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概况(来源2009威海年鉴)_威海会展_新浪博客

威海概况

建置沿革

【地理位置】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处北纬36°41′~37°35′,东经 121°11′~122°42′。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 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 西与烟台市接壤。东西{zd0}横距135公里,南北 {zd0}纵距81公里, 总面积 543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31平方公里。 海岸线 长985.9公里。辖荣成、文登、 乳山3市和环翠区。

【建置隶属】 威海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商、 周三代,今市境为东方夷之地,属青州,有莱夷聚居。568年(北齐天统四年), 境内设文登县,今市境尽属之。此后,朝代更替,但隶属文登县未变。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威海即由此而来。1898 年,英国强租威海卫。1900年,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属英国殖民部。1930年10 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置威海卫行政区,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 1950年5月, 成立文登专区,辖威海、荣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阳、牟 平、福山等8县。1956年2月,文登专区撤销,现威海地改属莱阳专区。1958年10 月, 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1967年2月,烟台专区更名为烟台地区,现威海地 属之。 1983年8月撤销烟台地区,设烟台市(地级),同时威海市(今环翠区) 改为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文登、荣成、乳山3县归烟台市管辖。 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设为环翠区;烟台市的荣 成、 文登、乳山3县划归威海市管辖。1988年10月,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 威海市代管;11月,荣成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县 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市史志办)

【行政区划】 至2008年末,威海市辖文登市、荣成市、乳山市3市和环翠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工业新区(3个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市政府派出机构)4区,共50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2536个村民委员会、339个居民委员会。 (王书清)

自然环境

 

【地质】 威海市位于山东省胶北断块隆起的东端,其南侧与胶莱坳陷的东部边缘接壤。境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胶东群、中生界上侏罗系莱阳组和白垩系下统青山组及新生界第四系。褶皱构造有乳山—威海复背斜,其轴在乳山台依,向北东经昆嵛山主峰、汪疃、羊亭,在田村倾没,轴向北东。断裂构造有近南北向的双岛断裂,北北东向的金牛山断裂和老母猪河断裂,北东向的牟平—即墨断裂(迹经乳山西部),北西向的望岛断裂、海埠—神道口断裂、俚岛—海西头断裂。岩浆岩主要有元古代的昆嵛山岩体和文登岩体及中生代燕山晚期艾山阶段的伟德山岩体和石岛岩体、崂山阶段的槎山岩体和龙须岛岩体。(苗丰麟)

【地貌】 威海市属起伏缓和,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区。区内除昆嵛山主峰泰薄顶海拔高度 923 米 以外,其他山地丘陵都在 700 米 以下,大部分为 200 米 ~ 300 米 的波状丘陵,坡度在 25 度以下。山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构成,山基表面多为风化残积物形成的棕壤性土,土层覆盖较薄,但土壤通透性好。山丘中谷地多开阔,多平谷 ; 平原多为滨海平原和山前倾斜平原。 其中, 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 15.77% , 丘陵占 52.38% ,平原占 27.56% ,岛屿占 0.28% ,滩涂占 4.01% 。河网密布,河流畅通,地表排水良好。地势中部高,山脉呈东西走向,水系由脊背向南北流入大海。三面环海,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海岸线曲折,岬湾交错,多港湾、岛屿。(王文刚)

【气候】 威海市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另外,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又具有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市历年平均气温 11.9 ℃ ,历年平均降水量 730.2 毫米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 2538.2 小时。 2008年,全市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 (单宝臣 秦俊岭)

【水文】 威海市河流属半岛边沿水系,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径流量受季节影响差异较大,枯水季节多断流。全市有大小河流 1000 多条,其中母猪河、乳山河、黄垒河三条较大河流贯穿于文登、乳山市境内, 总流域面积 2884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53% ,母猪河流域面积{zd0}, 流域面积 1278 平方公里。境内河流长度大于 5 公里 的有 94 条,其中大于 10 公里 的有 44 条, 黄垒河最长,全长 69 公里 。河网平均密度为 0.22 公里 /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为0.36左右, 2008年径流系数为0.45。 (张明芳)

