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0 13:11:58 阅读1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引用
的
引用
的
穴位贴敷用药
方药:
制作:.共研细末,分为3份。用时取一份药粉,用生姜汁调和为硬膏,再分作十四份,备用。
取穴:天突,肺俞,心俞,定喘,膻中,大椎,膈俞,膏盲俞,命门共十四穴。
用法:用做好的药膏放在麝香追风膏的中间,贴敷于穴位上即可。贴敷时间以4-6小时为好,也有的患者因皮肤灼热烧烫,不能忍受,可以提前取下。在xx期间切忌不得用冷水洗澡,忌食生冷酸辣。每10天一次,每年3-4次。3年一个疗程。在就是贴敷时间尽量在中午或者是天气晴朗的日子应用。
此方对于冬季多发病如:慢性xxxx,xx,鼻炎等,预防效果不错。
1\
2\
天灸疗法
又到夏日炎炎三伏天,医院康复理疗科不断地有患者前来咨询天灸疗法。所谓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医学外治法中的一种,即在三伏天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xx敷贴于穴位或xx,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究竟天灸疗法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哪些病可用天灸疗法来治? 什么是“冬病夏治”?
在三伏天采取天灸疗法,主要是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天灸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之所以选择三伏天进行天灸xx,传统医学认为,庚日和肺在五行中都属金,此时,人体阳气旺盛,xx易调动其的卫外防御能力。所以,许多疾病在庚日xx效果{zh0}。根据中医《内经》的说法,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zg},尤其在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人体皮肤腠理xx开泄,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敷贴,所贴xx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对相应的脏腑起到扶正去邪的效果,增强肌体xxx,减少冬天发病次数,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哪些病可进行天灸疗法?
★属于过敏性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xx,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xxxx、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xxxx,平素易感冒等宿疾;
★素体虚寒所致的疾病如胃痛、慢性结肠炎、痹症等,宜在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预防和xx,以减轻其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
天灸疗法使用的xx大多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对局部产生强烈刺激,一方面会使血流加快,达到xxxx、消肿散结的作用;另一方面xx敷于表皮产生的热效应可起到温经通络、祛寒xx、通痹止痛的作用,并xx人体的免疫系统。
天灸xx后应注意什么?
天灸用精选的一些中药磨成粉状,以姜汁调成膏状贴于穴位上。每伏各贴药一次,成人一般贴2-4小时,儿童贴1-2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敷贴之后,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对机体的免疫xx会更强,效果会更好。皮肤出现水疱后,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xx的同时应戒食易“发”食物,如海鲜、虾、牛肉、鸭、鹅以及煎炸食物。有严重心脏疾患、瘢痕体质者、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小儿由于难以配合,因此敷贴时以不起泡为好。敷贴期间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以免影响xx效果。 一、天灸疗法的xx原理:
“冬病夏治”就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一种特色疗法,《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古人认为人体脏腑气血的虚弱,正气(xxx)的低下是致病的关键。例如过敏性鼻炎、xx、易感冒患者、虚寒性胃病均与肺、脾、肾xxx低下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天灸疗法后,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加E-玫瑰花结形成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同时血中噬酸性细胞明显减少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含量下降,明显抑制机体的过敏状态,并且在促进xx气道平滑肌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使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CAMP(血浆环腺苷单磷酸)的合成,提高CAMP的水平上,能有协调气道平滑肌的功能增强,能抵御风邪的侵入,起到预防的作用。 二、“天灸疗法”适应症:
