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岫岩的河磨玉目前在玉石收藏市场上越来越被关注,其原料价格更是一路走高,而且带有皮子的河磨玉和翡翠原石一样也有“赌石”的性质,需要考验玩家的眼力,也更有刺激性。河磨玉到底与众不同在什么地方?据此,记者在前不久的硕麟广场的宝玉石展上采访了有关专家。 河磨玉的由来 亿万年前,岫岩透闪石玉矿裸露于地表,经风化后,成为大小不同的块状玉矿石,在被山洪冲下山后,在河水里随卵石一起运动,经河水长期冲刷及砾石摩擦,棱角殆尽,状如顽石,内藏软玉,产量稀少,极不易辨认,被称为河磨玉。因从外表看好像一层石头包着玉石,因此也叫石包玉。 在岫岩这种透闪石质玉通称为老玉,老玉分为山料与河磨玉两大种类。其特点为玉体的部分或全部都由玉经土浸风化等原因而形成的石状物包裹。表面看恰似普通的石头,但这种玉的玉质是同类玉中质地最细腻油润的了。用一句民间的话叫做鲜花还需绿叶配,而这种玉的外层石皮的形成恰好成了内部玉质的{zh0}搭档,经加工出的工艺品更是精妙绝伦,件件都是稀世之宝。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岫岩的河磨玉就已被辽西古人所利用。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中,经鉴定大部分是用岫岩河磨玉制作的。因此,可以说从岫岩河磨玉的历史地位上看也可以同相媲美。 河磨玉鉴赏 河磨玉是岫玉中的{jp}玉,外包石皮,内分绿色、黄色和纯白色,其中黄白和纯白玉质{zj0},其玉质纯净、坚韧、油脂感强。河磨玉的比重要比普通玉大一点,因此要更重一些。好的河磨玉在外表看要皮薄、通透,而且形态也要优美,这样才能雕出好的雕件。 河磨玉一般会有红、黄、褐等颜色的外皮,有外皮的就可以证明是老玉,价值才更高,而且在雕刻的时候,会保留一部分外皮,让雕件更加美观。 时下,市场上也发现了很多假的河磨玉,一般是用山料或是其他玉种经磨光上皮充当籽料进行销售。假皮河磨玉,皮色多附着于表面,外表没有油分比较干涩,需要注意区分。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作假的方式: 一种是磨光料加假皮,{dy}眼就看到那颜色太不自然了,最多的是橘红色,一般玩家都可以分辨得出;一种是次品玉料加假皮,把品相不好很难出手的低档料用柴油等烧出假皮出售,所以这样要比没皮时的垃圾料容易出手得多,且价格不低;还有一种是用山料滚籽料加皮,一般体现为大件。有时候我们会看见肉质较好的材料,重量都在1公斤以上,可是上了假皮。本来那块料就可以卖上好价钱,但是为什么卖家还会上假皮呢?有的希望卖上更高的价钱,可是行家里手都看得出来是假皮。做这类假皮只是一种障眼法,把行家里手的注意力转移到皮上,使其疏忽了料子的真假,其实这种料是山料的下脚料小块,放入滚筒机内滚磨,磨成卵形,很像籽料,然后再染假皮冒充。 河磨玉市场走高 近期,岫岩河磨玉原料的价格一路走高,尤其是黄色河磨玉更是价格倍涨,因为其质感和最为相似,有人称之为和田玉{wy}替代品。 目前河磨玉的价格还在不断上升,上升的空间会达到多少目前也无法得知。但和1998年相比,价格已经上升了整整500倍之多。 可是有一点却非常不容乐观,这个原因也可能是导致河磨玉价格飞速上涨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河磨玉的形成都是要经过亿万年的时间,另外亿万年前因河水冲刷玉矿而能被流入河床中的玉石也毕竟是十分有限的,经过近些年的人工挖掘开采,已经殆尽。重金求不得一玉的局面正在上演。虽然从2002年起,岫岩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但纵观历史为时已晚。所谓物以稀为贵可能也就是源于此吧!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岫岩的河磨玉就已被辽西古人所利用。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中,经鉴定大部分是用岫岩河磨玉制作的。因此,可以说从岫岩河磨玉的历史地位上看也可以同新疆和田玉相媲美。 还有,古时有名的和氏璧,就属于河磨玉。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经玉工辨认,璞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玉工仍然认为是石头,可怜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楚文王继位后,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
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