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十年:我的创业经历[小说]02_武明明_新浪博客
当时,个体私营经济,正蒸蒸日上,也得到了政策的支持,被认为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店的有了信心,因为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头脑活络,手里有资金的,纷纷从工厂出来,租房开店。建材店、水暖店、舞厅、时装店、电器店、饭店等,仿佛一夜之间冒了出来。全民经商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

我把服装店撤下,就剩下租书项目,店址搬到新街上后,老顾客都跟过来了。别的项目还没考虑好,就先在租书上做文章。这里的位置好,附近人流量大,距离工业区近,很多台企的员工,都来光顾我的书店。镇上还有一所中学,以及工艺美专的成教班,小店主要的客源,来自于广泛的打工者和学生。人们的业余消遣,有点文化的都喜欢看书,电影已走向衰落,录像厅倒是人满为患。我店里原有的二千来本书,已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

苏州市中心开出了一家文化市场,那里原是市政府所在地,地方很宽敞,楼上楼下,一百多家图书批发商,五花八门的图书,让我挑花了眼。这里的批发价,要比新华书店的便宜,大多是六折和六五折。我也{dy}次接触到盗版图书,一本厚厚的定价58元的《三毛全集》、《鲁迅全集》等,进价只需15元。我在这里批发了大量的图书,扩充了藏书量。我还去上海的文庙,那里的星期日旧书调剂市场,以每本3元的价格,购进不少言情书,还以五折的价格,购买了许多中外名著。

我的书店内有4个书架,藏书达到三千多本。租书量迅速攀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平均每天能出租三百本左右,这个租书量,一直保持了好多年。特别是在中午和晚上,小店里挤满了来借书的人,我常常忙得晕头转向,吃饭也没时间。这些读者当中,有几十个打工妹和当地的青年,他们从我开店起,几乎天天来看书,数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我书店内的言情书、武侠书,都让他们看完了。一到新书,他们又是忠实的读者。我和他们,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书在增加,来租书的人也在增加,而且新老交替,有一部分人由于读书毕业和工作调动,离开了小镇,也离开了我的书店,但源源不断有新的读者,成为我新的客户。新街上的商店琳琅满目,但书店还是显得与众不同,也许是文化气息在商业气息中,有点卓而不群吧?当时,新街上只有我一家书店,有的读者对我说:“你的书店,是这个小镇精神文明的一扇窗口,因为外来打工的人,只要上街,很少有人不知道你这家书店的。我们都喜欢过来看看,甚至过年回家,春节后回到小镇上班,{dy}个到的地方,就是你这里。租几本书看看,使我们不再无聊。”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人们对读书还是满有热情的,看书,既可消遣,也能增加文化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但开书店,首先是为读者服务的,坦诚地说,也要为赚钱考虑。如果只考虑自己,那是书房,不是书店。为了清高,或者只考虑个人阅读品味进书,会失去广大的读者,尽量要做到雅俗共赏,品种齐全,才能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书店和读者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供,二是引。供,就是提供读者喜闻乐见的书;引,就是引导读者阅读新书的兴趣。我进的每一本书,都会粗略地翻阅,我喜欢看文学书,但其它书也看,对每位作家的作品,都有所了解,和读者聊起来,就不会空洞无物。他们很多自己不愿意挑选,倒愿意接受我的推荐,只要我帮他们挑的,他们都会看的。

相对而言,男看武侠,女看言情,这是租书的总的趋势。港台的言情书和武侠书,我基本都进到了,而且每位成名作家的书,我都是成套进的。武侠小说方面,有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卧龙生、萧逸、陈青云、黄易等一大批作家作品,一个作家的小说放在一起,便于读者挑选。{zshy}的还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另外还有单本的《越女剑》。由于供不应求,他的全套武侠书,我一下进了五套,才能保证正常周转。

言情小说方面,有琼瑶、岑凯伦、亦舒、沈亚、宋思樵、林淑芬等作家作品,原本是琼瑶的小说,借的人最多,但那年新出了席绢的小说,风头盖过了琼瑶阿姨。和席绢同时出道的,是于晴的言情小说。她们两位的小说,同样是供不应求,特别是席绢,她那轻松、活泼、搞笑、纯情的小说风格,让女孩子们读得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席绢的《交错时光的爱恋》、《上错花轿嫁对郎》、《雪儿姑娘》等小说,有的女孩看了一遍又一遍。她新创的写作风格,为后来者所模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市场上和网络上流行的搞笑和时空交错的言情书,都是借鉴了席绢的写作风格。

外国名著是必须要有的,这些经受时间考验的文学精品,至今依然是宝贵的精神食粮。中国的古典名著、人物传记、当代小说,也有一定的读者群。还有其它一些生活类、哲学类、医学保健类等杂七杂八的书,比如《新婚必读》、《法律常识》、《感悟人生》、《方与圆》、《卡耐基成功之道》等,也很受欢迎。三毛的散文、梁凤仪的财经小说、高阳的历史小说,也有很多读者喜爱。当时,春风文艺的布老虎丛书刚出来,《朗园》、《纸项链》、《苦界》、《暗杀3322》,还有随后的《情爱画廊》、《穆斯林的葬礼》、《尘埃落定》,以及贾平凹、张平、王跃文、周梅森、苏童、海岩等人的文艺小说,也吸引了一批文学爱好者。日本的那部《源氏物语》,感觉和中国的《红楼梦》,风格有几分相似。雪米莉的男字系列和女字系列,也是相当畅销的。

尽管,小店主要的经营项目,只有租书,但人气很旺,收入也不错,每天的租书方面的收入,有150元左右,加上柜台内出售的一些小百货的收入,一个月的毛利,基本稳定在5000元左右。其实,在租书的时候,有非常多的图书,是去而不回的,也就是读者租了以后没有还过来,有的可能是他们喜欢,有的可能损坏或丢失了,就没有还过来。这部分图书,就相当于是出售的,因为租书有押金,书没还,押金也就不退了。从这方面,考虑到卖书也是有利可图的,这也是我后来增加卖书项目的一个起因。

每天早出晚归,也很辛苦的,开店容易守店难,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在工厂里上班的八小时,但是为自己打工,我心甘情愿,也苦中有乐。到96年2月过春节时,我手头已有二万元的积蓄。所谓积蓄,就是不算投入的成本和部分流动资金,暂时不动的余钱。现在我还年轻,远没到积蓄养老的时候,要让这余钱流动起来,为我所用,创造效益。店里除了摆几个书架,还有一些空间没利用起来,这么好的黄金地段,如果不充分利用,不是太可惜了吗?“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我现在已不是在父母羽翼下无忧无虑的孩子,我要在社会这片天空下立足,我要寻找新的起飞点,努力打造美好生活的蓝图!