凡有呼吸道疾病如xxxx、喘息型xxxx、慢性xxxx、过敏性鼻炎、常年易感冒者(包括儿童)、慢性肾炎、慢性颈肩腰腿痛、慢性胃肠道病(胃痛、结肠炎)、过敏者等。对儿童反复长期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平常虚弱多病而体质偏寒等都有良好的xx效果。 三、“天灸疗法”禁忌症:
急性(以上病症)发作期、发烧、咽喉发炎、一岁以下幼儿、孕妇、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足、短时间内敷贴即会大量起水泡的患者、皮肤贴外用药容易过敏者等。 四、贴灸后注意事项:
天灸xxxx贴敷后皮肤局部会有发热感或轻微刺痛感,属正常反应。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不留癍痕。可外涂皮肤xx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搽xx软膏,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鸡鸭、花生、芋头、豆腐等。偶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搽抗过敏药膏,并戒食鱼虾、辛腥、生冷等易致敏食物,必要时来医院就诊。
天灸疗法---穴位贴敷
每年的三伏天的{dy}天,传统的“冬病夏治”是在这天开始应用的。笔者在这段时间内应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之天灸疗法xx一些“寒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成效,先总结如下。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xxxx、支气管xx、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羸弱,消息皆通于大地”,“天人合一”,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中医将之概括为“六淫”。其中,寒为“六淫”之首,主指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寒邪入侵引发的疾病,其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或在冬季加重。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羸弱,消息皆通于大地”,“天人合一”,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中医将之概括为“六淫”。其中,寒为“六淫”之首,主指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寒邪入侵引发的疾病,其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或在冬季加重。
在这段时间是应用天灸疗法的穴位贴敷xx寒性疾病的绝好的机会。其实除常见的呼吸科疾病xx外,这也是个改善身体状况的好时机,可借助高温天除去体内因风寒导致的“寒症”。随着气温转暖,像风湿、骨关节病等一些冬天容易发作的病症,夏季病情缓解,患者就开始“轻敌”,不再医治及预防。中医专家提醒,这类病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所致。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加以调治,有利于达到减轻病症、恢复健康的目的。贴敷于经络上的xx穴位可使阳气更旺,通过经络调整全身阴阳气血,并为肌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好发季节不易被外邪所伤,对有xx、咳嗽、咽干症状以及反复发作的慢支、xx、咽炎等患者有预防发作的作用。再就是有些年轻女性朋友,总是喜欢薄露透,但一摸手儿,三伏天还冷冰冰的。中医专家说,这是体内寒气太甚。盛夏来临,xx、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手脚冰凉、颈椎不适等很多由风寒引起的病症有所减轻,若此时放松xx,冬季仍会继续发作,并会越来越严重。趁着高温天,从xx到生活护理“全面出击”,祛除寒气,三伏天也不会那么“讨厌”了。穴位贴敷,通过透皮的吸收和经络穴位的传导,扶助正气,祛散伏痰,调整和增强小儿肌体的功能。因为在一年中,三伏是人体毛孔张开,气血聚到体表,气血最为明显的时候,此时运用穴位贴敷,xx的吸收效果更佳。
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xx、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起到xxxxx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人群可以考虑此法。贴敷时间是夏令三伏,一般从头伏{dy}天开始,伏天{zh1}{yt}结束,需要贴三年。因为今年的伏天和去年相比多10天,是四个伏,穴位贴敷次数也会增加。每次成人贴4-6个小时,儿童相对少一点。
穴位贴敷可刺激局部皮肤,使它充血和加强xx吸收。现代医学认为xx通过穴位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了一个新的兴奋灶,遗留了痕迹反射,长期的后抑制作用改变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机能状态;吸收后使免疫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使肺内有关感受器发生相应改变,进一步使表面活性物质得到调整,以达到止咳、平喘及提高人体xxx的目的。
