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讲堂变学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讲堂变学堂

2010-04-10 16:33:31 阅读19 评论0 字号: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讲堂变学堂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还是“教师教学生学”,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观念,每位教师不可能回避而且必须作出明确的选择。

两种观念指导课堂操作,前者是讲堂,后者是学堂。

两种类型的课,哪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认为讲堂是阻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顽症,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讲堂变学堂。

一、课堂是学堂的理论依据及作用

   课堂是学堂主要依据发生认识论心理学体系的创立者——皮亚杰(1896——1980)的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皮亚杰从20年代就开始儿童心理研究,1955年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该中心主任,该中心把各国xx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集合在一起,共同研究发生认识论,对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剖析依据。他在1970年出版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中论述了对“前一世”“大大地占统治地位”的“学习则是按照记录外界材料这个经验论模型理解”的学习理论的“彻底的变革”。他指出:“一个刺激要引起某一特定反应,主体及其机体就必须有反应刺激的能力,因此我们首先关心的是这种能力,”或称“能耐”。“如果基本出发点是作出反应的能力,即‘能耐’的话,看法就正好相反,这就是说,学习在发展的不同水平上是不同的,学习基本上是依靠‘能耐’的演化的。”“这种认识论首先是把认识看作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建构者只能是学生本人,人的思维他人是不能代替的。

“皮亚杰的理论和实践,已成为世界各国各级各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对当代世界教育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的影响”。(《外国教育史话》)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法”就是在皮亚杰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国许多教学改革实验,如自学辅导、“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等都受这一理论的影响和启发。数学教学方面,如上海青浦县教育委员会用此理论作指导,自1977至1992年开展一项大规模 的教育改革实验,使全县中学生数学合格率从16%上升到85%以上,国家教育委员会将此定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成果并在全国推广。“青浦实验”在96年召开的“第八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作系统性讲演”(《课程 教材 教法》1997年{dy}期);语文教学方面,钱梦龙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法,魏书生让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其成绩显著是人人皆知的。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就已经强调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式教学就是孔子提出来的,那么启发式是什么意思呢?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他却不能由这一方面推知其他几个方面,教学便不再往下进行了。”这就是说,通过自学,心里不明白,孔子才讲;通过自学,心里明白,语言表达不出来,孔子才讲。懂得了,但还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学就不再往下进行。孟子也强调自学,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自得之也。”这意思是说,君子要得到高深的造诣,必须依靠正确的方法。这方法就是自己去求得;自己求得的,就能牢固去掌握;牢固掌握了,才能积蓄的深;积蓄的深,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学习一定要自己去求得。自己去求得,不就是自学吗?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才能使学生依照自己思维特点去学习,才能真正实施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宋代大教育家朱熹经常与学生一起讨论,他把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所谓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就是他指导学生自学,自己读书的纲要。可见,在古代,我国的大教育家就一直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积极地学习的。这应该是我们教学理论的好传统,应该继续发扬。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未来世界信息迅速发展,知识老化周期加快的特征,决定了自学能力是每一个未来人社会生存的必备能力。课堂成学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达教育的育人目的。

教学为中心,课堂是关键,质量是生命,效率是灵魂,引导自学是手段。只有变讲堂为学堂,才能使我市教育步入“是学堂→高效率→合理负担→高质量”的良性循环的佳境。

二、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弊端

以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及主动性三要义为标准,从“教育的核心问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自我监控与智力》),宏观看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呈现三种类型:

(一)、极少数教师有较强的教改意识,能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学生的学,并付诸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是教改的“志愿兵”,但受传统教学的负影响,相当一段的教改实践并不能得到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的理解,本人须付出精神上的压力坚持教改;

(二)、少部分教师有教学重心转移的教改愿望,但缺乏大胆探索实践而徘徊不前;

(三)、绝大部分教师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未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表现为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以教代学、以讲代思、以讲代练,教学模式是“我讲你听”,课堂是讲堂。

这种“我讲你听”的讲堂本身已违背了中小学教材编写者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从教科书的设计和编排上引导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教材研究所:《面向21世纪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验》)的意图,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依靠课内损失课外补,加班加点及题海战术,常此下去,形成部分学生厌学,甚至“陪读”现象,即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的,也未必能提高升学率。形成了“是讲堂→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的恶性循环的怪圈。

三、几点建议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系到我市子孙后代素质的一件大事,也是提高我市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针对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教勿越位,学要到位,引导自学,课堂是学堂”为指导思想,改革我市观念陈旧、方法滞后、效率低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项任务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希望市教委把此项工程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展开全市范围的教改大讨论,转变教学观念,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及良好的教改氛围。

2、提高教师素质是教改的基础。教师既要吃透教材,又要吃透学生,不仅应具备本专业的雄厚功底,而且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研究影响学生的各种因素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的规律。在教学中教研,在教研中教学,变低效率的经验型教师为高效率的科研型教师,作教学改革的实践者而不作传统的教书匠。

3、领导权力既是一种动力,也可能是一种阻力。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要认识到教学改革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与“学创争上”关系密切。领导首先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倡导、支持教学改革,这应该是衡量领导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三门峡市政协委员:刘应同   李智民

                                 

                                              1999年2月6日

刘应同:灵宝市{dy}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曾任语文教研组组长

李智民:灵宝市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讲堂变学堂】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