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纺纱量达1850万吨棉花缺口420万吨_纺纱工艺,织布工艺,染整知识 ...

   8月24-25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杭州召开了中国棉纺织论坛暨三届三次理事扩大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就当前中国棉纺织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棉纺织产业创新及预警做了重要发言。

    一、中国棉纺织工业运行现状及特点

     中国棉纺织工业经过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工业体系,在我国纺织工业乃至世界棉纺织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特点是:

     (一)是纺织工业的基础性行业

     棉纺织业纤维加工量占全国纺织纤维加工量的50%以上,05年全年棉纱线产量已达到1440万吨,增长11.5%,布产量470亿米,增长11.9%。06年1-7月纱线产量922.48万吨,增长19.33%。目前棉纱、布生产量均居世界xx并为针织、印染、家纺、服装等行业提供了大量适合各种需求的纱布产品。

     (二)棉纺织工业是重要出口行业

     05年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出口创汇411亿美元,同比增长31.6%,占全部纺织服装出口的35%;其中棉纺织品出口140.7亿美元,增长18.6%。06年1-6月,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出口继续稳定增长,出口额达到251.4亿美元,增长30.7 %,其中棉纺织品78.08亿美元,增长18.72%。棉纺织业进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一般贸易所占比重已达到71.7%,说明几年来棉制纺织品及服装采用国产面料顶替进口的技术进步工作取得了成效。

     (三)棉纺织工业是涉及三农的高就业行业

     2005年棉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246万人,占全部规模以上纺织职工的26.6%左右,提供了大量城市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每年使用国产棉花600万吨左右,保证了上游棉花生产1亿多棉农约1000万家庭的经济利益;

     (四)棉纺织工业经济运行概况

     2005年,棉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收入4675亿元,增长33.4%;利润总额147.47亿元,增长70.8%;应交增值税131亿元,增长40.93%;全员劳动生产率4.08万元/人·年。06年1-6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2640.7亿元,同比增长了25.1%,占全部纺织工业的24.2%。利润总额83.65亿元,增长46.28%,实现利润占全国纺织的22.7%,产销率达到97.71%,同比增长0.24个百分点。
(五)2000年以来技术装备、产品水平提升较快;

     2000年以来,棉纺织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无卷化率达到38.4%,精梳纱比重达25%左右,无结纱比重达55.32%左右,无梭布比重达52.74%左右,这些数据比2000年都有大幅提高。

     (六)棉纺织工业体制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到05年底,全国棉纺织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比重由压锭前的71.4%下降到目前的4.2%;民营企业及三资企业是棉纺织产业的主体。2005年统计,沿海8省一市纺纱产量占全国的68%;内陆产棉区新疆、河南、湖北、湖南、安徽、陕西6省纱产量占全国的63.63%。棉纺能力主要集中在沿海、民营企业及产棉区。尽管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也得到发展,但与东部比差距仍很大,这种趋势在“十一五”期间仍将继续。主要原因是中西部机制相对落后,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国企负担沉重,外资投入相对较少,资金缺乏等制约了中西部的快速发展。

     二、当前棉纺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水平仍较低

     近几年棉纺织技术进步很快,但由于棉纺织业基数大,改造升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只能依靠企业缓慢积累和银行xx对生产线逐步改造,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5年,转杯纺及喷气纺为147万头,环锭细纱7600万锭,其中80年代以前设备约3300万锭,占43%左右,这些设备大多使用接近30年。国际{zx1}技术紧密纺纱只有60万锭,只占0.8%。配套清梳联占38.4%,低于国外60%的占有率,无梭织机占有率只有28.73%,国外先进可达90%。与发达国家及周边国家比较,技术装备水平仍较低,致使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用人较多。我国棉纺万锭用工平均150人左右,而国外先进万锭用工60人,高水平可达30人,生产成本高、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

