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业:前景广阔_缘来聚散_百度空间

中国海洋经济正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22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称,到2010年中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将达到31620.7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7643.2亿元。

海洋经济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和航运船队迅猛扩大,给中国海上保障和服务行业带来广阔市场前景。

海洋产业 是指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所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直接从海洋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2)直接从海洋获取的产品的一次加工生产和服务;

(3)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的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4)利用海水或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

(5)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和管理。

    在世界范围内已发展成熟的海洋产业有:海洋渔业、海水增养殖业、海水制盐及盐化工业、海洋石油工业、海洋娱乐和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砂矿开采业等。

  海洋开发与陆地经济活动相比,属于新兴领域。除传统的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盐业以外,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不断提高,开发海洋的范围扩大,发现新资源、开发新领域的经济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海洋新兴产业,如海水增养殖业、海洋油气开采工业、海洋娱乐和旅游业等。还有一些正在产业化过程中的海洋经济开发活动,如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利用、海洋xx开发、海洋空间新型利用、深海采矿等。

 --滨海旅游业 2005年我国滨海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沿海地区积极开发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的国内旅游市场, 提升滨海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全年滨海旅游收入5 052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29.7%;增加值2 03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全年滨海国内旅游收入3 887亿元,比上年增加1 391亿元。

  --海洋渔业 2005年沿海地区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大力加强海洋水产品加工业,促进了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总产值4 402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25.9%;增加值2 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山东省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产值占全国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产值的26.5%,继续位居全国xx。

  --海洋交通运输业 海洋交通运输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沿海港口吞吐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营运收入达2 940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2.6 %,增加值1 14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完成港口吞吐量49亿吨。全年港口新扩建泊位129个,新增吞吐能力2亿吨。截至2005年底,上海港吞吐量达到4亿吨,跃居世界{dy}大港。

  --海洋电力业 2005年我国海洋电力业生产逐步形成规模,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总产值首次突破1 000亿元,达到1 090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6.4%,增加值606亿元,比上年增长6.7%。海洋电力生产以广东省和浙江省规模{zd0},两省合计超过全国海洋电力业产值的90%。

  --海洋船舶工业 海洋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2005年海洋造船完工量首次突破1 000万综合吨,海洋船舶工业总产值817亿元,增加值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上海市海洋船舶工业产值占全国海洋船舶工业产值的26.9%,继续位居全国xx。

  --海洋油气业 海洋油气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2005年,海洋原油产量突破3 000万吨,比上年增长11.5%;海洋天然气产量达627 72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海洋油气业总产值739亿元,增加值4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广东省海洋油气业产值占全国海洋油气业产值的48.7%,继续高居全国{dy}。

  --海洋工程建筑业 2005年海洋工程建筑业总产值367亿元,比上年增加68亿元;增加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浙江省海洋工程建筑业产值占全国海洋工程建筑业产值的41.6%,居全国xx。

  --海洋化工业 2005年海洋化工产业总产值293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7%;增加值79亿元,比上年降低19.8%。天津市海洋化工业产值占全国海洋化工业产值的38.9%,居全国xx。

  --海水综合利用业 海水综合利用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2005年海水综合利用业总产值204亿元,比上年增加约28亿元,增加值113亿元。广东省海水综合利用业产值占全国海水综合利用业产值的61.2%,居全国xx。

  --海洋盐业 随着纯碱和烧碱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国内盐业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海盐产量稳步增长,我国海盐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dy}。2005年海洋盐业总产值124亿元,增加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山东省海洋盐业产值占全国海洋盐业产值的66.9%,居全国xx。

  --海洋生物医药业 随着海洋生物制药技术的日益提高,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逐渐加快。2005年海洋生物医药业总产值48亿元,增加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江苏省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占全国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的37.4%,居全国xx。

  --海滨砂矿业 国家近年来对海砂的开采实行严格管理和控制,海滨砂矿业总产值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降低。2005年我国海滨砂矿业总产值22亿元,增加值8亿元,比上年减少6.1%。浙江省海滨砂矿业产值占全国海滨砂矿业产值的67.0%,居全国xx。

2002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4300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6%。1978年至2002年,我国海洋经济年均增长22.2%,约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3倍。

   从国家海洋局获悉,目前我国海洋产业的新增产值占GDP的2%左右,预计2010年可提高到5%以上,一些沿海省份可能达到1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认为,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事业、海洋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78年以前,我国海洋仅有渔业、盐业和沿海交通运输三大传统产业,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只有几十亿元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了规模日益增长的传统海洋产业之外,海洋石油工业、海洋旅游业也已发展成为主要的海洋产业,海洋化工、海水利用、海洋医药、海洋农牧化、海洋能发电等,也正在逐步成为规模越来越大的独立产业。2020年前后深海矿产资源也将进入商业性开发阶段。

