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友新知(四)——老梁- 角落里的光- xiaobao1122 - 和讯博客
故友新知(四)——老梁 [原创 2010-04-14 13:40:47]   
 

 

 

刚刚攀升回来的气温,这几天又一下快落到了冰点。这让我想起来上周日去巩义,在室外采访老梁的时候,呼出来的是白色的蒸汽,握着话筒的手不停哆嗦。

老梁是巩义一个电解铝企业的经理,认识他还是05年刚上班的时候,实习的时候,和时老师一起去了一次,就是从那一次开始认识了这个企业,也渐渐熟识了他们企业的这位科技人员——梁学民。或许因为很少碰到同姓的人,所以凭空多了一份亲切感。再后来,去年九月份和前两天又去了两次,渐渐知道了这位老梁同志的故事,这也让我对他的钦佩又加深了几分。

在中国来说,尤其是河南,企业和企业家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如今五年前我去的那个小企业,现在已经羽翼丰满了。说不好是老梁成就了企业,还是企业成全了老梁。其实老梁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互相成全的故事。

02年的时候梁学民还是贵州有色院的一名专家,36岁他就被评为教授级高工,是全院最年轻的教授级高工,也是学科带头人,工资和奖金都是院里{zg}的。而当时的贵州有色院,在全国有色研究院里也是响当当的。在院里,老梁的专业是电解铝,当时他就是国内{yl}的专家,算是有圈内的名人。

而在几千公里之外,当时的巩义,一个县级国有的电厂和铝厂也进行了整合。合并后的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找到了梁学民,邀他来这个小厂一起发展。老梁说那个时候来,有一种直觉在指引着他,隐隐中预感到未来电解铝这个行业将要有大发展的机遇。于是,抛弃了专家级的待遇,跟随豫联的老总来到了这个郑州下面的县级市——巩义。对于当时他的选择,同事们都在猜测他的动机,很多人说他是“激流勇退”。按照当时他在行业里的影响力,至少年薪几十万。要不然怎么舍得放弃现在这么一个好的科研院所而转投一家地方小企业呢?

多年后,老梁在跟他同事谈起当年的要求时,一定显得很洒脱,因为当时他给老总提的要求是只有一条,不谈工资,别人拿多少,我拿多少,只要给他一个平台就行了。

实际上,到巩义后,他就成为了这个企业的科技带头人和副总,但工资也只有四千块钱一个月,全年还不到五万。和留在科研单位相比,显然这不是一个划算的变动。而当时的豫联集团,年产值也只有8个亿。而自他走后,他原来的单位也认识到人才的可贵,员工们的福利待遇也大大提升,一个学科带头人一年的收入翻了好几番。如果他留在那里,待遇肯定低不了。

但后来老单位的同事来巩义看他时,却发现他其实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光鲜,不仅工资比他们低,办公室也十分简陋。于是,每年单位团拜的时候,同事们都是给他偷偷的多塞一份礼品。老梁说同事们这是可怜他。因为很多人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要从一个省里的“厅级”单位调到一个县里的“科级”单位呢?

来到巩义后,老梁就一门心思扑在了电解铝项目上。从新厂区规划,到新项目上马,他都是电解铝项目的主要实施者之一。他去了以后,靠着他在圈内的影响力,又有几位科研人员相继到了中孚。一个小小的科研团队又组建起来了,老梁也一门心思扑在了技术研发上。在他的带领下,他们在05年一举攻克科“电解槽不停电检修”技术。这个困扰了行业内很久难题竟然在一个县级小厂攻克了,这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凭借这个技术,一个地方小企业也在行业内名声大噪。当然这也成为了我{dy}次见到他的机缘,但是我们就是去采访这个技术攻关时才见到他的。再后来企业也完成了改制,项目也一个接一个得上马。去年九月再见面,老梁已经从副经理变成了经理,因为他的才能和付出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肯定。待遇,我想自然不用多说了,这次老单位的同事都发出了羡慕的目光,开始称赞当时他的选择是多么明智和高超。

而这次再去,机缘还是源于科技创新。因为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又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技术”,还有一个“超导”的{gjj}节能项目。两个项目国家的科技支持资金就有近一个亿。而老梁把科研的目标也定位在了做世界最节能的铝电解槽技术,做{qwgr}的技术开发。虽然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了世界{dy}。而他们企业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也告诉我,在梁总来之前,他们这个小厂,没有什么所谓的科技创新,他来了以后现在申请的专利已经达到了100多件。企业年销售收入也从原来的8个亿,增长到了现在的130多个亿。当谈这样高速增长的背后,有整个铝行业这个大市场的因素,但是谁又敢说,这和老梁没有关系呢?现在他们的科技创新已经在行业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很多国际的专家也慕名而来。

老梁的故事讲完了,想了半天,却想不起来一个很好的题目,说道底这又是一个梦想与现实的问题。我很羡慕他能做“激流勇退”的选择,很羡慕他有舍弃地位、金钱的勇气,很羡慕他有{yt}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变成一个不断庞大的企业、对社会有所贡献。能有多少人能够像他那样在人生的关键阶段作出“正确”的选择呢?谁都知道,梦想的实现和道路的选择紧密相连,但是前方的道路是宽阔平坦还是布满荆棘,谁都不知道。很多人都在想,与其走在一条一眼能望得到尽头的大路上,还不如找条小道,自己去探索。但是多少人有这个勇气?多少人做好了“舍得”的准备?多少人带足了面对挫折的勇气了呢?

前两天与一个最要好的朋友聊天,他说去年金融危机时,企业的产品一下子卖不出去,所有人都紧张得不得了。但是国家四万亿的投资一下来,企业又恢复了精气神,不仅产品好买了,又在考虑着扩张的事情了。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金融危机时的疼痛没让管理者清醒,反倒更有干劲了。他说,呆在这样的企业,没有安全感,不如找个时间做个了断。不知道是他说说而已,还是打下了主意。

很多人和他一样,都在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选择,都在苦苦的挣扎。可以羡慕别人的决定,但也理解一些人的无法放下。毕竟家境不同,环境不同,一个人担心的越多,在乎的越多,走起路来,步伐才会沉重,选择才会艰难,没有后路,才会更痛苦,当然这种挣扎也更消耗人。这不是一个关于对错的问题,也不是就是一个“潇洒”就能描述的问题。

看清楚什么对自己更重要,因为成全你的,只能是自己。

郑重声明:资讯 【故友新知(四)——老梁- 角落里的光- xiaobao1122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