【土壤】 全市土壤类型有棕壤、潮土、盐土、风沙土、褐土、水稻土、山地草甸土,共7个土类。依其各自的发育程度、附加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又分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白浆化棕壤、潮土、盐化潮土、褐土、滨海盐土、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固定风沙土、潜育水稻土、山地草甸土等13个亚类、18个土属、153个土种。
   棕壤土类是全市分布最广、面积{zd0}的土类,遍及全市的山丘地区,占土壤总面积的83.5%。潮土类为威海市第二位的分布土类,占土壤总面积的13.2%。
   从土壤(耕层)质地可归为三大类:砂性土、轻壤土、中壤土。从土体构型可分为15种类型,按其对作物的影响主要归纳为五大类型:均壤质型,均沙、夹沙、夹砾石型,夹黏、均黏型,夹白浆型,硬(酥)石底型。从化学性状看,威海市成土母质大部分为酸性岩风化物,土壤pH值为6.5~7,一般呈微酸性,有明显的淋溶作用、黏化作用和生物积累作用。 (邱俊兰)

【海域】 威海北、 东、 南三面为黄海环绕,海岸线总长 985.9 公里 ,约占山东省的 33% ,全国的 6% 。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海岸线曲折,沿海有大小港湾 30 多处, 岬角 20 多个,并有众多优质海滩分布。全市大小海岛 114 个,其中面积 500 平方米 以上的 84 个,有居民岛屿 6 个。(市史志办)

自然灾害

【风雹灾】 5月12日上午10时始,荣成市埠柳镇,文登市界石镇、张家产镇,乳山市白沙滩镇、海阳所镇,两次遭受冰雹、龙卷风袭击,持续20多分钟,冰雹{zd0}直径达10毫米以上,农作物遭受较大损失。全市受灾人口达1.5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2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600余万元。 (吴刚)

【洪涝灾】 7月18~20日,受第七号台风“海鸥”影响,形成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02毫米,部分市(区)降雨量超过195.4毫米。此次降雨使市区和荣成市工、农业生产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全市受灾人口达13.67万人,紧急转移群众1125人,紧急避险8930人,倒塌房屋847间,损坏房屋1060间,直接经济损失5870余万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2017公顷,损失1870万元;基础设施损失3020万元;家庭财产损失980万元。 (吴刚)

【雪灾】 12月4日24时至5日14时,全市遭强暴风雪袭击,平均降雪量9.9毫米。其中,市区降雪量达到7.2毫米,文登、荣成、乳山市的降雪量分别为20.9毫米、11.4毫米和0.1毫米。市区、文登、荣成均出现了道路结冰现象,市区{zd1}温度-7.1℃。全市受灾人口达3500人,直接经济损失1180余万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51公顷,损失1120万元;工矿企业损失60万元。 (吴刚)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8年末,全市辖区土地总面积56.98万公顷。其中,农用地45.2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320.99公顷;建设用地为7.96公顷,增加2875.13公顷;未利用土地3.78公顷,减少542.13公顷。在农用地中,耕地19.20万公顷,增加184.97公顷;园地5.97万公顷,减少292.63公顷;林地11.14万公顷,减少267.77公顷;其他农用地8.94万公顷,减少1945.57公顷。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57万公顷,增加29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354.87公顷,减少22.91公顷;水利设施用地8401.12公顷,减少11.75公顷。(邵锦光)

【水资源】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内无大江大河,外无客水入境,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境内的大气降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762.9毫米,年径流量244.9毫米,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3.3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4.9亿立方米,扣除两者重复量2.8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41亿立方米。 (于贵泉)

【矿产资源】 至2008年底,全市已发现矿产47种(包括亚矿种),矿(床)点多达320余处(不含地下水)。其中,金属矿产11种,矿(床)点120余处;非金属矿产33个矿种(亚矿种),矿(床)点170余处;地热、矿泉水30处。探明矿产地103处,占发现矿(床)点总数的32%,新探明矿产地明显减少。几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较多。其中:金矿(含伴生金)占全省探明储量的8.90%,居全省第三位;银矿、玻璃用砂分别占10.36%、75.7%;全省锆英石(伴生)矿资源储量集中在威海;饰面用花岗岩资源十分丰富,达7.4亿立方米。全市以蕴藏非金属矿产为主,金属矿产单一,石油、天然气、煤和化工原料矿产短缺。 (邵锦光)

