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百辉 模具网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副秘书长
编者按: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进入富裕社会的源动力。汽车、IT电子等现代制造业60%以上的零件需要依靠模具成型,模具业产值与其相关产业产值比约为1∶100,即每1亿元产值模具可带动约100亿元相关产业的产值。被称为“效益放大器”的模具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产业和高效生产工具,越来越为各地所重视,厦门市的模具产业主要是依托电子信息、机械等支柱产业配套发展起来的,形成了以注塑模具为主,五金模具、压铸模具为辅的产品体系。
一、厦门模具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1、企业数量众多、分布集中
伴随着厦门市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模具产业从无到有,成长迅速,涌现出海盛、唯科、益周塑胶、耐德工贸和灿坤科技等一批知名模具企业。以湖里工业区为发源地,全市90%以上的模具企业集中在湖里区,主要分布在高殿、马垅、江头和枋湖一带。据模具网CEO罗百辉了解,目前湖里区登记在册的模具生产、销售企业达800家,占据全省的半壁江山,其中专门从事模具生产和销售的模具企业达到123家,从业人员近4000人。
2、骨干企业技术与国际接轨
尽管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仍有部分骨干企业如厦华电子、灿坤电器、松霖卫浴、宇科塑料、埃梯梯电子以及金鹭等拥有制造自己的模具能力,并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这些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技术起点高,模具水平已与国际接轨。2006年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对厦门市模具质量和制造水平进行首次xx评定,评出全市具有国际水平的模具8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模具10副。
3、模具企业特色明显,服务对象明确
厦门市的模具产业主要是依托电子信息、机械等支柱产业配套发展起来的,产品体系以注塑模具为主,五金模具、压铸模具为辅。海盛模具为厦华、厦新,新诚腾塑胶模具为柯达、灿坤,耐德工贸为ABB、西门子、阿尔斯通等一批xxxx进行配套。模具工业的发展提升了全市卫浴、家电和汽车零部件工业整体水平,使厦门市成为全国xx卫浴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吸引了众多骨干企业落户。
4、上下游延伸,模具产业链初步形成
模具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从模具设计、模具材料和设备供应到模具制造、模具产品生产一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并催生了专门从事模具人员培训的民办学校鹭翔职业培训。模具产业带动了本市高新技术企业如厦华、ABB、金龙汽车、厦钨等的产品更新换代,也推动了鸿盛工业设计、大千工业设计等工业设计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知识服务业的繁荣。
二、厦门模具产业发展劣势分析
模具产业的发展对厦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行业内从企业规模、产品结构、经济效益、设备水平到技术水平等方面,厦门市在全国范围内仅能排在第三梯队,和{dy}梯队的浙江、广东,第二梯队的上海、江苏相比优势仍不突出,同时其现状还不能适应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产业支撑的要求。
1、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厦门市的模具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装备水平差,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附加值偏低。罗百辉分析认为,尽管部分模具企业的部分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但从总体看来,厦门模具的精度、生产周期、寿命等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10年的差距,专业技术水平仍跟不上制造业的需要,精密、复杂、大型模具生产能力供给不足,不能满足xx市场需求,相当一部分模具还是从外地或境外引进的。
2、企业组织结构松散
厦门市模具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2/3强为民营企业,规模小,各自为阵,重复建设多,技术、信息沟通不流畅,企业之间协调能力差,难以整合合力或利用社会资源,从而难以完成较大规模的模具成套任务。
3、模具设备更新换代缓慢
高质量的模具需要先进的加工设备,而xx次的单件加工设备动辙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美元,民营企业难以负担这样的投资成本。无法从事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新工艺、新技术就无法快速推广应用,从而导致模具业务需求外流,一些大型模具和精密度、光洁度要求高的模具则要到广东或浙江加工或依靠进口。
4、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厦门市模具设计、制造专业化教育稀缺,只有厦门理工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各一个教学班的培养规模,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模具管理、技术骨干紧缺,造成用工成本高,影响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落户。
5、整体配套能力还较弱
模具产业做强做大的核心是自主创新开发能力的提高,但厦门市在创新开发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模具行业内创新开发能力的提升已严重滞后于生产能力的提高。缺少为模具生产制造服务的综合性模具研发机构,以及模具原材料和设备专业供应企业,影响模具企业的技术创新,增加生产成本。模具标准化水平低,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低也对模具质量、成本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模具制造周期有很大影响。