     (二)产品品种单一、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缺乏,

     我国棉纺产品以纯棉、T/C混纺及涤纶化纤短纤纯纺纱为主。多种纤维不同配比混纺纱、功能性、保健性纱少,品种单一;织造方面各种纱线交并、交织各种组织变化和各类大小提花产品比重小,纱布与发达国家比技术含量低,不能xx满足xx次市场需要,出口产品数量型增长的局面还没有根本转变。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差,多数企业仍主要生产大路货品种,新产品产值率低,出口棉纺织品,尤其棉制服装缺少自主品牌,品牌附加值较低。

     (三)国有企业尤其西部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

     根据2006年6月底统计规模以上全国棉纺织企业6980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95户,占4.2%。全国规模以上棉纺织行业销售收入2640亿元,利润总额83.65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销售收入287.18亿元,占10.87%,利润1.29亿元,仅占0.89%,利润率只有0.45%,亏损面达40.68%。尤其是西部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棉纺织企业亏损面更高。
(四)棉花问题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棉花在棉纱所占比重约64%左右,在棉纺织产品成本中约占70%。棉花的价格变动、棉花的质量、棉花产业政策和棉花进口配额体制对棉纺业乃至纺织工业全行业影响极大。

     1、棉花供求缺口问题

     到2010年,如果按5.2%的较低的速度增长,我国棉纱线产量将达到1850万吨以上,预计用棉量超过1100万吨。到2010年,按农业部规划棉花产量如能达到680万吨,棉花供求缺口在420万吨以上,届时将有40%的棉花靠进口解决。

     近年来,棉花供不应求的矛盾是通过加大进口来解决的。这方面我们行业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有力的保持了纺织工业的生产和出口。由于担心进口棉花可能会影响到棉农的收益,有关部门主张少进口或继续提高滑准税率来控制市场价格。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据调查,2001-2005年,棉农植棉现金收益分别为410元/亩、593元/亩、832元/亩、615元/亩、782元/亩(03/04年度出现棉价暴涨暴跌情况),数据显示棉农收益是稳步增长的。中国棉农在“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不用担心卖棉难问题的出现。几年来国际棉花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包括中国),通过提高国内棉花单产和适当扩大种植面积以及发放进口配额来解决生产需求是可能的。据新疆地区调查,各地区领导均表示可以开垦荒漠地用于棉花的种植,大量未开发的沙漠地、戈壁滩地加上先进滴灌技术可以扩大种植面积,不会造成粮棉争地问题。近几年,国际棉花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国际棉花产量大于需求量,国内棉价多数年份都高于国际棉价,{zg}时差价达到2000元/吨以上。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有力,及时发放进口棉花配额,基本满足了国内需求,促进了棉纺织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作为行业协会,我们仍将继续鼓励扩大使用化学纤维、麻纤维、竹原及竹浆纤维,开发多种纤维混纺交织产品和提高功能化、差别化纤维的使用比例,减少棉花的使用量。

     2、棉花价格与国际接轨

     很多人对棉纺行业不太了解,以为棉纺织业销售收入、利润、出口连年增长,竞争力很强,其实不然。由于国内棉价长期高于国际市场,使中国棉纺织产业在与国际棉纺织产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产品能出口,许多企业只能通过压缩开支、减少利润、四班改三班、减少用工来降低成本。据国际机构调查,04年秋冬季中国棉纺织人均小时工资为0.48美元。05年棉纺织产业平均净利润率只有3.15%,许多棉纺织厂工人月工资不足700元,招工难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棉纺产业实现利润,为国家纳税,实现出口创汇、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以职工的低收入取得的。据统计,约64%的棉纺织企业的利润率在3%以下,利润率高于6%的仅占11.5%。还应当看到棉纺全行业实现的利润增长是统计内企业个数逐年增加实现的。