【生物资源】 威海海域广阔,浅海和潮间带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据资料统计,全市海域平均生物量为 353 克 / 平方米,平均生物密度 586 个 / 平方米 ; 有生物资源 779 种, 其中,动物 647 种,植物 132 种。动物中,鱼类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 梭鱼、鲻鱼、鲈鱼、鲅鱼、青鳞鱼、太平洋鲱鱼、鲳鱼、黄姑、比目鱼等 100 余种 ; 虾蟹类主要有鹰爪虾、对虾、毛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等 ; 贝类主要有栉孔扇贝、鲍鱼、泥蚶、菲律宾蛤仔、文蛤、毛蚶、魁蚶、牡蛎、中国蛤蜊、四角蛤蜊、贻贝、青蛤等 ; 棘皮类中有刺参、海蜇、马粪海胆、海星等。植物中,藻类主要有海带、裙带菜、石花菜、条斑紫菜、大叶藻等。陆生野生哺乳动物有梅花鹿、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野兔、蝙蝠等。鸟类已查到 250 种,其中候鸟、旅鸟占 70% 以上,留鸟种类较少。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一级的有梅花鹿、中华秋沙鸭、金雕、黑鹳 4 种,二级的有大天鹅、鸳鸯、灰鹤、苍鹰等 12 种 ; 其余鸟类及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等列入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经济植物 70 科 248 种,如车前、地黄、天麻、黄芩、远志、半夏等 ; 野生牧草 12 科 92 种,如马唐、黄背草、白茅草等 ; 木本植物 70 科 457 种,其中乔木 315 种,如黑松、刺槐、麻栎、法桐、苹果、梨、桃、银杏、板栗等 ; 灌木 112 种,如紫穗槐、胡枝子等 ; 藤本 30 种,如葛藤、 紫藤、蔓荆、爬墙虎等。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等。(王吉明 张海平)

【旅游资源】 威海旅游资源丰富,有海岛海岸、城市园林、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十多种类型。拥有{gjj}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3 处, 文物保护单位 51 处,省级旅游度假区4处,游览景区(点) 80 多处。境内千公里海岸线上,有中国近代{dy}支海军的诞生地刘公岛、秦始皇东巡过的东方好望角天尽头、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xx山、凝聚中日韩三国人民友谊的赤山法华院、亚洲{zd0}的天鹅栖息地天鹅湖、大东胜境——铁槎山、天下{dy}滩——银滩等名胜景观。全市形成了“一线(千公里海岸线)、六区(中心城市、海滨生态、渔家风情、温泉疗养、传统文化、休闲度假)”的旅游格局。 (张建涛)


 人口·民族

【人口】 2008年末,威海市总人口2522307人,比上年底增加12754人,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其中市区人口639436人,比上年底增加7580人。所辖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人口分别为667472人、641740人、573659人,比上年底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总人口中,男性为1268489人,女性为1253818人,男女性别比为101.17∶100;全市总户数916031户,户均人口2.75人;全市非农业人口为1207782人,占总人口的47.88%。人口控制工作成效显著,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0年负增长。2008年出生人口17269人,出生率为6.86‰;死亡人口19274人,死亡率为7.66‰,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0‰。 (戚真)

【民族】 威海市有 47 个民族 : 汉族、朝鲜族、满族、佤族、蒙古族、回族、拉祜族、白族、傣族、苗族、土家族、彝族、侗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布依族、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傈僳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珞巴族。全市 46 个少数民族共 1.46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0.6% 。 ( 钟建波 )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经济持续稳健增长】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8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dy}产业增加值132.2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088.56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559.51亿元,增长16.5%。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07∶61.78∶30.15优化为7.43∶61.14∶31.43。按户籍平均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7万元,增长11.9%。 (林莅)

