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登借粮台赏花游春

        俗话说: 一场春雨一场暖。随着一场又一场绵绵细雨的飘落,岛城很快滑到了仲春时节的边缘,虽然这个时候的岛城气温忽高忽低,使得大家翘首期盼的花期一再延迟,但街头巷尾人们的着装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谨慎一点的人们仍身着棉衣,而胆大的帅哥美女人则干脆轻衣罗衫,一张张美丽的俏模样使人恍若进入了暮春初夏的时节。虽说,时令已过寒食,谷雨也将到来,岛城如今已是春风荡漾,鹅黄绿柳细雨斜,但无处不飞花的诗意好像仍然藏在即将绽放的花蕾里,在春雨温声细语中沉醉,忘了花期。

      4月10日,农历二月二十六,星期六,红狐队及山友一行再次来到了崂山,这次的目的地是借粮台。说起借粮台,自我加入登山队伍的两年中,无数次听说过这个地名字但一直没有机会上去探个究竟,因为一再地错过,时间久了,竟然成了俺的一个心事。当得知蓝色混沌要带领大家前往借粮台的时候,激动的心情难于言表,一想到日里夜里惦念的借粮台就要见到了,做梦都笑。

      每次前往崂山,每次都被崂山的美所深深折服。崂山,虽然没有荣登闻名遐迩的三山五岳之标榜,但它以其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形成了雄伟、壮观、奇特、秀丽,山海相连的独特景观。那里有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更有数不清的岬角和海湾,大小岛屿星罗其间。海上看山,群峰竟奇争秀,烟岚缭绕其中登山观海,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每当风疾波涌之时,风水相吞,浊浪排空,迸珠溅玉,咆哮轰鸣。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皆以“山海奇观”称颂崂山,更以“海上仙山,天上人间”来赞颂崂山。自从两年前,我加入到登山队伍以来,无数次行走在崂山的幽谷林壑中,每每为那里的山海风光所陶醉,流连忘返,以至于后来被人们称为“山痴”一个。呵呵!其实,俺还是比较喜欢露露所言“人不是在崂山的路上,就是在崂山的梦里”。今天,俺就要由梦里走到借粮台,实现许久的愿望。

      仰口位于崂山的东北部,素以仙山宫殿和海湾沙滩景观而声名远播,那里既有xx的““狮峰宾日”,“狮岭横云”等迷人的胜景奇观,还有翠竹青松掩映的“海上宫殿”太平宫,xx石洞白云洞。。。xx的“崂山绿石”也产自那里。

      当车轮刚驶出仰口隧道,大家无不由衷地赞叹造物主的神奇,这里细雨霏霏,雾霭弥漫,樱桃树,杏花树,花开如雪,将河道农舍点缀得分外妖娆,一座城市两重天!大家兴奋不已。等车子停下来,从朱家沟一眼望去,远处山峦云雾缭绕,近处海岸线雾霭笼罩,我们似乎是进入了一个混沌的世界里。

      随着道路越走越远,丝丝细雨变成轻飘飘的雾气裹紧全身,雨水,汗水交织在一起挥洒在湿滑的山路上。“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沿途一丛丛映山红,粉红浅紫五彩缤纷娇艳欲滴,“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令大家惊喜不已!有了花中西施的相伴,大家忘了疲倦,在雨里雾里快乐地穿行,不久大家就来到了白云洞。白云洞,有诗云:“微行黄叶路,小憩白云巅。晴翠飞衣上,沧溟落足前。临风数归鸟,倚石听流泉。抛却人间累,神仙住洞天。”它是崂山以洞为名的两所道观之一,仅洞前的银杏树就有上千年的树龄。在青龙石侧有一株古玉兰,此时正值花期,花开如云似雪,引大家叹为观止。

      大家依依不舍离开白云洞,沿当年沈从文走过的“逍遥小径”来到了二仙山。二仙山位于白云洞的东侧与大仙山并列。据说大仙山不可登,但攀登二仙山也非易事。这里崖壁陡峭,峰顶上面的巨石,斜插那里,陡立如梯,名曰“三步紧”,大家很谨慎地顺着巨石向上爬,来到{zg}处像是靠背椅的石台上,石台很窄仅容三人可坐,椅背上刻有一个“仙”字,人称“会仙台”。站在这里,山风猎猎,令人胆寒。环顾四周,海天苍茫,俯视悬崖,惊险万状。此时雾霭散淡,山中云雾缭绕,似仙境一般,“松间闲坐数烟峦,海气苍茫障远山。四面峦峰忽不见,始知身在白云间。”始明白了为何大多道观庙宇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原来这里面包含着一个““道法自然”的理念,管中窥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从会仙台下来后大家走山脊,钻树林,很快来到了离二仙山不远的借粮台。借粮台,位于白云洞的东北方,在来之前,我看过一篇网友的文章,文中描述这里的石壁光滑如斧削,非常人能够上去。如今,站在借粮台下,眼见这借粮台不仅陡峭难攀,石壁也如锉如刀。此时已是下午1点多,大家开始吃饭补充体能,蓝色混沌和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上去的方案。等大家吃好了休息好了,就开始了今天的重头戏——登借粮台。这是俺期待已久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

