滚”,在我们中学所在地滔河镇的大街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们涌上街头,高呼口号,欢呼“滔河人民公社”的诞生。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在xxx“人民公社好”的号召下,“人民公社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那些翻了身的贫下中农们,并不满足那每天“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没法活”的生活,他们对“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所吸引;对成立了“人民公社”就可以“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充满了向往;特别是干部们说:“成立了人民公社,人们在集体食堂吃饭,每人每天可以吃上两个鸡蛋、半斤牛奶,一个苹果和细米白面的共产主义生活”简至让人们流下了口水。干部们还说,“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天梯”。于是刚刚建立二年的农业高级社,立即变成了以一个乡为单位的“人民公社”, 乡长变成了“社长”,村民变成了“社员”,“土改”时的土地证,在公社成立的大会上化为灰烬,农民的所有生产资料,包括锄头、铁锨,都归入公社所有。与此同时,村村寨寨,都以公社下面的生产小队为单位,建起了集体食堂。为了彻底根除“私有制”,每家做饭的锅灶、铁锅和切菜刀全部砸烂和没收,此时的人们,除了吃饭用的碗、筷和到食堂打饭用的瓦盆及衣、被和木床以外,人们确实是再没有其它私有财产了。为了根除资本主义,避免人们把粮食和铁锅之类埋到地下,生产队采取了“大搬家”的措施,即命令社员们远距离互相搬家。我的三姐和其他社员一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竟搬了三次家,我家养的那只多年的老猫再也找不到我们的“新家”了。

1958年,这是一个“{yt}等于20年”的“大跃进”的年代!

每{yt},每一个月都有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涌现!

此时,“浮夸风”正从中州大地兴起,很快风行全国。

612,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卫星公社首先“放出了小麦亩产3530 斤的‘卫星’”,于是,全国沸腾了,各地的干部们决心赶超遂平,争放“卫星”,“要让金色的电波把那丰收的消息,带到北京城,带给我们敬爱的xxx。”

“我们的力量比天大,我们的热情火样红!”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正是“一波更比一波高”!

630,《人民日报》报导,河北省安国县南娄底乡{zy1}卓头村公社,小麦亩产5103斤。

723,《人民日报》再传喜讯,河南省西平县和平公社,“小麦高产卫星达到7320斤”。当日的《人民日报》还发表了题为《今年夏季大丰收说明了什么》的社论,宣称“我们只要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出多少粮食出来”。

813,《人民日报》又发布两条“发射卫星”消息:湖北省麻城县溪河乡早稻亩产高达36900斤,福建省南胜利乡村花生亩产10000多斤。《人民日报》社论热情洋溢地指出“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swql}的奇迹来!”

918,《人民日报》又传佳音,广西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发射”的“中稻高产卫星”,亩产竟高达13万多斤。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放卫星”的报导,都被印成“号外”免费发往城乡。

这样的“卫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首先出自基层的公社干部。他们为了“出政绩”,拚命的制造粮食特大丰收的奇迹,而党的宣传工具《人民日报》的报导,让“浮夸风”又变成了“台风”。那大大小小的各级干部,在这席卷全国的“台风”中,为了不被戴上“右倾”的帽子,又自上向下用劲施压,让下属的公社,下属的大队干部“虚报产量”,“即使放不了{gjj}卫星, 也要放个省级卫星”,甚至发展到生产队的队长虚报的产量达不到“指标”不准回家的局面。于是这些始作俑者和强迫作俑者,他们明明知道当地土地一季麦子每亩只能收三四百斤,却硬要向上级报成一二千斤,甚至更多。如果说“放卫星”也好,“浮夸风”也好,只是为了虚张声势,玩玩数字游戏,那算不了什么,但是,一旦按数字“交足公粮,留足口粮,余粮统购统销”就不得了了。在那每人不到2亩地,种麦的好地平均每人最多只有一亩的淅川县,假如一季麦子每亩最多收400斤,而你虚报为1000斤(别说几千斤了),上边让你交400斤公粮,卖200斤余粮,留400斤口粮,照理说不计秋粮,400斤麦子可让人们天天吃上白面馒头了,然而,如果按比例仅交了公粮,社员们已经无一粒麦子了。

借助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和195886xxx视察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并写下人民公社好的东风,河南人民公社化热潮风起云涌。1958107,中共河南省委批转省委农村工作部关于各地()、县委农村工作部长会议情况的报告,此报告档案详细记录了河南成立人民公社的情况:至当年8月底,全省建成了1355个人民公社,入社的户数占总户数的99.96%……人民公社是又一次xxxx的社会大革命,显著出现了共产主义的萌芽……同时,据不xx统计,全省已建立公共食堂269462个,参加人数35580000……”截止到1958年年底,“全国公共食堂达到了345万个,在公共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数亿群众吃起了名副其实的‘大锅饭’”。

多少年后,披露出的实事证明,嵖岈山卫星公社首先“放出了小麦亩产3530 斤的‘卫星’”的始作俑者是四个农民,他们把十亩地小麦的产量加到一起,谎报为一亩地产量,但这竟然让全党、全民、包括伟大{lx}xxx也都相信了,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四位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他们“忽悠”的本事可真是“{qwgr},后无来者”,竟然连伟大{lx}xxx在内的全党、全国人民全都“忽悠”了!!!然而,在向人们宣传为什么每亩地会有这么高的产量时,其中最重要的两条就是“深翻土地和实行作物密植”。为了学习嵖岈山卫星公社粮食高产经验,在麦子收割后,滔河乡政府把全乡的“地富反坏右份子”和他们在家务农的成年子女,集中到乡政府指定的一块“实验田”里搞“深翻土地”。

此时,在家里我{wy}的三姐姐时年19岁,生产队长命令她和其他“五类份子”们来到了距我们学校西边仅有几里地的一大块农田里,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重体力劳动。她(他)们在农田边盖起了窝棚,睡在铺着麦草的地铺上,每天抡着镢头、铁镐,从早上干到太阳落山,不停地深翻土地。这种“深翻”,实际上是把土地深挖一米多深,把下面的“死土”翻到上面。实践证明,说这是可以让粮食翻番是无任何科学依据的,后来种的农作物只长杆,穗子却很小。这种决策,被后来批判为“瞎指挥”。

公社化后,我们学校的全体学生,全部在学校大食堂吃饭,薪柴、粮食、油、盐全由公社调拨,除了每期的学费之外,从此过上了吃饭不花钱的“共产主义”生活。当然,每天三餐,仍是以红薯、玉米面为主,蔬菜是萝卜、白菜、红薯叶,每天能吃上一顿白面汤面条,但xx已经足够了。从这年七月开始,哥嫂已从大嫂的弟弟那里知道我们吃饭不要钱了,除了每学期开学给我们寄十多元学费外,就不再给我寄生活费了。

下一篇将讲述:1958年,令我终生难忘的“大锅饭”年代

(昨天浏览本博人次数达到366,老周特向各位网友致以衷心的感谢!)



郑重声明:资讯 【周光敏:往事回首:人民公社—大跃进—放卫星—大锅饭_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