【产业发展速度与质量并举】农业生产比较稳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259.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全年粮食总产量100.13万吨,增长5.2%;人工造林面积727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8.2%;肉类、禽蛋类、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10.8万吨、10.64万吨、26.35万吨,增长13.3%、11.4%和3.5%;水产品产量达到205.64万吨,增长4%,其中水产养殖面积5.13万公顷,增长8.3%;养殖产量达122.41万吨,增长7%。海洋捕捞产量83.23万吨,增长0.1%。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17个,实现增加值1003.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96.47亿元,增长19%;实现利税总额293.87亿元,增长15.5%;实现利润总额192.69亿元,增长14.9%。产品销售率98.73%,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员劳动生产率17.08万元/人,增长11.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434.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1.9%,比年初提高1.85个百分点。
  “xx战略”取得新突破  全市中国xx产品达到19个;山东xx产品新增16个,达到107个;xxxxxx新增2个,达到12个;山东xx商标新增10个,达到74个。
  服务业繁荣发展  旅游业,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61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8.8亿元,分别增长16.6%和21.5%;交通运输业,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20.5公里(含农村公路);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客运量5979.3万人次,货运量8455.4万吨,分别增长18.7%和16.2%;港口货物吞吐量37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万标箱,分别增长16.4%和20%。 (林莅)

【投资消费需求保持旺盛 】 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注重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dy}、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4.4%、5.9%、46.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136.56亿元,增长36%,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全年新开工项目1108个,其中1亿元以上大项目12个。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0.22亿元,增长58.5%;商品房销售面积345.57万平方米,销售额103.74亿元,分别增长5.1%和12.6%。消费需求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62亿元,增长23.2%,增幅创10年来新高。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1.07亿元,增长24.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0.51亿元,增长17.1%。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355.02亿元,增长23.8%;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28.6亿元,增长21.6%。市场价格总水平逐步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4.6%,涨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最快,达到12.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3%。 (林莅)

【对外经济增速趋缓】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深化,国际市场外贸需求明显减少,威海市外贸进出口明显放缓。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8.05亿美元,增长10%,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总额43.5亿美元,增长10.8%;出口总额74.55亿美元,增长9.6%;一般贸易出口额26.96亿美元,增长15.8%;加工贸易出口额47.34亿美元,增长6.6%。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额35.49亿美元,增长12%,占出口总额的47.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8.9亿美元,增长10.4%,占出口总额的25.4%。出口市场更趋多元化,对韩国、欧盟、美国和日本四大传统市场出口额56.2亿美元,增长4.1%,占出口总额的75.4%;对非洲、东南亚、南美洲、中东、独联体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45.7%、24.1%、52.6%、18.6%和103.5%。“走出去”战略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增境外企业26家,创历史{zh0}水平;新增项目中中方投资额超过100万美元的项目有6个,其中过1000万美元的有3个;全年对外承包劳务业务完成营业额3.29亿美元,增长15.7%。对外对内招商引资快速增长,全年实际外汇到账外资5.26亿美元,增长31.3%;引进国内资金287.64亿元,增长10.7%;引进内资项目609个,其中在建1亿元以上项目122个,实际到位资金151亿元。 (林莅)

【财政税收金融平稳运行】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80.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93.67亿元,增长14.2%,占GDP比重为5.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6.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2.22亿元,增长18.3%。税收收入迈上新台阶,全年实现两税全部收入126.44亿元,增长10.6%。金融业运行健康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156.25亿元,比年初增长15.8%;各项xx余额为791.44亿元,比年初增长14.3%。全市所有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30.8亿元,增长30.8%;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0.5亿元,增长9.1%。 (林莅)

【城建环保事业全面推进】 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3.92平方米。城市公用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发电量62.27亿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量47.23亿千瓦小时,增长1.8%;市区天然气用气人口30万人,用气普及率99.63%;集中供热面积达1897万平方米,增长7.8%。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威海港三、四期工程和威海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基本建成,总建筑面积51.85万平方米的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获省批复,积极推进青荣城际铁路、荣乌高速公路、米威调水三期、文登二污二期等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有环境监测站4个,水环境功能区11个,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12个。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污染减排项目34个,投资额6.2亿元。 (林莅)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8495元,增长9.8%。
  就业再就业形势良好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65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85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5%。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扩大养老保障范围,全市55.9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3万名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60.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44万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8017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发放政府助学金4354万元,救助学生4.2万人,为低收入群众提供5998套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  全年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139项,增长31%,其中达到国际{lx1}及先进水平3项、国际先进水平25项、国内{lx1}水平105项。首次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2924件,增长52.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800件,增长149.2%。企业建立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03家,其中{gjj}6家、省级31家。新认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总数达到106家,其中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总数达到54家。
  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0‰,连续10年保持负增长。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林莅)

