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知识_大拇指艺术班_百度空间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春天是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给各位家长上传一些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我们一起学习。

手足口病会有什么样的症状?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发热体温多在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
  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孩子在流口水或吃东西的时候会感觉疼痛难忍,表现为时时啼哭、烦躁、不爱吃东西、尿黄。
  再过1~2天后,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也会出现红色小xx,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或绿豆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皮疹不痒,斑xx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极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精神不振,嗜睡、频吐、xx、颈部僵硬、抽搐,也有的患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xx、手脚发凉等。如出现这些情况多提示病情较重,可能并发了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病症,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入院就医。
  手足口病病毒如何传播的?
  
病毒的潜伏期为2~7天,在发病的{dy}周传染性最强;传播方式多样,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病毒者都能成为传染源,但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的粪便甚至数周后仍可排出病毒。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只获得该型病毒的xxx,对其它型病毒再感染无法交叉免疫,也就是说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病毒而再次患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zg}。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会发生聚集发病现象。
  如何分辨手足口病和其他常见病?
  
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与几种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水痘等)很相像,不好鉴别,所以家长和老师应注意观察。
  水痘:呈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而手足口病多见四肢出疹子,躯干位极少。
  疱疹性咽颊炎:虽有发热,咽部起疱疹,但水疱如针眼大小,以咽颊、软腭、扁桃体多见,发热常在38℃以上,其他部位不出现疱疹。
  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无其他部位皮损。
  口蹄疫:主要表现为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疱疹损害两大特征;而手足口病大多低热,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xx。
  手足口病的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xx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怎样预防孩子受到手足口病的侵害?
  
一、多开窗通风
  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交谈宜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注意居室整洁卫生,幼儿园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多开窗通风可减少空气中悬浮的病毒粒子,使室内病毒达不到可令孩子得病的浓度。
  二、对孩子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xx
  孩子的餐具、玩具、内衣、手巾等用品,要及时xx,预防病从口入。
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怕酸,但怕紫外线。所以对于物品xx,用酸和酒精的效果不好,但碘酒或者氧化剂就可以杀掉病毒,比如84xx液;另外还有一般紫外线照射、外界的阳光、经过晒蒸煮高温也可以杀掉病毒。



郑重声明:资讯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_大拇指艺术班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