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个月之后,国内成品油价终于迎来年内首次调整。自14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320元,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零售价格每升分别提高0.24元和0.27元。
国家发改委称,此次调价统筹考虑了国内经济形势、成品油市场供求情况及下游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对提价幅度作了适当控制。据匡算,这次成品油价格调整直接影响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环比上升约0.07个百分点,间接影响可能略大一些,但总体影响有限。
对成品油和原油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背景进行初略的梳理和回顾。
近期中国成品油历次价格调整变化时间表:
2009年11月10日,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480元;
2009年9月30日,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下调190元;
2009年7月29日,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下调200元;
2009年6月29日,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600元;
2009年5月31日,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400元;
2009年3月25日,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
2009年1月15日,发改委决定再次降低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60元;
2008年12月19日,汽油出厂价每吨降低900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1100元;
2008年6月20日,上调汽油、柴油价格每吨1000元,上调航空煤油每吨1500元;
2007年11月1日,上调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500元;
2007年1月14日,下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20元;下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90元;
2006年3月26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300元;
2005年7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2005年6月25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2005年5月23日,降低汽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2005年5月10日,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2005年3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2010年4月14日零时,国家发改委将上调国内汽柴油{zg}零售价,汽柴油涨幅均为320元/吨(汽油约0.24元/升,柴油约0.27元/升)。调整后国内汽柴油{zg}零售价均价分别为8220元/吨和7480元/吨,分别上涨4.05%和4.47%。
以下是各地油价情况:
北京93号汽油每升再涨0.26元
上海地区93号汽油每升零售价涨至6.87元
14日零时天津调高燃油价:93号汽油每升6.58元
广州国Ⅲ标准90号汽油涨价0.24元
海南成品油价格将上调 97号汽油每升8.05元
济南E93号汽油从6.32元/升上调至6.57元/升
江苏93号汽油6.53元/升
武汉93#汽油从6.3元涨到6.55元
吉林93号汽油今每升涨0.26元
重庆93号汽油今起每升6.67元
湖南93#汽油每升涨到6.57元
深圳93号汽油每升涨0.26元
国际原油价格近期变化趋势。成品油的价格无疑与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密切相关,所以,在谈及成品油价格的同时,不得不首先来谈原油价格的问题,也许,没有什么市场的复杂性能与石油市场相比,它变幻莫测,此一时彼一时,总是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石油市场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发展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曾先后发生14次经济衰退,而每次衰退造成的危机又全都施加给了世界其他主要的经济体。此间,世界石油市场也曾发生过15次程度不同的供给中断事件。其中,4次石油供给中断事件又正好紧跟在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之后。而其余的11次供给中断事件,不论是否引起了国际油价的巨幅波动,哪怕是伊拉克1990年入侵科威特引起供给中断和油价暴涨71%,只要事件没与美国经济危机相重叠,都不会引起国际石油市场的过分担忧和紧张。今年2月中旬以来,受全球经济复苏向好等因素影响,石油需求上升,国际市场油价连续上涨,3月份后基本维持在每桶80美元以上,4月6日WTI原油期货收盘价格为每桶86.84美元,达到近一年半以来的{zg}水平。
尽管国际油价在最近几个交易日有所回落,但国际投行巴克莱资本在13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国际油价将再次反弹,预计未来几个交易时段内,油价将逼近89.87美元至90美元区域,且可能上探92.25美元至94美元。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2007年, 中国人民银行5月10日发布的{dy}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在谈及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时透露,我国将采用“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价体系,政府将逐渐放弃补贴。央行报告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提出,新的成品油定价体系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加上炼油企业一定的成本和利润而产生国内成品油价格。央行报告认为,资源价格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迫切需要。