民营经济

【概况】 2008年,威海市民营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813.59亿元,占全市GDP的45.70%。个体私营经济企业户数达8.54万户,从业人数38.93万人,注册资金346.51亿元,上缴税金25.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02%、6.28%、18.70%、26.36%。其中私营企业达到2万户,从业人员26.48万人,注册资金329.11亿元,上缴税金22.63亿元,分别增长16.32%、3.94%、19.02%、27.78%。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全市个体私营企业8.54万户,注册资金34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2%和18.70%。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139户,完成增加值537.4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313.92亿元,增长13.33%、8.92%和22.01%,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6.47%、3.57%和55.14%。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1272户,完成增加值579.7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370.45亿元,增长9.09%、9.27%和24.30%,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3.06%、54.80%和56.49%。
  效益指标平稳上升  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25.88亿元,比上年增长26.36%。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利润112.20亿元,实现利税171.07亿元,增长14.54%和16.54%,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8.23%和58.21%。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完成利润107.66%亿元,实现利税16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4%和20.29%,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5.87%和56.56%。
  出口形势严峻  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58.88亿元,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98.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9%和9.53%,增幅分别比上年下降26.45个百分点和16.28个百分点。 (曲鹏程)

【调查和政策研究】 一是建立经济运行预测和分析机制。市中小企业局与市统计局每月联合对全市个体私营及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运行态势进行研究分析,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深入企业开展调查。市中小企业局先后开展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技术、校企协作、服务体系和纺织服装等行业退税情况的调研活动。下半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全球经济衰退给中小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深入127家企业调研,向市委提交了《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困难及应对措施》调研报告,市委主要领导作重要批示。三是开展政策研究和宣传。在抓好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的同时,向市政府提出了解决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困难的20条应对建议,并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开展“改善民生”、“人民创业”和“政府部门一把手谈服务”等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氛围。四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抓住国家和省出台拉动经济增长新政策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分别组织7个项目申报{gjj}小企业创业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信用担保服务补助项目,扶持额度1380万元;组织7类16个项目申报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额度500万元。省级项目已通过专家论证,为工艺家纺公共技术平台项目争取的国家180万元扶持资金已到位。 (曲鹏程)

【小企业培育】 围绕原创型小企业的创业与发展开展重点培育。一是建立培育信息库。对全市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新办企业及个人情况进行统计,分批纳入创业培育信息库管理。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利用新闻媒体开展有关创业政策和自主创业成功典型的事迹宣传报道,大力营造创业发展氛围,引导和带动更多劳动者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三是开展创业辅导培训。开办“中小企业创业大讲堂”,邀请环保、质监、公安、工商、卫生、劳动保障等市直部门业务骨干和专家学者集中为初创业者讲授创业知识,连续举办近20期,培训辅导1000多人次。四是强化对初创小企业和项目的孵化。不断完善小企业创业基地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地孵化小企业能力;积极指导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初创小企业和创业项目提供服务。 (曲鹏程)

【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围绕制约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人才、技术等问题开展重点培植和扶持。一是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加快向各金融机构推介年初调研汇集的140家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举办中小企业出口融资推介会,帮助90多家有出口需求的中小企业拓展与外资金融机构的保理业务,为企业搭建新型对外融资与销售平台。二是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韩中小企业博览会等经贸洽谈活动,为31名民营企业家申报APEC商务旅行卡;与市邮政局联合开展“利用邮政资源为中小企业服务培训”活动,帮助中小企业开辟新的营销模式和渠道。三是加快培育企业上市。建立成长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信息库,组织成长型中小企业参加全省创业板上市培训活动。四是为企业引进劳动力。举办“2008威海中小企业人才招聘会”,组织220家中小企业进场与市内外高校毕业生对接,达成意向2800人,交流成功520人。加大“东西彩桥”工程实施力度,将全市120家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和劳动力需求情况汇集成册,针对部分企业用工不足的难题,及时与中西部劳动力输送基地协调和沟通,安排专人协助企业前往河南滑县、河北临西县等地招收农民工。 (曲鹏程)