6、苏绣礼品

小店在投入和产出之间,已出现盈利的曙光。看到租书生意很顺利,我稍稍松了口气。这个春节过得很舒心,小时候一直接受父母的压岁钱,虽然数目很小,但包含了父母浓浓的爱意,现在小店初现春色,跨过了生存的门槛,我终于可以用挣来的钱,支配一下生活,谋划一下发展了,也可以回馈一下父母的养育之恩。我给了父母二千元,这是我给父母的压岁钱,希望他们买点衣服,买点营养品。尽管我的小店还需要用钱,但我知道,亲情和我的生意并不矛盾,父母比我的生意更重要,父母安康,我做生意时,才能更放心,更放得开手脚。

开一个书店,需要多少的投资?这个差异很大,没有标准答案。开店的成本,主要在房租和进货上,书店也是如此。每个地方的店面租金不同,就是同一地,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也会有天壤之别。粗略地说,开一个小书店,按每年店租2万元计,铺货成本和流动资金也是2万元,初期投入合计4万元。至于进哪些书?刚开始不用太多,在经营过程中摸索,哪些好卖,哪些滞销,及时进行调整和补货,同时也要了解当前图书行情,畅销书的销量,可以招睐人气,带动其它书的销售。如果你的店在闹市区,可以兼卖报刊,{yt}卖掉一二百份,也有几十元的进帐。还有饮料、公用电话、电话卡方面,还可以兼营游戏点卡、游戏光盘、电脑软件等,占的地方很小,但开源创收,积少成多,也相当可观。

租书店有一个先天的优势,就是对回头客的培养,相对容易些,因为租书是有租有还的,他今天来借书,改天还会来还书。尽量保证读者有书可看,就能打下持续发展的基础。很多小说里写的,借书还书的过程,还能萌发爱情呢。我和顾客不可能有爱情,萌生友谊是xx可以的。有时,顾客在店里找了一圈,还是没找到他想看的书,我就会问他,想看哪本书?书的名称和作者?请他过两天再来,我会在近日进书时,尽可能地找到这本书,满足他的愿望。有些顾客特别喜爱某本书,还会要求我代购。

有人爱看某位作家的言情小说,有人爱看某位作家的武侠小说,有人爱看当代官场小说,有人爱看反腐小说,有人爱看农村题材的小说,有人爱看名人的xx经历,有人爱看徐志摩、席慕容、汪国真的诗歌,有人爱看侦破、推理之类的小说……我通过观察,以及和顾客的闲聊,对他们看书的偏爱,了然于胸,给他们介绍新书时,也就有的放矢,拉近了和顾客的距离。他们也愿意和我聊天,说说书的故事,说说作家的逸闻,说说生活的烦恼。有的顾客知道我喜欢下象棋,夜深人少时,会陪我下几盘,放松一下,聊解{yt}的紧张忙碌。

看书的人,并非都是爱惜书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有的新书,才进回来没几天,就破了散了坏了,“出师未捷身先死”,本钱也收不回了。较厚的书,如果卷折起来,不当心的话,胶订的书脊会脱落解体,支离破碎,一本新书就会呜呼哀哉。撕页的现象也很严重,有的可能是上厕所没草纸,就从书中撕几页“取而代之”;有的读者可能对书的某些内容感兴趣,就会把那几页“据为己有”,全不顾其他读者看不完整,会是什么感受?

还有个现象,就是“窃书”。偷书是雅贼,但仍是贼,我们同样要谴责。读书人本应知书达礼,岂能自毁名节呢?店里人手少,开始几年就我孤军奋战,读者多时,根本看不过来。很多人站在书架前,有时还前后站着几排,不是拿了书就办理借阅手续,而是站着慢慢看的,有的在胸前做什么动作,我在背后何以得见?何况,我也不能用怀疑的目光盯着人看吧?尤其是在秋冬季节,衣服穿得多了,往茄克衫里偷偷塞一二本书,我不知道,也看不出来。有时明明人家刚还的书,我记得很清楚,一会儿却不见了,即便对人怀疑,也不好随便搜身。也有抓了现行的,但又能如何?只是批评几句,总不能因为一本书,送他去派出所,从此结下一段怨吧?曾经想过和某些商家那样,在书架上挂个“偷一罚十”的告示牌,但牌子是挂了,却改成了温柔的“请读书人自爱”几个字。这几字没有白写,偷书情况颇有收敛。任何规章制度,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还是让我们都自觉地自律吧!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再怎么亲历亲为,再怎么任劳任怨,又能做多少事呢?所以,我人手不够,就让老婆从厂里出来,帮我看店。这种夫妻老婆店的创业模式,很多的,一抓一大把。后来,我增加经营项目,开音像店时,又请弟弟帮我看店;开话吧时,还请我父亲帮忙。他们帮了我的大忙,我不是三头六臂,有了家人的支持,我省心多了。

我要去进货,可不能把店打烊了,我要让顾客光临小店时,店里确保要有人,若他们白跑了一趟,会让他们很不舒服的。我旁边的那家香烟店,就是前车之鉴。他们原先生意很火,每天的营业额几千上万,可在过年的销售旺季时,却回家造楼房去了,整整打烊了两个月,等他们过完春节,重来开店后,却{yt}只有几十块的营业额,根本没人上门,入不敷出,让他们傻了眼,只得把店转让了。顾客有走熟的习惯,来惯了你这里,一般不会“移情别恋”的,但当他吃了你的闭门羹,转向别的店去购物,那里熟悉了,也就不会回头来你这儿。他们的这次转让,还给我埋下了潜在的一个竞争对手,日后将影响我很多生意。

