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桉树是不是云南旱灾罪魁祸首 □今报记者 殷晓章 云南旱灾发生后,人们把罪魁祸首归结为大气环流异常、转基因树种——桉树的种植、水电的过度开发。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林业专家出面辟谣说,桉树致灾没有科学根据。水电专家也站出来说,此次旱灾不仅不是水电过度开发,恰恰是大型水电开发不足造成的。 截至目前,也没有哪个专家厘清特大干旱的真正原因。也许是当地土地大面积石漠化等诸多因素纠结在一起,加重了旱情。不管怎样说,这次大旱确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和反思。 现状:一个镇种了6万亩桉树 大旱之年,云南陆良县大莫古镇发峨哨村村民景永利种的7亩桉树也难逃厄运。在持续的干旱中,一些桉树的叶子已经枯萎。这些桉树是景永利的摇钱树,明年,就可以砍伐下来卖给纸浆厂了。 从昆明到陆良县的路上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桉树,这些笔直挺拔的桉树,只有顶部两三米处才长着稀疏的枝叶。而在陆良县的荒山、荒坡、沟渠边、村旁、房前屋后都栽成了桉树。可以说在当地,桉树是无处不在。 7年前,在政府的倡导下,发峨哨村的景永利在一个荒坡上除去灌木,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栽下这片桉树。当时买苗的价格是0.11元/株,买了1000多株。 在景永利看来,桉树种植很简单,因为桉树下其他树木根本长不出来。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施一次肥即可,生长8年左右即可成材。 和景永利一样,在大莫古镇种植桉树的群众不在少数。打动他们的是种植桉树后获得的经济利益。 技术人员告诉他们,桉树浑身是宝,树干可做煤矿的镶木,可造纸,每立方米木材可卖700元左右。从移栽的第二年起,枝叶就可以用于蒸馏桉油,年均每亩可获利200多元。政府还给农户每年260元/亩的补助,补助时间为8年。 从2001年起,陆良县开始大面积种植桉树。9年来,全县从事桉树种植的个体林业户达上万户,全县桉树林面积将近20万亩,仅大莫古镇就种植了6万亩左右。 在景永利盘算着明年他家的7亩桉树能卖多少钱时,有人把大旱与桉树联系在了一起,并归结桉树有“四宗罪”:“抽水机”、“抽肥机”、“霸王树”、发出的气味有毒。 调查:桉树林“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 有人说种植桉树后,“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 据记者调查,桉树下“寸草不生”有点夸张,但是,按树下很难长出其他灌木。可以肯定的是,桉树林中不仅没有通常树林中的飞鸟走兽、花草虫蝶,甚至连蚊子、苍蝇都没有。 陆良县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以前陆良县有很多松树、灌木等xx林,后来,在当地大力发展桉树种植的号召下,大面积的xx林被砍掉。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是速生树种。桉树的生长要具备纬度较低、温度较高两个条件,因而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南方诸省都种植有大面积桉树。 广西目前的桉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800万亩。而在整个云南,全省共规划了3000万亩种植面积,相当于云南省现有2000多万公顷有林地的近10%。 当地林业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桉树根系发达,对土壤的水分需求极大。他也听说一棵桉树每年要耗掉两吨水,但是无法考证。 据了解,世界上曾有很多国家引种桉树,但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科学家对世界银行xx资助桉树种植反映强烈,世行已停止了对这类项目的xx和援助。 刚刚获得第九届芝加哥自然博物馆年度生物保护大奖的西南林学院副院长杨宇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美国时,各国专家特别表达了对印尼金光集团到中国大规模种植桉树的不安。新西兰已开始把以前大面积引种的桉树林全部砍光。 众论:种桉树后泉眼枯竭 种植桉树较早的地方的一些网友,也不断痛陈桉树破坏环境的弊病。 一位网友说,之前他去过广东中山市三乡镇的小琅环山,漫山遍野都种植有桉树,土壤和空气很干燥,泉水枯竭。桉树吸水、吸肥能力强,还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周边其他植物的生长。大尖山、白云山、佛山、江门的速生桉林已经破坏了山上的水土涵养,而没有种植桉树的三乡镇的罗三妹山则保留了自然的植被,植物品种丰富,空气宜人。 而一位来自雷州半岛的网友说,雷州半岛没种桉树前,他们村前有一个大涌泉,一年四季水流不停。引种桉树后,{dy}年涌泉断流,第三年涌泉枯竭。现在,村民的水井越打越深,可水量越来越少;不管以前土地多么肥沃,种过桉树后,因为板结严重,其他作物再也长不高。“我是广西的,小时候山上有很多种鸟类,一走过去扑扑乱飞,现在都绝迹了。因为满山都是桉树,再也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丛丛灌木林,一片片的松树林,还有香喷喷的野花。”这位网友非常怀念种植桉树前的生态。 在陆良县农林局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裴蓉看来,桉树的生长确实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而且持水保土能力最差。 而中国林学会桉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谢耀坚则认为,由于桉树生长快,生长量大,总的用水量可能会多于其他树种,但在适生地区并不至于构成水危机。针对质疑,3月27日,云南省林业厅副厅长王德祥回应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可以证明云南种植的桉树林和橡胶林导致了此次旱灾。 隐忧: 过度开采地下水有隐患? 面对干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紧急派出了“找水突击队”开采地下水。 截至4月5日,国土资源系统已在云南钻井480多眼,158眼已出水。计划到5月上旬,在全省打井2500眼,日出水量约25万立方米,能够缓解超过100万人饮水困难。 大莫古镇发峨哨村戈依组水库旁,就是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的地下找水工程。按照规划,工程从3月11日开始,计划工期20天,井深200米,打成后可解决2100口人和890头牲畜的用水问题。 技术负责人王文章告诉记者,截止到3月23日,已经打到160米了还没见水,预计到250多米后能见水,但是水量大小不好说。 在这么大范围内打井找水,是否会导致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面沉陷等隐患?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说,目前对山区的地下水开采很少,而且取水量也不大,所以不会因地下找水造成安全隐患。 对于打井取水的实际效果,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王宇持保留意见。他认为,打井若不慎,会令局部地下水下降,造成原有水源点枯竭,进一步加剧山区缺水。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并不像北方平原地区那样容易找到地下水源,并通过打井解决水源问题。因此,西南地区更需要依靠水库的蓄水解决特大干旱的供水问题。 争议: 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纠葛 一些人认为云南水电的过度开发截断了江河,加剧了旱情。 水电开发“搞垮”西南生态的观点,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提出,成为水利界和环保界经久不衰的争议话题。在一片争议声中,怒江从13级电站减少到现在的4级电站,被发改委确定为最合理的设计。 另外,一个事实是,怒江水电开发已经被搁置了8年,虎跳峡水电站,本应在“十一五”期间开工,现在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取消。 水电专家张博庭认为,水电站不像农田灌溉,它只是利用水的势能,根本就不消耗任何水资源。一些水电站截断河流只是一种暂时的表面现象,因为河流里的水会源源不断地来,当水电站的水库蓄满水以后,河水还是要流下去的。 然而,近日,87岁的水利部前部长钱正英却说,中国几十年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开展水利建设,影响了河流的自然功能和永续利用,他过去主持水利部工作犯了一个错误,没有认识到首先需要保证河流的生态与环境需水,只研究开发水源,对保护与节约水资源的注意不够,忽略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