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xx都会比其他季节xx效果好。如:xxxx、支气管xx、过敏性xx、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xx、胃痛、颈椎病、慢性腹泻、感冒、部分虚寒妇科病xxx、肾虚引起的腰痛。其中尤以呼吸道疾病、气管炎、xx病、膝关节疼痛、xx等效果显著。除穴位贴敷外,中药洗浴、浸泡、离子导入、口服中药、推拿导引等,同样借助天气温热以xx人体阴寒之症,均属于冬病夏治的范畴。
患者中,贴敷时,对xx过敏者较少,却有一部分人对胶布过敏,出汗后更易过敏。所以,避开洗澡段来贴敷,胶布过敏者慎用。患者贴敷后不要吃生冷油腻以及寒性食物,遇有发热应暂停贴敷;皮肤有破损、对贴敷有过敏者不能进行贴敷;贴敷期间,应禁忌冷饮和油炸食物。
穴位贴敷用药 方药:白芥子28,元胡16,生甘遂28,细辛16,生麻黄16,生半夏20,丁香5,洋金花15,肉桂5。
制作:.共研细末,分为3份。用时取一份药粉,用生姜汁调和为硬膏,再分作十四份,备用。
取穴:天突,肺俞,心俞,定喘,膻中,大椎,膈俞,膏盲俞,命门共十四穴。
用法:用做好的药膏放在麝香追风膏的中间,贴敷于穴位上即可。贴敷时间以4-6小时为好,也有的患者因皮肤灼热烧烫,不能忍受,可以提前取下。在xx期间切忌不得用冷水洗澡,忌食生冷酸辣。每10天一次,每年3-4次。3年一个疗程。在就是贴敷时间尽量在中午或者是天气晴朗的日子应用。
此方法我在临床上应用了10多年了,对于冬季多发病如:慢性xxxx,xx,鼻炎等,预防效果不错。
天灸xx支气管xx技术
1.定义
天灸xx支气管xx技术是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专家组在古籍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规范出来的一项技术,对支气管xx具有明显的xx效果。 2.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符合“支气管xx”西医诊断及中医“哮证”缓解期和发作期属“寒哮证”,排除有禁忌症的患者。
禁忌症:
(1)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2)xx持续状态或病情划分为重度、危重患者;
(3)孕妇、血证、发热及皮肤对xx特别敏感者。
3.xx原理 天灸疗法通过xx敷贴穴位,使xx由表及里,循经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体现内病外治之功,起到温肺xx、祛痰平喘的作用。选用膀胱经背腧穴及任脉穴位来xx,选穴依据是:
(1)哮证与肺脾肾相关的中医病机;
(2)膀胱经背部穴位和任脉穴主治特点和性能;
(3)远近和前后配穴原则;
(4)三组穴位均有补益肺脾肾、xx平喘的作用,多组交替防止单一穴位刺激所致皮损及穴位耐受现象出现。
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明显改善支气管xx症状,调整呼吸运动,增强抗过敏性,同时亦调整了呼吸通道的阻力和呼吸膜的通透性,从而改善肺功能。现代研究发现天灸可加快外周循环,促进免疫细胞的再循环及向淋巴组织移动,增强对局部免疫反应的诱导和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IgE是xx特异性体质标志,该疗法可使xx患者IgE显著下降。
4.临床技术操作
(1)xx的准备:
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用时以老姜汁调和成1×1×1立方厘米的药饼,用5平方厘米的胶布贴于穴位上。
(2)取穴: 哮证病位在肺,发病与外邪侵袭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因此选用膀胱经背俞穴及任脉穴。
{dy}组穴位:肺俞、胃俞、志室、膻中。
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志室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膻中为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第二组穴位:风门、膏肓、脾俞、天突。
风门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脾俞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天突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第三组穴位:肾俞、定喘、心俞、中脘。
定喘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心俞位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3组穴位相配均有补益肺脾肾、xx平喘的功用。背部俞穴均取双侧,1次1组,3组交替使用。
(3)贴药
将xx贴于穴位上,每次贴药1个小时,10天贴1次,xx3个月,共9次。
5.技术要领
(1)药粉予以姜汁调配应干湿适度,每8g药粉加入9ml姜汁;
(2)xx大小、形态应一致,制成1×1×1cm3大小的药饼;
(3)选穴要准确;
(4)每次贴药时间应该保证1小时。
6.注意事项
(1){zj0}敷贴时间为夏季三伏天和冬季三九天;
(2)敷贴xx即做即贴,保证xx有效成分少挥发。做完的xx马上使用,30分钟后弃用;
(3)在贴药当日戒烟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韭菜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4)天灸疗法,又称之发泡灸。天灸xx法通过xx敷贴穴位,使xx由表及里,循经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体现内病外治之功。支气管xx发病率及复发率均很高,给病人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天灸疗法对于本病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制定天灸xx支气管xx规范化的临床操作方案及可视化教学工具,使之便于推广应用。