6、政府重视支持力度有待增强
政府缺乏对行业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指导,对国家出台的行业鼓励政策也没有用足用好。在享受国家财政部、国税总局扶持的模具行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全国160家模具企业中,全市无一家。模具行业的发展壮大急切需要政府高度重视、辅导和扶持。
三、厦门模具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近几年来,我国模具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按模具总量排名,紧随日本和美国之后,居世界第3位。模具网CEO罗百辉表示,“十二五”时期,中国模具业市场份额将达3000亿元,模具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
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模具工业为主的精密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速度也在加快,国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如苏州、上海、深圳和天津、黄骅等城市正在积极谋划,主动对接,将发展模具工业作为优化工业结构、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可以说模具工业是各地争相发展的朝阳产业。厦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未来五年全市要在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实现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并确定通过做强工业,提升第三产业,实现二、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罗百辉认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要求厦门市打造海峡西岸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大规模的工业园区开发需要引进大量高质量的工业项目,而在一个地区招商引资过程中,该地区模具生产的规模、能力和水平往往影响和制约着项目的引进和确立,因此要做大做强厦门市工业,使之形成规模和竞争优势,作为工业之母的模具就必须得到优先发展。反过来,快速发展的制造业又将为模具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厦门市应借东风之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早谋划,抢占先机,迎接模具工业大发展的大好时代。
四、厦门模具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60%以上的零部件需要依靠模具成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模具涉及机械、汽车、轻工、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各个行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制造业发达的德国,模具业被视为"关键工业";在靠制造业崛起的日本,模具业被列为"整个工业基础发展的秘密";在美国,模具业则被看作是"工业的基石"。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制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厦门市模具工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随着改革开放,全球制造业重心向中国转移,为中国模具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对国内模具制造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罗百辉分析指出,“模具行业要注意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走精、专、强路线,在‘蓝海'中创造新的增长点。” 罗百辉强调,当下厦门市模具制造企业必须加强产业规划指导,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加快模具研发设计平台建设,提高模具产业竟争力;加大企业扶持服务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努力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产业规划引导转型升级
模具产业内部分工细密,须“术业有专攻”才能突显产业集聚效应,为行业内相关厂商配套服务,形成竞争优势和区域特色。如业内流行着“大模找黄岩,精模找乐清”的说法,上海定位xx模具,福建以家电注塑模和鞋模为主。厦门应在群雄纷争的模具行业内部明确自己的发展重点。从单一“制造”转型到“制造”与“设计”并举,快速与3C、光电厂商营运合作接轨、协同开发,配合技术与研发能力的提升,建立差异化的产品附加价值,摆脱低成本竞争应是今后模具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具体说全市模具产业的发展可瞄准电子信息、机械、光电行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xxxx的配套需求,把“高精度、高效率、高寿命”模具作为开发重点,大力发展精密冲压模具、精密压铸模具和汽车用模具等;以衔接产业链条为目标,重点发展模具产业链中的综合设计、专业材料和设备供应以及制造三个环节,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切实提高模具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打造海峡西岸模具工业设计中心、关键零部件的模具制造中心。可考虑制定《厦门市模具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确立模具产业发展的总量、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发展和投资总额目标。发布模具行业先进技术导向目录和xx关键设备引进导向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建议成立由市领导牵头负责的模具行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模具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模具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2、建设资源共享的公共信息平台
