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船行万里靠航标。22日傍晚,汕头市南澳岛布袋澳岸边张灯结彩,经过半年多艰苦施工的半潮礁灯桩在这里举行落成发光剪彩仪式。18时许,随着交通部海事局、广东海事局和汕头市、南澳县等相关领导手起剪落,剪断了素称“南中国海百慕大”——“半潮礁”的夺命索,开启了船民、渔民安全航行的指路灯。汕头航标处、当地渔民、省市媒体记者共100多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位于南澳县东南侧的半潮礁,距离南澳岛岸线约3海里。这里为乱礁区,暗礁密布,水流湍急,低潮时仅有三块礁石微露水面,当地人称之为“三点金”。半潮礁地处广东、福建海上交通要冲,是过往中小型船舶航行必经之处,历来是事故多发的海域,近8年来在此搁浅或触礁的船舶已达30多艘,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2002年的“9.11”的海难事故,就是由船舶触礁溶剂油外泄导致船舶起火爆炸,致使8名船员严重xx,2名失踪。半潮礁海域因而被船员和渔民称之为“夺命石”、“鬼门关”、“南中国海百慕大”。为此,在半潮礁建造灯桩,以改善该水域的通航环境,成为有关部门和渔民的强烈愿望。 顺民心应民意,汕头航标处通过广东海事局向交通部申请立项建设。经交通部同意,2004年5月,投资300多万元的半潮礁灯桩正式开工建造。半潮礁区域礁形复杂、浪大漩急,给建标工程建设带来困难。工程于2004年5月1日开工,至2004年12月7日退场,共计220天,其中能出海施工的只有57天,而且有一半的时间要顶着大风大浪进行。从2001年8月开始调研、上报立项至2004年底建成发光,半潮礁灯桩历经3年4个月,耗时最长,难度{zd0},险情最多,创下了广东海事局汕头航标处建设灯桩之最。 建成的半潮礁灯桩桩身为混凝土结构,高8.7米。外形为白色间红色横纹的圆形塔,镶嵌着“中国海事”4个醒目的大字。灯器采用英国法罗斯A250主副灯转换灯器,以保证主灯出现故障时副灯可继续正常发光。灯高11米,灯质为闪白2秒,射程10海里。标上同时安装1台雷达应答器,灯标警示功能大大增强。 半潮礁灯桩顺利落成发光,结束了半潮礁“夺命石鬼门关”、“南中国海百慕大”的历史。对改善海域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当地渔业经济网站、水运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当地渔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以后我们开船经过“三点金”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海事部门、航标部门真正为我们着想!(编辑:杨格)
11月5日上午,广东省南澳县委县政府举行了隆重的赠送牌匾仪式,该县叶先华县长代表南澳县人民向交通部赠送“半潮礁上建灯塔,福泽万民铸真情”牌匾,以表达全县人民对交通部的由衷感激之情,感谢交通部在建设南澳半潮礁灯塔造福当地港航单位和渔民中做出的贡献。交通部海事局刘功臣常务副局长代表交通部接受了牌匾。 半潮礁位于广东省南澳岛东南部距岸约3海里的海面上,是八方商船经过南澳海域和当地渔船出海捕捞的航行要道,日均经过半潮礁的商船约有120多艘次、渔船180多艘次。由于半潮礁礁石高潮时被海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8年来,有30多艘商船和渔船由于不熟悉此处海况或疏忽了望,在此触礁沉没、搁浅,甚至起火爆炸。近三年来就发生了两宗重大事故、一宗大事故,死亡两人,直接经济损失约一千多万元。故半潮礁素有海上黑色“百慕大”之称。
为更好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改善该海域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汕头海事局积极向上级单位反映在半潮礁建设助航灯桩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在交通部、交通部海事局、广东海事局和汕头市、南澳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2004年5月份,半潮礁灯塔工程终于开工建设,汕头航标处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8个多月的艰险施工,半潮礁灯塔终于建成发光。该灯塔的建成,对改善南澳海域及海上干线的通航环境,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出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地港航单位和渔民在接受国家、省市新闻媒体的采访时,也感慨的说:“灯塔建成后,我们经过该处航行有了指引,安全有了保障,交通海事部门确实为我们办了一个民心工程”。