上班要比开店安逸,开店的时间很长,我从上午八点,一直经营到夜里十点多,每天要工作12小时以上,天天如此。也许是年轻,精力充沛,有时回去还要写点东西,那几年在全国各地的报刊,发表过几十篇散文,虽然,为了生存与生活,我要开店,但内心仍有对文学的眷恋和梦想。每天在店里,面对人来人往,也洞察到一些世态人情。我一直把顾客,当成是我的朋友,看作是我的衣食父母,因为有他们的光临和支持,我才能一步步地走过来,一步步地坚定自己热爱生活的信念。

“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我坐在店里,忙得时候,会让我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上厕所,顾不上擦一把汗,只想着招呼、登记、收钱,焦头烂额又满怀喜悦;闲的时候,面对街上车水马龙,面对店里群书肃静,面对书架上洒满的落日阳光,我心里会充盈一种平凡踏实的幸福感。我不能成就一番事业,但我会努力,用心地努力,哪怕做一个平凡的人,过平庸的生活,我也会淡淡地微笑,也会问心无愧。在忙碌的间隙,我也会读书,一遍遍地读四大古典名著,也看杂书,只要读得进去,我不会拒绝书本的滋养。

小店尚能生息,但我不能不思进取。唯租书一途,只是一棵小树,不足以长成遮风挡雨的大树。从心态上来说,我接受小富即安的生活,但生命是个行走的过程,不仅仅是积累金钱,还是积累知识、积累情感、积累阅历,我如果裹足不前,就不能领略前方的风景。何况,小店的含金量,还没充分体现出来,还得想想其它途径,让书店这棵树,多结几个丰硕的果实才好。

96年夏天,我和一位老顾客,聊起想增加经营项目的事,他说,他的同学是在苏州镇湖的,家里做刺绣品,如果我有意,他可以牵线,带我去洽谈代销苏绣工艺品的事。我大喜,知道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镇湖是苏绣之乡,而我对苏绣制品情有独衷,很想如红豆一样,把我们苏州工艺精湛、巧夺天工的苏绣工艺品,向更多的人推广,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苏绣的精致与精美。

两人乘车去了镇湖,见到了他的那位同学,相谈甚欢,带了五千元的苏绣工艺品,满载而归。我做了两个货架,把这些工艺品小心地陈列出来。苏绣工艺品,给书店增添了几分古色古香的味道。买的人也有,但不多,多是工厂里的领导,知道我这里有,买了送人的。众多的读者朋友,并没有带动这方面的消费。我的书店,位于繁华的商业区,不在古镇的旅游区,游客不经过我这里,打开销路有点困难。

96年的小镇,镇上还没有一家卖苏绣的,旅游的人气也不旺,反正是代销的,卖不掉可以退,我也就没想措施推销这些工艺品。现在不同了,小镇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游客纷至沓来,苏绣店也开了十几家,生意都不错的。经过半年多,到96年年底,才卖掉三千多元的货,我也不太满意,供货的人家也不太满意,我留了几个自己家装饰用,就把货品退回去了。后来,偶然陪朋友去苏州拙政园玩,在旁边出售苏绣的商店一问,原来人家给我代销的价钱,就相当于零售价了,难怪有的顾客嫌贵。看来,免费的午餐,也是不太好吃的,以为得了实惠,实际吃亏了还蒙在鼓里。

7、卖电话卡

开店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个人很喜欢苏绣,但由于天时、地利的原因,试营没有成功。几年后,我在尝试网络营销时,仍把苏绣作为一个主要项目,只是由于邮寄过程中,苏绣的镜面容易破碎,而且小镇上的邮局不能收寄,只能到市区的邮局寄,不太方便,就没能很好地发展。现在的快运公司很多,只要在包装上做好防护,物流方面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苏绣是精美的手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中外客人的喜爱,市场前景是很广阔的,听说有位留学生,在国外卖苏绣,三年就成了千万富翁。苏绣至今是我的保留项目,适当的时候,我将再作努力。

正如一位顾客对我说的:“你这地儿,卖什么都赚钱。”的确是市口{jj1}的店面,就看我怎么把这15平米,变成聚宝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在市场经济和眼球经济时代,是需要更新了。人流多的地方,比如学校、集贸市场、车站旁边,以及人口较多的居民区、商场汇集之地,都是开店的{sx}。你就是摆个小摊,也能养家糊口。前年听说一位退休工人,就在路口卖《扬子晚报》,{yt}能挣30来元,就可以养活一家人。有的摆个水果摊、早点摊,一年也能挣二三万。只要有心,肯吃苦,办法总比困难多。

红花还需绿叶扶,光凭租书,还成不了气候,因此,我一直在考虑兼营项目。96年夏天,和路雪公司到我店里推销,免费提供他们的冰箱,要我卖他们的和路雪冷饮。他们的冰箱,当时在市场上鹤立鸡群,因为上面是有机玻璃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冰箱内的冷饮,顾客看中后可以自己动手,具有开架销xx的便利;他们的冷饮,品质在冷饮市场也是一枝独秀,百乐宝、可爱多、梦龙等,尽管价格比一般冷饮贵,但口味纯正,很受顾客的欢迎。

冷饮虽然口味好,但不是很解渴,很多人要买饮料,于是,我购买了一台海尔冷藏柜,专门冰冻饮料。雪碧、可乐、矿泉水,{yt}要卖掉好几箱。特别提一下今日声名显赫的农夫山泉,那时刚现身市场,瓶盖是运动型的,还获得了专利,当时的价格比现在贵,进价每瓶2元,售价3元。然而,当时确实是{zh0}卖的瓶装饮料,{yt}要卖掉2箱以上,夏季光卖它这个水,每天就有50元的利润。小店在以租书为主、多种经营的模式下,有限的资金高速周转,产生了可观的利润。

