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妙惟肖“桃核雕”_对你收藏的稀品、绝品、孤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 ...
桃核雕属微雕范畴,也是一门传统的艺术。明清两代是我国果核雕工艺走向兴旺时期,并在民间中产生了大量的手工作坊,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果核雕人才

  桃核雕属微雕范畴,也是一门传统的艺术。桃核雕同其他核雕一样,所表现题材都相当丰富,人物仙佛、山水花卉、鱼兽鸟虫、神话故事等应有尽有,具有很强的民俗性。

  微雕技艺观而叹止据记载,桃核雕的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至明代己经风靡朝野。据《国宝大观·竹木牙角》中说:“核雕是在桃核或橄榄核上进行雕刻,这种微雕艺术在明代就已达到很高水平”。当时,不仅皇宫贵族中的才子佳人喜欢,而且庶民百姓也无不以拥有一件核雕而深感荣幸。

  明清两代是我国果核雕工艺走向兴旺的时期,特别在明代,随着海事开禁和对外贸易的恢复,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于是在民间中产生了大量的手工作坊,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果核雕人才。在明宣德年间,核雕界最负盛名的有“桃核雕”艺人王叔远、“橄榄核雕”艺人夏白眼、“胡桃雕”艺人邢献之等,他们各施技艺,勇于创新,为我国传统的微雕领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财富。

  如今,我们还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或相关的史料上见到他们的传世之作和文字介绍。例如,明人魏学咿就曾以散文的形式在“核舟记”中,叙述了桃核雕艺人王叔远在一枚桃核上精雕“苏东坡赤壁泛舟”的情景。

  又如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文物鉴赏指南》一书中,也对明代核雕艺人夏白眼作了如此注解:“夏白眼,明代雕刻家,宣德间人,以雕刻橄榄核或桃核驰名。其可在橄榄核上雕出十数个眉目悉备、喜怒作态的罗汉或儿童。或刻以子母九螭、荷花九鹭,其蟠曲飞走之态,亦成于方寸小核之上”。在一枚小小的果核上,把人物、场景和器具全都雕刻得惟妙惟肖,其精湛的微雕技艺由此可见一斑。

  “八仙过海”构图巧妙上海市收藏协会会员王蒙是近年来新崛起的桃核雕艺术家。其少时就十分专注于微雕艺术,三十多年的刀耕不辍,使他的技艺日趋成熟,所雕桃核在上海收藏界颇有名气。现介绍两件,与藏家共赏析。

  其一为“八仙过海”桃核雕。高3.6厘米,宽5.3厘米,厚2.2厘米,为桃核中个头较大的一种。但尽管这样,要能在方寸之间把民间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场景,以及仙佛形象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也是极不容易的。只见随形的桃核上,8位仙人的形象各有不同,连随身携带的法器也一件不少,他们或倚或坐、或走或拉、或抬首远望、或侧脸窥视,神情间似乎都流露出对远在天涯的王母娘娘贺寿的喜悦之情。令人感叹的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竟还横笛吹奏,脸上的笑意使人神往;还有那张果老手牵毛驴的神态,更是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整枚桃核雕构图巧妙,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实在令人观而叹止。

  “济公斗蟋蟀”活灵活现其二为“济公斗蟋蟀”桃核雕。高3.5厘米,宽2.6厘米,厚1.7厘米,属中等个头的那种,较之上述的“八仙过海”桃核雕显然要小一圈,但前者为横向构图,因为人物、法器、场景等较繁复,而后者则为竖式构图,两者构图方法均视题材而异。

  此“济公斗蟋蟀”分正背两面雕刻,正面刻画的是“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的济公形象。只见济公头戴破僧帽,身着破袈裟,手持破蒲扇,脚趿破布鞋,正侧脸向下,双眼半睁半闭,笑眯眯地戏弄着蒲扇上的蟋蟀,而那只平日里好斗的蟋蟀,此刻似乎受到法力的束缚,一动不动地让济公戏耍。由此济公那种滑稽的神态跃然而出,给人一种趣味无穷的感觉,甚为逗乐。背面是一件花几上摆着一方形花盆,一棵老松虬曲向上,枝叶茂盛,与正面济公戏蟋蟀的情景形成一种鲜明对比。这种一动一静的构图方法,正是作者匠心独到之处。

  在果核雕中,桃核同其他果核相比,较难处理的是桃核上多有空洞,构图和布局较难,雕刻更加不易。而王蒙在方寸桃核上精心构图雕琢而成的作品,有的地方虽然有点粗犷,且刀刀见痕,但在细微之处仍不失南方果核雕的精致细腻。正是这种粗犷和细腻相结合的工艺技法,才更能刻画出人间挚爱的仙佛形象,故而深得人们的喜爱。



郑重声明:资讯 【惟妙惟肖“桃核雕”_对你收藏的稀品、绝品、孤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