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阜阳人的饮食起居

老阜阳人的饮食起居

2010-04-10 16:43:11 阅读4 评论0 字号:

城乡居民主食是小麦面,辅以大米和杂粮。
一日三餐主要食物品种是:
馍:用酵子发制的叫发面馍,不用酵子发起的叫死面馍。发面做的有蒸馍、卷子、包子、烧饼、烙饼等。死面做的有锅巴、饼子、咸馍、油馍、烙馍等。还可用面糊做成煎馍、煎饼。过年或喜期做圆蒸馍,顶上点红点,内包大枣或麦麸子,象征“早”、福”吉祥。

面条:以质分为白面条、豆杂面条、绿豆面条、手杆刀切的面条,人们{za}吃。

稀饭:有米稀饭、豇豆绿豆稀饭、红芋稀饭、八宝稀饭、咸稀饭。不稀不稠的米稀饭,叫“二一子”稀饭。

米饭:用大米或小米焖成,又叫干饭。 

衣服:人们穿衣,讲求式样美、合体匀称、冬暖夏凉,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变化样式、选择衣料。解改前,富裕人家的衣料,用丝绸、洋布、皮毛,穷苦百姓穿自织的土布。颜色以蓝、白、黑为多。其样式,上衣袍褂左大襟,单衣对襟布扣,裤子宽档直筒大腰。男冬装长袍大褂、女冬装半身大袄,均以带子扎裤脚。男女夏天穿汗衩子,男短袖,女长袖。劳动人们上工、下地穿裤衩。医、教、商人穿长衫。男女春秋季穿夹衣,初冬时有的穿衩裤。城市富家女爱穿旗袍。解放初期,城市妇女多穿列宁服,男同志穿中山装。仍以土布、洋布为主要衣料。农村青年妇女一度喜穿紫布胖腿短棉裤。“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男女着草绿色军装。职工干部穿蓝卡叽布中山装。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男女爱穿牛仔裤,女青年夏天爱穿长裙。近年来,城市男性中青年盛穿西装,女青年冬天喜穿针织毛线衣或呢外套。男女冬天喜穿羽绒服、皮夹克。城乡衣料以化纤为多,老年农民仍有穿土布的。城乡老年劳动者,冬穿大袄长袍,不扣扣子,掩襟露胸,用大布带子柬腰。独生子满七岁前,端午节穿土黄色衣裤鞋袜,俗以可驱邪免灾。农民家独生子,周岁内,父母向亲朋邻里要安机布头(初上机织的土布头),集数家多块,做成披毛衣;有的要多家各色布,拼成百家衣,俗以为可长命百岁。

鞋:城乡男女,喜穿布鞋,家庭妇女以做全家人鞋子为己任,样式和制作的美丑,常常代表着女工的巧拙。男鞋底黑色,女穿绣花鞋,男鞋底白色,出嫁女鞋全红色。做鞋纳帮纳底考究,巧女常在底上纳花。60年代以后,工业发达,妇女劳动量加大,人们多买鞋穿。胶底布鞋、皮鞋、塑料凉鞋、牛津底鞋,为人们所喜爱。
旧时雪雨天,夏穿泥屐,冬穿油鞋或木底芦窝!而今已为胶鞋所代替。小儿喜穿花鞋,以鞋头花样而名猫头鞋、虎头鞋等。

袜:40年代以前,男人穿布袜,女人用布条缠足。布袜纳底、短腰!敞口,底细花纹图案。初婚女子纳袜底,工艺精巧,有表达爱情之意。自从织袜机盛行,市民多穿洋线袜农村盛行棉线袜。上袜底仍象做布袜底一样讲究。60年代以来,都用化纤制品。70年代以来青年女子喜穿长筒袜。

帽:妇女不戴帽,男子戴帽随时令。夏天,农民在阳光下劳动,戴秫秸皮编制的尖顶帽壳或麦草辫编制的草帽,商绅戴礼帽。初冬,城乡男子戴红顶或黑顶帽垫。冬天,戴棉线织的马虎帽、有耳巴的火车推、毡帽等。解放以后,城乡男人多戴军帽、工人帽、冬天戴呢帽、东北帽。近年来职工喜戴鸭舌帽。旧时儿童冬天多戴绣花风帽,妇女顶手巾或蒙丝包头,近年多用围巾裹头。回民习戴白布帽。旧时,雨天戴斗笠或打油纸伞。

饰件:乡间男子早年喜剃光头,近年多留短发、无饰件。旧时,未婚女子梳独条长辫,婚后挽鬈。辫根和鬈上插簪、钗、针等首饰。扎耳眼,戴耳坠。手指戴手箍,手脖戴镯子。解放以后,女子剪短发,只用钢卡拢发。“文化大革命”前后,喜梳双辫。辫稍缠皮筋。近年来烫发盛行。生活富裕的女青年又有戴耳坠、手镯、金手箍、项链的。城乡居民戴手表者很普遍。

宅基:旧时农村选宅基,请阴阳先生选定,近年多自选。宅地要高,要平坦,交通要便利,出入无障碍物。农村实行建房规划以来,建房依规划进行。农村宅基要求宽敞,门前屋后有空场,门前有晒粮、堆柴、喂猪、凉粪的地方,屋后多建家厕。宅前或屋后多靠路,但{jd1}避开大路冲门。宅上种树,以植枣、杏、榆、椿为好,也有的种竹,竹木掩映冬夏皆宜,且可防大风刮房盖。

房屋:土房以门朝南为好。常有“有钱盖房门朝南,冬天暖来夏天寒”之说。旧时,富裕人家建瓦房,或砖基草顶房,穷苦人家盖土坯草屋或茅庵。门朝南开的叫堂屋。富户有堂屋、东西屋、过道,组成四舍院。堂屋多是三间,一门两窗,有五间的,叫明三暗五。后墙均不开窗。富人家有主房、客屋、厨房、仓屋、牛屋。普通人家有三间房的。分一间喂牲口,人畜同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后,生活逐渐改善,加之娶媳妇,不盖好三间瓦房不结婚,砖瓦房已遍及农村。城市居民住房,向高层发展,80年代后住楼房的渐多。

建新房上梁,定在中午,放炮、撤糖,由木工唱歌。梁中间用红纸写“吉星高照”或“太公在此”。近年来,有的写建造年、月、日。柱上帖对联,常写“金龙绕玉柱”、“银虎架金梁。”上梁当午,主人要宴请木瓦工。主人搬进新房,邻里相帮,要招待酒菜,叫做燎锅底。

院落:城乡居民住处,有庭院,房屋、围墙、门楼组成。官绅富户有大门二门、大门以里砌影壁墙,以大门二门分前后院。门楼有脊架门楼、狗头门楼、土门楼,有围墙无门楼的叫岔拉院。靠颖河的人家,早年喜用砂土板筑围墙,也有用砖砌、坯砌、草泥堆,或用树枝扎院落的。乞丐要饭,不许进院;生人进院前,要先喊“家里有人吗”,待主人出迎,方可进去。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老阜阳人的饮食起居】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