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1个问题: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是世界是{wy}没有中断的文明?
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上溯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xx,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zz1}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文化开放的氛围浓郁,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综观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从未中断。一个民族的文化,深刻影响着民族的心理、性格和精神世界。一个民族的文化越是经久不衰、丰富多彩,越是富有开放性和进取性,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就越强大,中华文化就是具有这样特质的文化。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第2个问题:如何正确理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合一,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凝聚力。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还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第3个问题:如何理解中华文化发展中的磨难与转折?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wy}没有中断的文化,但在它的发展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经历了逐渐衰微的过程。xxx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由衰而盛的转折点,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华文化正续写着更加壮丽的篇章。
第4个问题:如何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载体与基本样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与史学典籍是{zh0}的见证。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典籍,也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仅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又如,在古代,中国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1个问题: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的主题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第2个问题:如何理解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升华,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产物。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第3个问题: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今天,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擎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时代精神,充分展现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风貌和昂扬斗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1个问题:如何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大众传媒与文化市场对人们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在使文化产品大批量、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的同时,又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这使文化市场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斑斓色彩,也给大众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多种选择的新特点。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在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因此,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第2个问题:如何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会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资产阶级文化、xj“flg”、封建文化、殖民文化、yhsq文化等,属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xx,依法取缔。
在我国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是: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元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其次,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思维定式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xx退出历史舞台。{zh1},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第3个问题:如何理解大众文化?
学术界对大众文化有不同理解。有的学者认为,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其消费对象,通过大众媒介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的文化产品。有的学者认为,大众文化也就是商业消费文化,即用于大量消费的,为商业目的“有意迎合大众口味”而大批量生产的消费品,是“商人雇佣技术人员创造的”。有的学者认为,大众文化主要指通过现代工业手段大量复制的以娱乐性为主要特征的大众文化或“流行文化”,亦指适应大众文化生活需求、为社会大众普遍接受并成为社会大众文化生活中主要的和基本内容的文化。也有的学者认为,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它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
本教材中的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其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多风格的文化产品,如经典的和流行的,传统的和时尚的,高雅的和通俗的,严肃的和娱乐的,等等。然而,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发展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xx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第4个问题:在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社会文化现象纷纭复杂,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xx腐朽文化。
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1个问题:如何理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先进文化”是与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相对而言的。这种区分是根据我们对文化的现实功能所作的价值判断得出的,它取决于文化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果说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是落后文化,那么,理性的、科学的、振作的、高尚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如果说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是腐朽文化,那么,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xxx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2个问题: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xxx主义的科学性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xxx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xxx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多元文化的并存采取放任的态度。在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长期共存、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只有坚持xxx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先进文化健康发展。
坚持xxx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xx的方针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因为有xxx主义作指导思想。xxx思想、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xxx主义。坚持xxx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xxx列宁主义、xxx思想、x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用不断发展的、中国化的xxx主义指导不断发展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以,xxx主义是xx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xx褪色的旗帜。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巩固xxx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要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3个问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
精神文明是指人类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dy},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程度以及与此相应的物质设施、机构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第二,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精神文明的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在本质上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立足于当前实际不断进行创造的过程。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第1个问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与作用?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第2个问题:如何理解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人们在文化知识、思想观念、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识文化修养。人们通过自省自律、自我反思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缺乏知识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也会导致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第3个问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4个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坚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相一致的方针,反映世界的、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创造人类文明的新成果。
第5个问题:如何处理日常的道德要求与树立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是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我们还在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只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界限,科学与迷信的界限,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才能切实增强识别和xx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为此,必须努力学习xxx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
概括以上四个单元之间的关系:
{dy}单元“文化与社会”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它从静态的角度,把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揭示文化的含义,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进一步对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继承性以及文化的创新性进行分析,揭示文化现象在时空中的传播与传承,探索文化创新的意义及创新的具体途径。目的在于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即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文化,是怎样通过横向的传播和纵向的继承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进一步具体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揭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揭示民族精神的当代意义及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扬光大。所要解决的是“怎么看”的问题,即如何看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则对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活复杂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揭示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具体途径。本单元所要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即如何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当代文化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