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台,红张裕,共扛国酒大旗_嘉嘉_新浪博客

现在红酒白酒,都有不少以国酒自称,究竟怎么才算是国酒?无论从文化内涵、历史传承还是品牌形象来看:白茅台,红张裕,国酒不作第三人想。
    这句话听起来挺有三分豪气,但绝非信口胡言。说茅台是国酒,应该没多少人会反对,说历史,茅台不是白酒中最长的,但其国酒形象却是深入民心,无论1915年巴拿马“一掷振国威”的xx佳话,或是自开国大典之后成为国庆宴会等重要国宴上的国宴用酒,都令茅台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反观张裕,虽然也是一个全国知名的品牌,但说到葡萄酒,大多数人的{dy}印象就是一个舶来品,跟国酒总感觉搭不上边。但我要说,这主要是大部分人对张裕了解得太少了。罗马不是{yt}建成的,而国酒,也不可能仅依靠潮流或包装就能速成的。虽然近年来,葡萄酒在重要国宴场合的亮相愈见频繁,也越来越受瞩目,但张裕的国酒之路,实际上早在百年前,就以启航。
    也许很多人知道张裕开了启中国葡萄酒近代工业史,在其后一百多年的岁月中,张裕在中国葡萄酒历史上书下了十二项{dy},其中便包括1915年巴拿马,张裕连摘四枚金奖,代表中国葡萄酒首次登上国际舞台,和茅台交相辉映,成为最为国人所熟知的1915世博金奖品牌。
    茅台成为开国大典宴会指定用酒的典故我们早耳熟能详,茅台酒也从此正式登上了国宴的舞台。但实际上张裕登上国宴舞台的时间还要早于茅台,在1949年9月,开国大典前的{dy}次政治协商会议上,张裕葡萄酒首都以国宴用酒身份亮相,从此一直与政协会议结缘。
    张裕与茅台虽然一红一白,但两者之间的缘分深厚却是其它同种酒之间也难以相比的。除了1915年同获巴拿马世博金奖,1949年同时成为开国宴会用酒之外。1954年,张裕与茅台又再次联袂写下了共和国外交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54年,国际会议于瑞士日内瓦举行,这是新中国建国后首次参加国际性大会,周总理在为与会代表挑选礼物的时候,从众多中国特色产品中,挑选了张裕金奖白兰地与茅台作为国礼送往日内瓦,结果大获与会各国代表好评。
    1955年,出色完成日内瓦外交任务的张裕白兰地与茅台又被周总理选中,同时出现在重要国宴宴会上,次年,周总理又分别拨给茅台酒厂和张裕公司专款65万元,用于提高酒品质量。
    虽然1984年以后,限于外交部的政策规定,茅台作为烈性白酒退出了国宴用酒行列,但茅台的国宴用酒乃至国酒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而张裕葡萄酒则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大步前进,除了2006年先后签约钓鱼台国宾馆与人民大会堂,推出联合品牌之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张裕解百纳成为{wy}入围全球葡萄酒30个{dj0}品牌的亚洲葡萄酒品牌,目前已行销欧美等28个国家。同时,在国内布局25万亩葡萄基地,创立国际酒庄联盟等一系列走向世界的动作,也让张裕无愧于国酒之名。
    基于此,我认为国酒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标准:首先作为国酒,应当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其次,国酒的品质必须能代表国家{zg}水平,甚至媲美世界水平;其三,国酒应符合全球化的时代精神,能xx生活方式、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的一道桥梁。
    如果说,茅台拥有国酒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那么张裕更体现了近百年多来,中西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国酒精神,中国{dy}所酿酒大学、{dy}座专业化酒庄、{dy}桶期酒均由张裕xx开创。“白茅台,红张裕”,堪称扛起国酒大旗的一对兄弟,甚至可以说,世界从这里认识中国酒文化。(转载抚摸三下)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白茅台,红张裕,共扛国酒大旗_嘉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