仪式由汕头海事局江德亮局长主持,广东海事局汪湘涛局长、汕头市交通局黄锦招局长、汕头航标处赖擎青处长及有关单位领导参加了赠牌仪式。赠牌仪式上,叶先华县长感谢交通部、交通部海事局、广东海事局等单位为南澳县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交通部海事局刘功臣常务副局长在讲话时说,建设南澳半潮礁灯塔,确保船舶航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交通海事部门应做的事,也是我们贯彻交通部党组提出的“三精两关键”、“三个负责任”的具体举措,这次得到地方政府较高的评价,我们更应该以此为动力,提高干劲,做好本职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多做贡献。
●沉船位置:南澳岛云澳海域,沉船位于南澳县乌屿与“半潮礁”之间。 ●沉船规模:初步发现海底有一艘约10余米长的沉船。 ●宝物价值:考古专家目测判断船上及四周散落瓷器约有上万件,瓷器的年代跨越了宋、元、明三个朝代。 昨日,本报率先报道了在广东南澳岛发现一条古沉船,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发现引起了各级文化、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广东省有关专家初步考虑将沉船命名为“南海2号”。 昨天,记者奔赴“宝船”现场探密。据文物专家初步鉴定,已发现古瓷器跨宋、元、明三代,数目比较大,但具体数量暂不详。 边防官兵巡查发现线索 据南澳县人民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发现沉船的海域为南澳岛云澳海域,沉船位置位于南澳县乌屿与“半潮礁”之间。 据记者在当地渔民中了解,古瓷器是首先被当地渔民发现的。潜入海底捕捉龙虾是当地渔民的一种作业方式,有人在半潮礁附近水下发现了“宝藏”,就有部分渔民偷偷前往打捞。 5月25日上午8时许,汕头市边防支队云澳边防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渔民驾驶渔船在半潮礁附近疑似打捞水下物器。在该海域,边防官兵发现了两艘可疑船只。 边防官兵显示身份后登船检查,在该船船舱内发现了在角落里藏着21件刚被打捞出水的古瓷器。这些瓷器做工精湛,给人以明快、朴素、淡雅之感,古朴的质感让边防官兵意识到非比寻常,遂上报情况给上级边防和当地党政部门,同时在沉船海域进行24小时警戒和保护。 次日,边防官兵再次在该海域查获一艘私自打捞的船只,在船上搜出古瓷器117件,使得查获的瓷器总数达到138件。 10件瓷盘为国家三级文物 5月29日下午,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广东站副站长、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谢海山在获悉消息后,立即会同其他专家赶到南澳岛。 在对边防官兵查获的古瓷器进行鉴定之后,谢海山表示,这次发现的瓷器中最早是北宋的,最晚是明末的,涵盖了宋、元、明三个朝代。 据专家初步鉴定,查获的古瓷器多为粤东地区的窑所出,部分产自江西景德镇,这些瓷器还是首次在南澳海域发现。其中有10件盘心绘有牡丹、莲花、麒麟、仕女和汉字等图饰的青花瓷盘是国家三级文物,据推断应为明朝万历至嘉靖年间所产。 6月1日,广东省文化厅景李虎副厅长一行人搭乘渔船前往文物出水海域。3名水下考古专家先后3次潜入20多米的水中搜寻沉船位置。据专家介绍,初步发现海底有一艘约10余米长的沉船,目测判断船上及四周散落瓷器约有上万件。 目前,沉船海域已经被汕头市边防支队官兵24小时警戒守护,而一艘打捞船也已于6月5日抵达南澳古沉船海域。(记者陈正新、阮晓光 通讯员汕边防摄影报道) 南澳乌屿岛 候鸟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