  目前,我国海盐业年产量2000万吨,连年保持世界{dy}。海洋渔业和水产品产量上升至世界{dy}位,占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的50%左右,约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航运业进入世界xx,全国现有海运船舶10378艘,净载重3000多万吨位。海洋石油、海水养殖、滨海旅游等新兴海洋产业后来居上,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据他介绍,世界海洋产业产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为4%左右,海洋产业产值对国民经济贡献率{zg}的国家是澳大利亚,为8%。(

中国潜水、打捞行业诞生于1950年,目前,中国已有1000多家从事潜水、打捞、海洋服务的企事业单位。

宋家慧表示,中国潜水、打捞行业还要瞄准世界前沿科技水平,加强在海洋工程服务、潜水、打捞、人命财产救助、安全保障、信息服务和其他水下工程等关键性技术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努力实现中国潜水、打捞技术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

中国还将逐步建立和完善潜水、打捞人才激励和管理机制,积极促进和落实特殊工种的职业保障制度和相关措施,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宋家慧指出,中国还将推动与相关国家建立潜水、打捞、海工服务资质资格互认机制。

报告指出,从2007年到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仍将处于成长期,海洋经济的发展将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预计到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以上,海洋经济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此外,中国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在这一时期也将得到优化,海洋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会进一步增强,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将得到新的发展,海洋产业增加值在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达到10%以上,形成若干个海洋经济强省。广东和山东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将{lx1}于其他省份。

报告指出,从2007年到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仍将处于成长期,海洋经济的发展将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预计到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以上,海洋经济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此外,中国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在这一时期也将得到优化,海洋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会进一步增强,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域。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将得到新的发展,海洋产业增加值在区域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达到10%以上,形成若干个海洋经济强省。广东和山东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将{lx1}于其他省份。

 人类开发海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早期的海洋开发活动仅局限于“兴海盐之利,行舟楫之便”。2 0 世纪6 0 年xx始,海洋开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标志着现代海洋开发阶段的到来;8 0 年代,海洋开发进入新技术革命阶段;9 0 年代,全面开发利用和管理海
洋的新时期拉开帷幕,海洋产业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开发前景广阔

  据统计,7 0 年代以来,世界海洋产业产值每1 0 年就翻一番:7 0 年代初为1 1 0 0 亿美元,1 9 8 0 年为3 4 0 0 亿美元,1 9 9 2 年为6 7 0 0 亿美元,1 9 9 5 年为8 0 0 0 亿美元,预计2 0 0 0 年可达到1 .5 万亿美元。


  从6 0 年代以来,海洋开发不仅速度加快,而且开发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原因就是海洋中有着巨大的面积和丰富的资源。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 1 %,也就是说,海洋面积是地球上陆地总面积的2 .4 倍。据调查,海底蕴藏着1 3 5 0 亿吨石油,占世界可开采石油储量的4 5 %。海底表面分布的大洋多金属结核,含有镍、铜、钴、锰等7 0 多种元素,资源量约3 万亿吨,开采这4 种金属可供全世界使用上千年。


  世界海洋生存着2 0 万种生物,其中海洋动物1 8 万种,海洋植物6 6 4 6 种,海洋xx约5 0 0 种,海洋原生生物约1 .2 万种。海洋生物的蕴藏量约3 4 2 亿吨,其中浮游动物2 1 5 亿吨、底栖动物1 0 0 亿吨、游泳生物1 0 亿吨、海洋植物1 7 亿吨。仅海洋动物就有3 2 5 亿吨,而大陆上的动物还不到1 0 0 亿吨。据估算,每年海洋鱼类的生长量约6 亿多吨,在不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每年可捕获3 亿多吨海洋水产品,是目前海洋渔获量的3 倍多。


  海水总体积为1 3 .7 亿立方公里,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 7 %以上。海水中含有8 0 多种元素,据计算,海水中含有食盐4 亿亿吨,镁1 8 0 0 万亿吨,钾5 0 0 万亿吨,溴9 5 万亿吨,银5 亿吨,金5 0 0 万吨,铀4 5 亿吨(相当于陆上铀矿储量的4 5 0 0 倍)。海水中还含有2 0 0 万亿吨重水,这是用于核聚变的宝贵原料,将成为2 1 世纪电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波涛汹涌的海水,永远不停地运动着,潜藏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源可以再生,海水不尽,就永远用不完。据估算,海洋再生能源的蕴藏量约1 5 2 8 亿千瓦,其中波浪能7 0 0 亿千瓦、潮汐能2 7 亿千瓦、海流能1 亿千瓦、温差能5 0 0 亿千瓦、盐差能3 0 0 亿千瓦。这些能量比地球上全部动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要大若干倍。

  海洋产业生机勃勃

  世界海洋开发的产值中,海洋油气业的产值一直居xx,其次为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和海盐业。

  4 0 多年来,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发展很快。5 0 年代海上勘探油气的国家仅6 个,而现在已达1 0 0 多个。海上油气钻井数,1 9 6 1 年为7 2 6 口,而到1 9 9 5 年达2 6 6 3 口,其中美国海上油气钻井数最多。

