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周代就有“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的说,自天子到卿士均有差别。地位不同,其住宅、服饰、饮食、车马等也就不近相同啦!可见服装设计是受严格制约的。越制者被视为有篡位和谋反之嫌,除了杀头还要株连他的家族。
除了服式设计外,服装上的图案和面料及颜色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天子的吉服可绣制十二章纹样,皇帝的朝服上有龙的图案,被称作龙袍,其明黄色也只是{dj2}所亨的。春秋战国时,官员着狐裘有“天子狐白,诸候狐黄,大夫狐苍,士大夫羔”的明令,其时以白狐为{wz}服。明代之初,朝廷百官的公服和朝服没有严格的制度,一品至五品的官
服皆为紫色,官员以帽冠区别官阶,待他坐定江山之后则马上繁多起来,制定了“一品玉带,二品花犀,三品金花,四品素金,五品银花,六七品素银,八九品乌角”的详细规定,并以赐赏朝臣袍带为奖励,据“明太祖实录”记述,仅洪武三年一年里就“赐给朝臣袍带二千八百十三人。”清朝的顺治皇帝驻京后曾下令强行衣冠制式的统一,如严禁士庶穿方巾大袖,不准带乌纱帽等等,但{zh1}以失败告终,只得作出让步而实行民族同化政策。清代官员的服饰阶级鲜明,尤其是文武官员的冠顶和补服都有等级森严的区分。因此,服装在设计上是必须依照国家大法的制度而设计的。
□民国年间,西方冲击东方的风愈来愈烈,服装亦出现了中西合壁式,正如电影中的那样:身着长衫,却着礼帽和皮鞋。在我保存的1928年四月上海出版的《良友》画报中,有已故某xx画家叶浅予先生绘制的三幅时装设计图,为此,三年前我曾到先生北京总布胡同的府上拜访过叶老。叶先生1907年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商人家庭,自幼善画。18岁在上海求职时,被三友实业公司录用为商业美术绘图设计,开始了教科书插图、漫画创作和设计时装的工作。图中两套是中年妇女新装束(旗袍和长裙),一套是少女应用之便装(短套裙),那两位中年妇女矜持的神态和修长的身材、配上有时代新意的装束,显得华贵而高雅,更显得风韵和魅力。那位豆寇年华的少女配上轻盈而富飘逸感的新式短套裙,则更显得青春焕发、朝气勃勃。在人物造型和服装款式的表现上,线条熟练而肯定的支用,显示出画家的深厚功力。《北京晚报》在五、六十年代上常刊登他描绘的各类舞蹈人物速写,那蕴含丰富的感情,充满律动节奏感的线条,婀娜多姿的舞蹈形象,富有很多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北京服装学院里有一位年近七旬的女教授李克瑜先生,她就是1958年为世界xx芭蕾舞剧《天鹅湖》舞蹈服装的设计者,也是继叶老之后,《北京晚报》上的长期速写舞台的画家,这一工作现在则由画家赵士英提任啦!可见服装设计与画家是分不开的。学习服装设计也是从人体骨胳和雕塑绘图开始的。
设计出的新式服装最初都是30年代的影星如白杨、舒绣文、上官云珠等{zx0}穿着的,以后一些校花,舞星也纷纷校仿。模特儿一词在《辞海》上解释为“艺术家、雕塑家完成工作的实际参照”。其后才包括了服装的穿着表演。
1846年,英国人C.F.沃思领导了巴黎时装潮流,并由法国姑娘M.威意娜(即后来的沃思夫人玛丽),穿上他的作品去公众场合作宣传,被后人公认为服装史上的{dy}位模特儿。沃思于1846年拥有多家大型时装店之后,聘请英国的姑娘们仿效玛丽,展示他的作品,以推销他的时装。可见模特的诞生是有他的职业性的。
时装表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一般分为三道程序:走场、亮相、造型。身着新潮服装的模特在T形台上,在特定的音乐伴随下以猫步为根基(又称一字步,即左右脚落步时均在一条直线上,以加大胯部和臀部的扭动幅度),脚下的节奏感上传而带动脚、臂、腰、肩、头、手,展现出不同性格的韵味和完整和谐的美感,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各个部位的服装美,通过起、行、转、停而抑扬顿挫来显示整体的美。中国有这种行业很晚,是属于三百六十行之外的行业。前不久国家劳动部门颁发了《服装模特职业技能标准(试行)》才使我国的服装模特的行业建设走向正规化、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