xx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xx、小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现象。可能的不良反应:局部皮肤严重xx、大水泡、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贴药后局部皮肤xx,无明显不适可不予以处理,但自觉瘙痒、灼痛等明显不适,可外涂皮炎平霜、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局部皮肤水泡,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避免摩擦水泡,防治破损,外涂以氧化锌油、宝肤灵、万花油等xx软膏。水泡溃破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外涂搽红xx、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xx,防止感染,可适当予以珍珠层粉、云南白药涂抹促使创口愈合。全身皮肤过敏,可自服抗过敏xx:息斯敏、敏迪、扑尔敏、赛庚啶等,全身过敏症状严重或伴有发热,建议前往医院诊治。 天灸疗法操作安全、方便、无副作用,且费用较为低廉,能被广大患者接受,可减少支气管xx病人的复发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医疗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7.特 色: 天灸疗法对于支气管xx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且费用较低廉,能被广大患者接受,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后,预期可减少支气管xx病人的复发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医疗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意义。
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xx方法。历经千百年的临床实践,沿用至今。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节省药源,毒副作用少等优点。在传统医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该疗法理应得到深入研究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灸疗法的源流
天灸,又称发泡疗法,它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xx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有如灸疮。(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载有“治疔、痈、肿毒,以斑蝥一枚,无足、翅,捻破,复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之封上,俟发赤起即揭去。”)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有“治瘰疬未溃者,宜天灸,以毛茛鲜者捣泥,缚疬,帛束之。俟发泡弃之。”率先提出“天灸”一词。《针灸资生经》第三中云:“用旱莲草椎碎,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本草纲目》卷十七毛茛条中也记载:“山人截疟,采叶贴寸口,一夜作泡如火*,故呼之为天灸,自灸。 ”古人认为该方法对皮肤的刺激要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灸疮,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针灸资生经》曰:“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发(泡疮),其病不愈。”《小品方》也说:“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故现代把天灸定义为:“本法又称自灸,因其敷贴xx后,发泡如灸疮而得名。”(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针法灸法学》)天灸的分类按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发泡法和间接发泡法。直接发泡法是将xx直接贴敷于人体敏感的穴位或患部皮肤上,对皮肤的刺激作用较强,发泡程度较重。间接发泡法又称隔物发泡法。施灸时先用古铜钱(带孔的)、带空洞的胶布或xx纱布安置于患部或穴位上,然后把发泡xx贴敷在古铜钱、胶布洞、纱布层面上,这种方法能减轻xx的强烈刺激,防止泡发过大,推迟水泡发生时间,起到缓冲作用。另外,临床上还常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几位对证xx,与发泡xx一起贴敷时用,以加强疗效。而对那些xx剂量较小,贴敷时间较短,当患者自觉皮肤微有灼辣,局部微现发赤,尚未发泡时即揭去者,属穴位贴敷疗法,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二、临床应用