  海洋石油的产量,1 9 5 0 年仅0 .3 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 .5 %,1 9 6 0 年为1 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9 .2 0 %,1 9 9 5 年为9 .6 5 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 0 .0 8 %。

  海洋天然气的发展速度不如石油,1 9 8 0 年的产量为2 9 0 3 .1 1 亿立方米,1 9 9 5 年为4 4 2 1 .0 0 亿立方米。

  海洋渔业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世界海洋渔获量1 9 5 0 年为1 8 6 0 万吨,1 9 9 4 年为9 0 1 4 万吨,产量缓慢上升。但据渔业专家分析,近1 0 多年来渔获量增加数量较大的是低值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如沙丁鱼等,而经济价值高的金枪鱼、鳕鱼等8 种鱼的产量则明显下降。

  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较快,海上运输船舶逐渐增加,海运量不断增长。

  1 9 9 5 年,世界3 0 0 总吨以上的海上运输机动商船数为2 8 8 4 1 艘,约6 .7 亿载重吨。2 0 多年来,平均每年机动商船数以1 .9 %的速度增加,总吨数以3 .3 %的速度增加,总载重吨数以3 .2 %的速度在增加。

  随着商船队的发展,货运量不断增加。1 9 6 3 年世界主要外贸货物海运量才1 3 .5 亿吨,货物海运周转量为4 .7 0 万亿吨海里;到1 9 9 3 年货物海运量达4 3 .3 9 亿吨,周转量达1 8 .9 9 亿吨海里,分别是1 9 6 3 年的3 .2 倍和4 倍。3 0 年来,世界主要外贸货物海运量和周转量分别以3 .9 7 %和4 .7 6 %的速度在增加。

  海洋旅游业的收入十分可观。目前,世界海洋国际旅游收入约2 0 0 0 亿美元,接待人数达5 亿人次。美国大约每年有3 0 0 0 万人到海滨游泳,1 1 0 0 万人从事娱乐性钓鱼,4 4 0 0 万人参加航海或驾驶游艇的运动,每年海洋旅游收入达2 5 0 亿—3 0 0 亿美元。
日本有2 .8 万公顷海上娱乐场所,海洋娱乐性钓鱼每年约4 0 0 0 万人次。

  海盐业在世界原盐生产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世界海盐生产量约5 0 0 0 万吨左右,占世界原盐总产量2 5 %。中国海盐产量一直居世界xx,1 9 9 7 年生产量为2 9 2 8 万吨。世界其他海盐产量较多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度、巴西、日本、法国、意大利
和西班牙等国。

(一)世界海洋产业逐年稳定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GDP平均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2001年达到1.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4%。据2004年世界xx市场调查公司英国坎特伯雷Douglas-Westwood公司有关海洋科技报告,2000年,全球海洋市场中海上油气产品占{zd0}份额,达3000亿美元,其次是海运,达2340亿美元,海洋科技研发投入为190亿美元。   

    预计未来10年全球海洋产业年均增长率为3%,2010年产值将达15,000亿美元,2020年达30,000亿美元。主要增长领域在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海洋水产、海底电缆、海洋安全业、海洋生物技术、水下交通工具、海洋信息技术、海洋娱乐休闲业、海洋服务和海洋新能源等。   

    (二)沿海国家竞相制定海洋产业发展战略

    为了大规模、全面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许多国家特别是各沿海国家已经或正在制定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沿海国家普遍抓紧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重视开发海洋高新技术,从事海洋环境探测、海洋资源调查开发、海洋油气开发等。   

    发达国家依靠在海洋高科技中的{lx1}地位实施其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不仅抢占海洋空间和资源,而且都把发展海洋高科技当作海洋开发的重中之重。2004年,美国出台了21世纪的新海洋政策《21世纪海洋蓝图》,公布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2004年,日本发布了{dy}部海洋白皮书,提出对海洋实施全面管理;2002年,加拿大制定了《加拿大海洋战略》;韩国也出台了《韩国21世纪海洋》国家战略。发展海洋产业正成为世界高技术竞争的焦点之一。

    (三)深海勘探开发成为热点

    随着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陆地及近海资源正日益减少。   

    在世界各个大洋4000米~6000米深的海底深处,广泛分布着含有锰、铜、钴、镍、铁等70多种元素的大洋多金属结核,还有富钴结壳资源、热液硫化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等丰富的资源,具有很好的科研与商业应用前景。最为现实的是深海石油资源,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45%。为了开发深海这个人类生存的{zh1}的资源宝库,深海勘探开发已成为21世纪世界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沿和xx的重点。  

    下面是全球1998年至2006年深海及浅海勘探开发的现状与趋势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人们正向更深的海洋开发资源。1998年,浅海勘探开发的资本开支约40亿美元,深海勘探的资本开支是10亿多美元;到了2002年,深海勘探开发的资本开支已超过浅海,达40多亿美元;预计到2006年,深海勘探开发的资本开支将超过60亿美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为国际海底区域,该“区域”及其资源属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管理该“区域”内的活动及其资源开发,任何国家不得自由占有与利用。   