模具行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企业仅依靠自身发展难以做强,政府应该为模具行业搭建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解决行业研发和检测上的共性技术问题。政府可依托现有模具骨干企业积极成立模具设计与研发中心,通过官产学研结合建设支持各种先进设计技术和制造方法的应用服务平台,促进工艺数据资源、标准规范、人力资源和制造设备资源的共享,满足厦门及周边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加大对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xxxx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获得xxxx资助建设的30多家模具技术研究机构和院校的招商引资,鼓励其来本市设立研发中心、实验室;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模具企业入驻,通过xx贴息、项目对接、科技三项经费等渠道扶持重点企业引进高精尖模具加工设备。对于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罗百辉认为可以以厦门市模具协会为主体力量,建立对模具企业发展状况的监测与评估制度,引导规范模具企业的发展。积极推进行业管理,构筑行业管理协调网络,建立公平、合理的模具价格体系,加强模具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实现技术、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利用协会和政府的力量,建立模具网站,发布本市及国内外模具企业资讯、市场需求、政策、展览和人才培训信息等内容,为企业搭建信息传递、宣传推介和业务咨询平台。
3、加大政策优惠扶持力度
模具是技术活,以前靠手工精雕细刻,现在靠先进的装备来保证,这些装备投入很大,罗百辉认为政府应落实国家有关投资抵免税优惠政策,在税收方面加大补贴,促进企业对这一类工艺装备的引进;同时,对模具企业,尤其是一些致力于前沿xx产品研发的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返税力度,帮助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申请享受国家关于模具产品增值税先征后返70%的政策,以调动模具企业尽快开发出各类新型模具以替代进口产品。
鼓励企业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对符合厦门市先进模具技术导向和设备引进导向的企业,在技术引进实施后,按实际技术交易额的一定份额给予补贴,以及给予进口设备补助;对拥有国际、国内先进模具制造技术的模具企业进行奖励;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每年开展“厦门市xx模具制造企业”评选,由政府授牌并给予一定奖励;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模具展览会、信息化应用,凡企业实施CAD/CAM/CAE集成系统,经认定审核后给予奖励;争取地方政府对模具企业所得税40%分成部分给予返还。
4、强化技术人才培训
围绕企业的需求,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依托各类培训学校和企业,加大对模具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训,特别要加快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尝试实行厂、校挂钩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模具人才培育方面颇具规模的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省、市高等院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来厦联合举办各种讲座及培训班。采用订单式的培训方式,调整和优化模具专业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结合。还可以考虑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市模具协会合作开展模具行业认证资格培训,协助市相关部门做好企业技工、技师级的鉴定和考评,吸引更多的模具人才聚集,改善投资的软环境。
5、共同打造模具产业链
模具行业特定的产品和行业属性造成其典型的“规模不经济”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动员社会资源共同打造模具产业链。浙江、广东等地生产的一些中低档模具在国内外市场富有竞争力的原因在于其专业化生产和集聚效应产生良好的xxx。当前,强调专业化生产和集聚效应的模具产业园纷纷兴建,但是,模具工业聚集效应的形成,并不在于建多少厂房、引进多少企业,而在于构建市场价值供应链和企业策略联盟,推进集群化,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配套完善、协作紧密的模具产业链,以带动地区模具及相关产业链乃至制造业的发展。厦门市模具行业发展空间可以在岛外兴建模具工业园区,建造专用厂房先吸引有一定规模、技术先进的企业进驻,今后逐步吸引国内外精密、复杂、长寿命和大型模具企业入驻,形成以模具制造为主体,集模具材料供应、配件制造供应、专业加工工艺、科研开发、信息交流、人才培训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内积极推进技术整合和资源整合,让做模具开发的企业专心去做一些精密模具的研发和设计工作,让做切割、电脉冲、热处理、电镀、标准件等的生产企业各司其职,专门负责几种甚至一种设备的精密加工,鼓励骨干企业在“精”字上做文章,提倡骨干企业负责接单、设计、编排工艺和关键、高精度部件制造以及检验,小企业则完成某道工序或简单零件加工的产业链协作关系。同时,积极推动对岛内老工业区厂房的功能调整与产业引导,集中改造一幢厂房建设“模具综合服务大楼”或“模具城”,让模具原材料、标准件、设备供应商、经销商、模具制造企业、模具研发设计企业、外地来厦办事处在同一个大楼设点,集中进行产品展示、集中采购、商务洽谈、设计咨询、业务受理等经营活动,促进行业信息的高效传递、业务链条的快速便捷完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