1、xxxx:孙氏用白芥子、洋金花、细辛、甘遂适量,调生姜水制成重5g的药饼加麝香三伏天灸肺俞(双)、膈俞(双)、心俞(双)等穴xx支气管xx157例,其中痊愈51例,占32.5%;显效87例,占55.4%;好转11例,占7%;无效8例,占5.1%[1]。胡氏用毛茛草研细粉,用鲜生姜汁调膏备用,每次约4-6克。用胶布中间剪成绿豆大小孔,对准定喘、肺俞、膈俞等穴位贴好,取毛茛膏,状如绿豆大小,放在胶布小孔内的穴位上,外用胶布覆盖固定,至局部皮肤有小水泡时揭下药膏,初伏、二伏、三伏各贴 一次,连贴三次为一疗程,xx42例,经1~3个疗程xx,总有效率为78.5%,控显率为47.5%[2]。
2、xx关节疼痛:朱氏用斑蝥65g,鸡矢20g,雄黄10g,麝香3g,冰片2g,研末。白蜜调糊,xx网球肘敷于肱骨外上髁压痛点处,腱鞘炎敷于压痛点上,肩周炎敷于肩*、肩井、天宗等穴,下肢关节炎敷于环跳、膝眼、足三里或阿是穴。xx网球肘26例,腱鞘炎11例,肩周炎6例,关节炎8例,结果痊愈分别为23例,9例,0例,6例;好转分别为3例,1例,4例,2例;无效为0例,1例,2例,0例[3]。龚氏用雄黄、斑蝥、麝香等药发泡灸xx风湿性xxx498例,xx127例,占25.49%;显效184例,占36.9%;有效167例,占33.52%;无效20例,占4.07%;总有效率95.93%[4]。
3、xx过敏性鼻炎:刘氏取白芥子、细辛、甘遂按5:3:2之用量研末,姜汁调成药饼,三伏天灸肺俞、大杼、风门、膏肓、肾俞、脾俞等穴xx过敏性鼻炎556例,痊愈58例,占10.4%;有效405例,占72.8%;无效93例,占16.7%;总有效率83.2%[5]。
三、实验研究 天灸疗法虽然在民间应用广泛,且对多种疑难病症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实验研究却较少报道。李学武教授开展了天灸防治骨质疏松大鼠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天灸可使去卵巢大鼠的血中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增加;在服用钙尔奇D的同时,应用天灸可使股骨髓腔面积扩大的程度减弱,对皮质的面积影响不大,抑制股骨近1/3段矿盐的丢失;并且服用钙尔奇D同时用天灸还可使血中骨钙素增加,血清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含量下降。使腰椎骨密度、载荷和刚度有所增加。说明天灸疗法可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形成,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量的丢失,提高骨骼抵抗外力的能力[6]。
辛氏[7]观察了天灸“肾俞”、“命门”、“大椎”三穴对SAM-P10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E2)含量的影响,三穴均为xxxx要穴。结果发现,随着月龄增加,T的含量降低,E2/T比值逐渐上升。天灸对E2含量影响不大,但可显著增加T的含量,从而减小E2/T比值。
本人进行了天灸疗法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用辣椒、胡椒、清半夏、三棱等制成浓度为1g/ml的天灸膏,对S180荷瘤小鼠在“大椎”穴贴黄豆大小药膏,于接种第二天开始xx,每次贴大约12小时,以局部红赤发小水泡为度。隔日一次,共xx10次。其结果为肿瘤抑制率38.52%,且天灸组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高于肿瘤对照组,P〈0.01。肿瘤对照组的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亦明显高于肿瘤对照组,P〈0.05。说明天灸疗法可以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对肿瘤有xx作用。
四、讨论
天灸属中医外xx法,其xx作用首先是刺激作用。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以疏通经络,调理全身经脉气血运行。对皮肤的刺激作用,扩张xxxx,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皮肤的神经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达到止痛、提高机体xxx的作用。对古今文献做一粗略的统计,发现不同天灸xxxx疾病没有特异性。如xx瘰疬的常用发泡xx有十几种,这些xx中的大多数也可用于xx疟疾等其它病症。由此推测古人选择天灸xx的标准主要是刺激性,凡能引起发泡的xx都可应用。我国地域广阔,植物药品种繁多,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医生就地取材使用不同的xx。现代临床可选择毒副作用小,来源充足,加工方便的xx,制成成药备用。
另一方面,xx的有效成份经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及汗管等渗透吸收进血液、xxx、内分泌液中,发挥一定的药理作用。这与现代医学推崇的透皮xx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有相似之处。古人也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临床上亦出现用大蒜在某穴位施灸时,口中有大蒜味的现象。可见,xx的全身作用不容忽视。常用天灸xx中有不少是巨毒之品,如斑蝥、红娘子中含有斑蝥素,可由皮肤吸收影响肾脏。这类xx应尽量避免使用。但是,穴位用药剂量小,经皮吸收在体内能达到何种血药浓度,起到多大作用是尚未研究的问题。
此外,天灸使局部发泡化脓,但并不出现红、肿、热、痛和全身症状,只是发泡局部有暂时的泛红、发痒,与病理状态下的化脓性感染明显不同。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天灸的作用机理,使其更好的发挥xx作用,甚至揭示新的生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