    世界各国纷纷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建立的国际法律框架下,积极参与国际海底活动和大力开展深海资源勘探,以“合法”的手段分享人类这一共同继承的财产。

    (四)重视海洋开发与环境生态协调发展

    由于世界海洋经济的迅猛增长,海上工业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海上石油开发高潮迭起。海洋开发活动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的能源和财富的同时,也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产生了很多问题,包括:深海底资源开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海洋运输石油管道,运油船舶对海域的污染等。   

    针对海洋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国际社会及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均依据海洋生态平衡的要求制定了有关法规,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调整海洋开发和环境生态间的关系,以达到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的目的。美国政府拟建立“海洋政策信托基金”,加大资金投入,在白宫内增设国家海洋委员会,以保护美国海洋资源免遭海洋资源开发及工业污染带来的危害;韩国海洋水产部计划向那些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减少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公司征收税收,税收额度根据受威胁的区域的大小而定,用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促进项目。

    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形成的产业,主要有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盐和盐化工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滨砂矿开采业、船舶修造业、海洋服务业等。与陆地相比,海洋是人类新的开发领域。在海洋开发领域内,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蓬勃发展,海洋产业产值增长迅速。l995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产值达2 460亿元,比l990年增长4.55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7%以上。

    虽然我国海洋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我国海洋产业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0年以上。另外,我国海洋产业的结构和布局也不够合理。海洋{dy}产业(海洋渔业、海水增养殖业、海水种植业等)、第二产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机械制造业、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油气业、船舶修造业、海洋矿产业、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洋能工业等)、第三产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商业、海洋服务业等)的比例为5:1:4。海洋第二、第三产业亟须加快发展,扩大规模;海洋{dy}产业也存在技术装备落后、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海洋产业尚存在规模不大、新兴产业起步晚、高科技含量低、发展缓慢、清洁生产水平低、污染严重等问题。

    (一)海洋资源开发现状

中国海面积约472.7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 000多千米;有海岛6 500多个,岛屿岸线长14 000多千米;有滩涂面积2.17万平方千米;领海和内海面积37万平方千米。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并具有分享国际海底资源及和平利用极地区域的权利。

1.海岸带滩涂

    我国有海岸带滩涂面积2.2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渤海和南黄海沿岸,南方的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口等也有较大片分布区。滩涂可以分别用于海水养殖、围垦、种植、晒盐等,也可加以综合利用,是一种宝贵的海洋资源。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约0.4万平方千米,其中用于海水养殖的面积约有0.27万平方千米。据初步估计,到2000年,有可能再扩大利用0.6万~0.7万平方千米,主要用于围垦,适当扩大海水养殖和其他产业。

    2.海洋渔业

    我国近海渔场总面积为280多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耕地面积的2倍多,是世界上重要的渔场之一。近海有海洋生物3 000余种,其中鱼类1 694种、甲壳类940种、头足类92种、其他类300余种;20米以内可供养殖的潮下带浅海面积为l2.4万平方千米,潮间带有生物l 500余种,其中软体动物有500余种、甲壳动物300余种、藻类350种。l995年,我国海洋水产总产量达l 439.3万吨,其中捕捞产量10 277吨、养殖产量412.3万吨。从总体上看,近海捕捞资源已利用过度,但南海“四沙”海域尚有100万~110万吨的资源潜力,海水增养殖资源潜力巨大;可养殖滩涂资源中,已利用的还不到40%,l5米水深以内的浅海面积利用不足2%,但有的浅海养殖已达水深30~40米,养殖单产和增殖水平也大有潜力可挖。

    3.海洋港址

    我国有5 000多千米长的基岩海岸,有160多个面积大于l0平方千米的海湾,其中优良的港湾有大连湾、大窑湾、胶州湾、杭州湾、象山港、湄州湾、厦门湾、大亚湾、广州湾、洋浦湾等;有60多条长度大于l00千米的人海河流,其中,主要的大、中河口有鸭绿江口、海河口、黄河口、长江口、甬江口、椒江口、瓯江口、闽江口、珠江口等;沿海可供选择建设中级以上泊位的港址计160多处。1995年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02亿吨,吞吐量在百万吨以上的港口有35个。港址资源多数虽已开发,但尚有较大潜力。现有主要大中型港口如进行调整改造,整治好航道,充分挖掘港口潜力,则其吞吐量可大幅度增加;沿海有400多千米的深水岸段,正在开发或有待开发深水港址有62处。同时,由于现代建港技术的发展,即使环境条件不太好的港址,也可根据经济发展或某种任务的需要建设成人工港。