     从保护农民利益的方面的考虑,04年开始实行滑准税率,将关税配额外进口棉花关税从1%提高到5%--40%,棉纱生产成本又增加了400-500元/吨,使企业负担进一步加大。去年,国家又将滑准税基准价从12100元/吨提高到12950元/吨,变相的提高了关税,使牛仔布等大量使用低等级棉的企业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印度一家牛仔布上市公司使用的棉花价格为6800元/吨,我国一家牛仔布上市公司使用的棉花价格为13300元/吨,差价6500元/吨!牛仔行业许多企业出现亏损,出口量增加而单价下降。由于我国用标准棉价格高于国际市场2000元/吨以上,成本高,售价高于印度纱和巴基斯坦纱。据国际市场调查,目前我国精梳纱平均纱支售价2900美元/吨,印纱2580美元/吨,巴纱2650美元/吨,中国纱价高竞争力大大降低。因为国内棉价比进口纱线价格还高,下游针织、机织企业只好大量进口国外低价棉纱,1-6月进口棉纱47.49万吨,增长率达到25%。

     造成棉价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也与当前棉花加工企业数量太多太滥有一定关系,棉花加工能力超过产量的5倍,抢资源,收购加工成本高,造成价格偏高。为什么中国纺织企业一定要长期使用高于国际市场2000元/吨以上的棉花?长此下去,中国棉纺织产业还有什么国际竞争力?所以,解决国内外棉价接轨的问题已经十分紧迫了。抓紧研究既放开进口棉花限制同时又保护棉农利益的政策已经十分必要。

     3、棉花“三丝”等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三丝”问题已经讲了多年,有关部门也曾想过办法解决,也有一定的收效。但是,这个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尤其是棉花供应紧张时,“三丝”问题更为严重。03/04年度,由于棉花受灾减产、棉纺企业需求增长,部分棉商炒作棉价,使棉花价格在短期内出现猛涨,致使棉纺企业、棉商都出现大面积亏损。在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棉花供应合同成为一纸空文,超水棉、等级不符、“三丝”等质量大量出现,棉纺厂也只能被动接受,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由于“三丝”的存在,企业都安排大量人力挑拣,一般企业都有几百人,吨纱成本平均提高约400多元,按600万吨棉花计,棉纺企业最少减少利润2.4亿元人民币。新疆天山棉纺是一个全年用棉4万多吨的企业,拣“三丝”的工人达700人,年增加生产成本近4000多万元,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这个问题的解决的办法,首先是产棉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新疆兵团由于领导重视,团队作用强,三丝问题要比兵团以外的棉区少的多。河南许昌裕丰纺织股份公司在新疆某地区买的棉花不含三丝,该企业没有安排一个职工挑拣三丝。主要原因是轧花厂收购、加工严格把关的结果。说明三丝问题只要领导重视,严格收购质量,并不是不能解决。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棉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几点认识

     (一)当前产业政策投资重点应当是产业升级和创新

     当前,我国棉纺织落后技术装备仍有相当大的比重,许多出口产品量大价低,由此引发频繁的贸易磨擦。为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大力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增加附加值、强化新产品创新机制、淘汰落后、推行机电一体化、信息化、连续化已成为全行业发展的共同愿望。由于棉纺织业基础大,在短时间完成对行业的提升改造还有较大困难。要通过持续不断推进技术进步,要逐步提高棉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水平,实现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测,以自动化、连续化和智能化替代棉纺织技术传统技术装备,大力提升产品创新水平和劳动生产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二)顺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推动棉纺织工业的持续发展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上升期,目前我国人均纤维消耗量14kg,而发达国家欧盟约为22kg,美国约为39kg。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内需市场将长期发挥着对我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的拉动作用,棉纺织纤维加工量将有所增加,不断增长的内需,给棉纺织品营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国际市场随着一些发达国家棉纺织业的退出和出口配额的取消,我国的棉纺织品在提高质量、档次,增加品种的条件下,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中国不能抓住机遇,工业产能就会转移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但是产能增长要坚持市场先导、技术先进、产品{yl}、适度发展的原则。我们要利用国内外市场的机遇,扩大市场销售,推动我国棉纺织业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入世以后,尤其取消配额后,中国纺织已经溶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研究锭子多少已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一切应当以市场为导向。锭子多了,市场需求不旺就会减少生产,落后锭子没有生产的优势,那就会停下来或淘汰掉。市场需求旺盛时,如果锭子不够用,可能会刺激企业发展纺锭。近几年棉纺能力增长较快,就是国内外市场拉动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局部地区棉纺能力增长较快,说明该地区有发展的环境,有市场、有效益,有资金条件。北京、上海、青岛、天津原来的棉纺织主要城市现在正在退出、在萎缩。说明这些地方已经不具备大力发展棉纺的条件了。这种趋势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生产能力的区域布局,体现了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只有通过鼓励新型技术和装备的增加来提高产品水平,鼓励通过更新改造淘汰落后,减少和控制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新增普通纺纱能力,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全行业竞争力的提高,这也是创新。新型纺锭的增加使落后设备比重减少了,一旦出现市场供大于求,必然会有一批落后的企业、落后的产品、落后的纺锭被淘汰,这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四、棉纺织行业产业预警

