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性症:根据日本于1999 年首先提出、经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州大学论证并由第2 次国际口臭会议通过的《临床角度出发的口臭分类法》,凡是主诉口臭的患者,除本人自觉异味外,他人有同样感觉或口臭程度达到周围人们难以容忍程度者,或用硫化物检测器Halimeter 测量证明呼气有高硫化氢含量者,可诊断为真性口臭症。真性口臭症又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口臭是指口臭原因来自舌苔,在去除舌苔后,口臭症状明显减轻,经一段时间舌背清洁和注意口腔卫生后就会好转;而病理性口臭主要由口腔病因或全身疾病造成,当口腔病因去除和全身疾病xx后,口臭可明显减轻或消失。由口腔病因导致的口臭称为口源性口臭,由全身疾病造成的口臭称为非口源性口臭。临床上大部分口臭为口源性(大于80%)。

  2.假性口臭症:主要是患者自觉有口腔异味但他人无法证明存在口臭,用硫化物监测器测试也属于正常范围,此类患者多由心理因素造成。

口气的成分

  口腔气味的来源主要是口腔xx分解氨基酸的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包括多种化合物,如:吲哚、粪臭素、二元胺类(尸胺、腐胺) 以及挥发性硫化物(VSCs) 。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VSCs ,VSCs,包括硫化氢、甲硫醇、二甲基硫醇、二甲基二硫醇等。与口腔臭味有关的是前三种,因为它们都含有能发挥活性作用的巯基( – SH) ,它们在低浓度就能发出强烈臭味。而二甲基二硫醇由于没有巯基,与口臭的产生基本无关。VSCs 作为口腔臭味的主要成分,由牙周袋内的或舌苔内的G- xxx产生,以含硫氨基酸(主要是甲硫氨酸) 作为xx底物。不少研究证实,硫化氢在口腔内的气体成分中含量较高,而甲硫醇则是在牙周病患者的牙周袋内占主导地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