    4.海洋油气

    据有关专家初步估测,我国海上石油资源量约为450多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为l4万亿立方米。按海区分,南海大陆架区域油气资源最丰富,其石油占全部大陆架区域的58.4%,天然气占72.2%;东海、渤海次之,黄海最少。另据估计,台西南盆地石油资源量为17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l.14万亿立方米;东沙南石油资源量为3亿吨;南沙群岛周围海域石油资源量为200多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8.3万亿立方米;海滩及浅海(简称滩海,指沿海滩涂至水深5米的区域)的石油资源量为30亿--35亿吨。

    近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但探明储量却不多。到1995年底,共获大陆架石油地质储量(已探明或基本探明)6.8亿吨,占全国的3.8%,天然气地质储量为l 266.3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5%。l995年,海上原油产量为927.5万吨,其中,与国外合作生产618.5万吨,自营生产309万吨,出口134万吨,创汇1.42亿美元,海洋石油工业总产值为99.15亿元(当年价)。尽管目前海上油气探明储量和产量都比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总的能源消费需求,但是我国海洋和滩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丰富,只要加强勘探开发,探明储量和产量都可能有较快增长。

5.海水制盐和综合利用

我国沿海有宜盐土地及滩涂资源约0.84万平方千米,其中黄、渤海沿岸最多,占全国的82%;东海沿岸较少;南海沿岸最少,仅占3%。另外,渤海湾、莱州湾等沿岸的滨海平原中还分布着大量高浓度的地下卤水,总净储量为74亿立方米,含盐量为6.46亿吨,含氯化钾为0.15亿吨。这些卤水资源储层浅,易开采,是制盐及盐化工业的理想原料。多年来,我国海盐产量一直居世界{dy},现在海盐承担着近6亿人的食用盐和全国80%的工业用盐任务。1995年,海盐产量为1

773.2万吨,占全国原盐总产量的68%以上。另外,有50多个盐化工企业,产品种类有60多个。1995年,氯化钾产量为4.22万吨,工业溴为3.28万吨,无水硫酸钠为2.17万吨,氯化镁为32万吨;正在运行的各种淡化装置4 000多台,总造水能力约为25万吨/天,其中海水淡化能力为0.3万吨/天。一些沿海城市已使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每年海水用量约为40亿吨,并开始用净化海水作工艺用水、城市生活杂用水及消防备用水。

    6.滨海旅游

    我国沿海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具备“阳光、沙滩、海水、空气、绿色”5个旅游资源基本要素,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数量丰富。据初步调查,我国有滨海旅游景点l 500多处、滨海沙滩100多处,其中有国务院公布的l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5处xxxx风景名胜区、l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7处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按资源类型分,共有273处主要景点,其中有45处海岸景点、l5处最主要的岛屿景点、8处奇特景点、l9处比较重要的生态景点、5处海底景点、62处比较xx的山岳景点以及119处比较有名的人文景点。目前,我国已开发的或部分开发的海滨人文景点、海岸景点、奇特景点和山岳景点300多处,约占全部景点的l/4。1995年,主要沿海城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95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为43.9亿美元。

    7.海滨砂矿

    我国海滨砂矿种类多达65种,其主要分布在南方基岩海岸和砂砾质海岸,北方较少。目前已探明具有工业储量的砂矿有锆石、锡石、独居石、钛铁矿、磷钇矿、铬铁矿、磁铁矿、铌钽铁矿、金红石、石英砂、砂金和金刚石等。海滨砂矿累计探明储量为15.27亿吨,其中绝大多数为非金属砂矿,金属砂矿只占1.6%。到1995年底,全国海滨砂矿累计探明储量为16.4亿吨。目前开采的海滨砂矿矿床有30多处,开采规模属中、小型,主要开采地集中在广东、海南、福建沿海。l995年,海滨砂矿总产量为9.44万吨。

8.海洋再生能源

我国沿海可开发的潮汐能资源较丰富,计有424处坝址,测算总装机容量为2 18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东海沿岸,其中福建、浙江两省最多,装机容量占全国沿海地区的88%;沿岸波浪能资源理论平均功率为1 280万千瓦,其中浙江、广东、福建、山东最多;据对我国沿岸l30个水道的统计,潮流能的理论平均功率为l 390万千瓦,其中浙江最多,占一半以上。此外,南海和台湾以东海域有丰富的海洋热能。目前小型潮汐电站的开发技术已基本成熟,并已有8座潮汐电站运行发电,总装机容量达6 120千瓦。同时,波浪能、潮流能发电技术以及海水温差和盐差能发电技术正在研究之中。

    9.大洋矿产

    世界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中,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资源量达150亿~300亿吨,其中含锰金属为37.5亿~75亿吨,镍金属为1.95亿~3.9亿吨,钻金属为0.3亿~0.6亿吨,铜金属为1.5亿~3亿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太平洋东北部海底资源进行多次勘查,在北纬7°~l8°、西经l38°~l57°的范围内圈出了30万平方千米的申请矿区,1991年已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筹委会批准,其中15万平方千米的矿区作为我国的开辟区,其余15万平方千米作为国际海底管理局的保留区。我国开辟区锰结核的资源量极为丰富。

