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因为女性用户群体的特殊性以及跟女性最相关的化妆品本身的特殊属性决定,以女性用户为主体的购物社区更容易集结,这类的产品购物点评也很容易成功,而其中一个决定点评能够火起来的要素就是——试用!
很早的时候我在建外SOHO见过这样一家店,说他是店实际上有点不确切,因为他不是卖东西的,他是分拆东西的,他是一家试客店。
他们的模式很简单,你交365块钱成为会员,然后你每天可以去他那领取3样东西使用。这些东西包括香水、面巾纸、小饰品、小食品、化妆品、…、等等。基本上都是女性相关的用品,且都是较xx的品牌。而每个会员能够领取的并不是一整瓶,而是被分拆过的N分之一瓶。比如一瓶Dior香水会被分拆成够一个女人使用2到3天的小瓶子若干,然后每个会员限领一份;饼干是按照小袋来领取的。
据店主介绍在3个月内会员已经上千,每次路过的时候都看到很多美眉在领取试用….他们走的实际上是一种线下的口碑营销模式。
最近,我开始关注购物点评社区,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内做的还算有人气的购物点评社区基本上都是女性相关产品的点评社区,如果算上豆瓣的话那么图书影像算一个。其他的如数码产品、服装服饰、百货用品等等基本没有见到成型的。
那么,为什么以女性为主体的购物社区更容易集结?
①、女性之间的用户关系很容易建立;
②、女性用户相对男性用户而言更喜欢展示,展示自己以及自己的购物经历;
③、女性用户的贪小便宜心理也导致她们更愿意与一群人联合在一起探讨;
之前我写过一篇“”,大体上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那么,为什么女性用品为主体的点评社区容易红火?
①、女性用户爱展示;
②、女性用品需要对比且品牌迁移成本低;
③、以试用装为核心的三赢用户链;
我们再回到最初开始谈商品点评的时候我说的,?无外乎三种:利益受损、得益、闲得无聊。
对,利益,是利益!利益几乎是目前所有有点评的网站初期甚至一直沿用的套路。简单说,90%的点评站点的数据是烧钱堆起来的,其余的是垃圾数据堆出来的。当然,豆瓣在特殊的时候进入一个特殊的市场,是个特例。
有的网站在前期是直接给RMB奖励;有的是给积分奖励,积分兑换礼品。而这些起来的女性购物点评站是靠的另外一个利益奖励——试用装。
从化妆品的属性来看,化妆品很容易标准化、化妆品确实需要对比,而且更换周期 短,品牌迁移成本也低。所以,试用装的出现实在是绝配啊!
网站发给用户某个新的化妆品的试用装,用户可以xxx取试用,而{wy}的代价就是提交一份试用报告(点评)。这对于喜欢展示又乐于不断尝试的女性用户来说,简直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了。
于是我们看到在化妆品类点评网站实际上存在这样一条链条:厂家提供试用品——网站负责找人试用——试用用户提交点评——形成口碑引发其他用户使用——厂家得利,网站得益,用户获益。这是个三赢的买卖!
同时,这个模式基本无法复制,这是由化妆品的商品属性决定的,其余再无什么可以试用的产品了…..不过,不以化妆品和女性用户为主体的点评也有日渐成型的,但是大多集中在B2C商家内部,因为B2C自己来做的话,其实也存在一个利益链条,且待下回分解。
女人是天生的消费者和倾诉者
对 化妆品有这个优势 但是细致分析后 有用户区分和时效区分 这个对数据和影响分析比较有影响
女人的钱就是容易赚!
商品试用,换购,团购,优惠券都会很大程度刺激女生消费群体。
这贪小便宜的心态是改不了了,呵呵~
其实尽管她们在贪小便宜,但是客单价并不比男性群体低,甚至在高单价消费群体中多数都是女性。并且随意性特别强,看好立即就买根本不去考虑以后会不会用得上。
男性也有能激起兴趣的事情吧,比如车子试驾,然后写点评,一定很多男生乐意去干…
一个女人等于五百只鸭子啊。本来就话多。
化妆品之外的其他东西都不适合试用?
我们就在做化妆品之外的其他东西的试用.
饮料, 牛奶, 巧克力…
而你说的链条, 实际上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 为什么不是那样. 这涉及到厂商不同部门的考核指标问题.
呵呵,你说的试吃算一个,吃客点评这样的也算是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