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海外试驾新宝马5系535i--完整篇

本站海外试驾新宝马5系535i--完整篇

2010-04-11 21:23:18 阅读24 评论0 字号:

它是全新的一代宝马5系,相比于上一代宝马5系,它拥有了全新的外观设计、全新的底盘系统、全新的动力总成、及更加人性化的导航系统,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彻底”。

    当我们花费20小时,万里迢迢来到艳阳高照的葡萄牙里斯本市的时候,这个彻底改头换脸的家伙已经在那里静静等待着我们的到来。“咦!”这个很彻底的家伙怎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我们就从外观说起吧!

    上一代宝马5系是班戈的作品,沉稳中透着低调,除了天使眼之外其他攻击力并不够。面对越来越凶狠的对手造型,新一代5系首先就是在外形中加入嚣张的成份:

    似曾相识的感觉从前脸就开始蔓延,{dy}眼望去,新的宝马5系和不久前发布的5系GT比较相似。{dy}眼视觉一点也不陌生,很自然的就把你的阅读能力和新一代宝马风格连续在一起。

● 关于发动机盖

    就像图里写的“没有之一”,波浪起伏的发动机盖怎么也想象不到是主要销售给30-40岁人群的车型。新设计总监Adrian Van Hooydonk在最容易吸引人眼球的地方留下了自己重重的一笔,新5系比之前的新3系发动机盖还要嚣张,很有成年雄狮那种故意展示自己鬃毛的味道,嚣张中透着雄性的魅力。我很痴迷这个发动机盖,但是我不能确认30-40岁的中年男性客户能否接受它。

    当然了,这个惹人喜爱的发动机盖和之前发布的5系GT同一个BUG,那就是两侧机盖锁,很容易只锁住一侧,而另一侧是开放的。

下面引用5系GT试驾文章里关于这个BUG的图解

『新5系和5系GT的发动机盖同一个问题』


● 关于中网

    双肾格栅的外形相对5系GT和新7系并没有太多改变,只是位置高度和唇边的零星修改,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行人保护更加的合理。

    也许是大家都看惯了硕大的双肾形状了,如今再出的新风格的宝马,也没人对“大鼻孔”大呼小叫的批判了。


● 关于头灯

    大灯外形是我并不太喜欢的,功能性倒是没问题,可是样式似乎过于追究内涵了,和上面雄性的发动机盖配合在一起似乎不太和谐。

正侧视图的讲解其实对于大陆客户来说几乎是没意义的,谁都知道国产后轴距起码会加长10cm,这时候图中的正侧图就xx不是这个样子了。现在这个像什么?{dy}眼看上去侧面线条是不是很有3系的感觉?


 

● 关于轮毂造型

    Van Hooydonk设计团队在新5系中不断强调具有动的元素融入,眼前这个轮毂样式似乎和设计师初衷相悖。也许它用在沉稳过头的奥迪A6L及沃尔沃S80L身上更合适。给一个年轻的女郎穿个平脚的游泳衣,再性感也憋屈死了。


 

● 关于轮胎型号

    轮胎是xxx之选,抓地力只能给60分,尤其略带雨水的路面,总感觉有些滑,是地滑还是胎滑我觉得作为5年测试经验的我还是能区分的,很遗憾的是我们感觉胎滑的感受更明显些。不过国产新5系不会是这个轮胎,固特异NCT5和米其林MXV8最有可能出现在国产5系身上。


 

● 关于国产版加长的问题

    关于加长的话题,我很纠结,一方面我是地道原汁原味的推崇者,甚至我自己的车连座套都没有,就是为了追究最真率的那个味道。另一方面,我不得不承认,国内用户对中大型车后排的宽敞度要求太严格了,不能跷二郎腿的一律打入冷宫,于是才有了很长的奥迪A6L、有了最近刚出现谍照的超长国产奔驰E。

    当你眼睛被加长的车强奸个3年、5年之后,当你再一次面对不加长的原汁原味的时候,你反而疑惑了!这个车长、这个车身比例,怎么那么像宝马3系啊!尤其那个窄小的尾门,怎么看都不像在中国跑的中大型车的后车门啊!晕了、晕了。

    很可怕的视觉习惯,也是个很无奈的结果,不加长等于竞争力少一半,而加长后已经把整个一个区域市场内的所有人对车身尺寸的定义洗牌了...其中包括我。

● 关于尾部造型

    尾部实在缺乏亮点,一个L型尾灯已经出现在太多车身上了,如果前脸及发动机盖算是精心设计的话,那后部也许只花了10%的精力。


 

● 外观部分的总结

    新宝马5系的外观是全新设计的,这个我承认,继承新一代家族特点我也认可,不过除了发动机盖,其他外观环节似乎我在5系GT、新7系、新3系身上都见到过,外观虽然是新的,但是我觉得要强调是相对老款5系是新的,而在宝马新一代车型的研发结构上,新5系并没有相比自己的兄弟们有太多新颖的外观元素,除了那个发动机盖。

    再回到加长的话题上,国产后的加长不会低于10cm,所以严格的来讲,今天的外观篇其实对大陆用户帮助不大,到时候你看到的国产新5系正侧外观和今天文章里照片是xx不一样的哦!