    (二)海洋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根据我国国情和海洋开发自身的特点,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我国海洋产业产值的年增长速度宜比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高出5~10个百分点。到2015年,海洋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8%~22%,海洋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l2%,海洋{dy}、二、三产业的比例由目前的5:1:4调整为3:3:4,海洋开发总体实力达到发达国家2010年水平。到2030年,海洋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6%~20%,海洋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l8%以上,海洋开发的总体实力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进一步缩小,海洋{dy}、二、三产业的比例调整为2:3:5。到21世纪中叶,海洋产业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3%以上,海洋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5%以上,海洋开发总体实力达到国际{lx1}水平。

    从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等实际出发,我国海洋产业21世纪中叶达到国际{lx1}水平的总目标应采取分阶段实施的方式,每个阶段有重点地突破几个产业。基础较好的传统产业、有较好科技储备的新兴产业宜尽早达到国际{lx1}水平;科技储备较差、尚未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及需要巨额投资、国力尚难以负担的产业宜及早准备,为后续阶段实现重点突破打好基础,逐步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到2015年,海洋渔业、海盐及盐化工、海水直接利用及海洋xx等产业达到{sjlx}水平。海洋渔业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其产量和产值均已居世界xx,但我国海洋渔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等严重问题。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l5年时间里,海洋渔业应作为我国海洋产业中重点发展的产业,提高海洋渔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在海洋生物技术和水产品加工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使渔业资源状况和渔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立起以海水增养殖业、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为支柱的新型海洋渔业。

    海盐及盐化工发展目标是提高盐业生产和盐化工业的现代化水平,搞好盐田改造,适当增加盐田面积,在搞好大宗盐化工产品生产的同时,努力搞好综合利用,开发高效新产品。到2015年,盐田面积、海盐产量以及氯化钾、溴素、氯化镁、纯碱、烧碱等大宗产品产量,以及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他化学元素的品种和产量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海水直接利用,坚持以工业用水,特别是工业冷却水为主,发展工业其他用水和生活杂用水,使海水直接利用的规模迅速增大。到2015年,海水的直接利用可基本缓解沿海大中城市淡水资源的紧张局面。

    海洋xx业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大力提高生物化工和生物制药技术水平,提高海洋xx的质量,扩大海洋xx产业的规模,开发出一批xx、抗溃疡、抗艾滋病、抗心血管疾病、新型xx、止痛药和新型xxx等xx。到2015年,海洋xx品种和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到2030年,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滨海旅游业以及海洋服务业进人世界先进水平。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开采和滨海旅游业以及海洋服务业是海洋产业中的重点产业。近年来,我国造船业、港口建设和海洋油气开采以及滨海旅游、海洋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2030年以前,依靠科技进步,我国的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油气开采、滨海旅游和海洋服务业全面{lx1}世界是xx可能的。

海洋交通运输业重点是建设好几个大港,使之成为国际海洋运输枢纽。除上海外,天津、大连、青岛、宁波、广州以及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日照、连云港要跻身于世界大港之列。同时,合理调整港口布局,提高港口集、疏、运和仓储能力,重点建设煤炭、集装箱、陆岛滚装和客运等专业化码头;搞好港口挖潜,提高港口综合吞吐能力;调整运输船队结构,更新技术装备,提高运输组织及管理水平;建设成与国外海洋运输技术装备水平相当,大中小相结合,以港口为枢纽,海运、内河、公路、管道、航空多种运输方式,水陆畅通,配套设施完善,内外辐射的现代化海上运输通道;在沿海形成大中小港口、大中小泊位相结合,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港口布局。   

海洋油气开采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着力提高深海勘探开采技术水平,增强自营开采能力,重点开发好南海海域并逐步向外海扩展。到2030年,实现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以海洋油气为主,使海洋油气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

    滨海旅游业是一个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产业,要在搞好规划、注重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加快开发。到2030年,使我国各类滨海旅游景点基本开发出来,使滨海旅游景点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实现现代化,在全国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岛上形成一大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技术先进的海滨浴场、海上娱乐场、旅游度假区,使滨海旅游业成为我国创汇的支柱产业,成为海洋经济的主力军。

    海洋服务业既是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开发活动的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又是一个独立的海洋产业,一般可分为海洋信息服务和海洋技术服务两大类。海洋信息服务包括海洋预报和海洋资料服务,海洋技术服务主要包括海洋开发和工程建设的环境调查、海洋测绘、救捞和潜水服务等。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武装海洋服务业,加强海洋服务业的设施和装备建设。在2030年以前,在海洋信息服务方面,建成水下、海面、空中、岸上相结合的现代化海洋立体观测系统,建成面向全球的现代化信息服务系统;在海洋技术服务方面,建立一个高效的海上立体救助体系,形成覆盖我国中、远海域的导航网。

