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仪器研究成果鉴定暂行办法_{zx1}教育政策法规_百度空间

教学仪器研究成果鉴定暂行办法

发文单位:国家教委

文  号:[87]教备厅字008号

发布日期:1987-9-28

执行日期:1987-9-28

  为加强教学仪器研究项目的管理,科学地客观地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推动这些成果在生产教学中尽快发挥作用,特制订本办法。

  一、总则

  1.本办法主要规定了列入国家教委教学仪器年度研究计划,成果形式为产品的研究项目的鉴定办法。文字形式的研究成果和地方安排的研究项目的成果鉴定,可参照本办法实行。

  2.国家教委授权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以下简称教仪所)归口管理教学仪器研究成果的鉴定工作,直接组织或委托有关单位组织成果鉴定。

  3.教仪所审查全部鉴定文件并签发鉴定证书,加盖国家教委教学仪器鉴定章的具有委级鉴定效用。对重大研究成果,由教仪所归口组织高一级科技成果的申报和各项准备工作。

  二、鉴定的条件

  4.研究项目承担者应按照批准的计划任务书全面完成研制任务,达到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

  5.必须备齐下列技术文件:

  (1)计划任务书;

  (2)研制总结报告;

  (3)设计方案报告、工作图样及其它技术文件;

  (4)测试报告、标准化报告和成本估算;

  (5)产品的企业标准草案和编制说明;

  (6)用户意见;

  (7)鉴定大纲初稿。

  6.样品(电子产品应不少于两台)和使用说明书。

  三、鉴定的方式

  7.教学仪器研究成果鉴定,可采取会议鉴定、通讯书面鉴定和由教仪所组织有关专家认定三种方式。

  8.鉴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鉴定对象的特点和条件,在保证鉴定质量的前提下,由项目承担者提出,并与负责组织鉴定的单位协商确定。

  四、鉴定的准备和进行

  9.项目承担者在完成研制任务后,应填写“教学仪器研究成果鉴定申请表”,经上级主管部门(一般为省级主管单位或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学校)预审并签署意见后,连同全部技术文件和样品(不便运输的可送照片),送教仪所。

  10.教仪所接到鉴定申请后,主管研究室应在一个月内就是否具备鉴定条件提出意见。对尚不具备鉴定条件的要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建议;对已具备鉴定条件的应在鉴定方式、组织鉴定单位、鉴定领导小组人选等问题上与有关单位协商,提出初步意见,经教仪所领导核准后,及时批复给有关单位组织实施。对重大的研究成果,由教仪所报请国家教委有关领导主持鉴定。

  11.实行鉴定责任制。鉴定领导小组对鉴定质量负责,其成员应在鉴定意见下签名。鉴定领导小组应具有xx性和代表性,一般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组织鉴定单位负责人和教师代表五至九人组成,其中多数人应是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熟悉鉴定对象技术领域方面的专家和内行。鉴定领导小组经教仪所确认后,即行使鉴定领导责任,检查和安排鉴定各项具体工作。鉴定领导小组成员可以在会前调阅有关技术文件,并承担对其技术保密,不予扩散的义务。一般情况下,鉴定领导小组均应指定专人组成测试、资料审查等组,会前检测各项功能,写出测试报告,在正式鉴定时报告。

  12.鉴定领导小组在鉴定期间需完成以下任务:

  (1)审查、修改、通过鉴定大纲;

  (2)提出或审查测试报告;

  (3)提出或审查资料审查报告和标准化审查报告;

  (4)采用会议鉴定的要组织与会代表认真讨论,发扬学术民主,特别要注意倾听不同意见,认真分析,妥善处置;采用通讯书面鉴定的,应将必须的技术文件和报告寄送事先商定的单位或个人,定期收回意见。

  (5)根据技术资料和收集的意见,对鉴定对象进行客观的评价,提出鉴定意见草稿。采用会议鉴定的应提交会议讨论,形成正式鉴定意见,由鉴定领导小组采用无记名xx方式通过。将鉴定意见及xx结果填入鉴定证书,并由鉴定领导小组成员签名认定。

  (6)写出鉴定纪要(或情况报告)、连同鉴定证书及全部鉴定材料,报教仪所审查、盖章。

  五、附则

  13.鉴定所需的费用原则上由鉴定受益单位支付。

  14.研究项目在通过成果鉴定后,在投产前还应组织目的在于审查其生产工艺条件的小批鉴定。在通过小批鉴定后,方可投产和供货。

  15.本暂行办法由教仪所负责解释。



郑重声明:资讯 【教学仪器研究成果鉴定暂行办法_{zx1}教育政策法规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