      上去的路跟网友文章描述的同出一辙:现成的路,根本没有,有的只是一条陡峭狭窄的石缝。一明{dy}个上去了,接着蓝色混沌上去了,向阳紧随其后第三个上去了,他们都是背靠着石壁,一个托着一个一点一点移上去的,我们在下面眼瞅着心揪着,终于看到他们一个接着一个顺利地来到离地面十多米一个平台上,大家才宽下心来。接着,一明将安全带抛了下来,蓝色混沌也将安全绳放了下来,就这样,大家站在浩然正气的坚实的肩上,腰里系着安全绳,双手抓着安全带,上面拉,下面托,一个上去了,下一个再接着上。恍然如梦{dy}个上去了,接着迎风起舞,果冻,我(绿荷听雨)也上来了,{zh1}一个是微笑,只有心雨和董千及同伴三人没有上去,他们在山下为我们加油。心雨为了能给大家拍到登上借粮台的全景,和董千他们跑到借粮台的对面山上,其爬山的辛苦自不必说了,致谢。

      到了这个大约5~6平方的平台上,大家轻松多了,剩下的陡壁因这个平台的支撑感觉不是很紧张,一明又是{dy}个上去,然后抛下安全带,接着大家一个接着一个前后共九人顺利地来到大平台上。大平台,也就是借粮台的最终所在。这里没有期许中的完整,平台中央是横七竖八被枯藤缠绕的石条,这里原来像是个房屋或亭子之类的建筑,如今,只剩下断垣残壁。从倒塌的石基上大体能看出原来建筑的轮廓,该石屋或亭子呈八角形,由下而上垒垒收缩,没有水泥填充的痕迹,仅存的石壁高也不过约一米的样子。在这颓废的八角屋附近是两座石崮子,一座尖尖像冲天的剑,一座平整像一个大锅盖,石崮下所有的缝隙都被石条间成大小不一的隔断,里面可以住人或存放东西。在借粮台走一圈,整个仰口湾大海远山尽收眼底,此时太阳已经放晴,远处海天一色,蔚为壮观,眺望山之光,水之色,云中雾霭 ,真是荡气回肠。再重温一下有关借粮台的传说此时倍感亲切:

借粮台上八角亭,一碗小米救苍生;

道长驾鹤升仙去,留下石屋传美名。

      夕阳西下,大家告别借粮台,在四位男士的保护下,姐妹们又从借粮台上安全地回到台下,与心雨他们会合后开始下山。从借粮台下来后,大家都很兴奋,在台上的时候大家跳舞以示庆贺,下来后,钻一线天,走山涧,大家又是唱歌又是跑山,一点也不觉得累。不久。大家就跑到山谷,再一次与漫山遍野的野杜鹃重逢。

      人间四月天,崂山看杜鹃,一路上灿如云霞的杜鹃花一簇簇花开锦绣,美不胜收。白居易把杜鹃喻为花中西施,赞叹道:“闲来两枝持在手,疑是人间不曾有。花中此物是西施,勺药芙蓉皆嫫母。”杜鹃的美实实在在是野性之美,娇艳而质朴,秀媚而狂野,名贵优雅的勺药、芙蓉,怎能与它媲美。植物学家说她们:喜群集,爱深山,性坚强。难怪山火烤焦的杜鹃树干上,常常会冒出朵朵鲜艳的花儿。诗人写她们:“翠岭锁雄关,百鸟任飞旋。杜鹃性志野,偏缀此蛮山。道尽此花天性。”我想,红狐队的姐妹们何尝不是这山中的杜鹃花,任性里有几分矜持,狂放里有几多柔情,张扬里有几许羞怯,刚强里也有许多脆弱。这是一种需要呵护的美,是红狐队里的男士们为她们撑开一片天,让这种美可以在山谷中浅吟低唱,自由伸展,令人感激。

      杜鹃花的花语:爱的喜悦。仲春时节登借粮台赏花游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郑重声明:资讯 【仲春时节登借粮台赏花游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