到21世纪中叶,深海和大洋矿产开采、新兴海洋空间利用、海洋核能及其他能源利用步人世界先进行列。深海采矿和新兴海洋空间利用(包括海底隧道、跨海大桥、海底仓库、海上机场、海上城市、海上娱乐场等建设)以及海洋核能开发,需要以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为支撑。21世纪中叶,我国深潜技术、深海采矿及冶炼技术要达到国际{lx1}水平,满足国内对镍、铜、钴、锰等金属的需要。   

新兴海洋空间利用,包括海上人工岛、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隧道、海底光(电)缆、海底仓库、海上娱乐场、海上城市等各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建成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的跨海或海底通道,建成舟山-宁波、汕头-南澳等跨海大桥,在渤海、东海、南海建设海上机场,在香港、上海等大都市附近建设海上卫星城。   

海洋核能及其他能源利用进入工业化阶段,从海水中提取重水、提取铀技术成熟,海洋核能技术及海洋波浪能、太阳能利用技术全面进入实用阶段,使其成为我国主要能源。届时,我国海洋产业全面达到{sjlx}水平。

    (三)海洋产业发展布局

海洋产业的总体布局应根据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择优安排、{zj0}利用和备择性等原则,协调各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安排,做到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远近结合、综合发展。   

1.海洋渔业

    要调整好海洋渔业内部的产业结构,适度发展海洋捕捞业,大力发展海水增养殖、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业。

    海洋捕捞方面,要控制近海捕捞强度,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到2015年,使外海(专属经济区)和远洋捕捞产量占捕捞总量的50%以上。对海水增养殖业、水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业,要规划建设好四大基地,即“两岛一湾”综合渔业基地、黄海渔业基地、东海渔业基地和南海渔业基地。

    “两岛一湾”综合渔业基地:建设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滩涂贝类、港养鱼虾基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鱼、虾、贝、藻、海珍品综合增养殖基地。在大连、秦皇岛、烟台、威海、青岛、日照建设水产品出口基地、苗种培育基地、水产品批发市场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黄海渔业基地:建设江苏沿海以滩涂贝类、紫菜、对虾、鳗鱼为主的养殖基地,黄海南部海域鱼、虾、贝、藻增养殖区;在连云港建设以苗种培育、水产品批发市场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综合渔业基地。

    东海渔业基地:浙闽沿岸以扩大经济鱼虾的增殖规模为主,重点建设象山港对虾增殖基地和闽东虾鱼贝、闽中鱼虾贝、闽南鱼虾及海珍品增殖区;建设浦东、宁波、舟山、台湾、温州等综合渔业基地。

    南海渔业基地:重点建设好珍珠湾珍珠贝和海参增殖区,建设大亚湾、大鹏湾、珠江口、钦州湾等一批增殖基地;海南岛、汕头、广州、湛江重点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建设面向港、澳市场的海鲜品综合基地;北海建设以珍珠、对虾、牡蛎、文蛤养殖为主的综合基地;南沙群岛建立外海渔业基地。

2.海盐及盐化工业

海盐业在江北重点发展大规模盐场,在江南主要发展中小规模盐场,特别要建设好山东、辽宁、河北、江苏、天津五大生产基地。   

盐化工业围绕大型盐业生产基地进行布局,建设好潍坊、青岛、连云港等几个盐化工基地。加强海水制盐后残余母液苦卤的利用研究,在海水提钾、海水提溴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快发展重质碱,产品力争打入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氯碱重点发展高浓度碱和固碱,适当发展离子膜烧碱,加快发展氯产品,增加新型有机氯溶剂和合成材料的品种和产量。要推广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搞好节能改造;加大废渣、废液和低产盐的综合利用,减少“三废”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3.海洋交通运输业

    港口建设,要充分利用我国5 000多千米长的基岩海岸和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以上的海湾以及长度大于100千米的人海江河,对中级以上泊位港址进行综合布局;巩固发展基本形成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渤海湾、长江口两翼(苏、沪、浙)、福建、两广、海南等7个重点海港区,以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海口等港口城市为中心,建成现代化海岸带港口群。辽东半岛以大连、营口为枢纽,以丹东、锦州为两翼,重点建设大窑湾深水泊位;山东半岛以烟台、青岛、石臼为枢纽,重点建设东营、龙口、蓬莱、威海、石岛、海阳、岚山港以及前湾港;渤海沿岸以天津、秦皇岛为枢纽,重点建设黄骅、唐山、涧河港;长江口以连云港、上海、宁波为枢纽,重点建设舟山、海门、温州以及罗泾、外高桥、金山嘴和北仑港区;福建沿海以福州、厦门为枢纽,重点建设湄洲湾、泉州港、闽东港;两广地区以广州、深圳、汕头、湛江为枢纽,重点建设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以及防城港、大鹏湾深水泊位;海南沿海以海口为枢纽,重点建设洋浦、八所、三亚港。