小镇上的外企很多,有二百多家,大量的外来打工人员,也促进了本地区的商业繁荣。此时,公用电话刚刚兴起,我就以3700元,装了个公用电话。先是有计价器的,后来又换成投币电话。来打电话的人很多,到我这里借书的,很多又是打工妹,她们会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打电话,报平安,说说这边的生活情况。当时的话费贵呀,区内电话每分钟5角,市内电话每分钟1元,800公里内的长途每分钟1元5角,800公里外的长途每分钟2元5角。每天的电话费在一二百元,我们的提成在30元左右。

江南有句俗话:“螺蛳壳里做道场。”意思就是在很小的地方,要做很多事情。当时我的小店,就是这种情况,租书、百货、苏绣、饮料、电话,挤得满满当当,几方面一凑合,可忙得够呛,收入也不错。我就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夜里回家的时候,满天星光,凉风扑面,骑车经过田野的公路,心情很愉快,有时会禁不住哼几句流行歌曲。在夜色中穿行,心里没有害怕,只有希望。回到家时,家人都进入了梦乡,我去母亲的房里,看看熟睡的儿子,疲惫的感觉顿时荡然无存。

96年年底,我偶然在苏州石路,发现有邮币卡交易市场,当时有点好奇,就进去看个究竟。那时收藏邮票的人多,一张8分钱的猴子邮票,据说涨到了5百元,其收藏增值倍数,简直如孙悟空的筋斗云,让人瞠目结舌。进去看了才知道,原来里面不仅批xxx,还批发磁卡。这两样东西,市场潜力很大,当时民工潮风起云涌,他们出来打工,就必然会给家里寄信、打电话,我的店距离邮局不到100米,附近有很多磁卡电话,何不试试经销这两样东西?可当时,这两样基本还是邮局专营的,小店里兼营能行吗?

我批发了一些邮票和电话磁卡,一则是试卖,二则也不敢多进,就进了一版邮票,还有10张20元面值的磁卡。当时在外面打电话的,除了有人值守的公用电话,还有就是这种无人值守的磁卡电话了。磁卡很薄,和一张纸差不多厚,是塑料片做的,一面涂有磁层,塞进磁卡电话就能拨打电话,打完会自动扣钱,并且磁卡上会留下小洞。20元面值的,进价17元。我在柜台一角,写了个纸条:“出售磁卡”,有点像新娘子出嫁,羞羞答答的,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卖,担心邮电局来没收。

没想到,10张电话磁卡,第二天就一售而空!我又去进了20元、30元、50元、100元面值不等的磁卡,但数量很少。每次进回来,总是二三天就卖完了,我也不急于进货,很多人要买,我只能让他们等几天。我不想影响太大,引起邮电局方面的注意,要是太张扬,被他们知道了,或者来取缔,那不是断了我一条财路吗?我还是小心一点好。由于和邮局挨得很近,他们的领导还是看到了我在卖邮票和磁卡,{dy}次看到时,好像有点惊奇,第二次经过时,他们过来问我,这些东西是从哪里进来的?我笑笑说:“苏州邮电局我有认识的朋友,是朋友叫我代销的。”他们没说话就走了。过了几天,我见他们没来查问,就放心了。

刚开始时,卖电话磁卡的利润不是很高,进价基本是8折,但销量好,天天卖掉十几张。没多久,磁卡的进价就便宜了,20元、30元面值的,进价基本是7折,50元、100元面值的,才6折,卖掉一张磁卡,可以挣几十元,比我租书的收益率,可要高得多了。为了吸引顾客,我开始打折销售磁卡,对外8折销售,而邮电局卖的还是原价,人们自然愿意到我这里来买。

97年春天,整个镇上,还是只有我一家在卖电话卡,生意之好,可以说让人眼红。也有一些人来问我,磁卡是从哪里进的,他们也想卖。我没告诉他们,保守了一回。刚尝到胜利的果实,我还没那么大度,不想让更多人来分一杯羹。紧接着,街头又出现了一种新的ic电话,我又卖起了ic电话卡。这种电话卡比原来的磁卡要硬厚,磁卡容易弯折损坏,使卡里的钱白白浪费掉,而ic卡不容易受损,人们又热衷于购买ic卡打电话。

无论是用磁卡,还是用ic卡打电话,收费虽然比公用电话来得便宜,但相对还是较贵的。有{yt},我听到一位出差到镇上,来我书店租书的业务员说,他在一些城市,看到有一种300电话卡,用这种卡打电话,收费出奇地便宜,每分钟只要三角钱,但这种卡很难搞到,一般是邮电局内部的人用的。记得当时,可能电信和邮政刚分家。有这么好的电话卡,我当然记在了心上。

苏州的市场上,暂时还没有出售300电话卡的,邮电局也没有卖,可以说是紧俏类商品,能进到货,就一定能挣钱。卖卡的好处,一是周转快,利润可观;二是不占地方,放在抽屉里就行。我打了上海的114台,想查询上海哪里有邮币卡交易市场,我想进那种打电话便宜的300卡?巧得是,那名接线员说,她能帮我搞到这种卡,但只有50元和100元面值的。我知道,小面值的卡比较好卖,面值大的难卖一些,但难得她那里有货,我先进回来再说。

第二天,我带上两万元,来到上海邮电局,找到了那位接线员。我不知道她的姓名,但她们工作时都有编号,我知道她的号码。她把我带到机房办公室,把100张100元面值的、200张50元面值的300电话卡,交给了我。50元面值的进价是原价,100元面值的进价是95元。她说,你在卖300卡时,可以加一点手续费。我回来销售时,每张300电话卡,附加5元手续费出售。当我给顾客一宣传,他们试用后,都兴奋不已。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工夫,我的这些300电话卡,一售而空。

我再次联系那位接线员,可是她说,她也很难搞到这卡的,要过一段时间才有货,不过,在上海卢湾区的收藏品市场,可能会有,不妨去看看。我来到了上海卢湾区工人文化宫,才知这里是华东{zd0}的邮币卡交易市场,几百上千个商家,出售花样繁多的收藏品,邮票、磁卡、ic卡、300卡,这里应有尽有。我进了不少的货,身上只留下回来的路费。那段日子,忙碌而充实。付钱时的爽快,和收钱时的喜悦,同样洋溢在我心头。

97年和98年,小店的经营盛况,就是我后来想起来,还是禁不住露出笑意。此时,主要的收入,来源于卖电话卡,xx一项,平均每天的利润在200元左右,还不包括租书和其它方面的补充。尤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我和老婆两个人,有时还要叫上我弟弟帮忙,从早到晚就忙着做生意,吃饭也是买的盒饭,忙里偷闲吃几口。我的小店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又只有邮电局和我店里有售电话卡,星期天是放假,方圆几里的厂里的打工者,都纷纷涌来买电话卡,{yt}的销售量,达到200张以上,就连来租书的人,也同情地说:“老板,忙坏了吧?”

