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谜案:为铁矿石而疯狂_为了明天_新浪博客
整个事件就像一部绝顶刺激的地缘政治小说。3月29日,胡士泰(Stern Hu)及另外三名力拓(Rio Tinto)前雇员在中国被判服刑。从神秘的拘留,到不公开庭审,四人被控在上海的公寓内藏匿巨额现金,并从事旨在破坏全球铁矿石谈判的商业间谍活动,这个故事听上去刺激得几乎不像真事。几乎,却又不尽然。

  3月中旬,在经过8个月的拘留之后,英澳矿业巨头的四名铁矿石销售人员终于进入庭审阶段。他们被控犯有受贿和窃取中国钢铁企业“商业秘密”罪。数月来,诸多西方人士一直对这些罪名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中国政府使出的手腕,目的是惩罚力拓放弃与中国国有矿业xxxx中铝(Chinalco)一宗颇受xx的交易。

  他们的确犯有受贿罪

  实际上,胡士泰的故事更为复杂——也更为简单。从几乎xx不公开的庭审泄露出来的信息看,似乎越来越清楚的一点是,这四人并没有受到诬陷,也没有被迫招供。他们的确犯有被控的受贿罪,涉嫌受贿金额高达1300万美元。

  胡士泰及三名中国籍前同事刘才魁、葛民强和王勇被判7至14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力拓随即承认,有“明显证据”证明,他们犯有受贿罪,尽管在他们被判犯有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问题上有更多争议。在中国,任何一起诉讼都带有某种程度的政治色彩;但是,如果他们真的清白,仅凭政治是不足以判他们有罪的。

  这不是(至少不仅仅是)“中国公司”(China Inc)为了惩罚力拓而策划的一个地缘政治上错综复杂的阴谋,也不只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有关贪婪的故事。这个故事复杂、波谲云诡,每一个在华经营的外国公司都有应当吸取的教训。

  让我们从市场力量谈起——这种力量将一名富时100指数(FTSE 100)成份股公司的白领主管投入中国的监狱。数十年期间,开采铁矿石曾是一个单调乏味的行当,很少卷入地缘政治纷争。但随着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发起一场新的工业革命,铁矿石已变成一种战略大宗商品,具有全球重要性。

  从摩天大楼到汽车,作为钢材的主要原料,铁矿石是中国这样的快速发展经济体的建设要素。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的克里斯托弗?拉菲米纳(Christopher LaFemina)表示:“或许除了石油以外,铁矿石对于全球经济的必要性可能超过了其它任何一种大宗商品。”

  中国目前大部分铁矿石要靠进口。2000年,中国仅占全球铁矿石进口总额的16%,但去年,这一比例猛增至70%——其中大部分供应来自力拓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控制的澳大利亚铁矿。

  现货价与合约价之间的“套利”

  但中国日益增长的需求推高了价格,造成新兴的现货市场上的矿石价格与固定合约价之间存在大有赚头的差价,合约价由矿商与钢铁企业通过谈判达成。

  这种差价之所以形成,中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只向多数为国有的大型钢铁企业发放铁矿石进口牌照,而无视数千家较小钢厂对供给的迫切需求。大型钢厂开始过量进口铁矿石,再转手在现货市场上出售,赚取比炼钢更高的利润。

  到2008年中,价差已相当惊人:巴西淡水河谷(Vale)以及必和必拓和力拓两家澳大利亚巨头,卖给大型国有钢厂的价格大约为每吨90美元,而较小的私有钢厂不得不从现货市场购买,现货价格达到了每吨逾200美元的创纪录高点。

  这种现实产生了诱惑。法庭上出示的证据显示,四名力拓雇员在收受贿赂后,向较小钢厂提供基准价合约。审理本案的上海法庭点了部分涉案小钢厂的名,其中包括莱芜钢铁和日照钢铁——日照董事长杜双华为2008年中国第二大富豪,被指向其中一名犯罪人行贿900万美元。

  法庭并未透露那些行贿者是否接受了庭审或被判有罪。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本该送进监狱的人,活得却比以前更滋润。”

  与此同时,对于力拓为何没有发现自己{zz0}钱的市场之一存在腐败行为,人们仍存在疑问。作为力拓驻华铁矿石销售主管,胡士泰并没有随意划拨大量铁矿石的{jd1}权力。按力拓规定,这种交易必须经由两个“监督小组”审查,其中一个小组在国外。

  力拓查不出任何不当行为

  拘留消息令力拓大为震惊,并失去了与这四名员工的联系。该公司花了数月时间,与律师和法务会计一起调查合约、资金流动、员工电子邮件及其计算机系统。但按照力拓自己的说法,没有查出任何不当行为的证据。通过受贿达成的销售,并未让其系统发出警报。这些交易符合力拓定价政策的所有标准。这意味着,至少在通过现货市场竞拍赢得力拓铁矿石销售时,行贿公司事先得到了通风报信,在报价时提高一定数额。