    海洋运输,要加强和扩大海上南北主通道直达运输、陆岛和岛岛间运输、环岛运输、海峡和海湾运输、江海联运、水陆联运。充分利用大洋通道,积极发展远洋运输,根据外贸发展需要,增加和开辟国际海运航线。海运船队要向结构合理、经济安全以及大型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4.海洋油气业

油气勘探。提高海洋油气勘探水平,扩大自营勘探区。搞好渤西南、辽东湾、莺-琼盆地和北部湾、珠江口和东海的勘探工作。加大珠江口 200米水深海域勘探力度,并创造条件逐渐向更深水域发展。加强南沙海域油气勘探工作力度,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要适时进行台西南、东沙南盆地的勘探。

    油气田开发建设和生产。在南海的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海域和渤海的辽东湾,开采一批高产油气田;渤海油气田应作为战略储备油气源,定量开采。海洋油气开发生产的重点逐步向南海转移,使南海成为我国海上油气生产的重要基地。

    石油化工。在广东惠州建一座年处理500万吨原油和年产45万吨乙烯的石油化工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将海上生产的重质油加工成高质量的石油和石化产品。利用锦州20—2凝析油气田的油气,在辽宁省锦西建一座大型合成氨和尿素装置,利用崖13—1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在海南省八所建一座大型合成氨和尿素装置。   

    陆上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塘沽、湛江、深圳赤湾以及上海海洋石油基地,在兴城、温州、三亚建设新的后勤基地。

5.滨海旅游业

滨海旅游业重点发展国际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并重,加强重点滨海旅游区的建设,形成一些点、线、片结合的滨海旅游网络。重点建设5个滨海旅游带。

环渤海旅游带:主要滨海城市有大连、青岛、天津、秦皇岛、兴城、烟台、威海等。以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和烟台5个主要港口城市为中心发展,重点建设大连金石滩海滨国际旅游度假村和青岛石老人旅游区,使这一地区发展成为集避暑、休疗养、度假、观光、游览、娱乐、体育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海和海岛旅游带。   

以上海为中心的滨海旅游带,主要有连云港、南通、上海、杭州、宁波、舟山、温州等城市。重点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横沙岛旅游度假区,逐渐把该旅游带建成集名胜古迹游览、宗教、文化、商业等为一体的旅游区。

    福建滨海旅游带:以福州为中心,北至宁德,南到厦门。这一地带应在原有自然景观基础上,扩大其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重点建设好湄洲湾旅游度假区,发展宗教朝圣旅游,完善妈祖庙、天后宫等旅游设施;开发崇武、东山海滨对台贸易旅游区;搞好鼓浪屿一万石山等一批重点风景区建设,逐渐把该区发展成多功能的滨海旅游带。

    以广州为中心的滨海旅游带:从汕头至北海,主要滨海城市有香港、澳门、汕头、深圳、珠海。以沙滩、海岛为基础,突出海上旅游活动,逐步发展成集观光、游览、娱乐、度假、海上运动、休养、避寒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区。

    海南滨海旅游带,该地区与美国夏威夷同纬度,具有热带自然景观,有在其他地区看不到的珍稀动植物和热带风光,是冬季避寒的理想场所。该旅游带北部以海口为中心,南部以三亚为中心,东部以文昌和万宁两县为中心,西部以洋浦开发区为重点进行规划开发,逐步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热带海岛型和具有国际水平的,集观光、游览、度假、冬泳、避寒、娱乐、休养和商贸于一体的国际xx度假旅游区。

6.海滨砂矿业

建设以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山东和辽宁为主的六大滨海砂矿勘探开发基地。滨海金属矿,重点建设广东阳江、福建沼安、山东荣成、海南文昌、广西合浦等锆英石矿、钛铁矿、独居石矿和沙尾磷钇矿的生产区。滨海非金属矿,重点建设福建东山、山东青岛、广东惠东、广西北海等山迹型砂矿、石英砂矿等生产区。

7.海水直接利用业

大连、天津、龙口、青岛、宁波等地区继续拓宽应用范围和规模,并在营口、秦皇岛、潍坊、威海、嘉兴、厦门、汕头、深圳、湛江、丹东、烟台、海南岛等地区发展海水直接利用业。到2015年,全国滨海缺水地带的工业冷却水普遍使用海水。与此同时,海水直接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水淬、洗涤、净化、除尘、冲灰、冲渣、化盐、印染等,作为大生活杂用水用于洗刷、冲厕、消防、游泳池用水等,也相应在滨海地带推广。

8.海水淡化业

海水淡化,主要在滨海苦咸水地区、沿海缺水工业区、海水倒灌区、海岛等地发展。发展海岛和滨海地带电厂的海水淡化。扩大天津、潍坊、长岛、上海、舟山、番禺、西沙群岛等地的海水淡化规模,在长海县、丹东、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厦门、湛江、海南等地新建海水淡化装置。



郑重声明:资讯 【海洋产业:前景广阔_缘来聚散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