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4 04:41:09 阅读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当这位伤心的妈妈携着儿子走出校门时,她确实哭了。学校已经决定放弃这个“老问为什么的劣等生”,但她始终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个低能儿。作为一位女子学校的老师,一个富有教育经验的人,南希从自己第七个孩子身上看到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她发誓要全力教育儿子,使他成为世界上{dy}等的人物。
在她的引导下,爱迪生8岁开始读莎士比亚、狄更斯的作品,9岁接触《自然与实验哲学》这类科普读物,10岁时一边读《罗马帝国衰亡史》,一边在地窖里摆弄化学药品......爱迪生后来回忆说:“当学校教员叫我笨蛋时,她为我极力辩护。从那时起,我决定要给她争脸面,她实在是真正理解我的人。”
天才的成长道路大多是曲折的。被迫在家中完成了启蒙教育之后,12岁时,爱迪生开始浪迹天涯。他先是在列车上卖报。那位叫史蒂文森的开车员对爱迪生一直很友好,甚至放心地把一节行李车交给他建立化学实验室。
15岁时,爱迪生舍命救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玩耍的男孩。孩子的父亲,一位火车站站长发现爱迪生对通信机器着迷,便主动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xxx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后来的成就众所周知,从16岁的{dy}项发明——自动定时发报机算起,爱迪生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新发明。他一生中获得专利的有1300多项。1915年的旧金山世博会甚至专门挑出{yt}命名为“爱迪生日”,以纪念他的发明把人类从漫漫黑夜中解放出来。
那么,又是谁把爱迪生从漫漫黑夜中解放出来的?是宽容的母亲,开明的列车员还是知恩图报的站长?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如果一个孩子知道他要去哪儿,全世界都应该为他让路。”
《中国青年报》2010.1.21 蒋昕捷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