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10-4-13 9:20:50 来源 : 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点击次数:210 【】 【】 【字体: 】摘要:全国大部分出版集团均已组建了专门的数字出版运营机构,各大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战略、规划纷纷上马,以此为标志,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明显的快速上升期。
将数字化转型从战略构想转向实实在在迈步子、趟路子——这是过去一年中,传统出版单位的一个显著变化。
记者获悉,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大部分出版集团均已组建了专门的数字出版运营机构,各大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战略、规划纷纷上马,以此为标志,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明显的快速上升期。
整合资源疏通数字化发展渠道
2009年,出版集团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组建成立专门机构,推动传统出版资源转变为数字出版资源并进行统一管理、集中加工、统一运营,成为各出版集团数字化战略的首要任务。
去年2月,由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共同出资组建的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两个月后,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整合出版资源,组建了数字出版中心,在其设想中,庞大的内容产业将通过数字出版中心建立的网络平台走向市场。江西省出版集团董事长钟健华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中心将实现数字化出版流程管理、数字化内容出版、网络销售、电子商务等,使集团从传统的出版物提供者向数字化时代的内容服务商转型。”令钟健华底气十足的是,经过前期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目前集团资料库中已有电子文档、电子书5128种,上架销售1733种,电子期刊若干种。
“2008年启动的网上样本厅已与150多家出版社签订了加工与发布协议,并在2009年年初与{zy1}亚马逊网上书店达成全品种数据加工的协议。自去年5月改版并进行市场开拓后,已实现了20余万元的销售收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成勇不无骄傲地说。据悉,经过两年的建设,该公司的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库入库标准数据达到200万条,加工电子样书12万多种,覆盖了90%的出版社的80%以上的品种,为集团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目前的实践来看,出版集团已基本建立起清晰的数字化出版管理模式。成立数字化领导小组,制定数字化业务规范,以整合集团内各出版社的资源;建立资料库、数据库等数字化出版资源,并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建立并运行ERP系统,使得出版集团实现从图书的编辑加工到印刷复制等业务流程数字化;{zh1},与出版集团外部对接,实现信息的传递、处理及产品的输出。
开发新业态变身信息内容提供商
在此前进军数字出版的征途中,IT界、电信界及影视动漫游戏企业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而传统出版则一直鲜有大的突破。因此,传统出版单位开展数字出版需要全面创新,已成为出版界的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在数字阅读、网络教育、手机出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新型文化装备制造等新业态的市场搏击中,已不乏传统出版单位的身影。
2009年,在关注和跟踪电子阅读器产品四五年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正式推出辞海悦读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认为,这将使内容提供商在新业态中成为真正的主角儿。
当然,在数字出版领域取得新突破的不止上海世纪一家。记者了解到,四川出版集团除了利用内容资源数据库开展了与手持阅读器运营商的合作外,还依托ERP系统完成了四川图书网上发行系统项目建设,实现了销售终端和源头的业务流程整合。
江西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中心也拓展出新的利润增长点。据悉,《微型小说选刊》与全国15家移动公司达成协议,将期刊内容配上动漫和音乐,制成手机小说供用户下载。
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变革,出版集团正将出版链条延伸到包括图书、期刊、网络以及多媒体内容制作等在内的多种提供增值服务的新业态之中。可以想见,随着出版价值链的拓展,出版商最终将转变为信息内容提供商,从而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出版、国际信息业的竞争中。
抓好品牌为合作竞争增添筹码
不得不承认,目前数字出版的发展仍是由技术提供商、硬件厂家、运营商等主导的,传统出版业总体处于被动的局面尚未扭转。
不过,在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看来,目前的数字化出版、网络化出版仅仅处于办印刷厂的阶段。他说:“我们可以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取得优势,但是必须坚持自己的主线,把我们的品牌打造好。”因此,在数字出版领域,出版社的地位不容置疑。“重点是把内容做好,这些资源才是我们谈合作的基础,利益分配的筹码。把自己的主业做好了,才可能在数字出版领域占据主导,才有可能获得比较好的收益分成。”聂震宁说。
而现在传统出版数字化进程中的{zd0}问题就是优势资源没有形成品牌,没有形成资产,没有形成交易。各个出版集团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情况、历史文化等因素,必然拥有体现各自特色的出版资源,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如何使之产生价值,需要业界的创新与思考。
除了对传统的出版流程加以改造,加速信息化进程外,出版集团更需要对新型的移动终端出版、在线出版和按需出版加以重视。虽然囿于目前的人力资源储备、技术支持等问题,出版集团可以通过与数字技术服务商联合的策略加速数字化进程。
“不过在联合的过程中,仍要争取主动,而一些实力强的出版集团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数字出版平台。”聂震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