  关键是,力拓的调查范围并未包括这四人的私下交易。力拓目前正全面审议其体系。

  检方在庭审时指控,胡士泰分两次收取了100万元人民币(合14.6万美元)和79万美元,日期分别在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当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包括铁矿石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暴跌,对力拓的财务状况造成了灾难性的冲击。背负近400亿美元债务的力拓转向其{zd0}股东中铝,希望中铝现金注资195亿美元。2009年2月,这宗融资交易被框定为两家企业之间广泛的战略伙伴关系。

  过了5个月,这桩令力拓股东憎恨的交易宣告破裂。但同一时期,又发生了一起更重大的关系破裂事件。对铁矿石价格高企感到愤怒的中国官员借经济低迷之机,坚持要求矿商将出售给中国钢铁企业的基准价格削减至少40%。这让谈判陷入了僵局。尽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拒绝让步,但各矿商与日本的钢厂达成了协议,通知北京方面要么接受,要么放弃。

  与日本的协议是由力拓谈判代表牵头达成的。2009年5月,力拓同意将基准价下调33%。不久后的6月5日,力拓便退出了中铝交易。7月5日,其四名雇员被拘留。

  起初,西方评论人士将此视为中国政府对中铝交易失败的报复。他们称,“中国公司”受到了羞辱。还有人搬出了中国人的“面子”(涉及名誉和尊严)观念。

  但在庭审中,这四人被指责应对铁矿石谈判的失败负责。如今,这似乎是最敏感的话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isa)去年拒绝让钢铁企业谈妥价格,由此引发一系列事件,推动摧毁了运行数十年的铁矿石基准定价体系。现在,定价机制已转向基于现货价格的季度合约。

  胡士泰等四人被控窃取了概述中国谈判方案的内部备忘录。法庭表示,由于这四名力拓雇员,去年中国为铁矿石多支付了逾10亿元人民币。这里的逻辑是,力拓之所以敢在谈判中采取强硬姿态,只是因为它xx清楚其谈判对手的立场。据熟悉胡士泰的人士表示,他并没有为获得这些信息而行贿,而且在他看来,获取有关中国钢铁企业的市场情报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中钢协……需要一只替罪羊”

  侵犯商业秘密的指控看上去是最不具说服力的——审理该罪的庭审甚至不对外交官开放,违反了保护澳大利亚公民胡士泰的相关国际条约。但这些指控也许可以解释拘留行动。中钢协在谈判中颜面扫地。“中钢协背叛了中国钢铁业,”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他们需要一只替罪羊,以掩盖自己难以饶恕的过错。”

  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展开的拘留行动,似乎让北京方面措手不及。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央政府并没有策划用强硬手段对付西方最知名的公司之一。逮捕行动恐怕并没有展示政府协同行动的强大实力,而是反映了中国官僚机构的随意性。

  但据那些阅读过庭审记录的人表示,至少对贿赂罪的审理有利于检方的声誉,让人无法指摘中国的司法程序。“这很简单,”一位驻华矿业高管在1月份表示。“(胡士泰)受贿了。”

  在四名雇员未经起诉就被拘留的时候,力拓似乎与其他所有人一样被蒙在鼓里。四人的律师并未与力拓的律师交流。力拓{wy}的接触是通过澳大利亚外交官进行的。

  随着这起国际事件的逐步升级,对于一家命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中国经济的集团而言,基本信息的缺乏是极其令人不安的。2009年,力拓65%的净利润来自铁矿石销售,其中相当大部分销往中国。去年,该集团24%的总产出销往中国。

  这四人被定罪后,力拓立即解雇了他们,招致外界指责该公司为了避免北京方面的谴责而抛弃了雇员。不过,由于力拓实行严格的道德政策,它似乎也别无选择。

  出乎意料的是,一些在华外国商人对于判决感到宽慰。他们表示,铁矿石在政治上引起的争议之大,很少有外国企业碰到。一些人下定决心,每逢有敏感交易,就避免使用黑莓(BlackBerrys)和手提电脑,并避到海外。还有一些人已经这样做了。

  在华外企容易遭遇选择性起诉

  那些业务接近中国各战略行业(如钢铁)的人担心,这次庭审未能澄清商业间谍行为的界限。但显而易见的是,每家外国公司在中国都容易遭遇选择性起诉:与世界各国一样,中国也存在反腐败法。北京方面能够(也确实在)执行这些法律。

  一名驻上海的外国律师表示:“这种事情我见过太多次了。”他指出,外国公司雇员——尤其是华裔——常常被悄悄地拘留。“中国刑法故意含糊不清,让政府可以随时随意地执法。”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该事件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未必是这四人是否有罪,而是中国自始至终——从铁矿石谈判、到中铝交易夭折、再到逮捕行动——表现出来的过于兴奋的情绪。一些人表示,不管是否有意,这些事件的顺序传递了某种报复心态。

  观察人士表示,或许最持久的教训是,中国仍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运营者,政府在运用其日渐强大的实力时仍经验不足。在此期间,一定程度的霸道是不可避免的。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力拓谜案:为铁矿石而疯狂_为了明天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