8、同行冤家

我并不认为自己适合做生意,只是人活着,除了生存,还有责任,所以,自食其力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必须要担当起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养家糊口,保障家庭的年年有余和岁岁平安,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的,我也有理想,比如希望我的文学梦,能开出一二朵花来;比如希望我在开店之路上,能成为一名儒商。但我并不刻意强求什么,就是开一家小店,就是做一个小人物,我也心安理得。我自勉的一句话是:“不求尽善尽美,但愿尽心尽力。”

曾有一句关于经商的流行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开店,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和多强的能力,门槛低,很容易入门,但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你的独到的眼光和{lx1}的思路,可以为你创造财富。知识经济,一个点子,有时就是一座金桥。我有关键的几步,就走在同行的前列,所以,原始积累还算顺利,脱贫致富的过程并不曲折。但我有自知之明,我只是小老板,不能成为大富翁,这是由性格决定的,谨慎、稳重、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敢,使我只能稳步发展,而不能实现腾飞,原因在于我驾驶的这艘小船,抗风雨的能力有限,磕磕碰碰还行,却是万万沉不得的,我承载着全家的期望。

苏绣下架后,我把货架改成了书架,又添了很多书。主要是言情书和武侠书。琼瑶的新书《还珠格格》与《苍天有泪》,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看言情小说的,有女学生、打工妹、教师和家庭妇女,她们看书很快,{yt}要借二三本。黄易的玄幻小说,非常受欢迎,他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读者来还书时,常常红着眼睛,说是通宵达旦看的。卫斯理的科幻小说,也有一些人喜欢。那种64k的口袋言情书,以及日本的漫画书,尽管有人问,但我没进,主要的问题倒不是因为它们盗版或内容不健康,而是我的书架上不好放这些小书。盗版书我也进过一些,贾平凹的《废都》、卫慧的《上海宝贝》、改版过的《金瓶梅》、还有《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以及西德尼谢尔顿的小说,我是从上海文庙买回来的。小店的藏书量,已达到6千册,6个书架,快要塞不下了。

偶尔会接到汇款单,有人看到过期的杂志,看到红豆礼品的广告,来买红豆,这让我感到欣慰,因为他们的爱心和信赖,打动了我。我十分愿意成为一名使者,传递爱情和友谊,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毕竟人生短暂,功名利禄转头空,能让我们铭记心头的,也就是亲情、友情、爱情。只是,我们凡夫俗子,不得不直面现实,承担生活的压力,在有生之年,为自己创下一片蓝天,为亲人开辟一方晴空。

98年的时候,苏州的邮电局,推出一种998电话卡,通话资费接近300卡,不过比300卡更方便,因为卡号少,易记。随后,江苏电信也推出一种201卡,不同之处,在于电话卡的使用范围,300卡是全国通用的,201卡是全省通用,998卡是全市通用。街头的ic卡电话机,渐渐取代了老式的磁卡电话,那些拨号的电话卡,同样可以在ic卡话机上使用。

98年的下半年,我在邮币卡市场,看到有手机号码卡批发,是联通公司的如意通号码,这又是一次意外的惊喜。以前,我以为手机号码,只能在移动和联通公司办理,没想到市场居然可以自由销售,那么,我也可以卖了?我进了二十个号码,每个号码配有100元的充值卡。号码和充值卡一起,进价是108元。零售的话,可以在130元到150元之间浮动。这又是一次新的尝试,而且形势喜人。

现在做生意,几乎不可能是{dj2}经营的,随时会被人模仿,甚至超越或淘汰。销售电话卡的火爆,早就引起其他商家的注意,只是他们信息不是很灵通,暂时不知道是从哪里进货的,真以为我有电信局的朋友,所以他们只能望洋兴叹。但这年夏天,情况发生了变化,我的隔壁,也卖起了电话卡。

隔壁是一家香烟店,原先的老板因为生意清淡,转让给了别人。这新来的老板,以前在别的地段开香烟店,看到这儿地理位置好,就搬到了这里。我和他家平时关系较好,和他们闲聊时,也就没有隐瞒,大致地说到了进货的地方。本来,生意人人可做,各有巧妙不同,他们卖电话卡,虽说多少抢了我的生意,但我也没什么意见,退一步说,我也不能阻止他们卖电话卡呀,可紧接着出现的恶性竞争,却是我始料未及的。

我的店面正对着路口,他们偏过一些,我店里的客流又比较多,还有很多的回头客,尽管他们也在卖卡,但卖电话卡的生意,他们自然不能和我相比。然而,一段时间后,却出现了异常的现象,引起了我的警惕。我因为还有租书,常要低头在里面的柜台上,办理登记和收费的手续,有时顾客站在外面的柜台前,我可能不能及时发现或招呼,本来,客户会耐心等待的,可是,现在却很奇怪,他们站了一会儿,会走向隔壁的店。开始我还以为是顾客看我忙,不想打扰我,就跑去别家买了,这也没什么。

事实并非如此,有时,明明顾客向我走来,快要到我柜台前了,却突然一个九十度转弯,向他们家走去了;有时,顾客刚走到店前面的路口,正在观望中,又偏向他家去了。我有点糊涂了,难道是我最近服务态度不好,怠慢了客户,使他们移情别恋了吗?仔细想想,我对顾客一向如此,就算不是百分百真诚,起码也有百分之九十吧?那么,这些忠实的顾客,如何会在走向我的过程中,突然改弦易辙呢?

