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流量计测量原理和传感器主要组成部分- 润达仪表- rdyb8888 - 和讯博客
电磁流量计测量原理和传感器主要组成部分 [原创 2010-04-14 16:06:30]   
RDLD系列测量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传感器主要组成部分是:测量管、电极、励磁线圈、铁芯与磁轭壳体。它主要用于测量封闭管道中的导电液体和浆液中的体积流量。包括酸、碱、盐等强腐蚀性的液体。该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食品、制药、造纸等行业以及环保、市政管理,水利建设等领域。

产品特点:

1、测量不受流体密度、粘度、温度、压力和电导率变化的影响;
2、测量管内无阻碍流动部件,无压损,直管段要求较低;
3、系列公称通径DN15~DN3000。传感器衬里和电极材料有多种选择;
4、转换器采用新颖励磁方式,功耗低、零点稳定、xx度高。流量范围度可达1500:1;
5、转换器可与传感器组成一体型或分离型;
6、转换器采用16位高性能微处理器,2x16LCD显示,参数设定方便,编程可靠;
7、流量计为双向测量系统,内装三个积算器:正向总量、反向总量及差值总量;可显示.庄、反流量,并具有多种输出:电
流、脉冲、数字通讯、HART;
8、转换器采用表面安装技术(SMT),具有自检和自诊断功能安装场所的选择

为了使工作稳定可靠,在选择安装地点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尽量避开铁磁性物体及具有强电磁场的设备(大电机、大变压器等),以免磁场影响传感器的工作磁场和流量信号。
2.应尽量安装在干燥通风之处,避免日晒雨淋,环境温度应在-20~+60℃,相对湿度小于85%。
3.流量计周围应有充裕的空间,便于安装和维护

安装建议
的测量原理不依赖流量的特性,如果管路内有一定的湍流与漩涡产生在非测量区内(如:弯头、切向限流或上游有半开的截止阀)则与测量无关。如果在测量区内有稳态的涡流则会影响测量的稳定性和测量的精度,这时则应采取一些措施以稳定流速分布:
  a. 增加前后直管段的长度;
  b. 采用一个流量稳定器;
  c. 减少测量点的截面。

水平和垂直安装

传感器可以水平和垂直安装,但是应该确保避免沉积物和气泡对测量电极的影响,电极轴向保持水平为好。垂直安装时,流体应自下而上流动。

传感器不能安装在管道的{zg}位置,这个位置容易积聚气泡。

确保满管安装
  确保流量传感器在测量时,管道中充满被测流体,不能出现非满管状态。
  如管道存在非满管或是出口有放空状态,传感器应安装在一根虹吸管上。

弯管、阀门和泵之间的安装
  为保证测量的稳定性,应在传感器的前后设置直管段,其长度由下图给出。如做不到则应采用稳流器或减小测量点的截面
积。

传感器不能安装在泵的进水口
  为避免负压,传感器不能安装在泵的进水口,而应安装在泵的出水口。

 

传感器的进口直管段和出口直管段
  比较理想的安装地点应选择测量点前后有足够的直管段。进口直管段应≥5D,出口直管段≥3D(D为传感器公称口径)。
  插入式进口直管段应≥ 20 D , 出口直管段≥7D(D为传感器公称口径)。

 

管道出口为放空时的安装
  当出口为放空状态时,传感器不应安装在管道放空之处,应安装在较低处。
  传感器安装在管道下方处时,应保证传感器内被液体充满,不能出现空管状态。

串联安装和平行安装
  如果有几个传感器需要按顺序串联在同一管道上,每个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2个传感器的长度。
  如果两个以上的传感器彼此并行安装,传感器的距离必须大于1m。

  传感器产生的流量信号非常小,在满量程时也只有几个毫伏,所以传感器接地应良好。的接地要求有两个方面:
  1.从电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流量感应信号电流的回路来分析,传感器和转换器的接地端必须与被测介质同电位。
  2.接地。以大地为零电位,减少外界干扰。一般情况下,工艺管道都是金属管,本身都是接地的,这点要求很容易满足。但是在外界电磁场干扰较大的情况下,电磁流量计应另行设置接地装置,接地线采用截面大于5mm2的多股铜线,传感器的接地线绝不能接在电机或其它设备的公共地线上,以避免漏电流的影响。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a.传感器在金属管道上安装(金属管道内壁没有绝缘涂层),按下图接地。

  b.传感器在塑料管道上或在有绝缘衬里的管道上安装,传感器的两端应安装接地环、或接地法兰、或带有接地电极的短管,按下图接地。



、、是公司主营产品;、、旋进旋涡流量计、、,是热买产品;公司拥有一批长期从事自动化控制研究的设计、研制、安装调试的专业高科技人才,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满意的成套系统。江苏金湖润达工控仪表有限公司欢迎来电咨询与洽谈电话:0517-86989001 杨先生 手机:15161726520

郑重声明:资讯 【电磁流量计测量原理和传感器主要组成部分- 润达仪表- rdyb8888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