由于国内资源价格长期被人为压低,多数价格低于国外,刺激出口快速增长,导致贸易顺差扩大,带来结汇压力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投机资本也因此迅速流入,造成资本项目顺差,最终带来国际收支失衡和人民币汇率上升压力。自1998年至今,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八年历经三次改革。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集团公司之间原油交易结算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价格由原油基准价和贴水两部分构成。从2000年6月份起,国内成品油价开始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当时参考的只有新加坡市场的油价。从2001年11月份起,中国又一次进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2006年,国家发改委在宣布成品油价上调的同时,向地方传达了石油综合配套改革方案。方案包括两大内容:一是成品油价由原来的与国际成品油价直接接轨,改为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上国内合理加工成本和适当利润确定。二是推出“四个配套机制”:包括建立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建立相关行业价格联动机制;建立对种粮农民等部分弱势群体和部分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的机制;建立原油涨价收入的财政调节机制。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因素。时针转回2008年7月,国际油价达到每桶147.27美元,到2008年底却下跌到31.27美元。一年多后的今天,油价又涨回到了85美元,其疯狂程度几乎可与20世纪70年代所谓的{dy}、第二次石油危机时的油价表现相“媲美”。所以,不得不让人去重新审视这个疯狂的市场。
众所周知,货币是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是处于流通中的纸币、铸币、信用货币等现实货币的通称,因此,又被称为通货。而通货能否保持稳定,就取决于纸币发行的总量能否与流通中的货币实际需要量相适应。在现实经济运行中,每当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时,就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且普遍上涨的现象,这就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通货膨胀。当问题严重时,就会激发经济危机。因此,通货膨胀是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所造成的,而经济危机正是货币异常供给的直接结果。
二战结束前,为了争夺和巩固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美国选择以相对稳定的黄金作为美元纸币的锚碇,并维持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对美元纸币的需求,使经济增长与流通货币供给增量间保持高度的正相关性。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战争和其后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军费开支大幅增加,同时,贸易赤字的不断积累也使美国面临巨大压力,美国不得不对其货币政策进行调整,由债权人的货币哲学向债务人的货币哲学转变。随着财政、贸易双赤字的不断扩大,美国逐渐弱化了黄金的作用,并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将超量印刷的美元纸币输向全球。这不仅直接稀释了美元的购买力,而且压低了虚拟资本的美元标价,最重要的是冲销了美国自身原有负债的真实价值,形成了对债权人财富无情洗劫的事实。这一手段也成为美国各届政府调控财政风险、降低负债实际价值的一致选择。
美国对货币进行了几个层次的分类:狭义货币M1是流通中的现金和支票存款的总和;广义货币M2是M1和储蓄存款之和;另外还有M3,它是M2和其他短期流动资产的总和。对二战至今美国各个层次的货币量与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它们之间有极高的正相关性,特别是M2与GDP之间存在着约1.5的弹性关系,即每增加1%的M2就可推动约1.5%的美国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每增加1%的M3却仅能拉动1%的经济增长。看似低效运行的M3,实际上却已经悄无声息地将巨额的流动资金输送到了全球货币市场。
自从废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与美元就再次被美国政府给“脱了钩”。而在没有了货币锚碇——黄金的约束下,美国走上了狂印美元纸币进行贬值的“不归”之路。每当美国需要刺激国内经济增长而放出货币,或是为了抑制国内通货膨胀而收紧货币供给时,就可以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微调xx基金利率;炒作贵金属、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期货;或是对各国货币市场进行利差、汇差套利炒作。这些都可能引起全球市场的动荡,在造成美国国内经济大起大落的同时,也将全球经济不断地引向“衰退—复苏”的恶性循环之中。这就势必会影响其他国家经济的运行安全,而这种循环正是美国获得全球财富的{zj0}时机和策略。
回顾历次石油危机爆发前后,可以看出,无论是所谓的{dy}次石油危机,还是第二次石油危机和可以与其比肩的2008年国际油价的暴涨暴跌事件,都显示出一些相似的特点。在它们发生之前的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里,都发生了美国国内因货币超发引起的金融危机和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所以,石油市场只是“被危机者”,而不是危机的发源地。
“被危机”的石油市场。 在未来一大段时间,国际油价很可能会呈现出阶梯式上涨的态势,即85美元的价位维持一段时间,然后再上升到90美元,以5美元为一个台阶不断攀升。国际油价重返高位对全球经济而言肯定是一个打击。我们尤其需要警惕的是,2009年,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53%,也是历史新高。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高油价,中国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现在开始行动。未来,中国的石油战略必须以节流为主,开源为辅,同时积极寻找石油替代,比如电动汽车、新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