通过观察,还询问了几位在走向我时,又转向他家,又回到我家来租书的打工妹,我才了解到,竟然会有这种事!原来,隔壁店里的男女老板,当顾客在我柜台前等候、或者正向我店里走来,只要一向他们店里张望,他们就会满脸堆笑地招手!顾客通常会感到好奇,不知道他们招手有什么事?于是就走向他们。那家店老板就会问:“是不是买卡啊?到我家买一样的。”当确知顾客是想买卡时,他们就说:“在我家买好了,我家比他家便宜!”于是,他们故意比我的售价便宜一二元,以便把我的顾客变成他家的顾客。

我们是邻居,本当和睦相处,生意共同做,顾客自动走向哪家就哪家,没什么计较的,怎么可以用这种横刀夺爱的方法,抢走我的客源呢?更为恶劣的是,有的顾客已经在我家买好了卡,走过他家时,他们仍然会招手,等他们停下来时,会对顾客说:“你买得亏了,我家卖得便宜,下次到我家来买。”如此恶性竞争,势将伤害两家的和气,为了挣几个钱,何必呢?

为了留住顾客,不想让他们误会,以为我多赚了他们的钱,我也把售价压得很低,每张卡赚一二元就出手了。我以前还不相信“同行是冤家”的话,认为同行也可以是亲家,现在看来,是我幼稚了。我不想和他们撕破脸,不想两败俱伤,但他们长此以往,我也有点忍无可忍。有{yt},我去对他们说了,叫他们不要这样,大家生意好好做,不要弄得冤家对头似的。可是,他们依然如故。当一位走到我柜台前的顾客,再一次被他们“拉客”过去后,终于爆发了冲突。但也只是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对骂,我保持了克制。从此,我家和他家,就破了脸,冷眼相向了,再次成为“同行是冤家”的例证。我很不甘心,但又无可奈何。

有位好的邻居,是很愉快的事,但现实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我希望在我的人生历程中,多一些真诚的朋友,少一些无谓的“敌人”。我相信他们也不是什么坏人,只是行为方法不妥。过了几个月,又有几家开始卖电话卡了。我家售卡的数量,还可以,但收益明显少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条路走得人多了,我在考虑开辟新的生财之道了。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是:“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事实上,在商业经营中,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更容易找到宝藏。

我在开店的过程中,除了服装是真的放下了,别的都一直保留着,比如塑封、红豆、苏绣、租书、卖卡等,始终坚持着。我一直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做事需要信心和恒心,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同时,我们还要学会随机应变。“不是你改变了生活,就是生活改变了你。”很多时候,你要适应时代、适应现实、适应周围的一切,但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适应的同时,保留自己的信念,这就是人生的亮点,它会在你失望迷茫的时候,给你力量,给你指引方向。

9、租卖合营

从理论上来说,“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志当存高远,才能有所作为。国际商业巨头“沃尔玛”,也是开零售店起家;中国的连锁企业“大娘水饺”,雏形不过一家小吃店。当然,激励自己,我们应当要有这样的志向,在有限的时间内,干出一番丰功伟业;但是,普通的毕竟是大多数,脚踏实地,做力所能及的事,循序渐进,仍不失为明智的做法。

今天,我们是小兵,不是大款;我们开的只是小店,不是商场。但是,明天呢?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在今天付出的智慧与汗水,明天就有可能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扇门关了,会有另一扇窗向你打开。”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会遇到挫折磨难,但“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我们有信心,不放弃努力的信念,机遇也会向我们垂青,“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也会随时来到我们身边。

开店之初,是很辛苦的,既是老板,又是伙计,甚至是搬运工,要比上班一族,付出更多的精力,而且承载着一定的风险,一着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弄得血本无归。开店时,既要耐得寂寞,又要不甘寂寞;既能吃苦耐劳,又期待着苦尽甘来。我很欣赏竹子的精神,它既高风亮节,又虚怀若谷,负重之后,它弯而不折,有一股韧劲,只要摆脱眼前的困境,它就能很好地反弹,重现它的英姿。

现代人都有挣钱的压力,养房、养车、养儿、养老,甚至还有养情人,让人疲于奔命,甚至疲惫不堪,但你只能挺过来。金钱就像是润滑油,没有钱,生活的轮子就转不了。俗话说得好:“有什么不能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我们是平民百姓,没有生在富豪之家,老爸或亲戚不是公司老总或身居高位,我们要想立足要想发展,必须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幻想既轻松而挣钱又多,是不现实的。“临池羡鱼,不如退而织网。”开一家小店,创业也好,谋生也罢,总比睡在摇篮里做梦好,说不定,若干年后,你也能打下一片天下,让人刮目相看。

电话卡的销售,已扩散到很多家,虽无原来的盛况,但尚未从高潮跌入低谷,陆续有其它的卡出来,使这一块的收入,持续保持着增长的势头。比如ip电话卡,比较好销的有电信的17908卡,还有联通的17910卡,利润都很可观,卖掉一张卡,基本有20元左右可赚。用ip卡拨打国内国际长途,资费较其它卡优惠。我已有十几位长期的客户,他们都是台湾人,在这边买了房子,过来安度晚年的,他们来我店里购买过ip卡,对我的服务态度很满意,有时还和我聊聊天,每个人一下子要买好几张,还会介绍朋友过来买。有时,他们买卡时忘记带钱,我会欠给他们,第二天,他们就会专程过来还钱。他们的年龄,有的和我爸爸妈妈差不多,有的可以做我的爷爷奶奶,但和我都很谈得来,都亲热地叫我“小李”。

手机卡的销量,也是与日俱增。移动和联通公司,都有很多品种的号码卡出来。移动公司的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后来又有市民卡。销路和利润较好的是动感地带的号码,这是针对短信比较多的用户,年轻人买的比较多。联通公司的是如意通、世纪行、包月卡、阳光卡等,后来又有特惠卡。联通的通话资费,比移动稍微便宜一点,有一阵还出来单向收费的卡,买的人特别多。只是,联通的网络信号,不如移动的好,移动的手机号码卡,比联通的销量要好很多。我店里{yt}能卖出10张左右的号码卡,每张的利润在20元左右。