【发展特色产业】 立足威海市产业特点和优势,以“专精特新”为方向,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优势品牌为特色,集中扶持,优先服务,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一是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围绕食品加工、家纺制革、机械电子、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和资源优势,培育和扶持一批xxxx和特色产业镇、特色产业村。全市年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17个,配套生产企业2075家;年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镇有11个,配套生产企业2853家,有5个镇列入省级特色产业镇。二是加快品牌培育。将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有机结合,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xx产品和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争创国际xxxx。17个产业集群共有省级以上xx产品和驰名(xx)商标79个,11个特色产业镇共有省级以上xx产品和驰名(xx)商标14个。三是加强公共技术服务。积极指导和支持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新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推荐威海市食品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山东省创业指导中心改造工程申报2009年{gjj}扶持项目。 (曲鹏程)

【推动技术创新】 积极搭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工作。一是开展科技项目推介。举办“2008中韩(威海)中小投资创业项目及连锁加盟博览会”,邀请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20所全国高校院所推介科技项目、20家全国特许连锁加盟企业发布创业连锁项目等,达成意向1200多个,评出{zj1}投资价值项目6个。其中,市中小企业局与美国PMF银行签订出口企业融资合作协议,与广交会进出口有限公司签订中小企业海外市场开拓及利用广交会渠道将中小企业推向国际市场的合作协议。二是争取国家技术创新政策扶持。积极组织推荐名流实业集团公司的食品垃圾处理产业化节能环保项目、文登云龙绣品工艺功能性家纺、威海怡和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创新3个项目申报{gjj}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三是抓好技术创新项目申报。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和示范企业,其中,威海普利生物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的蒜氨酸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列入2008年省级技术创新计划,乳山澳瑞特矿山设备、荣成荣佳电机2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荣佳电机还被认定为“山东省中小企业创新型优秀新产品”。 (曲鹏程)

【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加快创业辅导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融资担保平台、创业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和行业协会建设。一是小企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认真开展国家、省、市三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创建培训、规划指导、项目申报和考察验收等工作。全市已运行7家小企业创业基地,搭建起21个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山东省xx中小企业创业指导中心。积极开展对融资担保、会计审计、信息技术等各类中小企业社会化中介服务示范机构的培育、认定和推荐等工作,已认定49家市级社会化服务示范中介机构,其中12家被认定为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示范单位。二是融资担保平台。以拓展担保覆盖面和担保能力为重点,推进市及市(区)两级担保体系快速发展。加强对担保机构的行业指导和管理,对全市具备法人资格的12家担保有限公司进行登记备案,对全市12家与行政审批有关的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清理规范,组织6家担保公司申报并纳入全省{dy}批51家规范“提升提保”机构,其中有2家纳入全省34家规范型担保机构。全市担保公司发展到35家,注册资金11.75亿元。三是创业服务平台。在全市优选9家以政务代理、融资担保、人力资源、法律援助及信息技术等服务为主的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共同组成“企业创业服务窗口”进驻市行政审批中心,为企业提供创业所需服务。四是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公益培训、咨询和辅导,与中企动力威海分公司联合举办“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系列培训”活动;开通中国中小企业威海网和荣成、文登、乳山、环翠市(区)网,实现国家、省、市和县(市、区)四级联网,威海中小企业信息网及荣成市、环翠区中小企业网得到省专项资金扶持。五是行业协会建设。围绕优势产业和重点行业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建设,指导中小企业协会、担保协会、海参协会、家纺协会等协会发展。家纺协会建立起自己的技术服务平台,海参协会申请办理的“威海刺参”地理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核。 (曲鹏程)

【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工作】 深入推进宣传教育工作  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全市会员单位深入学习中共十七大精神,为私营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开展了经营者学法活动,通过以会代训、办培训班、送法下乡、当场咨询、书面问卷、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全市9300名私营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进行普法教育。开展文明经营活动,联合市工商局、人事局、精神文明办公室,评选出100家文明诚信民营企业、50家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20家文明诚信标兵,引导广大经营者牢固树立诚信为本、诚信立身、诚信兴商的思想,促进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开展私营企业负责人再教育活动,组织8名私营企业家参加中国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举办的“全国个私协会系统第35期高级经济管理研修班”,让经营者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
  全面做好协会服务工作  开展了“办千件实事促民营经济发展”活动,走访企业、个体工商户2963户,发放法规宣传材料2800份,征集各类意见和建议3200条,与270多家重点民营企业签订了《红盾帮扶协议书》。加大会员单位维权力度,联合消费者协会为会员单位妥善解决维权投诉136件,挽回经济损失320余万元。充分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协会桥梁作用,利用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帮助会员单位输送专业人才2700多人。推进“品牌兴企”战略,指导私营企业注册商标25件。 (师永伟)