    ◆一句话总结:如果以新的运动趋势来判断新宝马5系的外形,它是成功的。

    ◆另一句话总结:如果以它和最近发布的5系GT和新7系相比,新5系的外形并不够彻底的新。

前篇的外观讲解细化对这一代5系进行了分析。当然了内饰、空间和行走系统的改变也是重点。本篇开始,我们将会一起感受新5系的内饰、空间、新功能及驾驶感。

● 内饰感受

    宝马的风格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变,保守的让人窒息,中控面板大面积的木头风格装饰怎么也让我感觉不到有运动感。

    这次新5系更加注重运动的精髓传承,但是内饰却沿用了保守的样式,我并不满意。有人会说,他这套内饰和5系GT一样啊!没错!5系GT的内饰我认为就不够时髦和运动。

 

 

『很精致、很艺术』

    当然了,内饰的保守不代表一切,所有人都对宝马电子挡杆爱不释手,虽然不是什么新的设备了,当然每次看到依然觉得像个艺术品,精致的让人很想拥有它。

    换句话说,宝马内部的设备做的都很精致,单拿出来欣赏都非常有质感,但是拼在一起的风格就不知道怎么成了保守派了。

    宝马的人性化体验一直受到批评,整体设计并没有为用户驾车旅行提供特别的优化,在这点上做的真不如日系xx车。

    新的5系内部,我看到了久违的杯架,还是带有固定爪的杯架。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固执的德国人也开始xx到用户怎么使用车了。

    人性化体验方面,我能感觉出来宝马努力在强化GPS系统的功能及体验,GPS功能性首先我认为就已经超越丰田那套口碑很好的GPS,其次,宝马也带有自己的呼叫中心,只不过中国还没有引入这套系统,当然了,我敢断言,不出2年肯定也会普及到所有新出的宝马车上。

● 重点功能

    ◆偏航提示:

    宝马这套偏航提示非常的好用!之前用过雪铁龙和沃尔沃的偏航提示,那两套系统有个通病,那就是车道一旦不是新涂装的就很难识别。中国道路的车道线都会是千奇百怪各种脏和被泥土覆盖,识别率低会让这个系统毫无作用。


 

    偏航提示是干什么用的:

    偏航提示系统会依靠车头持续对两侧车道线进行扫描的探测头来感知你是否在车道内正常行驶,当你未打转向灯但是很接近车道线的时候,系统会认为你已经睡着或者非主动性偏离行驶路线,采用震动方向盘来提示驾驶者。


 

    ◆HUD抬头显示(风挡投影)

『点击查看大图』

    宝马的风挡投影HUD强大的很,不过宝马有点钻牛角尖了,用户开车永远是要注意前方的,投影只能显示辅助信息,宝马的工程师也是高估了用户快速切换视觉的能力,把能想象到的内容全堆到HUD风挡投影上了,总之我当时有些晕,截止到试驾结束,我也没能适应超多信息量的HUD系统。

    ◆主动巡航及防追尾系统

    宝马的主动巡航是个很先进的功能,虽然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在国产版身上,但是它可以实现手动设定跟车距离、并且根据距离来自我进行跟车的机动(加速、刹车)。同时,防追尾系统也整合在主动巡航系统内,当距离过近的时候,系统会自我刹车让追尾不在发生。(离国内普及较远,不重点讲解)

● 空间/座椅

    前排座椅能调整到{bfb}贴合自己的身形,舒服的让人很有购买欲望。我最满意的是前排坐垫,能承托住{bfb}大腿。不过我也有不满意的,那就是依然没有座椅通风功能,这个也是老生常谈了,看来在我有生之年,宝马不打算把座椅通风送给7系以下车型了。

    后排空间的讨论几乎没有意义,如果加长了14cm那新宝马5的轴距已经和短轴版7系一样了,空间会奢华的出乎你想象。


 

    外观篇我也发表我对加长的观点,这里再套用下:

    关于加长的话题,我很纠结,一方面我是地道原汁原味的推崇者,甚至我自己的车连座套都没有,就是为了追究最真率的那个味道。另一方面,我不得不承认,国内用户对中大型车后排的宽敞度要求太严格了,不能跷二郎腿的一律打入冷宫,于是才有了很长的奥迪A6L、有了最近刚出现谍照的超长国产奔驰E。