有一些老板,或是有身份的人,他们喜欢号码吉祥的手机卡,希望号码中没有带4,而且尾数{zh0}是带8的,或者是666之类连号的。在商场上,“8”含有“发”的意思,而“66”有“六六大顺”的意思,口彩比较好,有时,谁拥有一个好号码,还是身价的象征。有的顾客迫切需要好号码,多花钱他们也不在乎。我从中看到了商机,通过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的客户部,以及他们公司的一级代理商,出高价购进好号,然后转手给需要的顾客。一般来说,移动的比联通的要贵一些,后面三个8、三个6、三个9等,每个价格在数百到几千元,我赚的是进出之间的差价,遇到大方的客户,一个号码我也能赚几百元。有的顾客需要的是含有他们生日的号码,我也会通过渠道关系,尽量帮他们找到。

有人会对成本高、利润薄的生意,不屑一顾,认为那是小儿科,不足挂齿,销售充值卡,就是其中的一种,当时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我率先去做了。按利润的比例来看,充值卡的利润率,确实是毛毛雨,一张50元的手机充值卡,还挣不到一元钱,一张100元的充值卡,不过赚一元多。但你的店面位置如果不错,而手头资金宽裕的话,不妨试一试。卖充值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方便,同时,“给人方便自己方便”,多少能挣一点。有的充值卡,可以为外地的手机充值,解了出差人员的燃眉之急。银行、邮局等交费点,他们打烊早,下午五点钟他们就下班了,而且,有时还要排很长的队,浪费时间,而我们这些小店,营业时间长,充值又很方便。到后来,包括电信、移动、联通,几乎所有的通讯资费,都可以用充值卡支付。卖充值卡,不是每张能赚多少,主要是靠量的累积,像我每天能出售充值卡30张以上,合计也有30元左右的收入。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顾客是在充值前给钱,有的是在充值后给钱,这个一定要记清,免得充好了说不清楚,这种情况,我曾经也遇到过的。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件恼人的事,我在这里说一说,借此也提醒大家,出门时要留意,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那是冬天的一个下午,我批发了手机号码卡、充值卡和电话卡,经人民路,想去拙政园那边买把大的香木扇,是外地的一位朋友托我买的。为了进货方便,我在市区常常租一辆自行车来往。下午2点钟,我经过接驾桥那儿,是在人民路和西中市的交叉口,正遇上红灯,突然感到车轮动不了,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我下车弯腰检查,低头一看,果然,是几截铅丝卡在了前轮中,我就动手把铅丝掏了出来,跨上车正要用力一蹬,猛然发现,我放在车篮里的那个包,那个装有刚进的1万元卡的小包不见了!我吃了一惊,想必刚才有人捣乱,故意卡住我的车轮,趁我不备,把包偷走了!这种事,以前在电视报纸上看过报道,没想到在光天化日之处,竟然发生在了我的身上,说明我的警惕性不高。我赶忙报了警,警车去找了一阵,没发现可疑人物。至今也没有破案,我遭受了意外的损失。

书架的中间几层,也就是读者视线上下的三层,出租率是{zh0}的,因此,我常要把图书做些整理,把下面的放到上面,把上面翻旧的放到下面。另外,同一排书,右面的也比左面的出租快。大多数人是右撇子,习惯用右手拿东西,所以,靠右边的图书,是{zxj}入读者视野,最容易受到xx的,也是最多被读者挑选的。我并认为自己是老板,只是分工不同罢了。即便是老板,用脑用力,还是要勤快一点为好,懒惰可不是好习惯。

租书店开久了,原来的那些书,会有很多淘汰出局,无人问津。这些书有点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把它们堆在书架下面,时间长了,上面落了一层灰尘,有天我在拍打灰尘时,心想,这些书难道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吗?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吗?它们的命运,只能是进废品收购站吗?正在我为这些书考虑后事的时候,居然有人找上门来,说是别的乡镇的,想新开一家租书店,问我能否卖些旧书给他?这样的戏剧结果,我当然是求之不得。我就以每本二元的价格,卖给他一千多本。过了不久,又有人来买旧书,我又卖掉近千本。这样,我既腾空了部分书架,又避免了库存浪费,还能用这些卖旧书的钱,购进新书,给书店补充新鲜血液。

除了来收旧书的,还有昆山那边有个租书店,也不知她是怎么知道我的书店的,她提出要和我调剂图书,还带来了二百多本的言情书。这个方法本是可行的,可以互通有无,节约购书成本,但我的书店开得早,进的书又多,我每个星期都要进两次图书,图书市场上出的言情小说,港台的、国内的、有名无名的作者写的言情小说,我几乎都买过,也就是说,别的书店里有的言情书,我书店里几乎都有,读者也多见过。可是,这些书挺重的,她又特意过来,让她白跑一趟于心不忍,我就把她的书留下了,让她挑了二百本书,只是笑着对她说:“以后你还可以来,只是不要带那么多书了,我这里缺的不是书,和你一样,我缺的是钱。”

书架有了空余的地方,我也想到要利用一下小店的空间,就准备兼营图书销售的生意。我在办理图书经营许可证时,就把出租和零售同时写上了,所以,我销售图书,并没有超出经营范围。但主要还是以出租为主,只用一个书架做零售,并在店里拉了两道铁丝,用来挂杂志之用。市区的文化市场搬到了新艺城,地方更大,批发的门店更多,图书品种也更多了。置身在花花绿绿的书海,我却有些茫然:好书在哪里?