精神文明建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008年,威海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下简称“创城”)。成立了“创城办”,对“创城”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了有关单位的目标任务,抓好工作督导和责任落实。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召开了“创城”动员大会及50多次情况调度会,开通了24小时“创城”服务热线,编发“创城”简报150多期,充实精神文明建设网页100多个,增设各类公益广告10万多条,各类新闻媒体刊发“创城”稿件2000多篇,制作了电视专题片《创建文明威海之路》,对“创城”工作进行了xxx、大规模的宣传发动。在基础性工作方面,收集整理了5万多份的“创城”材料,编纂完成了“创城”材料汇编271卷,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交通秩序规范、背街小巷整治等专项活动,下发“创城”整改督察单近300份,解决盲道铺设、无障碍设施建设等问题800多个。威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经验先后被《大众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中,威海市在全省文明城市测评中总分名列{dy},并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荣成市、文登市保持了“省级文明城市”称号,乳山市新增为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文明威海”建设活动】 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荣成市开展了“文明荣成、文明形象、文明使者”服务竞赛活动,文登市开展了“百姓放歌 唱响文登”活动,乳山市开展了“共铸诚信、建设诚信乳山”活动,环翠区开展了“小事知荣辱、礼仪随我行”活动。市文明办联合市文明委成员单位,广泛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与市人事局联合开展了创建“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和文明诚信标兵”活动,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了“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家庭在行动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与市环保局联合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和“绿色社区”活动,与市交通局联合开展了创建“出租客运行业文明之星”活动,与市新闻出版局联合开展了“捐赠援建农家书屋”活动,与市工商局联合开展了创建“规范化文明诚信市场”活动,与市科协联合开展了争创“科普示范村和科技示范户”活动,与团市委联合开展了“志愿者协管交通”活动等,提升了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组织全市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社区、文明企业、文明行业、文明景区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新增威海市级各类文明单位57个,新增省级各类文明单位24个,新增{gjj}各类文明单位9个。威海供电公司、威海市公路管理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威海分公司、威海市地方税务局、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威海港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王家钦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威海工业新区蔄山镇、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田和街道办事处田村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刘公岛景区被评为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赤山风景区、西霞口风景区被评为省级创建文明风景区工作先进单位。

【思想道德建设】 在全市创新性地开展了以“给每位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给每位身边的人一声亲切的问候、给每位需要帮助的人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内容的构建和谐威海“三个一”活动,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响应。配合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组织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编写发放了30万册《威海市文明市民手册》,对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提高市民素质发挥了作用。在“中央文明网”上推出了“威海市文明城市大看台”,在全市开展了“道德模范巡讲网上行”等活动,扩大了道德模范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社会正气的弘扬。在全省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杨正权、邹树君获得山东省道德模范称号;在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杨正权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在“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东地方文艺电视大赛活动中,威海市成为全省5个获得特别组织奖的单位之一。 (郭爱华)

 经济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2008年10月,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鲁发〔2008〕19号),明确环翠区张村镇为全省10个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镇之一。主要任务是:针对镇级行政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矛盾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改革和探索,为创新乡镇管理体制提供经验,为深化全省及全市经济体制改革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扎实推进企业改革】 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抓好县以上困难企业的攻坚破难,加快镇村企业改制步伐。完成了中国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威铁公司、威海市丽园大酒店、威海人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市长生堂医药连锁总店、威海市照相器材服务公司、威海市铁路工程总公司等6家企业的改制。

【督导企业规范运作】 不断加强对改制企业的监管,对全市11家原上柜公司进行了逐家摸底调查,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建立了原上柜公司信息库,动态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加大对信访案件的办理力度,积极疏导和化解改制企业与股东、职工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努力保护好群众利益,做到了件件有回声,事事有落实。全年共接待信访56人次,比上年下降了62%,其中涉及原上柜公司有关问题的19件,改制企业遗留问题的25件,其他问题12件,处结率100%,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于小君)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威海概况(来源2009威海年鉴)_威海会展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