    当你眼睛被加长的车强奸个3年、5年之后,当你再一次面对不加长的原汁原味的时候,你反而疑惑了!这个车长、这个车身比例,怎么那么像宝马3系啊!尤其那个窄小的尾门,怎么看都不像在中国跑的中大型车的后车门啊!晕了、晕了。

    很可怕的视觉习惯,也是个很无奈的结果,不加长等于竞争力少一半,而加长后已经把整个一个区域市场内的所有人对车身尺寸的定义洗牌了...其中包括我。

● 关于发动机和变速箱及底盘结构

    新5系535i的发动机是单涡轮发动机,排量3.0,数据和老款双涡轮3.0T基本一致。变速箱使用已经在5系GT身上见过的8速自动变速箱,大家看清楚哦,是具有8个实实在在挡位的变速箱,而不是CVT模拟出来的8挡位。

    说到底盘就得聊聊新5系的平台,新5系的平台是代号为F10的平台,它和7系的平台虽然不是同一个,但是存在大量零件公用的关系。

 

『左图双叉臂前悬挂  右图带主动转向电机的后桥结构』

    新5系底盘系统有两个特点,{dy}个特点是前面的是复杂结构的双叉臂前悬挂,这个双叉臂和普通双叉臂还有些许不同,改进目的是提高转向时候的精准度;第二个特点是采用了第二代整体主动转向系统,后轮带有主动随动装置,在60公里/小时以下的速度,主动转向系统可以让后轮向与前轮相反的方向扭转2.5度,从而让车子转向的感觉更加灵活。而在高于60公里/小时以上速度的时候,它的后轮则会同前轮转向的方向相同,这样就能够减少后排乘客晃动的感觉,目的是让车辆行驶感觉显得更轻巧。

    这一代的5系在行走感觉方向比上一代五系硬朗太多了,尤其是动态行驶模式功能的介入让新5系的行走系统得到了更大的可调范围。

    舒适模式下的感觉和上一代软乎乎的5系有点像,运动模式下发动机则敏感很多,对油门反馈的态度要积极不少。不过我们也发现个小小的不习惯,脚脖子对油门的掌控需要适应的过程,对这款3.0T的扭矩发力转速我们一行人都不太熟悉,包括专业杂志的朋友们。

 

『左图3.0T(单涡轮)发动机/型号N55B30  右图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这款3.0T的动力输出不用任何废话,单涡轮没有任何感觉会比前款双涡轮效果差,配合8速变速箱可以实现干净利索的加速,绝不拖泥带水也绝没有明显冲击感,就像王苦公写高尔夫6测试中提到的双离合变速箱的感觉:一款让你意识不到它存在的变速箱就是好变速箱。

    这次试驾,宝马特意选择了赛道来体验新宝马5系的操控能力。我对这个项目并不感冒,因为毕竟驾驶这款车的用户年龄层不再是激情四溢的年龄,如果他们真想玩运动车,xx可以不买宝马5系,而去买个宝马335i或者英菲尼迪G37之类的玩具。

    不过这并不是我来否定宝马5系的操控,赛道的感觉要比上一代宝马5系运动太多太多了,灵活程度不像一款中大型车,我就不拿它和别的运动车比了,如果只比它直接对手奥迪A6L和奔驰E级的话,这一代宝马5系的操控感觉xx凌驾于剩下两个德系对手之上,并且是彻底凌驾。当然了,我们不能否认,国产宝马新5系未来卖的{zh0}一定不是这款顶配带有动态驾驶选项及2代主动转向的“操控型”5系,不过我坚信,走销量的“非{dj0}操控配置”的5系,驾驶感觉也会是中大型车的标杆。

● 试驾结论

    这一代宝马5系可以说是跨级产品,国产后将会进一步加长,到时候尺寸就会入侵豪华车级别了(和短轴版7系差不多)。从我们试驾的这辆车来看,和车辆行驶有关的配置和功能是本次换代重点升级的内容,几乎所有高成本的设备和功能都是为了让用户开着xxx和操控更灵活设计的。

    上面说的这点很重要,也就意味着宝马的思路里这一代5系一定要是一辆驾驶者之车,这个称呼不能只给宝马3系,我不能判断这种思路是否符合中国百姓对中大型车的需求,但是我明白一点,中国用户针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使用类配置还是{dy}位看重的,所以宝马再如何追求驾控的趋向一定不要忘记中国用户的基本需求。

    等待观察国产版的发布后的产品,到时候我们再仔细拆分新宝马5系的竞争力吧!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本站海外试驾新宝马5系535i--完整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