10、和平共处

刚开始卖书,对哪些书好卖,还不是很了解,虽然,以前有帮读者代购图书的服务,但那毕竟是xxx的,并不算得是经验。先是进了《读者》、《知音》、《家庭》、《女友》、《时尚》、《电脑报合订本》、《读者精华本》等十几种杂志。图书的品类数以万计,我不能贪多求全,只能“沙里淘金”。武侠和言情,我不用另进的,读者可以在我店里借阅,若需要收藏,我可以代他们购买。进的书籍方面,世界名著,中国古典名著,《围城》、《边城》、《抉择》、《玉观音》等几十种小说,《苏州风俗》、《苏州状元》、《苏州园林》等地方风情的书,还有电脑操作的书,《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对照小词典》等词典类的书,也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儿童图书方面,感觉花里胡哨的,就进了一套《科学家的故事》,漫画书之类没进。小学生、中学生的作文辅导也进了几本。在销售过程中,会倾听读者的意见,看他们需要什么书,再进行调整。

由于小店的面积有限,卖书这一块,也没想怎么做大,只是希望出租和零售“相得益彰”,就如兄弟一样,能相互促进。就是出租过的书,有的读者也愿意买下来,一则是书店里他暂时买不到,二则我这里卖得便宜,租过的书,不论原价多少,每本最贵不会超过10元。很多读者希望能买到有关人生、职场方面的书,比如《方与圆》,比如《卡耐基成功之道全书》。《疯狂英语》当时卖得也不错。想消遣的话,他们来租书看就行了,而买书,是希望对他们的成长有所帮助,有所启迪,是要珍藏的。一本好的书,能影响人的一生。可惜现在的书市,糟粕多,精华少,都是些野草杂草,很难有芳草,书的内涵越来越缺失了。书的厚度,只与书的价格有关系,和书的价值没有关系。

日子{yt}天地过去,不知不觉,已到了1999年的年底,算起来,前前后后,我开了六年的店了,开始两年在老街,收支基本持平,挣钱是从搬出来开始的。经商之船,在生活的河流里,没有大起大落,相对平衡地行进着。翻翻存折,也有20多万的存款了。小店的生意虽然不错,但在大家的眼里,并不起眼,不过是一个小书店而已。我也不喜张扬,在同学朋友中,我在中游,比我过得好的有,比我落魄的也有,我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暂时达到了安居乐业的目标。让我感到惋惜的是,有一位姓支的同学,在这年患上肾癌,不幸去世了。“生命诚可贵”,可叹人生无常,才走到半路上,我们就永远走散了。

2000年春天,又一个对手出现了。仅仅距离我20米的地方,新开了一家书店。那里原是一家化妆品店,店老板是昆山千灯镇人,千灯是顾炎武的家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就是顾炎武提出来的。这位店老板原来在染织厂当技术员,会调色配方,这回有家染色厂要聘请他,月薪高出了他开店的收入,于是他就把店转让了,让给了现在开书店的。

这位开书店的,年前曾来过我店里,问过开书店的一些情况,我当时料想他有开书店的打算,但没想到就开在我的旁边。后来听说,他没有开店的本钱,是他的哥哥和姨父资助他的。他的哥哥在市经委开车,他的姨父原来在中学当教导主任,现刚调到小学做校长。有了这层背景关系,我想,他开书店是可以赚钱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愁资金,二是不愁销路。

我之所以乐于租书,而没有做大卖书,主要顾虑就在销路上。开书店和开服装店差不多,总有一些卖不掉的,就会成为积压,日积月累,这数量可不容小觑。开零售书店,藏书量很多,但积压会蚕食小店的空间,又压死了流动资金,如果事先没有把握,开书店还需慎重。要么是开在学校边上,卖教辅书、考研书之类,利润高,还能撑活;或是开在闹市区,卖报刊和畅销书,反正闹市区卖什么都可以赚钱;除此之外,当三思而后行。

我的店面也可以卖报,但由于卖报比较琐碎,每天有新报,流量又很大,本来我办理租书就很繁琐,就不想在卖报上花费更多精力。我是人,不是机器,总得让我也有点空闲吧?开店挣钱没错,但我也不想为钱卖命,要是钱挣到手了,人累趴下了,值得吗?我挣的这点钱,可能自我感觉良好,但当时在我们镇上,有些开厂的搞房地产的承包工程的,拥有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元资产的人,已经不在少数了。但我不想和他们比。和他们比有什么意义?钱是挣得完的吗?“山外有山楼外楼”,外面的世界大得很,我们只要走好自己的路,就可以了。没有倚天屠龙,难道就不能笑傲江湖吗?

我并不怕竞争,但我不欢迎恶性竞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他们竞争了一百多年,却能并驾齐驱,如今活得都很滋润;而国内有些公司,相互倾轨,为了挤垮对手,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是元气大伤,玉石俱焚,谁也没有赢。而今,兵临城下,书店同行开到我旁边了,我又如何反应呢?我的零售图书项目刚刚开始,面对强有劲的对手,又将作何选择?

他们的书店,布置得很不错,又和我在一排店面,位置距离又近,确实会对我构成一定的威胁。我观察了一下,也许是新开,开始的生意一般。然而,过了一个月,让我惊讶的一幕出现了!有读者告诉我,他们的书店也在办理出租,看一本书每天收一元钱,因为是新书,也有一些人去租的。我隔壁的香烟店,因为卖电话卡时的不正当手段,和我家闹得不愉快,不会他书店也要挖我的客源?搞不好,他们书店还会卖电话卡?现在刚出现不和谐音,这回我要争取主动,不能让这股“不正之风”恣意蔓延。现在不是春天吗?春天应该让人感到温馨舒服,我可不想又出现明争暗斗的场面,若能化干戈为玉帛,岂不更是皆大欢喜?

我和那家书店老板碰了头,客套了几句,就切入正题。我说:“不知你店里生意怎么样?”他说:“不太好,你开在前面,顾客都跑你那里了。”我说:“你是新开店,书新,品种多,会有生意的。”他说:“你有租有卖,两样都占全了,我哪还有生意?”我说:“我们都是开书店的,是同行,要不我们商量一下,我店里就不卖书了,就做出租,你店里就做零售,不对外出租,我们各做各的,井水不犯河水,你看怎么样?”他很高兴地说:“这样好啊,我们路归路,桥归桥,谁也不影响谁的生意。”

我牺牲了卖书这一块,换来了和平共处。其实我也是值得的,因为卖书在我店里占的份额很小,况且才开始不久,经营情况也一般,我书店的地方不大,卖书就一个书架,也做不大,竞争不过他家的,而租书就不一样了,已经有了知名度,顾客群又稳定,要是被他家分流了,对我的影响较大,我这样做,也算是舍卒保车吧?最重要的是,对哪家也没有伤害,真正达到了双赢。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开店十年:我的创业经历[小说]02_武明明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