     综上所述,我们一方面鼓励优势企业发展高新技术、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淘汰落后,抓住机遇适度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存在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投资风险和不良后果。

     (一)投资过快增长将导致产能过剩

     十五期间是中国棉纺织业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在2000年“压锭”调整结束以后,实际上已放开了计划体制下长达十年的纺纱能力限制,加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入世带来的机遇,国内外市场需求激发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十五”期间全国棉纺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居纺织全行业之首,仅细纱机国内每年销售就达900万锭,转杯纺年均增长近17万头。今年1-6月,棉纺织共完成投资284.77亿元,同比增长42.16%,投资及纺纱能力仍处于高速增长。

     1、产能过快增长导致棉花供需矛盾突出,棉价高,效益下降

     国内棉花生产量增长有限,2005年棉产量为570万吨,比2001年增长38万吨,而棉纱产量从2000年660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1440万吨,五年增长780万吨,年均增长156万吨,用棉缺口逐年加大,2001年-2005年分别进口6万吨、17万吨、87万吨、191万吨、256.5万吨,今年1-6月棉花进口已达到245万吨。由于供需缺口大,棉价大大高于国际市场,03/04年度还引发棉商的炒作,出现棉价大起大落、进口棉花量大、质量下降的情况,对棉纺企业、加工企业及棉商都造成较大的损失。

     2、产能过快增长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中低档产品供大于求,贸易摩擦加剧。目前,一些地区为了局部利益和突出政绩的要求,督促企业竞相发展棉纺纱锭,不仅消耗大量棉花,而且生产的产品档次低,出现中低档产品供大于求。另外,出口产品过快增长,引发频繁的贸易摩擦,反倾销的案件逐年增长。

     3、产能的快速增长,使能源电力、劳动力、环保压力增大。

     近年来,由于增速过快,能源电力供不应求,劳动力短缺,沿海地区停产限电、招工困难频繁发生,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二)行业自律和产业预警十分必要

     1、全行业要充分认识自律与预警的重要性,走科技、效益、能源环保和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认识到盲目发展、产能过快增长的潜在危险,用科学发展观引导行业发展的全局。要总结1999年以前由于产能过快增长而出现连续6年全行业亏损的教训。今后产业发展是坚持科技{lx1},能源电力、环保、效益、人力资源兼顾的原则,在原料方面要大力推广差别化、功能化纤维、非棉xx纤维的使用比例,

     2、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品结构和科技创新

     “十一五”期间是中国纺织发展的重要转型期,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把有限资金投入到先进生产力建设方面,投入到产品创新方面,把质量、产品、品牌创新放在首要地位,不能一味搞普通纱、布产品,要注意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在这方面,天虹集团的经验值得借鉴。该集团通过低成本扩张,收购许多中小企业,改造老企业,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集中开发各类包芯纱产品,产品附加值迅速提高,企业已经进入棉纺行业20个{zj1}竞争力的企业行列。

     中棉行协要求全体理事带头并发出行业自律的倡议,要从行业自律的角度,自觉控制普通环锭纺和转杯纺的产能的增长;坚持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这样将有利于全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相信,中国纺织工业一定会逐步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远大目标。

2006年8月31日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纺纱量达1850万吨棉花缺口420万吨_纺纱工艺,织布工艺,染整知识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